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弃仇拜相的背后:鲍叔牙如何步步谋略,让齐桓公放下了一箭之仇?

弃仇拜相的背后:鲍叔牙如何步步谋略,让齐桓公放下了一箭之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浪迹文史 访问量:926 更新时间:2024/5/2 16:46:19

历史上的一代名相管仲,曾经差点用箭射死了齐桓公,那么最后,齐桓公又是如何放弃一箭之仇的呢?齐桓公真的是从一开始就不计前嫌吗?当然不是。纵使齐桓公大度,也难以忘了自己还未当上国君就差点被具有百步穿杨技术的管仲给一箭射杀。最后,齐桓公能够忘记一箭之仇,主要是有一位至交好友鲍叔牙的步步谋略。那么,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从事情的起因说起。春秋时期,齐襄公死后,公孙无知篡位当了几天的君王,又被耿直的大臣给杀了。齐国变得没有了国君,这时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公子纠,因为他家里排行在先,古代有立长不立幼的传统;而另一派则支持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因为他比公子纠有才华,更能将一个国家治理好。

两派争论不下,怎么办呢?最后就两派各自派出信使让远在国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赶回来,谁先赶到谁就做国君。于是,两边都开始拼命地赶路。公子小白离得近,又是轻车便行。而这时,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师傅,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学生当上君主。管仲知道公子小白肯定会去抢王位,就想公子纠请命去截住公子小白。

当管仲追上公子小白以后,看在朋友鲍叔牙的面子上,先是劝说,让小白不要争抢王位。小白和鲍叔牙自然是不认同。于是管仲佯装要走,回身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胸口。只是没想到,射到了小白的衣服带钩上。小白聪明装死躲过了一劫。这便是一箭之仇的起源。

因为公子小白没有被射死,又先赶回去,自然就成了齐国的新君主,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齐桓公登上王位后,自然就想到两个人,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管仲。这两个人,一个有威胁,一个有深仇。鲍叔牙知道齐桓公要除掉公子纠,表示赞同,并且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计策,最终借助鲁国国君的手,除掉了在鲁国做客的公子纠。

但是对于管仲,鲍叔牙十分的忧心,他尝试着对齐桓公说,管仲有盖世之才,可以大用。齐桓公想起当初的一箭之仇差点要了自己的命,自然恼怒不应允,一心要报一箭之仇。那么,鲍叔牙又是如何让齐桓公放下仇恨的呢?下面,我们来简单的说一下鲍叔牙营救管仲的步步谋略,也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第一步,扬言惩治弑君罪人,引渡人才安全回国

鲍叔牙知道,管仲是难得的人才,鲁国一定也会想尽办法留下这个人才。而管仲心中想要报效的是齐国,所以,最终一定不会答应鲁国国君的请求。这样以来,鲁国国君为了避免齐国将来得到这个人才,成为自己的对手,就会下毒手除掉管仲。

为了让管仲能够安全的回到齐国,鲍叔牙在派人去解决公子纠的时候,就代表齐桓公传信鲁国,说当初管仲差点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要亲自解决了管仲。在亲自动手之前,管仲必须是活的。鲁国实力比不上齐国,再加上在干时又大败一场,元气大伤,也不敢违逆,就同意将管仲押解到齐国处置。但是,当管仲踏上归齐的路途后,鲁国国君又后悔了,派人去追杀,只可惜没能追上,管仲就这样以囚徒身份成功回到了齐国。

第二步,鼓励管仲生存信心,试探国君恨意深浅

鲍叔牙将管仲成功引渡回齐国后,就满心激动的见了还是囚徒的管仲。他知道,自己在劝说齐桓公放下仇恨之前,得先保证自己这位好友在心理上能够安心,能够有信心。刚开始回国的管仲还是信心满满的,但是当囚车经过大街被人们扔臭鸡蛋烂菜叶的时候,他的信心就开始满满的消失了。是呀,当时他可是刺杀了这个国家的国君,百姓恨他啊。

鲍叔牙见到管仲,从心理上给予安慰,并保证道,一定能够劝服齐桓公重用他。管仲对自己这位好友可以说是佩服加上感激,当初自己射杀小白,鲍叔牙作为小白的师傅并没有记仇,在小白成了齐桓公后,还全心的营救自己,着实让人敬佩。

安慰了管仲之后,鲍叔牙就开始试探齐桓公,再次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但是齐桓公依旧态度坚定,双方争执的有点不愉快。鲍叔牙知道一时也争执不出结果,就果断话锋一转,引出第三步谋略。

第三步,投其所好暂缓局面,佳人美言效果初显

鲍叔牙为了避免过于僵局,就话锋一转,说道:听说,竖刁为主公物色了蔡国的俏丽佳人,这件事就先放放,主公得一佳人,这几天就多放松,和佳人多聊聊天,散散步的。话说齐桓公平生三大嗜好:喜爱美女、喜爱打猎、喜爱美食。一听到鲍叔牙谈到新来的蔡姬,立马就高兴起来了。也就同意暂时将管仲关押在大牢里,不做处置。

这位蔡姬是位才女,才女自然也惜才,当她听说管仲的事情后,就借机试探的问齐桓公,并用隐晦的话语向齐桓公传达,明君应该宽容,管仲是个难得的人才这些深层的意思。齐桓公自然能听出来这话语背后的意思,也就开始思索自己是否真的应该放过管仲,放下仇恨。

第四步,探视好友巧遇妙招,才华展示管仲自救

如果说前面的鲍叔牙是有心谋略,那么这一步则是完全偶遇想出来的营救好友妙招。而这个妙招,成功的救出了管仲。管仲在监狱里呆的时间久了,就觉得无聊,往看守要来了竹签工具,开始创作自己的管理治世理论。当然,他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想,如果以后自己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可以留给好友鲍叔牙用,他帮助自己实在太多了。

