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丞相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

丞相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姜亮亮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4/1/22 1:36:50

吕不韦原是战国末年卫国濮阳的一个商人,战国时代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培养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也给了他强大的政治野心。

在对整个社会作过权衡利弊的精密分析后,吕不韦选择了秦国作为其弃商从政的突破口。他设法结识了为质于赵的秦王孙异人,并为其西行人秦,说服华阳夫人,终于使原本毫不起眼的异人成为秦国未来的储君。从此,吕不韦对秦国翻云覆雨的影响便揭开了序幕。在其主持下,秦国内部百业俱兴,对外战争亦是捷报频传。

这些文治武功为秦扫六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吕不韦是秦统一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秦始皇陵的恢宏气势曾使多少游人叹为观止,但又有几人意识到,这项伟大工程的最初设计制造者正是吕不韦。这是吕不韦对秦国的另一项不可抹杀的功劳。

一、吕不韦与秦国的文治武功

吕不韦是战国后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胸怀大志,见识过人。从居邯郸初识秦王孙异人到为相国时任用甘罗李斯,从外交有方获得燕国十城到攻取周、赵、魏大片土地建立三川郡,任为秦平六国一统天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吕不韦为政于秦十三年,他重视发展生产,推广铁农具,大兴水利工程,总结农业生产经验,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他鼓励从事手工业,使冶铁业、纺织业等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业及城市经济也长足发展,这不仅带来了东方各国的珍稀特产,也送来了关东轻歌曼舞的先进文化。在对外战争中,吕不韦部署了灭二周,置三川、太原、东郡的一系列兼并战争,使秦背靠秦陇,南有巴蜀,东至大梁,北至上党、太原,几乎拥有大半个中国,初步形成了并吞六国的规模。

二、屡建奇功的对外战争

吕不韦顺应日益明朗的统一形势,发起了一系列兼并战争。首先于执政之初,攻灭东周。这样东、西周皆入秦,其天下共主的地位已不存在,为秦统一天下取得了合法的理论依据。其次对三晋地区造成合围之势,断绝了三晋间的联系,方便了日后各个击破。最后攻破东方五国合纵之盟。这时秦的威势,正如时人所说,“断齐秦之要,绝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

在对外战争中,这时的秦国是连战连捷。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灭东周。同年,派蒙骜伐韩,韩国顺从地献出城皋、柬两地。至此,秦国的国界已接近魏都大梁。秦在夺取的土地上设置了三川郡。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又命蒙骜进攻赵国。蒙骜一路东进,先后取得魏国的高都、汲,以及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到庄襄王三年(前247),蒙骜率兵攻晋阳,大将王龁也同时讨伐韩国上党。不久,这两地皆被秦攻取,秦即以此二城和原先占领的狼孟等三十七城合为太原郡。

面对强秦的猛烈攻势,各诸侯国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彼此联合起来,向秦国发起军事反攻。庄襄王三年(前247),魏国联合赵、韩、楚、燕等国,在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带领下,向秦国发动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军事进攻。五国军队在河外与秦军展开大战,蒙骜所率的秦军,这次终因寡不敌众而败北,最终被迫退至函谷关。这次失败,给正踌躇满志的吕不韦当头一棒,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斗志,反而对他起了当头棒喝的作用。从此,他更加谨慎用兵,因而这次失败也就成为吕不韦当政时唯一的一次败仗。

秦王政二年(前245),秦攻取魏国的卷(河南原武城北);次年(前244),又取得魏的畼、有诡,秦将蒙骜还率兵攻占韩国十三城;秦王政五年(前242),秦攻占魏的酸枣、长平、雍兵、山阳等二十城,并在这里设立东郡;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攻占魏国朝歌,并灭掉魏的附庸小国——卫,这是吕不韦的祖国。也许是念及旧情,或者是想再次展示“兴灭国、继绝世”的君子风度,秦未彻底灭掉卫国,而是让其国君角从濮阳迁至野王(河南沁阳),让他在那里继续维持着有名无实的君位,这实际上是一种恩威并重的统治策略。

