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与君共鸣,一个正恶补人类文明历史的理工女。希望我的作品能将我的所学、所感、所悟分享于你,能“与君共鸣”!
从
一位理工女看晋国崛起,晋文公重耳称霸春秋:现实意义深刻
一文中我们也已经知道,楚国,秦国,晋国是春秋时代的Top 3。城濮大战的胜利,奠定了晋国的春秋霸主地位。但作为前三之一的楚国,怎么可能甘心永远居于晋国之下?
现在我们看看楚国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霸主之梦的。
楚成王:
楚国到了楚成王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力非常强大的南方诸侯国,在执政的46年间,楚成王一直致力于扩张楚国的势力范围,以谋得自己在诸侯国里的霸主地位。
楚国的实力咄咄逼人,实在不容小觑:
当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讨伐楚国时,楚成王用自己的实力和智慧,没有费一兵一卒,使昭陵之战以刀矛之贡收场;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想利用自己扶持齐国公子为国君的所谓功劳称霸中原,结果反在孟地会盟时被楚成王捉拿囚禁;后来又在与楚成王的泓水之战中险些丧命,留下千古笑谈;
在与晋文公的城濮大战中,楚成王虽输掉了这场战争,但并未对楚国国力有大的损伤。
遗憾的是,在楚成王的有生之年,他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晚年反倒被自己的儿子商臣,也就是后来的楚穆王逼着自缢,落得个悲惨结局,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楚国和一个未圆的春秋大梦;
楚穆王即位后,虽也曾多次南征北战,四面出击,但还是没能实现楚国称霸中原的理想。
楚庄王:
楚庄王从其父楚穆王那里即位之时,朝廷权力被先宰相斗越椒独霸。聪明的楚庄王知道不能硬碰,即位后三年间,他忍辱负重,以沉迷酒色为掩护,表面对斗越椒很信任,但内心却从来没忘记自己的职责和理想。他一边学习治国理政,一边物色忠臣良将,广泛积蓄自己的力量……
终于,等到了时机成熟的那一天,楚庄王这只“怪鸟”来了个“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朝廷人事进行了重大调整,不但大大削弱了先宰相斗越椒的权力,也把这几年他发现的忠臣良将安排到关键岗位,开启实现楚国几代君王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
楚庄王首先以伐宋为第一步挑战霸主晋国(宋是晋的被保护国),只是后来在与周天子的钦差大臣谈论洛阳九鼎之轻重的时候,他醍醐灌顶,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称霸中原的时机尚未成熟:要想称霸中原,他需要更强的实力,还需要百姓的心。
问鼎中原碰了钉子后,楚庄王很快总结经验教训,他果断平定了内乱,彻底铲除了斗越椒;他学习齐桓公依靠管仲治国的办法,全国遴选,终于找到了孙叔敖作为宰相。
在孙叔敖的帮助下,楚庄王励精图治,他奖励垦织,改革军制,使国力大大增强;他归还陈国的主权,收降郑国,大大增强了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威望;他听取大臣的意见,精心策划,最后取得了邲之战的重大胜利,雪耻了城濮大战的耻辱,也奠定了楚国在战场上的主动权;
楚晋邲之战
邲之战中战死的晋国将士(后全被楚庄王厚葬)
在降服宋国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的智慧和信义,意想不到的以和平结盟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持续9个月的围宋持久战,以信义之师凯旋,成就了春秋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
同时,为顺应民心,楚晋两国在宋国签署了春秋史上第一个停战协议,给天下百姓带来了和平的希望!
楚庄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终于实现了楚国几代君王饮马黄河,雄睨中原的梦想,崛起于江汉荆蜀的巴楚文化和强大的中原文明碰撞最终交汇在一起!
楚庄王去世2年后,包括齐、秦在内的十二个诸侯国与楚国会盟,楚国霸业最终得到中原诸侯认可!
楚庄王成功称霸的原因总结:
有政治智慧,能屈能伸,不在乎一时逞能;
有胸襟,即使自己的爱妻被非礼,他能换位思考,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赢得了人心;
重用人才,会用人才;
能反省自己不足,虚心接受批评建议,不唯我独大,不刚愎自用;
重德讲信,天下归心;
尽量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真正做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现实意义之我见: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一些国家为自己利益,想方设法对我们围堵;
要实现伟大的梦想,需要练好自己的内功,待羽翼丰满,再一飞冲天。楚庄王的智慧值得借鉴;
实力+民心,是成就霸业最重要的因素;
楚庄王的重德讲信,尽量以少牺牲、和平解决争端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
题外知识:
1 楚国以羋姓为主,看过《甄嬛传》的一定都不会忘记羋月,她就是一个楚国女子;
2 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都出自楚庄王;后人也常用“问鼎”来比喻野心勃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