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老太太当众“强抢”榴莲,孙子一旁苦苦哀求,仍未唤回老人的良知

老太太当众“强抢”榴莲,孙子一旁苦苦哀求,仍未唤回老人的良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雅儿教育 访问量:4655 更新时间:2024/1/3 3:15:03

俗话说“跟什么人学什么样”,学生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好像一白纸一样,而家长就形同画笔,学生未来究竟要上交怎样的人生画卷,除了自身的本性能力之外,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现在家庭里面孩子数量都比较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精养型”,从生活标准到学习资源,都是努力争取最好的,平时也会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因为错误举动带歪了孩子。

但有的时候千防万防也会有疏忽的时候,尤其是老人带娃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问题,毕竟老人的化素质和思想观念和年轻家长还是有些差距的,有时候不由自主表现出来的“真我”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影响。

老太太当众“强抢”榴莲,孙子一旁极力劝阻,仍未换回老人的良知

榴莲作为一种很受欢迎的水果,口感绵密香甜,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来尝尝,由于价格太贵,要是买到不好的就会觉得吃亏,但毕竟自己选的只能自认倒霉,但北京一个大妈可不这样想。

这位大妈带着两个孙子出来买东西,在购买了一个未开口的榴莲后,让老板当场打开,但是打开之后老人觉得这个榴莲里面的肉比较小,就提出要换一个。

大家都知道榴莲打开了是很难换的,于是水果摊老板就选择拒绝,双方为此展开激烈争吵,老人见换不成了就“强抢”榴莲,拿起一个就要走。

一旁的孙子一直都在劝说,苦苦哀求奶奶不要拿,还说着“奶奶我不吃榴莲,你别拿了放下来吧”,但是奶奶却理直气壮地说“都付钱了。凭什么不拿,你真傻”。

孙子明显被奶奶的样子吓到了,但依然觉得这么做不对,就上去和奶奶抢榴莲,想要抢回来还给摊主,但由于力气太小还是没抢过奶奶,眼看着奶奶把新抢来的榴莲放进了推车里,而自己实在无能为力,眼里的无措和迷茫让人心疼。

最后老板选择退让,实在不忍心看孩子这么痛苦,而被换下来的榴莲也被另一名女子买走,而且这名女子觉得这榴莲也还行,不算肉特别少的,真没必要当着孩子面这么做。

“榴莲闹剧”以好心人的帮忙收场,但奶奶的举动影响还在持续

这场“榴莲闹剧”最终是以老板的退让和好心人的帮忙收场,而老板退让也是不忍心看孩子苦苦哀求而手足无措的样子,就连外人都知道心疼孩子,可奶奶却浑然不知。

而且奶奶这种霸道蛮横的举动,对学生的影响远不止这一点,很可能还在延续,就比如对学生的身心伤害,眼看着奶奶做出这种举动,孩子内心十分痛苦,自己的原则和自尊都被毁了,恐怕以后都害怕和奶奶一起出门了。

如果家长没能及时疏导负面情绪,或者是没有纠正奶奶的举动,就会让学生觉得这种做法有可能是对的,以后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采取这种强硬手段,到时候再纠正就来不及了。

不过笔者从男孩的举动上能够看出来,男孩本性善良,说明家长的教育还是不错的,希望父母在得知情况之后能够及时和奶奶沟通,不要因为好面子而不肯承认错误,有时候认错比死鸭子嘴硬更能起到教育作用,希望家长和老人都能有所感悟。

老人带娃是年轻人的无奈,但有些问题不得不防,家长要心中有数

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养育子女,确实是分身乏术,因此将孩子交给老人带也是无奈之举,但是这里面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提前考虑到,不要只想着老人带歪的好处。

在思想观念上,很多老人是跟不上时代的,所以家长在教育问题上一定要“丑话说在前头”,学习和三观养成家长要亲力亲为,老人顶多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其他的还是要家长负责,一旦发现老人有不对的地方,也要进行沟通和纠正,一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另外家长也要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情况,不要把老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给尊重和理解,就算纠正老人的错误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当然原则和底线不能丢,该纠正的还是要纠正,以免产生侥幸心理,也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家长也要时刻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能当“甩手掌柜”,担负起教养的职责,只有家长负责任,学生才不容易被带跑偏。

【笔者寄语】仅仅为了一个榴莲,在街上上演这种闹剧,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希望老人能够自我反省,孩子的父母也要高度重视,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件事,千万不要因为一件事带歪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举止。