在秦节节进逼的形势下,赵、楚、魏、韩、燕五国又一次联合起来,在秦王政六年(前241)由赵将庞媛统率向秦的幕地发起进攻,但因五国均清楚秦军攻势的不可阻挡,所以在遇到秦军反击后五国很快便挥师东向,转而攻齐。秦则趁各国自相残杀之际,又夺取了赵国的龙、庆都和魏国的汲。秦王政九年(前238),秦将杨端和又占领魏的首垣、蒲和衍氏。至此,秦所取得的土地,至少有十五个郡,占统一以后全国总郡数的近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在秦国猛烈的军事打击下,东方诸国的军事实力被严重削弱,它们再也无力联合起来抗击秦国,只能坐以待毙。

总之,在吕不韦当政时期,秦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及文化事业都有了巨大发展,对外战争也几乎屡战屡胜。吕不韦以一个卫国商人的身份进入秦国政坛,控制了全部朝政,却未引起任何反叛、内乱及外国的威胁,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它也向世人证明了吕不韦确实称得上是一个谋略双全的成功政治家。他的执政使秦国国势日隆,为秦统一六国准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吕不韦是秦统一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三、成就斐然的国内各业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至秦王政九年(前238),是吕不韦在秦国当政的时期。吕不韦不愧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这一时期,由于他的有效治理,秦国在内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农业领域,由于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秦国农业生产大大领先于其他各国。尤其是造福万世的郑国渠的兴修,使关中地区的大片咸卤地变为可耕的良田,为日后秦国的富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吕不韦还命人整理编写了一些专门讲述农业生产经验的文章,均收录在《吕氏春秋》一书中,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手工业方面,采矿、冶铁等技术已日趋成熟,特别是兵器制造技术已十分精良。最著名的要属秦始皇陵遗址附近出土的秦剑,出土时色青光洁,锋满刃利,寒光森冷,从铸造技术上考察,可以看出错磨、抛光等精制程序。另外,当时秦国的制陶业也很先进,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陶器种类很多,除盆、罐、缶以外,还有瓦水管、瓦当等。当时的陶水管均一头大一头小,可以鱼贯套装,显然已是有计划地按统一规格批量生产了。此外,秦国的纺织业、漆器生产、皮革和煮盐业等在这时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在国家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秦国的商业及城市经济在吕不韦执政时得到了长足发展。吕不韦出身商贾,出于对故业的理解,他执政后,大力鼓励发展商业,他所排的《月令》中就有有关商业活动的内容:“仲秋之月,易关市、来商旅、入货贿,以便民事。”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让商业活动发展起来,才能使物资流通、经济发展。当时,秦国还出现了富比封君的大商人,秦始皇后来还曾表彰巴地的大富豪寡妇清为“贞妇”,并为她筑“怀清台”,这表明此时商人在秦的地位亦有所上升。

经济的繁荣及商业的发展为秦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东方各国的珠宝美玉、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等珍品陆续传入秦宫,而关东的郑卫之音、轻歌曼舞及绘画刻石等也随着东方各国宾客的到来而纷纷传入秦国,咸阳城一时间歌舞升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都会景象。

四、吕不韦与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可能很少有人想到,吕不韦对这项工程有着不可抹杀的功绩。战国时期的王陵多由相国督建,因此,秦始皇陵的初期工程亦由其相国吕不韦主持。在沿袭先秦建陵传统和力主节葬两个思想的指导下,吕不韦为始皇陵选择了合适的陵址,设计了蓝图布局,并监督了早期工程的进展。可秦始皇亲政后,彻底改变了吕不韦的造陵风格,使吕不韦的苦心付诸东流。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南踞骊山,北临渭水。这里山林葱郁,层峦叠嶂,渭水如练,飘然东去,始皇陵高大雄浑的气魄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一展无余。20世纪70年代,秦陵兵马俑的发现更使始皇陵身价陡涨,一跃而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主人,这是何等的荣耀!今天,所有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为其恢宏的气势所倾倒,然而,此刻谁又曾记得,始皇陵这一伟大工程的最初设计和督建者,是当时的秦国相邦——吕不韦。

