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不韦帮助异人,真是因为奇货可居吗?

吕不韦帮助异人,真是因为奇货可居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顾道惊城 访问量:1840 更新时间:2024/1/24 6:37:11

在异人归国的故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他就是吕不韦

话说,吕不韦在街上看到一位翩翩佳公子,于是了解了他的近况,回家去跟父亲聊天。

吕不韦的父亲说,异人奇货可居,投资他就能有无穷无尽的收益。

于是,吕不韦散尽家财,开始全力助异人逃离赵国。

谁说古人不会写爽文?奇货可居这个故事,堪称爽文的鼻祖啊。

穿越回古代的主人公,拥有一个无法比拟的优势:他通晓未来之事,知道谁是奇货,可以提前投资。

比如穿越回秦末,啥也不用想,紧抱刘邦的大腿即可,未来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比如穿越回元末,立刻找到姓朱的和尚,结下善缘,未来大概率能有丰厚回报。

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奇货可居”的心态,然而越是能让大家爽的事情,就越显得虚假。

否则,现实社会中就能实现的,为什么非要费劲穿越回去呢?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误区:

一、奇货的确普遍存在,但能发现奇货的人,显然不止你一个,哪怕你是穿越者也不行。

韩信当初混得够窝囊了,连混混的裤裆都钻过,但项羽立刻就发现了他是个人才,还把他留在身边使用。

只不过韩信觉得项羽这个人不行,对自己的才能发掘得还不够,于是跑到了刘邦那里。

到了刘邦阵营之后,无论萧何还是夏侯婴,都发现了韩信这个人才,于是推荐给刘邦。

刘邦最初不相信,但只是简单地跟韩信碰了个面,立刻就认定他是人才,于是重用。

请大家想想,历史上哪些成功的大人物,他们哪一个人的发家史不是这么写的?要是没人发现他们的“奇”,他们怎么成功呢?

所以我们具体到吕不韦的故事里,你就会轻而易举地发现漏洞:异人是奇货,为什么只有吕不韦发现了,别人都是傻子吗?

二、就算你第一个发现了奇货,也很难保证,未来一定会收到回报。

就拿刘备来说,最早资助他的人是苏双和张世平,但这两人后来从正史里消失了,不少人在猜测,是他们提出了过分要求,被刘备干掉了。

第二个资助刘备的,是糜竺和糜芳兄弟俩,结果在刘备事业有成的时候,受到刘备重用的是诸葛亮和关羽等人,没有糜家兄弟什么事。

具体到吕不韦的故事中,如果他只是能看到异人的奇,那也没多大用,因为一旦能力跟不上,吕不韦和糜家兄弟也不会有多大区别。

你要知道,那时候的秦国,可是当之无愧的超级霸主,六国的人才纷纷往秦国跑,导致秦国本土人才都有了怨言。

如果吕不韦只是帮助过异人,那么以这层身份,他或许会受到一些礼遇,但也仅此而已。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了异人的身份,他绝不是什么不受重视的王孙,而是非常重要的人质。

因此,把异人贬到尘埃里,烘托吕不韦的个人能力,显然是一种小说式的描写。

在我看来,吕不韦是一个类似于明末魏忠贤式的人物,他与异人的结识时间难以判断,但大概率是在秦国的时候就认识。

后来阴差阳错,双方在赵国相遇,吕不韦通过运作,帮助异人回国,并展现出自己的优异才能,从而获得重用。

这种看法没什么证据,也没什么爽点,但显然是更贴近于现实的一种情况。

如果顺着我这种论述往下看,你会发现,秦始皇的身份不存在任何可疑之处。

因为无论是吕不韦还是异人,都是聪明人,也知道对方的诉求是什么,双方的关系更像一种交易,相互满足而已。

赵姬给异人,对于吕不韦来说,仅仅是一次锦上添花,他绝不会在这个环节留下麻烦。

因为一旦异人知道,吕不韦送了个怀孕的女人给自己,那么吕不韦之前的所有辛苦谋划就完全泡汤了。

对于吕不韦这种成功的商人来说,这无疑是赔本买卖,风险太大了。

即使侥幸蒙蔽了异人,难道异人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傻子,连这么浅显的套路都看不出来吗?

