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爷爷接孙子放学,孙子的举动令人意外,网友爆笑:到底谁接谁?

爷爷接孙子放学,孙子的举动令人意外,网友爆笑:到底谁接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蚊子的视角 访问量:1175 更新时间:2024/1/3 0:19:39

放学,一直是家头疼的一件事。不去吧?怕孩子不安全,老师也不会放孩子独自回家。去吧?实在是孩子放学的时间跟下班时间远!

就拿学来说,春季的时候四点多孩子就放学了,可以父母下班的时间最早也得五点半,甚至六点多。

这样的时间差距让家长很为难,要不选择在家全职带孩子,要不就选择让家里的老人接送。

就像这位老人一样,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工作,他负担起了孙子的接送工作,然而,面对人高大的孙子,场景总是令人哭笑不得。

据知情者爆料,这位孙子已经十多岁了,长得又高又大,现在马就要上初中了,但是上学放学依然要家长接送。

父母都是双职工,没有充足的时间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只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家里的老人。

于是,这位爷就肩负起接送孙子的重任,一直到孙子身高都快赶上爷爷了,依然需要爷爷接送。

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不信去小学门口看看,很多身高甚至比妈妈还要高大的男孩子,依然需要妈妈接送。

有时候不是孩子需要,而是学校为了孩子的安全有所要求,家长不来接,不敢轻易放孩子回家。

这位爷爷就是如此!

这一天,这对爷孙就被人拍到了这一幕,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学校门口的人群熙熙攘攘,爷爷一眼就看到了人高马大的孙子,接到孙子后,很自然地接过孙子的书包扛在自己的肩膀上。

你可别误会,这可不是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背书包。而是孙子还有自己的任务,书包需要爷爷帮忙分担。

只见孙子走到自行车跟前,一只脚跨上自行车,等爷爷坐上自行车的后座,然后蹬起自行车往家走。

爷爷则背着书包坐在孙子身后,看着孙子奋力蹬车,两个人都笑容满面地说着一天的所见所闻,场面一片温馨。

这一幕被别人拍下后上传到社交网络,顿时引起一片热议。

有人爆笑说:这到底算是谁接谁?会不会没有爷爷来接,孩子骑车更省力一些?

也有网友说:这场面真温馨!爷爷害怕孙子不安全,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接孙子回家。孙子怕累着爷爷,愿意骑自行车带着爷爷。这样双奔赴的爱,真好!

还有网友说:这样的制度是不是应该改一下了?孩子都比家长高了,上学还要送,放学还要接,这样费时费力究竟方便了谁?孩子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真的好吗?

这件事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人觉得这样做孩子更安全,有人却觉得这样做家长太不自由。

如果抛开这一点不谈,这对爷孙俩的做法还是挺温馨的!

人的一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希望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希望儿孙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吗?

像这样爷慈孙孝的场景,真的很治愈!希望他们的岁月一直这样美好下去!

举报/反馈

标签: 孙子

更多文章

  • 孙子失足摔死老人大哭,回家却发现孙子活了,才知好心有好报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孙子

    每逢香期,灵峰山上人山人海,灵峰山下的百姓也忙开了。他们想到山上那么多远道而来的香客,饿了要吃,累了要歇,有些小买卖可做,于是纷纷纷上山摆开了小摊子。有的卖米馒头、有的卖烤红薯、有的卖粥,供香客充饥。实在不知道卖啥的,挑一担稻草,卖给疲乏的香客垫屁股歇息也好。一些穷苦人家没东西可卖,乘机在大殿前捞几

  • 太可笑了,爷爷篡夺了孙子的皇位后,竟然还将孙子尊为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孙子

    其实,在古代,为了皇位,能够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因为皇位实在是太诱人了,所以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皇室造反的人,今天给大家说一个事情,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了,因为叔祖夺取了侄孙的皇位,爷爷辈的人竟然将自己的孙子尊为太上皇,你还别不信,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事情发生在晋朝的时候

  • 杨德振:小孙子省亲记

    历史人物编辑:京都闻道阁标签:孙子

    “江山迟日丽,春来百花香”;三月,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武汉的樱花盛大而恣意的绽放,满目芳华,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追花者”。我的儿子、儿媳陡起“芳心”,决定怀抱和携带刚满六个月的小孙子千里迢迢去武汉观赏樱花。他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二天就出发了。我除了反复叮嘱他们一路上要好好照顾好襁褓之中的小

  • 名句“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两人给出下联个个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孙子

    对对子是一项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玩法,这个玩法不仅考验对子的对仗和平仄,还考验对对子的人的知识储备量,以及最终表达的意思是不是通顺的,能不能和上联想表达的意思合得上。所以一副好的对子往往能够带给人很多启发,思想性强的甚至可以流传千古。这一次我们要讲的就是一副奇对。这幅对子的上联是“想孙子,盼孙子,

  • 上联“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两则下联堪称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孙子

    古语有句话,叫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后”并不是指子女,而是单指男孩。古人认为,只有儿子才能传承血脉,才是自家人,若是没了儿子,也就意味着断了香火。生孩子是两个人事情,生男生女也是取决于父亲的,可古人不知道,要是女子生了女儿,一般都会遭到婆家的羞辱,甚至邻居街坊也会来嘲笑。因此在那个时候,

  • 老农挖出生锈“老虎”,拿回家给孙子当玩具,擦掉锈迹惊动文物局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孙子

    古代的将领,想要调兵出征是不可以擅自做主的。他们需要征得皇帝的同意并得到调兵所使用的信物,这样士兵们才会听从他的将令随之出征。古时候将领出征的信物便是虎符,虎符通常被分为两半。将领和皇帝各持一半,只有两片虎符合二为一以后,将领才可以调兵出征。所以在古代虎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东西。但由

  • 孙子孙女同时出生,婆婆只带孙子,孙子满月后才知养老房已被收回

    历史人物编辑:作者无笔标签:孙子

    01 小意(化名)算是个人生整体上挺平顺的姑娘。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考上很不错的211大学。该赚钱的时候赚钱,才工作了三年,月薪八千,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到了该结婚——不能说“该”结婚,而是父母长辈认为她最好这个岁数结婚——的时候,她顺从地参与父母安排的相亲,或者是自己托朋友的关系网络认识男孩子

  • 上联:“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两个下联堪称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孙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这首诗是来自著名诗人李白,描述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不应该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出生在这个世上一定有道理的,即便是千金散尽依然可以再次挣回来。这让我们非常钦佩李白的智慧与才华,但是古人崇尚作诗,对对子,因此除了如李白这种著名的诗人,其他民间的对

  • 老太太当众“强抢”榴莲,孙子一旁苦苦哀求,仍未唤回老人的良知

    历史人物编辑:雅儿教育标签:孙子

    俗话说“跟什么人学什么样”,学生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样,而家长就形同画笔,学生未来究竟要上交怎样的人生画卷,除了自身的本性和能力之外,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现在家庭里面孩子数量都比较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精养型”,从生活标准到学习资源,都是努力争取最好的,平时也会

  • 喻世明言之《晏子二桃杀三士》,施巧计诛杀三士,警示后人莫张狂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晏子

    一朝信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古往今来,不乏勇猛之士,更不乏善谋之人。这勇猛之士,一人能敌十人、百人之勇。善谋之人,一张嘴却能抵上万人之力。君若不信,但看那多少历朝历代能征善战之将,杀敌无数,勇猛异常,却死在了谋臣的嘴里笔下。三士之勇话说这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三位好汉。一位名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