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考古:妇井哪一点不如妇好?偏偏世人只知司母戊鼎,却不识她人!

考古:妇井哪一点不如妇好?偏偏世人只知司母戊鼎,却不识她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晋凯 访问量:1077 更新时间:2024/1/22 23:43:25

说起殷商“王的女人”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商纣王苏妲己,其实在纣王(帝辛)之前,武丁拥有64个老婆才是令人艳羡的存在:不仅数量多,而且还能干。而妇好和妇井,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双子星。但,为何只有妇好如此耀眼,而妇井籍籍无名?

历史上,如果一个朝代的女人比男人还能干,甚至左右了朝政,文化人都会用“牝鸡司晨”来形容,其中体现最为极致者,可能莫过于唐朝一代女皇武则天

但如果将时间轴拉到最初的历史节点,你会想起谁?

《尚书·牧誓》载,周武王在征伐殷商时,曾在牧野之地誓师诸侯,其中就言及了商纣王的罪状,其中有一条很有意思: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人言是用……“

如此看来,最初的“母鸡”,便是商纣王的宠妃苏妲己无疑了!而有学者在研究了甲骨文后发现:“牝鸡司晨的现象,不仅出现于商纣王时期,也出现在武丁时期,甚至贯穿于整个殷商社会时期。”

所以,这里先不谈商纣王,就聊聊商王武丁和他的64个老婆(“诸妇”)。

甲骨文中以“妇+某”这种形式出现的卜辞,除去重片之后,多达930多版,而内容也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各个领域,这就不得不令人称奇:

难道殷商时期的妇女,地位竟会如此之高?

难道武丁愿意分享权力、当一个甩手掌柜?

地位高不高,看他的老婆们都干啥就知道了,如果是鸡毛蒜皮的事,倒是大可不必奇怪。怪就怪在,她们当时参与的、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之大事”。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这是《左传·成公十三年》中的一句话,概括了商周时期国家统治的两个重要层面。而在武丁时期,战争和祭祀,女人并未走开!

先说战争,之前的文章里讨论过大家都知道的殷商女战神妇好。具体内容可参见:

考古:殷商只有妇好是女战神?铁血战将亚长不服,圣水牛尊之主!

考古:妇好墓10公斤铜钺令人生疑,是女版黑旋风?还是中看不中用

其实,甲骨文中能打的女子可不止妇好一个,妇井也干过征伐其他方国之事。龙方便是经常侵扰商王朝的重要方国,妇井就曾奉王命前去征伐。

“甲辰卜,惠妇井伐龙□“(《合集》6585正)”妇井伐龙方(《续》4.26.2)

此外,研究发现,在甲骨、金文中所见的204名诸妇中,能够参与战争的,却仅有“妇好”和“妇井”两人。所以,商王的军事特权并不是所有老婆都能享有的,武丁最为看重的,不过也只有这俩姐妹而已。

再说祭祀,这个能够参加的人明显就多了,不仅有妇好、妇井,还有妇(女果)和妇氏等人。即便如此,祭祀活动诸妇间也有区别,比如妇好就有烧柴之祭、先妣之祭、神泉之祭等,估计一般的妇参加的就是甲骨的整治工作,以备占卜,当然这也算是祭祀活动。

而妇井参加的叫做”佾祭“,(翌庚子妇井佾母庚)祭祀对象正是武丁的诸母之一。看到了吗?原来她和妇好一样,都能以儿媳儿的身份去祭祀自家的婆婆。

那么,为什么殷商之际,身为商王的武丁会放心大胆地把政治、军事乃至祭祀之权分享给自己的女人?

要知道妇好、妇井的领兵作战,并非情势危急或者战役严重之下发生的应急行为,而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至于祭祀,更是与祖先神灵沟通、降福避祸的重要手段。殷商时如此程度的“牝鸡司晨”的确罕见。

对于这种贵族妇女参与政权的现象,有学者解释为“母系社会的遗存”,但殷商距离母系社会已有数千年,将之简单归结于母系遗存,确有简单化之嫌。从卜辞看,政治战争祭祀领域的性别差异,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家族内性别差异的延伸。

赵东玉先生的一段话给人以很大发:“随着个别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控制权,一些男性军事和政治首长手中握有的权力会持续膨胀,与此同时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性有效的机制,来代理他所拥有的庞大权力,于是他就顺理成章地将手中权力分配给自己的妻室,随之就出现了妇为夫之助手甚而兼备不少男子所拥有的军事指挥官、土地所有者等角色。”