公元前247年五月,秦庄襄王驾崩,其子赢政即位,此即后来的秦始皇。按秦国的传统,新王一即位,就要预备将来的陵寝。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这表明,嬴政遵循了即位即建陵寝的传统。由上述记载还可获知,秦始皇陵的修建,前后至少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从嬴政初即位到统一天下,二是从统一天下到始皇去世。如果把始皇死后陵园的扫尾工程计算在内,那么陵园修建经历了三个阶段。

吕不韦辅佐嬴政当政是秦王政元年至十年(前246一前237),这一时期正好包含于陵园修建的第一阶段,始皇帝陵园的选址和陵园的初期规模自然也是在这个时期进行或完成的。在战国时期,相国负责君王陵墓工程是屡见不鲜的,如战国中期中山国王墓就是由当时的相邦司马卿监修的,这一点已为中山王墓出土的铜版兆域图中的诏书所证实。再如督建秦陵二期工程的李斯,也正是以丞相的身份来行使监督职能的。因此,身居相位的吕不韦担任始皇陵初期工程的总管顺理成章。

吕不韦究竟依照什么原则来选定陵址?从吕不韦一贯注重礼制、名分的事实出发,可以想见,吕不韦为始皇陵所选的位置多半还是沿袭传统,尤其注重与秦先公陵墓排列的有关礼制相符。具体来说,秦的宣太后、昭襄王、庄襄王都葬在芷阳,秦人迁都咸阳后,由咸阳到骊山这一线便成为其陵区,而古人的陵墓又讲究“昭穆有序”,所以,始皇陵只得选在庄襄王陵以东地区,在这一片区域内,唯有骊山山阴的地理环境优美雅静而得天独厚,因此,以此处为陵址似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陵址选好了,紧接着就是设计蓝图。这本应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但因嬴政已将所有权力及义务交付吕不韦,因而便由吕不韦代劳。这种施工蓝图,在《汉旧仪》中称作“章程”,早些时候叫作“兆域图”。

据《汉旧仪》记载:秦始皇“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极不可入”。这表明,秦始皇陵的建造是有“章”可循的。从时间上推算,这章程最初应是在嬴政即位后不久制定的,因而,它一定与吕不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此工程历经37年之久,其间秦国的内外形势发生过天翻地覆的变化,故而这章程也不会一成不变。

确切地说,吕不韦是秦始皇陵最初章程的设计者。那么,吕不韦的设计包含了哪些内容呢?《礼记·中庸》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陵园修造的指导思想。战国以来的诸侯陵园“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阵也若都邑”,这应是制定秦始皇陵园章程的现实依据。

从今天的考古发现可知,始皇陵园有园有寝,可同咸阳有城有宫相对应;而其从葬内容(马厩、铜车马、兵马俑、珍禽异兽坑),也同都城的设施(苑囿、御府、宿卫等)相仿佛。由此看来,吕不韦基本上是依照当时国都咸阳的面貌来设计骊山陵园的。然而,此工程开始后,咸阳城的规模不断扩大,陵园设计与都城发展的不统一在所难免,而且,陵墓制度有其本身发展的规律,绝不可能脱离这一轨道去模仿都城,再则,事实上想要将死者生前所享用的一切完全依样画瓢地搬入地下王国也是绝不可能的。

此外,在吕不韦辅佐秦始皇的十年中,皇陵工程从未中断,因而督造陵园成了吕不韦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他也许会由于内政外交等诸多事宜的羁绊而无暇多顾,但他绝不可能于定好设计图后就与该工程诀别。然而,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已无从获知吕不韦督造始皇陵的详细情形,这只能有待日后的考古发现去作更详细的诠释了。

参考资料:《汉旧仪》《礼记》《史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经济改革》

标签: 吕不韦

更多文章

  • 吕不韦看过嬴政的书信为何要自尽,吕不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可谓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跨界”的第一人,他成功从一个商人跨界成为秦国的丞相。吕不韦本是战国时期一名游走于各地的商贩,他通过后续的积累和经营逐渐成为了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商。《史记》: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邯郸做买卖,遇到了被当作人质的秦国王室成

