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成王:两次狂虐宋襄公,孙子才是五霸呢

楚成王:两次狂虐宋襄公,孙子才是五霸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故事迷 访问量:4701 更新时间:2024/1/2 21:36:32

“成王无礼,其不没乎?”

——楚成王这样无礼,他将不得好死。

这阴毒诅咒的出自《宋世家》,是叔瞻所说,咒骂了楚成王。

那么,叔瞻又是谁呢?

根据《郑世家》记录“文公弟叔瞻”,即叔瞻是郑文公之弟。

叔瞻为什么会咒骂楚成王?再往前看——“楚成王已救郑,郑享之,去而取郑二姬以归”。

这段记录在宋襄公十三年到十四年之间,泓水之战是宋襄公生命中的最后一役。

宋襄公原本打算攻打郑国,楚庄王出兵救援,宋楚两军在泓水对阵。宋军提前撤退到泓水,摆开阵势迎战长途奔袭的楚军。

由于宋襄公死板教条,奉行“蠢猪式的仁义”,导致了被楚军打败。

楚成王成功解救郑国,郑文公为表示感谢,举行盛宴热情款待。楚成王吃饱喝足,对出席宴会的郑文公两个姬妾起了色心,离开郑国时顺手“打包”一起带走了。

叔瞻咒骂寓褒贬

叔瞻咒骂楚庄王就是因为“取郑二姬”。

叔瞻曰:“成王无礼,其不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有以知其不遂霸也。”是年,晋公子重耳过宋,襄公以伤于楚,欲得晋援,厚礼重耳以马二十乘。——《史记·宋世家》

如果此事记录在《郑世家》,又或者《楚世家》都无需过多思考,毕竟这属于他们的“家”事。

但是,司马迁却安排在了《宋世家》,且是宋襄公死前最后一役。每每读此感觉莫名其妙,而今似乎有点读懂了。

在《郑世家》中,晋文公流亡路过郑国,“文公弟叔瞻”曾劝郑文公既然不能盛情款待,那么干脆杀掉以除后患。后来事实证明叔瞻不仅具有卓越的识人能力,而且具有超前的政治眼光。

关于楚成王“取郑二姬”。此中“取”并非“娶”的通假字;而“二姬”也并非郑国公主,或是郑文公的二位姬妾。尽管楚有恩于郑,但楚成王掳掠郑文公姬妾,却严重伤害郑国的尊严。

因此,叔瞻咒骂楚庄王不得好死。

而司马迁记录在此叔瞻最后一句才是重点:讲究礼节男女无别,从这里就知道楚成王绝对不能成就霸业了。

在《孟子》中,宋襄公与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

既然军力强悍的楚成王不配为春秋霸主,那么“仁义”的宋襄公就更不配了。司马迁的褒贬无需明说,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宋襄公

南下拓展千里疆土

楚成王熊恽为楚文王之子。楚文王在位十三年便归西了,“子熊艰立,是为杜敖”。“杜敖五年,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与随袭弑杜敖代立,是为成王”。

在《楚世家》,楚文王之后王位传承介绍虽短,但其中有故事。楚文王死后,熊恽之兄杜敖继位。杜敖在位第五年打算除掉熊恽,熊恽早早获知消息逃亡了随国,又勾结随国返回杀害了杜敖,取而代之成了楚王。

楚成王弑兄夺位,所以上任之初,对内“布德施惠”,对外“结旧好于诸侯”。楚成王还派人向周天子进贡,得到了周天子的恩赏——“赐胙”,祭祀后将祭肉赏赐给诸侯大臣。

周天子赏赐祭肉的同时,还说了一句话:“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这句话与召康公对姜太公所说基本相当,“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即周王室授权楚成王动兵讨伐。

楚国在周成王时受封建国,“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田,姓芈氏,居丹阳”。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位的排序,“子男田”应是爵位最低等级,相应的封地也是最小的。从下图来看“丹阳”所处位置在楚国最北顶端。

由此可见,楚成王南侵范围多大。

“于是楚地千里”,司马迁认为正是有了周王室授权,楚成王大肆扩占土地,为跃升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楚交锋“亮剑”大国