此外,在殷商时代这种“家国同构”的早期国家形式中,商王不仅只是国家的统治者,而且还是家族的大宗主,因此其对于这两者的管理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胡厚宣先生在其《殷代封建制度考》中有段精彩的论述:“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往来出入于朝野之间,以往之驱使,无异亲信之使臣也。"

所以你看,商王的女人,不仅只是王的女人,更像是合作无间的全方位亲密伙伴。披坚执锐、为王前驱;呼天抢地,沟通神鬼。

当然,是女人,自然少不了女人的本职工作:生孩子。仅凭这点,不为人知的妇井,可能就已甩了妇好几条街的距离。其中缘由,就不得不提司母戊鼎。

虽说商王武丁有诸妇64位(胡厚宣先生统计),但其实他的“法定配偶”却只有三个,也称“三配”:

分别是妣辛、妣戊和妣癸

什么是法定配偶?其实说白了,就是能够入祀的直系先妣,这也意味着三者的子辈都是不折不扣的商王(祖己、祖庚祖甲),而她们则是尊贵的正后。

是不是感觉她们名字有点怪?的确,因为这都不是她们的生前称呼。妣的意思大家都懂,至于辛、戊以及癸,王后的庙号,即天干日名,则是依其死日所定。

而她们私名,就是我们熟悉的妇好(妣辛)和妇井(妣戊),至于另一位妣癸是谁,目前还未定。既然有三个正后(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问题来了,她们之间有没有大小之分、地位之别?

个人以为,抛开妣癸,就妇好和妇井而言,两人地位上的确有所差别。为什么呢?

我们先从最熟悉的青铜器司(后)母戊鼎来说起。不可否认的是,这件专为妇井所作的青铜器,迄今为止,无论是发掘还是传世品,它都是商代所见之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

而为妇好铸造的司母辛方鼎,则明显小于司母戊方鼎。如果说青铜器的容量和重量是由当时社会所遵循的礼制所决定,那么司母戊方鼎的主人,会不会其地位也要高于司母辛方鼎的主人?

青铜器只是墓主等级的一部分,其实最直接的还是墓葬本身所呈现的重要信息。妇好的小屯5号墓不论是从位置、形制、还是随葬器物等角度看,似乎都远远比不上葬于西北岗的妇井墓。

一条洹水将殷墟遗址分为南北两岸,北岸的西北岗是商代王陵区,而南岸则是宗庙宫殿区。妇井被安葬在西北岗,这是商代等级最高的墓区,四条墓道的商王墓均在此处,而她则是唯一只有一条墓道的王后。

至于妇好,她所在的小屯墓区,位于宗庙宫殿区之西,这里有七座中型墓,从已经发掘过的三座墓数据来看,其容积约三倍小于西北岗大墓,而妇好之墓甚至连一条墓道都没有。

同为武丁王后的两人,却被安葬于洹水两岸不同的墓区之内,一个是伴随历代商王有墓道,另一个则是与其他命妇为伴,且无墓道。这其中的差距不言而喻。

至于随葬品的比较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所以,看上去应该是大老婆(大妇井)的妇井,又是怎么被小老婆妇好给抢了无数风头的?

个人猜测,可能与卜辞内容的性质有关。

彼时,战争和祭祀才是殷人最为看重的部分。而妇好恰恰正是这些活动中的常客,妇井虽然也干这些事,但不论是规模、还是次数都远逊于妇好。

所以,有关于商王武丁的真相,可能不是伉俪情深,而是“比翼双飞”?用唐朝李白的《双燕离》诗,就是:“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标签: 妇好

更多文章

  • 3000年前民族拯救者妇好打了华夏自卫反击第一战,捍卫了华夏文明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妇好

    在3000多年前,异族入侵,他们凭着这先进的武器,一路上所向披靡,先后摧毁了古希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与此同时,他们也将目光盯上位于东方的华夏文明,企图摧毁当时还是比较脆弱的华夏文明,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一位伟大女子挺身而出,率领军队打了华夏自卫反击第一战,捍卫了华夏文明,成为了伟大的民族拯救者。历史