  • 秦始皇的母亲是芈月吗?她与吕不韦、嫪毐是啥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的母亲是芈月吗?他的母亲与缪毒生下2个非婚生子女,不害怕报仇吗?春秋战国时代,芈月即芈八子,芈八子是楚文王的闺女,为楚文王的妾生。 芈八子也称宣太后,流传芈八子天资极深,远见卓识,在秦国拿捏朝廷、开天辟地近40年。 中国历史上,太后这一称呼始出现在她这儿。太后独断专行亦自她而始,实则千载太后第

  • 秦始皇身世之谜,他到底是嬴异人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吕不韦

    刚刚结束的历史剧《大秦赋》有这样的桥段。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病重,华阳太后为了让自己的芈姓家族掌握秦国大权,逼迫嬴子楚,让嬴子楚传位于次子成蛟。华阳太后为了达到目的,动摇了遗属的位置,命令四处宣布遗属,这不是嬴子楚的儿子,而是生母赵姬和吕不韦的孩子,企图混淆遗属的王室血统,使秦朝宗室失去支持。这

  • “五年吕不韦戈”:相邦吕不韦为何疯狂造兵器?制度成就大国工匠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一生堪称传奇,他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智慧的政治头脑,不仅为秦国送上了千古一帝,自己也一跃成为最大权臣,不光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很多文物尤其是兵器上,也屡屡出现他的名字——相邦吕不韦,这是为何?相邦、相国、丞相,这三个名称很多人都听说过,基本上都是一人之下的显赫官职,那么其中到底

  • 大秦丞相李斯,作为吕不韦的门客,他是如何替代吕不韦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森森爱宠物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时期最有名的两个丞相一个是吕不韦一个是李斯,至于丞相冯去疾在这两人面前就好像打酱油的一般完全没有存在感。吕不韦当丞相是经过了多年的运作,帮秦异人夺的了秦王之位才有了他的荣华地位。李斯不过是吕不韦门下的一个修书的食客,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替代吕不韦成为大秦丞相的呢?李斯李斯开始只是个看仓库的小官,当

  • 《大秦赋》:嬴政灭六国,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和吕不韦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吕不韦

    同学们应该都了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消灭其他六国,建立一统政权,并开启史无前例的“帝制专权”。然而,直到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执政时期,卫国最后一位国君卫君角才被废为庶人。随着卫君角被秦二世胡亥剥夺“封君”身份,才宣告卫国彻底灭亡。那至少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嬴政统一六国时,华夏大

  • 吕不韦是韩国人?所以“千古一帝”秦始皇具有韩国血统?

    历史人物编辑:爱青鸟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嬴政,又称秦王政,祖龙等。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统一的帝王,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他在经济文化方面主张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于秦始皇的事迹,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开天破地打破旧时代的千古一帝,认为他以长远的目光看清局势,并以雷霆手腕完

  • 《大秦赋》大王让吕不韦安享晚年,李斯这副表情,心疼吕不韦服毒

    历史人物编辑:郑佳鑫标签:吕不韦

    《大秦赋》大王让吕不韦安享晚年,李斯这副表情,心疼吕不韦服毒。吕不韦当时麾下聚集了数不清的各国客人,但是其中李斯却能脱颖而出,得到肯定,这足以说明李斯是个人才,举荐吕不韦著书《吕氏春秋》从而被重用。对于李斯而言吕不韦根本不是什么人物,只不过是一介商人罢了,后来李斯成了大王亲信身,通过嫪毐祸乱后宫之罪

  • 吕不韦、异人、嬴政、嫪毐,皆靠一个女人实现人生抱负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吕不韦

    这个女人就是秦始皇的生母赵姬。虽然其出身卑微(《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平民百姓;二是大户人家。但是无论怎么说,总归是个舞女。),一生却经历了当时代四个最顶尖的男人。分别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异人、秦国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嬴政、秦国长信侯嫪毐。看似舞女出身的赵姬非常幸运,实则却非常的不幸。

  • 秦始皇和吕不韦是父子关系么?为什么秦始皇要逼死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的生父是谁,历史上仍然是一团迷雾笼罩,尚未有定论。其中最为影视剧青睐扰的说法是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禁思考,谁是这个说法的始作俑者。 目前能找到的典籍里,秦始皇的生父这个说法的最早始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