“十六年,齐桓公以兵侵楚,至陉山”,楚成王十六年即齐桓公三十年,齐桓公夫妻闹矛盾将蔡姬撵回娘家。岂料,蔡穆侯不但没有责备妹子,反而将妹子再次出嫁。

但是,齐桓公并未与蔡姬断绝夫妻关系,司马迁记叙为“归蔡姬,弗绝”。对蔡穆侯二嫁,齐桓公非常恼火,于是纠集了一众诸侯讨伐蔡国。蔡国无力招架齐国讨伐——“蔡溃”。

打完了蔡国,齐桓公又顺手收拾一下楚国,一直打到了陉山(今河南偃师一带)。

无论是讨伐诸侯——诸如郯、鲁、蔡,还是征战戎狄——救燕援卫,春秋“首霸”齐桓公都体现出非凡的军事实力,相当的号召力。面对势头正劲、无人敢挡的齐国,“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与桓公盟”。

此时,楚国若与齐国争锋,必然讨不到什么好果子吃。但是,楚成王仍然集结兵力布防抵御,敢于“亮剑”齐国说明楚国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当然,最后楚成王务实地选择了谈判妥协。而外交上的说服力,需要以军事上威慑力做后盾。

屈完代表楚国与齐国谈判,“桓公数以周之赋不入王室,楚许之”,楚国答应按时向周王室进贡。

而齐桓公南征无非迫使楚国服软,建立自己的权威,既然目的已经达成,就没有必要开战端,于是胜利凯旋了。

经此一役,可以说楚国已从“陵(欺凌)江、汉间小国”晋升为与齐国对抗的强国了。

齐桓公

南下北上开疆拓土

“文王二年,伐申过邓”,楚文王第二年,楚国越过邓国攻打申国。当时邓国人根本瞧不起楚国,“楚王易取”——楚王很容易对付。“十二年,伐邓,灭之”,十年之后邓国根本无力招架楚国大军,邓国灭亡了。

“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楚文王六年攻打蔡国,俘虏了蔡哀侯并带回了楚国。蔡国应该是缴纳了足够的赎金,“已而释之”。

“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楚文王不断南侵以壮大实力,江汉一带小国无不遭受楚国欺凌。

“十一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楚文王十一年,齐桓公成为诸侯之长,而楚国也逐渐强大起来。

楚文王在位期间,楚国虽然强大,但仅仅是欺负一下周边的小诸侯国。而齐桓公在楚成王十六年讨伐楚国,目的是敲打一下强壮的楚国。

楚文王在位十三年便一命呜呼了。又过了五年,楚成王推翻了杜敖的统治,完成父辈向南扩张的使命,继而挥师北上染指中原。

“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许”,两年之后,楚成王又开始向北征讨。“许君肉袒谢,乃释之”,许国被打败,许国国君裸露上身谢罪,不久获得释放。

“二十二年,伐黄。二十六年,灭英。”

楚成王打黄国灭英国,为何与攻打许国处理方式不同?估计原因有二:一是为掠取战略资源——铜铁,二是“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齐国管仲已死。

实力强悍接连虐宋

“三十三年,宋襄公欲为盟会”,楚成王三十三年,齐桓公已经去世四年,宋襄公妄图继承齐桓公“衣钵”,搞一次诸侯会盟。关键是宋襄公不自量力,竟然“召楚”。

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召”见诸侯,而宋襄公向楚成王求助邀请各个诸侯国,岂料一个“召”字触怒了楚成王。“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楚成王盛怒,宋襄公有什么资格“召”我?我正好前去袭击羞辱他。

于是楚成王去参加盟会,“至盂,遂执辱宋公”,在宋国的地盘,楚成王将宋襄公捆绑了起来,狠狠地羞辱一通然后又放了。在《宋世家》中,楚成王以宋襄公为人质攻打了宋国。

不久,郑国跟楚国缔结盟约。宋襄公对此相当恼火,带兵攻打了郑国。楚成王出兵救援郑国,在泓水打败了宋军。此役,宋襄公大腿中了箭伤,随后发作病死。

泓水之战后,郑国举办盛宴答谢楚国。楚成王有些狂傲了,自认诸侯再无出其右者,可以被称为诸侯霸主了,所以宴会结束将郑文公两个漂亮的姬妾强行据为己有。

其实,楚成王怎么也不会料到,一个流亡的公子会击碎他的美梦。

重耳在泓水之战后经过宋国,宋襄公因败给楚国而押宝重耳继位,希望将来得到晋国援助,“厚礼重耳以马二十乘”。

晋文公

城濮之战败给晋国

泓水之战让楚国可以在中原高昂头颅,但这并不代表楚国已成为霸主。

“三十五年,晋公子重耳过楚”,此年,晋国重耳在去秦国之前,经过楚国。“成王以诸侯客礼飨”,对落难的流亡公子,楚成王却以诸侯的待遇高规格款待。

“三十九年,鲁釐公来请兵以伐齐”,又过了四年,鲁釐公请求楚国派兵攻打齐国。楚成王派巫臣带兵,占领阳谷安置了齐桓公之子姜雍。齐桓公的七个儿子陆续投奔楚国,楚成王以大夫的待遇予以安排工作。

