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三大名相商鞅、吕不韦、李斯,为什么都没善终?

秦国三大名相商鞅、吕不韦、李斯,为什么都没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大炸烩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4/1/20 21:33:25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强大的快车道,为秦国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保障。变法前,秦国在战国初期被魏国吊打。卒差点灭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终于打败了魏国,收复了河西之地,终于成为战国强国。

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害怕遭到报复,逃往封地。他率部与秦军交战,最终被打败。与此同时,文王下令处死商鞅全家。

秦惠文王杀了商鞅后,并没有废除商鞅的律法,使得秦国不断强大。秦惠文王开始东征。这时,秦惠文王招张仪为丞相,出使游说各国,为连横谋略。

张仪在任秦丞相期间,用尽各种手段欺魏挑逗楚,尤其是在瓦解齐楚联盟的过程中。

地位,并继续向东扩张。

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秦国放弃了张仪的连横政策,对外扩张政策由原来的外交转为军事。嫉妒张仪的人对秦武王说:“张仪不守信用,优柔寡断,背叛国家,以讨君主欢心。秦国必须重新任命他,恐怕他会被世界人民嘲笑的。”

张仪最后逃到魏国,最终死在魏国。

秦武王死后,秦昭襄王继位,魏然独揽秦国大政。宗衡始终认为魏然为秦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没有魏然四十年的掌权,就没有后来的天下。

史载魏然:“王绍,太后宣自治,任魏然为政,震秦”。

《史记》司马迁对魏然的评价:“魏然,秦昭王的叔父。又因秦国东益,诸侯弱小,天下为西乡之首,魏然的功劳也!

《资治通鉴》司马光也说:“魏然助秦昭王消灾,举荐白起为将,南取燕、郢,东归齐国,使天下诸侯为首,侍奉秦国。秦夷之强,魏然之功也!”

史学二司马的评价,其实是肯定了魏然的贡献。不过,秦昭襄王在位时,还是驱逐了魏然,不久就死在了封地之中。

至于魏然为何被废,则与范雎有关。起初,范雎劝说秦昭襄王废掉宣太后和魏冉,而后亲政。秦昭襄王驱逐魏然后,任命范雎为丞相。其实,范雎的政策虽然不能纵横,但总结起来对秦国的统一还是有一定的贡献的。诸侯封秦为帝。

然而,范雎的命运并不好。秦昭襄王后来不信任他,最后辞去封地,不久病逝。

秦昭襄王死后,秦国又出现了小混乱。吕不韦用政治投资让子楚继位。子楚死后,嬴政继位。从政期间,被尊为中辅,权倾天下。

吕不韦执政期间,为秦吞并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但因卷入赖爱之乱,被秦始皇驱逐到封地,生怕秦始皇杀了他喝毒而死。

吕不韦被免去丞相职务后,他的家人李斯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李斯建议嬴政瓜分诸国,最终完成了逐步吞并诸国的目的。可以说,李斯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秦朝建立之后。一开始,李斯还主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货币。

秦始皇死后,李斯终于被赵高陷害而死。

秦国的最终统一,离不开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等相对英明的君主,更离不开商鞅、张仪、魏然、范雎、吕不韦、李斯。

然而,这六位为秦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最后却都没有好好死去。

纵横认为,同一句话,他们都知道“成功”而不知道“退休”,都知道“兔子死得像狗”的历史规律,但他们不认为自己就是那条狗。

南北朝时,吴俊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乘风筝上天者,望峰歇心;治天下事者,望谷忘返。“关心世事的人,永远不会“望峰而歇”;处事天下之人,绝不会“望谷忘返”。

李斯在被砍成两半之前对儿子说:“我若要和若夫牵黄狗,我们俩一起出上蔡东门去追那只狡兔,我怎么得着呢!