  • 妇好:华夏第一位奇女子,她是王的女人,更是王的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妇好

    如果能穿越到三千多年前,也许会遇见这样一幕:距离都城八十多公里的远郊处,商王武丁率领众臣子们正在翘首期盼,红尘滚滚处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飞驰而来,正是王后妇好率领军队凯旋归来。武丁激动地迎接上去,妇好伸手把丈夫拉上自己的坐骑,武丁紧紧地拥抱着妻子,妇好策马狂奔,夫妻双双消失在空旷的原野尽头。王和王后

  • 三千年前,妇好与“司母戊大方鼎”女主的宫斗,谁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妇好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是商王武丁第一个王后妇妌的随葬品,“戊”是妇妌的庙号。重量是“司母戊鼎”七分之一的“司母辛鼎”,是武丁第三个王后妇好的随葬品,“辛”是妇好的庙号。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故事可以花枝招展,今天来说说华夏第一“女战神”妇好背

  • 殷墟无尸墓:两对母子两个鼎,妇好的美丽无法掩盖“宫斗”的丑恶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妇好

    1936年,考古学家在甲骨卜辞中发现一个叫“妇好”的名字频繁出现,其中篇幅最多的是她做为一名军事统领和女战士驰骋沙场的事迹。甲骨卜辞中出现的“妇好”二字拓片一片流失到英国的甲骨上记载:“辛巳”日,妇好率13000名士兵攻打羌方并得胜而还,抓获的战俘统统被推上祭祀场的断头台。藏于大英博物馆内有关妇好征

  • 出土500多件文物,其规格不亚于“妇好墓”,它的主人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妇好

    2000年,一座3000多年前的古墓,在殷墟“妇好墓”近旁破土而出。而随之出土的陪葬品令人震惊不已,除了15个殉人殉狗,还有大量考古“空白”,墓主人身份更是迷雾重重。当天一大清早,大名鼎鼎的妇好墓发现地殷墟的一位村民慌慌张张的赶往负责人徐广德处,急促的敲开大门,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有人想要盗墓。徐广

  • 我国历史上甲骨文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军事统帅妇好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妇好

    妇好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同时他还是我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丈夫是商朝君王武定,很多甲骨卜辞表明,妇好曾多次受命征讨四方,为商王朝的开疆扩土立下赫赫战功。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王,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任用贤能,使得商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 传奇女子妇好其长相和身材不再成谜,或可从一件玉雕上还原!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妇好

    国博殷墟妇好特展以六字概括其传奇一生,分别是:王后、母亲、女将!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历史角色分别阐释,极为妥当。至于其能拥有比商王还厉害的墓葬,则是爱之深矣!首先说明一下她的名字:(青铜器妇好铭文)妇好其实并不姓妇,“妇”是一种亲属称谓,而“好”的名号则是在其封地上获得的,”辛”是她去世后谥封的庙

  • 考古:殷商只有妇好是女战神?铁血战将亚长不服,圣水牛尊之主!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妇好

    甲骨卜辞中的妇好,四方征伐立下了赫赫战功,妇好鸮尊也常被看作是战神的象征。但有人就感到奇怪,难道殷商就没其他将领,非得让妇好以王后之尊去领兵作战?此时,一个名为亚长的墓主在历史的尘埃中缓缓浮现。甲骨文中关于妇好的材料有250余片,事涉妇好的方方面面,在惜字如金、动辄占卜的殷商,仅凭这点就足以彰显这位

  • 考古:甲骨文“取妇好”之谜,是祖先来索命,还是嫁先王冥婚?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妇好

    《国家宝藏》中有一期关于商王武丁和妻子妇好的爱情故事,这个身兼王后、战神、母亲多重身份的女子,不啻于武丁心目中的白月光,而在妇好死后,人们发现甲骨文中却出现了多次“取妇好”的记载,对象正是武丁的几位祖先,这又是怎么回事?“妇好”,这个我们熟知的名字,其实仅是她三个名字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司辛”

  • 雅利安人为何绕过中国摧毁古印度?是妇好太厉害,还是虽远必诛?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妇好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00后战士陈祥榕的誓言。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二字,出现在西周的何尊上,昭示着周王朝身为天下之中的气魄与心胸。如果,时间的指针往前拨动一点,面对殷商时期的强大外侮、“高宗伐鬼方”的背后,是否有女战神妇好的影子?在网上一直流传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号称“文明粉碎机”的雅利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