“夏,伐宋,宋告急于晋”,打完了齐国,楚成王又想虐宋国。宋国危急之下向晋文公求援。“晋救宋,成王罢归”,晋国出兵,楚成王撤军。

简短几个字透露出残酷现实:晋国已强势崛起,大有超越楚国之势。楚成王正是意识到这点,所以才主动避免正面交锋。

“将军子玉请战”,将军子玉却没有楚成王深思熟虑,主动请缨要求一战。楚成王向子玉解释原因,但是“子玉固请”。“乃与之少师而去”,于是楚成王给了少量军队前去应战。

估计楚成王内心也想试探晋国,毕竟这是第一次遇到强劲的敌手。“而去”,楚成王真正离开了吗?如果子玉取胜,楚成王或许会去而复返。

“晋果败子玉于城濮”,城濮之战楚军溃败,这为晋文公称霸提供了机会,原本依附于楚国的诸侯国转投晋国。更可悲的是“成王怒,诛子玉”,让晋文公担忧的楚将子玉又被除掉了。

楚成王

被儿子逼迫自尽

正如叔瞻咒骂一样,楚成王果然不得好死。

四十六年冬十月,“商臣以宫卫兵围成王”。商臣是楚成王早年册立的太子,后来楚成王改变主意,想罢免了商臣而册立公子职为太子。

“商臣闻而未审也”,商臣有所耳闻,但是不够明确。于是向师傅潘崇询问应该怎么办?潘崇给商臣出了主意。

商臣宴请楚成王宠姬江芈,但在酒桌上不要给江芈足够的尊重。江芈被无礼之举激怒,所以怒骂商臣道,“宜乎,王之欲杀若而立职也”。商臣通过父王宠妃验证了楚成王果真有如此想法,于是先发制人发动了宫廷兵变。

“成王请食熊蹯而死,不听”,楚成王要求吃顿熊掌“上路”,却未能得到应允。煮熊掌花费时间较长,楚成王此要求并非嘴馋而是希望拖延时间等待外援。商臣不会给父亲任何回旋的余地,所以直接回绝了。

“丁未,成王自绞杀”,楚成王被逼无奈上吊自杀了。

“商臣代立,是为穆王。”楚穆王在位十二年归西,之后接班的是楚穆王之子熊侣,即楚庄王。

楚成王虽与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中原,戎马一生,终归没能够挤进春秋五霸之列。但是,不可否认楚成王为楚国进一步强大奠定了基础。楚成王虽然未遂称霸心愿,但是孙子楚庄王却帮他实现了。

楚庄王

其实,相对于宋襄公,楚成王更有资格称之为霸。至少,司马迁是如此认为,《宋世家》中援引郑文公之弟叔瞻所说的话就是证据!

标签: 孙子

更多文章

  • 《拜占庭兵法》:一部来自西方的“孙子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脑洞趣味历史标签:孙子

    1、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这座千年古城迎来了它的黄昏:由21岁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八万大军,在包围这座城市多时后,发起了最后的总攻。战争来得是那样突然,但不论是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还是远在欧洲的教皇都不相信奥斯曼帝国能够攻克这座雄踞欧亚大陆上千年的古老城市的城防

  • 搞笑GIF段子:奶奶带的孙子冷了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奇葩菌标签:孙子

    奶奶带的孙子冷了编辑等我长大了是不会放过你们的编辑大熊猫,这个东西扔下赶紧跑,小心他追上你。编辑买马桶揣子就得亲身试验一下才行编辑窗外的兄弟,你这演技真是绝了编辑这才是真的烤串,一根烤串包你吃得开开心心编辑两猫一碗。编辑当你喜欢吃的两种食物混合…编辑黑魂河马怪?编辑听哥们儿说他的女友是通过玩游戏认识

