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鲍叔牙的赌局:齐国的霸业原来很早就已注定

鲍叔牙的赌局:齐国的霸业原来很早就已注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的小前沿 访问量:397 更新时间:2024/1/16 18:40:05

鲍叔牙管仲的关系很好,好到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两个人的父亲都是齐国大夫,鲍叔牙的父亲是鲍敬叔,管仲的父亲是官庄。不同的是鲍家当时是齐国的显赫家族,而管氏家族则已经衰败,管仲甚至跑到社会上做生意,就是那个年代地位不太高的商人。那么,鲍叔牙为何选择与管仲成为至交好友,除了两家世代交好,就是鲍叔牙与管仲相知相惜,说不好听的就是臭味相投。

鲍叔牙也不是墨守成规的贵族子弟,年少时就和贫困潦倒的观众和合伙,在临淄城内创业做生意,这两个纨绔子弟可能精通政治和谋略,对做买卖就不够擅长,导致最终创业失败,管仲的窘迫生活还是没有得到切实改变。在鲍叔牙和管仲的创业人生中,失败并没有让两人失去信心,而是相互之间加深认识的绝佳良机。不管赚钱多与少,鲍叔牙都拿少的那一份,而多的那一份则给了管仲,即便旁人风言风语,鲍叔牙也能为管仲找到理由。也就是说,当时的管仲和鲍叔牙,就已经是至交好友。

管仲创业失败后,就到四方游历,作为没落的世家子弟,管仲家有老母,居然还能远游,这显然可能得益于鲍叔牙的赞助。在这段时间里,也可能是管仲积累丰富社会经验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政治谋略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时期。此后回归齐国都城,管仲受荐为官,但似乎都没有取得任何大的成就。

《左传》载:“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祭仲逆郑子于陈而立之。”《史记》载:“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当时的宋国在走下坡路,郑国陷入内乱,整个中原地区较为强势的就是齐国。但是,齐襄公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口碑不好,跟妹妹文姜乱伦不说,还杀掉了郑子亹和鲁桓公,相当于在任其间就干掉了两个正牌的诸侯国君,这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都不太多,足可见齐襄公的猖狂。

《左传》载:“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史书中的鲍叔牙显然对齐襄公的未来认识得非常清晰,甚至就连当时的管仲也还没有做出这样的抉择,鲍叔牙的眼光非常精准,同时还非常的果断。在这场对齐襄公的赌局中,鲍叔牙的筹码是公子小白,管仲的筹码则是公子纠。在鲍叔牙的心中,两人作为好得不得了的朋友,可能在分离前就默认了某种意识上的战略合作协议,也就是说不管谁成功,未来的齐国鲍叔牙都将愿意与管仲“有福同享”,这个决定将在不久以后构筑齐国的霸权体系。

齐襄公残杀两国贵族,在后宫之中与亲生妹妹乱伦,对礼乐制度有着毁灭式的冲击,齐国公族子弟对待齐襄公也不再视作国君,齐襄公与公族的关系非常紧张。在很多日常事务中,公族大臣们与齐襄公都有着不同的意见,《史记》载:“或为请代,公弗许。''公族的建议屡屡为国君所拒绝,不经意间也影响到公族们的自尊心。《史记》载:“故此二人怒,因公孙无知谋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之间襄公,曰‘事成以女为无知夫人’。”齐襄公终究还是亡于女人。

《史记》载:”桓公之中钩,详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亦有高、国内应,故得先入立,发兵距鲁。”这场齐国内乱发生的非常突然,管仲的家族因没落很早就出离了齐国权力核心,而鲍叔牙在齐国保留着家族资源,可能早于管仲知悉齐襄公死于公孙无知之乱,便才与公子小白星夜兼程赶回齐国,为的就是尽早继位为君,掌握齐国朝政大权。虽然管仲得悉秘情,赶到半途中来想要射杀小白,却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公子小白诈死而蒙混过关,管仲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一出。

在选择储君人选的问题上,显而易见的是鲍叔牙的选择优于管仲,史书载:“亦有高、国内应,故得先入立,发兵距鲁。”鲍叔牙选择的公子小白,人虽在国外,国内却有齐国传统的世家高氏等家族在国内策应,成为齐国国君的可能性本身就大于公子纠。公子纠最大的优势,就是公子纠的年龄大于公子小白,可是问题是他并非是嫡长子,就算以此来看成为齐国国君,也是名不正言不顺,这也是管仲的失算之处。

后世之所以称赞“管鲍之交”,很大因素上其实在于鲍叔牙。在鲍叔牙帮助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而后,本来是有机会成为齐国丞相的,但是他却直接坚决地拒绝了齐桓公的盛情,而是说“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推荐齐桓公的仇人管仲成为丞相。“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老师,而且历经坎坷,终于回归齐国,这本身在齐桓公的心中,鲍叔牙的位置就是无可取代的,也就是说,只有鲍叔牙可以说服齐桓公接纳仇人管仲,如果不是鲍叔牙,齐桓公攻打鲁国诛杀管仲的决心就会更加坚定。