对于聪明人来说,最大的忌讳就是耍小聪明,而送一个怀孕的女人给异人,显然就是小聪明,而且是不着调的小聪明。

标签: 吕不韦

更多文章

  • 成功商人吕不韦,如何摇身一变,登上政治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吕不韦

    所谓的做生意的人都十分奸诈。任何能够做大生意并成为大企业的管理者的人都充满活力和聪明才智。一些大商人也可以说是人类中有十分出色才能的人。大商人的必备的品质,绝对有的是一个长远的内心规划,是在内心对未来的大胆预测。这种才能使他们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商机并投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将要到来的某个时刻得到利

  • 鬼谷子:在交谈中学会“钓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鬼谷子

    如果我问你,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说,谈话的目的是沟通感情;也有人会说,谈话是为了加强交流;还有人会说,谈话是为了解决问题。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的谈话,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获取情报,没有例外。通过谈话,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内心所想和他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根据手中的掌握的情报做

  • 鬼谷子:真正会说话的人,说服他人都靠这俩字,向来都是百试百灵

    历史人物编辑:孙文良说历史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真正会说话的人,说服他人都靠这俩字,向来都是百试百灵文/号外历史之雄飞图/网络说服他人向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服他人甚至是一门学问,其中需要付出很多口舌和心思,必要时还得使用一些手段。古代有位传奇的人物,在说服他人上面有很深的体会,其弟子苏秦、张议等人,就是凭借他的学说,才能够在战国时期

  • 《鬼谷子》:和光同尘,方圆并用的含义有多奇妙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鬼谷子

    导语:《鬼谷子》:和光同尘,方圆并用的含义有多奇妙鬼谷子又被人们称为鬼谷先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他也是纵横家的鼻祖,对于他的一生可谓是众说纷纭,并没有什么正史野史对其有相关详细的记载,所有东西都是后世撰写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会显得十分神秘,而他所留下的东西也被人们称为纵横学说或者

  • 鬼谷子究竟是何人?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鬼谷子

    在相关典籍中,多称鬼谷子为先生。先生一词,先秦文献中早已大量出现,如《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再如《孟子·离娄上》:“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综合看来,先秦文献中的先生二字已具有丰富含义,可以指父兄,也可以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当然也可以指老师。后来先

  • 鬼谷子:人到40,有些事情要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鬼谷子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着无数的文化先贤,他们在我国5000年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的绚烂光彩。他们留下来的智慧是近乎无穷无尽的,虽然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知识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但是那些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却永远不可能被磨灭。他们代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符号,是真正应该被传

  • 鬼谷子:凭花也能预测未来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他是春秋时魏国(今河南淇县)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中年归隐云梦山,著书立说,培养出一批叱咤风云的旷世奇才,拨动了历史的琴弦,出色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著名的说客苏秦和张仪皆是他的自得门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于这些鬼门派优秀弟子的火上浇油,发

  • 鬼谷子:庸才一事无成,良才水到渠成,高才坐享其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习惯了你呀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的谋术妙到毫巅,纵横捭阖道术合一,刚柔相济至理通天。尤其是他对人心的揣摩登峰造极,用他的三才之术分析世人,可将人才分为三等:一是下等人,庸才一事无成;二是中等人,良才水到渠成;三是上等人,高才坐享其成。今天分享给大家:一、下等人,庸才一事无成。一事无成的人往往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没有理想;二是

  • 鬼谷子和孔子比,厉害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饲养员标签:鬼谷子

    关于鬼谷子有多厉害,谁都没有见识和领教过。因为除了徒弟,基本上没人见过他。因为他从不出山,但是从他的每个徒弟身上迸发出来的权倾天下的能力,我们就足以敬畏鬼谷子这一人。鬼谷子的徒弟们商鞅、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每一个人拿出来都是重量级人物。可以说正是这些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春秋战国的局势。鬼谷子在以

  • 鬼谷子:做人不能太要面子,真正干大事的人,通常都是厚脸皮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论文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做人不能太要面子,真正干大事的人,通常都是厚脸皮文/号外历史之雄飞图/网络中国人普遍有个共性,那就是爱面子,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中国绝大多数人,在社交环境中中国人最看重面子,这是社会学者经过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中国人如此看重面子,其实是件不好的习惯,鬼谷子曾经说过,做人不能太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