  • 奶奶买了卤菜给孙子,要孙子交出手机少打游戏,却被孩子追着打引起网友热议

    历史人物编辑:派大星找佩奇标签:孙子

    自己吃过的苦,孩子最好不要再吃,自己受过的罪,孩子最好别受。当然,自己走过的弯路,孩子最好别走5月3日,奶奶买卤菜给孙子,却因要求孙子交出手机并劝其少玩游戏,而遭受了孙子的暴力攻击。这一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发了粉丝们的热议。这位奶奶是一个留守老人,平时很疼爱自己的孙子,经常给他买吃的。这天,她特

  • 英达欲让孙子认祖归宗,遭宋丹丹霸气回怼:想见孙子,下辈子吧!

    历史人物编辑:自己读懂自己标签:孙子

    在决定离婚之前,有一段漫长的、痛苦的、艰难的思索理由的过程,即从个人的需要、利益、见解、价值观的角度全面为自己的决定提出根据的过程。——瑟先科宋丹丹在娱乐圈中的地位不低,不管是在戏剧界还是影视界,都有一定的成就,被大家看作是娱乐圈中屹立不倒的风向标。前段时间,宋丹丹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了自己退休的消息,

  • 婆婆出钱出力带孙子,孙子磕破额头后儿媳发脾气,婆婆:我不带了

    历史人物编辑:结绿标签:孙子

    01生活总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所以会有那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遭遇意外的话,一定要沉着冷静,要勇于承担责任,从容面对一切。有些人遇到困难时,总喜欢怪别人,好像都是因为别人的原因导致的。这种人实际是没有担当精神,把原因怪罪到别人头上,自己就可以不用承担责任了。婆婆去儿子家带孩子,出

  • 6岁孙子到奶奶家吃饭,饭后孙子做了这件事,老人哭了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醉月倾红尘标签:孙子

    儿媳的亲妈生病了,儿子儿媳回娘家去看她。6岁的孙子要上学,这几天接来跟我们一起住。大孙子来家,我跟老伴都很开心,想着做好吃的给孩子吃。这是给孙子做的油焖大虾,怎样?卖相不错吧,孙子吃得可开心了。昨天饭后7岁的孙子做了一件事,让我一个人偷偷的流眼泪,感觉的自己好幸福!这是我为孙子做的菜。苦瓜大多数人不

  • 爷爷去世后奶奶打电话称想孙子,孙子骑车300公里回家,见面破防

    历史人物编辑:木紫姑娘标签:孙子

    老人们常说:养恩要比生恩大,意思是父母只是给了孩子生命,如果没有亲自把他们养育成人的话,那么孩子与亲生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会淡漠,反而比不上和养育者之间的感情深厚。尤其是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爸妈把孩子放在乡下,让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外出打工赚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和孩子团聚,这样的孩子自然和爷爷奶

  • 爷爷接孙子放学,孙子的举动令人意外,网友爆笑:到底谁接谁?

    历史人物编辑:小蚊子的视角标签:孙子

    接孩子放学,一直是家长头疼的一件事。不去吧?怕孩子不安全,老师也不会放孩子独自回家。去吧?实在是孩子放学的时间跟下班时间相差太远!就拿小学来说,春季的时候四点多孩子就放学了,可以父母下班的时间最早也得五点半,甚至六点多。这样的时间差距让家长很为难,要不选择在家全职带孩子,要不就选择让家里的老人接送。

  • 孙子失足摔死老人大哭,回家却发现孙子活了,才知好心有好报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孙子

    每逢香期,灵峰山上人山人海,灵峰山下的百姓也忙开了。他们想到山上那么多远道而来的香客,饿了要吃,累了要歇,有些小买卖可做,于是纷纷纷上山摆开了小摊子。有的卖米馒头、有的卖烤红薯、有的卖粥,供香客充饥。实在不知道卖啥的,挑一担稻草,卖给疲乏的香客垫屁股歇息也好。一些穷苦人家没东西可卖,乘机在大殿前捞几

  • 太可笑了,爷爷篡夺了孙子的皇位后,竟然还将孙子尊为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孙子

    其实,在古代,为了皇位,能够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因为皇位实在是太诱人了,所以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皇室造反的人,今天给大家说一个事情,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了,因为叔祖夺取了侄孙的皇位,爷爷辈的人竟然将自己的孙子尊为太上皇,你还别不信,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事情发生在晋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