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秦赋》:嬴政灭六国,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和吕不韦有关?

《大秦赋》:嬴政灭六国,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和吕不韦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极简世界史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1/20 20:33:19

同学们应该都了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消灭其他六国,建立一统政权,并开史无前例的“帝制专权”。

然而,直到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执政时期,卫国最后一位国君卫君角才被废为庶人。

随着卫君角被秦二世胡亥剥夺“封君”身份,才宣告卫国彻底灭亡。

那至少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嬴政统一六国时,华夏大地上还有一个小诸侯国没有被灭。

以史为鉴,秦始皇嬴政在世期间,统一六国。为何唯独卫国这个附属小国,直到公元前209年才正式灭亡?

说起这个话题之前,一更先和大家聊聊,如今正在热播的《大秦赋》这部电视剧的一些细节。

《大秦赋》从68集开始,能明显感觉到剧情发展比较快。

在短短10集左右的剧情里,秦始皇先后消灭楚国、齐国、魏国、赵国等劲敌,距离统一天下只有一步之遥。

可是卫国国君卫君角,似乎与秦始皇关系不错。

因为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韩、魏、赵、卫、楚共同讨伐秦国,秦国出兵顺利击退联军。

此时秦军顺势攻占卫国,迫使卫君角迁居野王县。

《资治通鉴》:“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秦拔魏朝歌,及卫濮阳。卫元君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这段历史记载,也被原原本本保留到了《大秦赋》的主线剧情中。

如此便能明确得出结论,至少其他诸侯国正式覆灭的时候,卫国国君卫君角尚在人世,并且秦国也没有彻底废黜卫国封号。

但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才正式下令,把卫君角贬为庶人。由此卫国正式“绝祀”,彻底灭亡。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卫国是当时存续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从公元前1115年,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康叔后裔在河南北部建立卫国,直至公元前209年灭亡。

卫国共传41位君王,且达到了惊人的907年国祚。

包括后来的封建时代,也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存续时间,有卫国这么久远。

介绍完了卫国的存续状况,再来着重剖析下,为何秦国没有灭卫国?

按照不少同学的说法,嬴政是看在商鞅吕不韦的面子上,才没有对卫国痛下杀手。

因为商鞅和吕不韦都是卫国人,商鞅帮助秦孝公制定变法改革,乃大秦腾飞的奠基者。

吕不韦与嬴政有着道不清说不明的关系,于是乎,嬴政保留了卫君角的“封君”。

其实这些说法多少有些主观臆断。

我们一般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存在和灭亡?

封建时期,一个国家的完整组成,囊括了统治阶层、官僚集团以及平民百姓、奴隶这几部分。

而之所以秦国会统一六国,就是因为秦国在某个时间段,制定了颇为详细的改革策略,使得国力突飞猛进,慢慢的蚕食其他诸侯国。

强盛壮大之后,秦国成为了一个地位政治较为稳定的政权。

还有衡量一个国家灭亡的标准,无非看这个国君的宗庙封号,还有没有延续。

早在公元前256年,魏楚合纵,营救赵国打败秦国。

当时卫国似乎有投靠秦国的念头,魏国和楚国败秦之后,趁机攻占了卫国重要城邑。并且魏安僖王还杀了卫怀君,将卫怀君弟弟立为国君。

《史记·卫世家》:“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

因此,卫国于公元前256年,便已经名存实亡。包括在《韩非子·有度》中也有记载:

“魏安僖王攻赵救燕,取地河东,攻尽陶、卫。”

所以到了五国伐秦期间,卫君角虽名义上还代表卫国,可他早已遭到魏国的控制,成为名副其实的傀儡君王。

给大家举个例子,魏武王曹操,是东汉末年手握实权的军阀。且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多年,魏国实力早已盖过蜀汉和东吴。

但回过头来看,曹操定都许昌建立魏国后,立马修建曹氏宗庙,按照传统习俗自认自己7代先祖。

当时汉室忠臣荀彧觉得,曹操可能要谋反。毕竟曹操已单独建立宗庙,很显然他是想取代汉献帝,名正言顺的称王称帝。

不过曹操自始至终,也没有迫使汉献帝禅位,而是自称汉臣。

那大家认为,曹操建立魏国之后,汉献帝还能不能代表东汉正统?

说得更通俗点,魏文帝曹丕没有废除汉献帝的帝位之前,曹操只是一位诸侯王,他还算不上皇帝。

可明眼人都清楚,手中无兵,实为傀儡的汉献帝,只是保留一个封号罢了。曹操无论称帝与否,他都是当时实力最为强劲的军阀。

从这个标准来看,汉献帝只是名义上代表东汉正统。曹操建立宗庙祭祀祖宗,虽违反传统礼制,可他并没有称帝和取代东汉。

同理,五国伐秦失败之后,卫国国君卫君角被当成傀儡,带回秦国。

此时,卫国虽没有正式灭亡,但是卫君角和后世的汉献帝刘协一样,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名存实亡。

那么秦国灭不灭卫国,也就没什么意义,毕竟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统一大业。

何况卫国早已成为秦国的附庸,仅存野王一城以祭祀先祖。留着卫君角,反而能彰显始皇嬴政的宽宏大量,这难道不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吗?