其他家长也要引以为戒,老人带娃确实很方便,但也有很多的问题要考虑,总之不管是老人还是家长,在学生面前都要是一个好榜样,不要让自己的无知与蛮横坑了孩子。

话题:你对这件事有看法?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孙子

更多文章

  • 喻世明言之《晏子二桃杀三士》,施巧计诛杀三士,警示后人莫张狂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晏子

    一朝信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古往今来,不乏勇猛之士,更不乏善谋之人。这勇猛之士,一人能敌十人、百人之勇。善谋之人,一张嘴却能抵上万人之力。君若不信,但看那多少历朝历代能征善战之将,杀敌无数,勇猛异常,却死在了谋臣的嘴里笔下。三士之勇话说这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三位好汉。一位名田疆,

  • 上下五千年73:晏子使楚,舌战群儒,楚国重臣节节败退,悻悻而散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晏子

    上回说到晏子舌战群儒,楚国再次受辱,大臣杨丐心中不服,立马接过话茬反问晏子,大家都说你才思敏捷,勇敢忠义,但是齐国崔杼和庆封祸乱齐国,那么多的仁人志士都为了讨伐他们而死,以死明志,而你作为齐国世家大族,既不能保护国君,反而贪恋高位,和那些仁人志士相比,你不觉得羞愧么?晏子说到,志向远大的人不拘小节,

  • “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晏子设局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晏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文/四季文史诸葛亮(据传)《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这首汉乐府,咏的便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春秋战国的故事#“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出

  • 杀侄儿夺位,羞辱晏子反被怼,让满朝文武瘦身,最后自缢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晏子

    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很有名,不过呢,不是啥好名,他谥号叫楚灵王,咱们古代谥号叫“灵“的,一般都不是啥好人,古代对灵的解释就是乱而不损曰灵。好了,说说咱们今天介绍的主人公吧,他原名叫熊虔,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当上国君,咱们姑且还叫他楚灵王吧。这货继位后的第三年,大会诸侯,就叫外交人员去请各个诸侯国的

  • 上下五千年74:晏子使楚,面对楚国故意责难,有礼有节从容应对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晏子

    上回说到晏子使楚,舌战群儒,楚国大臣节节败退,悻悻而去,晏子终于见到了楚灵王。楚灵王看到晏子果然是五短身材,并且穿的衣服也陈旧不堪,就说,堂堂的齐国,就再没人了么?就派你这样的人来访问?晏子知道楚灵王的心思,就说,齐国人丁兴旺,都城临淄街头摩肩接踵,大家展开衣袖,可谓遮天蔽日,即使抹一把汗,就像下雨

  • 晏子,一句话帮两个人,这句话有什么玄机呢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晏子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皇帝非常的喜欢喝酒。有一次,他宴请群臣竟然足足的喝了七天七夜。这时候,大夫弦章是真的看不下去了,他非常担心齐景公的身体,也非常担心国家的命运。他觉得要是再这样下去的话,齐国早晚会被别人的国家打败,齐国也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奴隶。所以看不下去的大夫弦章就向景公进言了,只见他直言说:

  • 对话·秦岭俄裔油画家晏子:朱鹮故事描绘生态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爱屋标签:晏子

    2022年11月,“鹮美天下 和谐家园”晏子油画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唤起了各国人民守护自然美好家园的共鸣。晏子生在中国,长在俄罗斯,在偶然的机缘之下与朱鹮结下了不解之缘。俄罗斯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启迪了她对油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灵感;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哲思,造就了她艺术作品的

  • 晏子:身体上的矮人,言语上的巨人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晏子

    司马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晏子在,给他做一个拿鞭子的仆人,我都心甘情愿。那这位备受司马迁推崇的晏子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又有什么值得推崇的事迹呢?晏子原名晏婴,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另一个比较知名的丞相。他身高不高,推断下来,应该也就一米四左右。但小小的身体里却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晏子特别擅长用言语来化解

  • 齐景公本来打算重用孔子,为何晏子一通话,让他不再相信孔子?

    历史人物编辑:茹喜标签:晏子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中华文明史上少有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当时所产生的很多思想,到现在都时刻影响着我们,甚至是整个世界。孔子是百家之中儒家的创始人。西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一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原本在诸子百家中,并不占优的儒家,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般的待遇,瞬间超过了法家

  • 晏子治东阿,孔子佩服!司马迁要为之执鞭!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晏子

    晏婴(约前580-前500),字仲,谥号平,后人尊称为晏子,春秋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为齐国桓子弱之子,以邑为姓。晏子不仅德行出众,而且智慧过人,但从不追名逐利,也不攀求贵族强权。在辅佐齐景公时期,有一次,景公派遣晏子管理东阿这个地方,晏子于是受命前往。不曾想,晏子到东阿治理三年后,竟名声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