标签: 鲍叔牙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别人都觉得管仲很差劲,为何鲍叔牙却说他有治国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鲍叔牙

    想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时射了公子小白一箭,这可是打埋伏,却愣是没射死公子小白。没射死就没射死吧,自己还以为把公子小白给射死了,结果就让公子小白变成了齐桓公。齐桓公想要报一箭之仇,就是把管仲给咔嚓了。多亏鲍叔牙好一通嘚啵,齐桓公这才任命管仲为相。等到管仲快死了,齐桓公想让鲍叔牙为为相,管仲却说让鲍叔牙

  • 齐桓公任人唯贤,鲍叔牙力荐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鲍叔牙

    春秋齐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率先成为几个大国之一,与齐桓公知人善任和不计前嫌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鲍叔牙和管仲的精心辅佐,齐桓公也不会那么快成为五霸。但是,大家都知道,当初齐桓公可是中了管仲一箭的,他是如何化敌为友,使管仲成为春秋名相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朋友们知道,齐桓公名叫小白,他与齐

  •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此三人为何关系?怎么会变成高考作文?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鲍叔牙

    “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有管仲的辅助,而管仲之所以能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在齐桓公手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得益于其至交好友鲍叔牙的推荐。管仲从小家庭贫困,生活得很艰苦,每每到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都是鲍叔牙向他施以援手,渡过难关,

  • 鲍叔牙处处帮助管仲,齐桓公让鲍叔牙当国相,管仲:他不是这块料

    历史人物编辑:冉明耕读标签:鲍叔牙

    相信大家都听过“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个人是一对好友,不仅感情深厚,而且互为知己。所以后世用“管鲍之交”形容醇厚的友谊。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一起治理齐国。事实上,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外事靠管仲,内事靠鲍叔牙,自己则安逸享乐,风流快活。所以西

  • 晋文公:你以为我没想过躺平吗?可他们不让啊,无奈的我只好当个霸主了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继齐桓公之后的春秋第二位霸主。晋国因骊姬之乱,在晋献公二十二年的时候,重耳的父亲派兵来责罚他,逃跑的时候,要不是重耳闪避技能点满,就被追赶上来的士兵砍死了。重耳逃到了娘家狄国,从此过上了逃亡流浪的生活。这个时候重耳四十三岁,这时也有

  • 春秋时晋文公使出的一计策,不仅化敌为友,还让晋国成为春秋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晋文公

    中国历史的战乱纷争较多,而这样群雄割据称王称霸的年代,当数战国时期。那一时期诞生了不少名人义士,动乱时期,打仗不仅需要武器装备更加需要足智多谋,一个计策也许可破千军万马。其中一个典型的诸侯国,晋国,它的什么诡计让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全部出动呢?晋国争霸战,发生于晋文公时期,早已年暮的老人,为何还有雄霸天

  • 春秋五霸晋文公如何对待曾经害过他的人,就知道他的成就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晋文公

    公子重耳出奔列国十九年,在秦国的帮助下,入主晋成为晋文公。有个叫勃糊的人来求见,这人是晋献公时的宣官,曾三次杀文公未遂。现在他却大胆来求见晋文公,希望得到文公的容纳。文公历数他的罪行:“你受骊姬之使,躲在树后用箭射我;又曾带兵把我围在蒲城,斩断我的袍袖;我和狄君在渭浜打猎时,你又偷偷来刺杀我。你未得

  • 晋文公对妻子说:等我25年若我未归,嫁了吧。妻子:我等你归来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对他的妻子季隗说:我的弟弟晋惠公要来杀我,我要走了。如果二十五年后我还没有回来,你就再选一个心仪的人,嫁了吧。季隗笑着回答重耳:等你二十五年,恐怕我坟上的柏树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仍等你归来,你安心离开吧。《史记·晋世家》: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

  • 晋文公重耳创建的三军六卿制度,为何成为三家分晋的起因?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晋文公

    春秋战国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从这时候起算,西周消亡东周建立。但是,有些人就疑问,当初晋文公继位时,明明知道设立三军六卿制度,和武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差不多,他难道不知道这个制度的缺陷吗?实际上,晋文公重耳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设立三军六卿制度,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不过他的后世接班人没有他

  • 三家分晋是如何形成的,早在晋文公事情就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晋文公

    三家分晋的历史早已为国人熟知,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战国七雄里,楚国实际亡于宗室分封滥。大量宗室消耗了楚国的财富和力量,而晋国则是亡于宗室权力被剥夺,公卿家族实力强大。到最后晋国就消亡了,但问题在于晋国公卿家族众多,但为何韩赵魏三家笑到最后?得以进入战国七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