再者,为卫国多贤才。孔子当年周游列国14年,其中就有10年在卫国,这也足以说明,卫国贤才多。

季札也曾周游列国,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秦始皇多少也会注意有些舆论的影响吧!

所以总的来说,卫国实际上早已被魏国灭亡,末代国君卫君角,只不过保留了一个封号而已。

一个手无实权,且没有多少人支持的卫君角,无论流落到哪里都是任人摆布。

退一万步说,即便秦国没有统一天下。卫国也会被其他诸侯国消灭。因为从公元前256年左右开始,其实卫国就已经名存实亡。

也正是因为威胁不大,卫君角才没有被嬴政夺取“封君”旗号。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他可管不了那么许多,就如同魏文帝曹丕一样,逼迫汉献帝让位。

嬴政既然能灭六国,那灭卫国自然也就是举手之劳的事儿。但对他而言,没有那个必要,所以就留野王一城,以祭祀先祖。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史记·卫世家》《韩非子·有度》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 吕不韦

更多文章

  • 吕不韦是韩国人?所以“千古一帝”秦始皇具有韩国血统?

    历史人物编辑:爱青鸟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嬴政,又称秦王政,祖龙等。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统一的帝王,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他在经济文化方面主张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于秦始皇的事迹,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开天破地打破旧时代的千古一帝,认为他以长远的目光看清局势,并以雷霆手腕完

  • 《大秦赋》大王让吕不韦安享晚年,李斯这副表情,心疼吕不韦服毒

    历史人物编辑:郑佳鑫标签:吕不韦

    《大秦赋》大王让吕不韦安享晚年,李斯这副表情,心疼吕不韦服毒。吕不韦当时麾下聚集了数不清的各国客人,但是其中李斯却能脱颖而出,得到肯定,这足以说明李斯是个人才,举荐吕不韦著书《吕氏春秋》从而被重用。对于李斯而言吕不韦根本不是什么人物,只不过是一介商人罢了,后来李斯成了大王亲信身,通过嫪毐祸乱后宫之罪

  • 吕不韦、异人、嬴政、嫪毐,皆靠一个女人实现人生抱负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吕不韦

    这个女人就是秦始皇的生母赵姬。虽然其出身卑微(《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平民百姓;二是大户人家。但是无论怎么说,总归是个舞女。),一生却经历了当时代四个最顶尖的男人。分别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异人、秦国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嬴政、秦国长信侯嫪毐。看似舞女出身的赵姬非常幸运,实则却非常的不幸。

  • 秦始皇和吕不韦是父子关系么?为什么秦始皇要逼死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的生父是谁,历史上仍然是一团迷雾笼罩,尚未有定论。其中最为影视剧青睐扰的说法是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禁思考,谁是这个说法的始作俑者。 目前能找到的典籍里,秦始皇的生父这个说法的最早始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

  • 秦国三大名相商鞅、吕不韦、李斯,为什么都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吕不韦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强大的快车道,为秦国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保障。变法前,秦国在战国初期被魏国吊打。卒差点灭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终于打败了魏国,收复了河西之地,终于成为战国强国。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害怕遭到报复,逃往封地。他率部与秦军交战,最终被打败。与此

  • 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真的是一字千金吗?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部下编撰的杂书,又名《吕览》。本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他以百家争鸣的思想和理论为材料,把百家百家的理论融于一炉。为了精益求精,吕不韦让人将整本书抄得整整齐齐,挂在咸阳城门上,声称谁能改一个字,赏金一千。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而至,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客人,

  • 秦始皇既然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为什么有人造谣呢?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嬴政出生在兵戈不休的战国时代。彼时,盘踞在关中的秦是战国七雄之一。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间连年征战,互相攻伐,几无停歇。嬴政降生时,正值其曾祖父秦昭王在位。昭王采纳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大力攻击、兼并与秦国接壤的韩、魏二国,却与距离较远的赵国结盟。按规矩,秦赵歃血为盟后,必须互遣质子,

  • 弃商从政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吕不韦

    俗话说“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毕竟隔行如隔山。但是历史上不乏有些改行者,往往还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从战国时代吕不韦弃商从政,到后汉班超投笔从戎;还有武则天她爸武士彟也是好好的木材商人不做,搞一波政治投机,人还成了大唐开国功臣。更有文武双全的人才,比如章邯,临危受命,可以将几十万囚徒整编成军队,五战

  • 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无疑是流言,《吕不韦列传》处处都是漏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吕不韦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嬴政生於邯郸,见载于《秦始皇本纪》,又《秦本纪》载“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按昭襄王在位56年,孝文王1年,庄襄王3年,秦始皇37年,以时间倒推嬴政当生于昭襄王四十七年而非四十八年。同一部书两个说法,故《索隐》有庄襄在位四年之说,旨在为太史公调和龃龉。昭襄四十七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

  • 吕不韦帮助异人,真是因为奇货可居吗?

    历史人物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吕不韦

    在异人归国的故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他就是吕不韦。话说,吕不韦在街上看到一位翩翩佳公子,于是了解了他的近况,回家去跟父亲聊天。吕不韦的父亲说,异人奇货可居,投资他就能有无穷无尽的收益。于是,吕不韦散尽家财,开始全力助异人逃离赵国。谁说古人不会写爽文?奇货可居这个故事,堪称爽文的鼻祖啊。穿越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