鲍叔牙去探望管仲时,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当他读了一下管仲写的治理文章后,大笑道,有救了。鲍叔牙将这些文章呈给了齐桓公,齐桓公也惊叹,文章中的治世道理竟然写的这么的深刻。齐桓公开始以为是鲍叔牙所作,当知道是管仲所作时,终于明白为何鲍叔牙反复为管仲求情,原来这个人真的是有经天纬地之才。

经过鲍叔牙的步步谋略,齐桓公也了解到了两人之间的情谊之深,见识到了管仲的绝世才华,终于决定不计前嫌,放下一箭之仇,重用管仲。最后,在鲍叔牙让贤下,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管仲也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相。

标签: 鲍叔牙

更多文章

  • 鲍叔牙的赌局:齐国的霸业原来很早就已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鲍叔牙

    鲍叔牙跟管仲的关系很好,好到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两个人的父亲都是齐国大夫,鲍叔牙的父亲是鲍敬叔,管仲的父亲是官庄。不同的是鲍家当时是齐国的显赫家族,而管氏家族则已经衰败,管仲甚至跑到社会上做生意,就是那个年代地位不太高的商人。那么,鲍叔牙为何选择与管仲成为至交好友,除了两家世代交好,就是鲍叔牙与管仲相

  • 春秋战国时,别人都觉得管仲很差劲,为何鲍叔牙却说他有治国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鲍叔牙

    想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时射了公子小白一箭,这可是打埋伏,却愣是没射死公子小白。没射死就没射死吧,自己还以为把公子小白给射死了,结果就让公子小白变成了齐桓公。齐桓公想要报一箭之仇,就是把管仲给咔嚓了。多亏鲍叔牙好一通嘚啵,齐桓公这才任命管仲为相。等到管仲快死了,齐桓公想让鲍叔牙为为相,管仲却说让鲍叔牙

  • 齐桓公任人唯贤,鲍叔牙力荐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鲍叔牙

    春秋齐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率先成为几个大国之一,与齐桓公知人善任和不计前嫌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鲍叔牙和管仲的精心辅佐,齐桓公也不会那么快成为五霸。但是,大家都知道,当初齐桓公可是中了管仲一箭的,他是如何化敌为友,使管仲成为春秋名相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朋友们知道,齐桓公名叫小白,他与齐

  •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此三人为何关系?怎么会变成高考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鲍叔牙

    “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有管仲的辅助,而管仲之所以能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在齐桓公手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得益于其至交好友鲍叔牙的推荐。管仲从小家庭贫困,生活得很艰苦,每每到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都是鲍叔牙向他施以援手,渡过难关,

  • 鲍叔牙处处帮助管仲,齐桓公让鲍叔牙当国相,管仲:他不是这块料

    历史人物编辑:冉明耕读标签:鲍叔牙

    相信大家都听过“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个人是一对好友,不仅感情深厚,而且互为知己。所以后世用“管鲍之交”形容醇厚的友谊。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一起治理齐国。事实上,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外事靠管仲,内事靠鲍叔牙,自己则安逸享乐,风流快活。所以西

  • 晋文公:你以为我没想过躺平吗?可他们不让啊,无奈的我只好当个霸主了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继齐桓公之后的春秋第二位霸主。晋国因骊姬之乱,在晋献公二十二年的时候,重耳的父亲派兵来责罚他,逃跑的时候,要不是重耳闪避技能点满,就被追赶上来的士兵砍死了。重耳逃到了娘家狄国,从此过上了逃亡流浪的生活。这个时候重耳四十三岁,这时也有

  • 春秋时晋文公使出的一计策,不仅化敌为友,还让晋国成为春秋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晋文公

    中国历史的战乱纷争较多,而这样群雄割据称王称霸的年代,当数战国时期。那一时期诞生了不少名人义士,动乱时期,打仗不仅需要武器装备更加需要足智多谋,一个计策也许可破千军万马。其中一个典型的诸侯国,晋国,它的什么诡计让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全部出动呢?晋国争霸战,发生于晋文公时期,早已年暮的老人,为何还有雄霸天

  • 春秋五霸晋文公如何对待曾经害过他的人,就知道他的成就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晋文公

    公子重耳出奔列国十九年,在秦国的帮助下,入主晋成为晋文公。有个叫勃糊的人来求见,这人是晋献公时的宣官,曾三次杀文公未遂。现在他却大胆来求见晋文公,希望得到文公的容纳。文公历数他的罪行:“你受骊姬之使,躲在树后用箭射我;又曾带兵把我围在蒲城,斩断我的袍袖;我和狄君在渭浜打猎时,你又偷偷来刺杀我。你未得

  • 晋文公对妻子说:等我25年若我未归,嫁了吧。妻子:我等你归来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对他的妻子季隗说:我的弟弟晋惠公要来杀我,我要走了。如果二十五年后我还没有回来,你就再选一个心仪的人,嫁了吧。季隗笑着回答重耳:等你二十五年,恐怕我坟上的柏树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仍等你归来,你安心离开吧。《史记·晋世家》: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

  • 晋文公重耳创建的三军六卿制度,为何成为三家分晋的起因?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晋文公

    春秋战国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从这时候起算,西周消亡东周建立。但是,有些人就疑问,当初晋文公继位时,明明知道设立三军六卿制度,和武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差不多,他难道不知道这个制度的缺陷吗?实际上,晋文公重耳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设立三军六卿制度,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不过他的后世接班人没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