标签: 吕不韦

更多文章

  • 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真的是一字千金吗?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部下编撰的杂书,又名《吕览》。本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他以百家争鸣的思想和理论为材料,把百家百家的理论融于一炉。为了精益求精,吕不韦让人将整本书抄得整整齐齐,挂在咸阳城门上,声称谁能改一个字,赏金一千。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而至,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客人,

  • 秦始皇既然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为什么有人造谣呢?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嬴政出生在兵戈不休的战国时代。彼时,盘踞在关中的秦是战国七雄之一。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间连年征战,互相攻伐,几无停歇。嬴政降生时,正值其曾祖父秦昭王在位。昭王采纳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大力攻击、兼并与秦国接壤的韩、魏二国,却与距离较远的赵国结盟。按规矩,秦赵歃血为盟后,必须互遣质子,

  • 弃商从政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吕不韦

    俗话说“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毕竟隔行如隔山。但是历史上不乏有些改行者,往往还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从战国时代吕不韦弃商从政,到后汉班超投笔从戎;还有武则天她爸武士彟也是好好的木材商人不做,搞一波政治投机,人还成了大唐开国功臣。更有文武双全的人才,比如章邯,临危受命,可以将几十万囚徒整编成军队,五战

  • 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无疑是流言,《吕不韦列传》处处都是漏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吕不韦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嬴政生於邯郸,见载于《秦始皇本纪》,又《秦本纪》载“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按昭襄王在位56年,孝文王1年,庄襄王3年,秦始皇37年,以时间倒推嬴政当生于昭襄王四十七年而非四十八年。同一部书两个说法,故《索隐》有庄襄在位四年之说,旨在为太史公调和龃龉。昭襄四十七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

  • 吕不韦帮助异人,真是因为奇货可居吗?

    历史人物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吕不韦

    在异人归国的故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他就是吕不韦。话说,吕不韦在街上看到一位翩翩佳公子,于是了解了他的近况,回家去跟父亲聊天。吕不韦的父亲说,异人奇货可居,投资他就能有无穷无尽的收益。于是,吕不韦散尽家财,开始全力助异人逃离赵国。谁说古人不会写爽文?奇货可居这个故事,堪称爽文的鼻祖啊。穿越回古代

  • 成功商人吕不韦,如何摇身一变,登上政治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吕不韦

    所谓的做生意的人都十分奸诈。任何能够做大生意并成为大企业的管理者的人都充满活力和聪明才智。一些大商人也可以说是人类中有十分出色才能的人。大商人的必备的品质,绝对有的是一个长远的内心规划,是在内心对未来的大胆预测。这种才能使他们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商机并投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将要到来的某个时刻得到利

  • 鬼谷子:在交谈中学会“钓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鬼谷子

    如果我问你,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说,谈话的目的是沟通感情;也有人会说,谈话是为了加强交流;还有人会说,谈话是为了解决问题。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的谈话,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获取情报,没有例外。通过谈话,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内心所想和他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根据手中的掌握的情报做

  • 鬼谷子:真正会说话的人,说服他人都靠这俩字,向来都是百试百灵

    历史人物编辑:孙文良说历史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真正会说话的人,说服他人都靠这俩字,向来都是百试百灵文/号外历史之雄飞图/网络说服他人向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服他人甚至是一门学问,其中需要付出很多口舌和心思,必要时还得使用一些手段。古代有位传奇的人物,在说服他人上面有很深的体会,其弟子苏秦、张议等人,就是凭借他的学说,才能够在战国时期

  • 《鬼谷子》:和光同尘,方圆并用的含义有多奇妙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鬼谷子

    导语:《鬼谷子》:和光同尘,方圆并用的含义有多奇妙鬼谷子又被人们称为鬼谷先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他也是纵横家的鼻祖,对于他的一生可谓是众说纷纭,并没有什么正史野史对其有相关详细的记载,所有东西都是后世撰写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会显得十分神秘,而他所留下的东西也被人们称为纵横学说或者

  • 鬼谷子究竟是何人?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鬼谷子

    在相关典籍中,多称鬼谷子为先生。先生一词,先秦文献中早已大量出现,如《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再如《孟子·离娄上》:“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综合看来,先秦文献中的先生二字已具有丰富含义,可以指父兄,也可以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当然也可以指老师。后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