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赵武灵王?为什么他能变法成功?

如何评价赵武灵王?为什么他能变法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聊历史斋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4/2/11 2:44:41

提起赵武灵王,世人总是会拿“胡服骑射”与之对号。的确,赵武灵王开创了一个时代,引领了骑兵战的潮流!对中国古代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赵武灵王为什么要移风易俗,学习胡人的装束呢?

三家分晋后,赵国经历了六代君主,到了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继位后,赵国面临着全所未有的亡国危机感!在进行疯狂兼并的赵国初期,赵国被齐、中山、燕国、秦、魏、韩以及被称为三胡的娄烦、林胡、东胡包围,在当时被称为‘四战之国’!

当时赵国面临国际局势正是战国首霸魏国衰落,齐、秦两强并立东西方,与赵国开始直接接壤。秦、齐之间散落的韩、魏、赵、燕、中山、宋等国成为了两强争夺扩张的中间地带。

与此同时,赵国因为位于列国最北,与阴山河套一带的娄烦、鄂尔多斯草原的林胡、张家口长城以北的东胡接壤,所以时常受到这三部的骚扰。三部的骑兵风驰电掣,机动灵活。对于赵国北部山西一带多山地的环境而言,中原国家常用的战车转圜不便,根本无法施展。

如果说这三部以及齐、秦、魏、燕是外患的话,那么位于赵国心脏地带的中山可谓是心腹之患了。中山对于赵国的地理位置,很像袋鼠腹部的口袋位置。依靠与齐国结成的军事同盟与中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如果中山愿意的话可以随时出奇兵截断赵都邯郸与西北太原之地的联系!赵武灵王曾在变法前夕再三谈到中山对中国的骚扰,“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

总体来说,赵国自从三家分晋,于公元前386年定都邯郸以来,直到赵武灵王老爹赵肃侯60多年间,对外作战38次。对齐10次,对魏、卫、郑21次,对秦、周五次,对中山2次。胜14次,败12次,打平12次。

赵武灵王继位到变法之间18年,赵国对外作战10次。对秦五次,对魏2次,对齐1次,对中山7次。七次战败,三次打平。

天下形势如此,毁灭or图强?赵武灵王选择后者!但是变法又何其容易呢?且不说国外诸国不会让赵国从容变法,国内的反抗势力也是暗藏波澜!

孔老夫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左衽是指少数民族衣襟向左,契丹以前的匈奴、鲜卑、乌桓和契丹以后的女真、蒙古等族,都有左衽的习惯。与左衽相反,中原的华夏族则有右衽的习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第一条就是改变穿着,对于不屑与戎狄蛮夷为伍的赵国宗室来说,这无疑是“变古之教,易古之心,逆人之心”,可谓是标准的离经叛道的行为,所以“群臣皆不欲”!

为此,赵武灵王屡次与诸臣辩论,对于诸位大臣提出的不同意见不是用王权进行强行压制,而是以说服教育为主。其言论逻辑缜密、有理有据,诸大臣听完心服口服。这也是胡服骑射变法得以迅速铺开的重要原因!

从公元前307年赵国胡服骑射变法开始到公元前295年,赵国对外用兵11次,对中山用兵五次;对三胡用兵三次;同时对中山和三胡3次。皆大胜!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趁秦、齐、韩、魏联合伐秦之际,攻灭了中山!

此时的赵国已经吞并了河套之地,扩地千里,并修建了长城防备游牧民族卷土重来。攻灭了中山扩地五百里,直接与燕国接壤。

当然,成功的外交策略也是赵武灵王能够从容变法,扩张土地的原因。

赵武灵王一继位,就着手处理与魏、韩、燕等国曾因疆土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积极修好各国。从不卷入大国集团战争,采取以逸待劳策略。

公元前322年,会韩王于区鼠。次年,娶韩女为夫人。

公元前318年,五国相王,赵武灵王自贬称“君”。同时,参与中原各国合纵攻秦。

公元前317年,响应韩、魏攻秦。

公元315年,派人送燕公子回国为王。

公元前311年,与秦国结盟。

公元前306年,赵国突袭中山与三胡,大获全胜。遂即派使者赶赴魏、韩、楚、齐、秦五国,争取谅解。

可叹!正当赵国如日中天,赵武灵王打算进行灭秦战略时,一个意料之中的意外发生了!

公元前295年,沙丘宫变,赵武灵王殒命!赵武灵王死后,依照赵主父生前事迹功过,赵国给其谥号定为“武灵王”,古来“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后代对于赵武灵王的评论是褒贬不一的,汉代班固将历史人物分为九等,赵武灵王被列为第八等人,为“下中”。近代的梁超先生则认为赵武灵王是四千余年来除了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武帝刘裕之外,唯一一位在华夏族与戎狄战争中完胜的君主。

标签: 赵武

更多文章

  • 元尊:龙爪天阳设定成谜,至今拥有者寥寥无几,赵武二人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容容爱萌宠标签:赵武

    土豆日常忘记设定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这一点在元尊中体现得尤为严重,从最初的源食到后来能削弱对手实力的碎片,土豆忘记的设定简直不要太多。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初设定中神府境的武王也是用过法旨的,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毕竟对于剧情影响不大,但是目前天阳境龙爪天阳的设定实在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01

  •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后活活饿死,为何没一个亲信来救驾?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这期间竟然没有一个亲信来救驾,这完全是因为他“作死”的后果。前期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是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他的父亲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赵雍父亲生前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赵国妥妥是

  • 沙丘宫变是个“票局”,赵国群臣将反对票,纷纷投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掌柜讲历史标签:赵武

    公元前295年(即周赧王二十年),是赵国不同寻常的一年,围绕赵室发生诸多朝政人事方面的变动,比如赵惠文王临朝听政、赵武灵王拟定“二王并立”等等,一些列的事件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赵国发生“沙丘宫变”。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原本是一片名不见传的土地,却曾经埋没历史上两位骁勇神武的帝王——赵武灵王和秦始皇,

  • 如果赵武灵王不死,河套平原能否成为赵国奔袭秦国的跳板?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赵武

    黄河在流经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和山西五省时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湾”,而河套平原就分布在这个“几字湾”的沿线上。水往低处流,河流两岸必然要高出河道中央,黄河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弯曲的走向,必然是受到两侧山体的限制。黄河在流出兰州之后,在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的包夹之下折而向北,随后受到阴山山脉的阻拦改向为

  • 赵武灵王的灭秦战略,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更绝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赵武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成为后世争论的焦点。可赵武灵王的灭秦战略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更值得玩味。赵武灵王大家都知道他的胡服骑射,但对于他的灭秦战略,知之人较少。其具体的战略是这样的。一.第一步,联秦北伐战略据统计,赵国自赵成侯到代王嘉,秦赵战争共发生32次,秦胜23次,赵胜7次,2次胜负不明。赵武灵王在位时,

  • 赵武灵王的谥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褒一贬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前325年 - 前298年在位),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雍将王位让给次子赵何,由其主持朝政,自己则专注于作战,称“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乱爆发,赵雍于动乱中

  • 一场势在必行的政治改革——浅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深远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赵武

    一场势在必行的政治改革——浅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深远影响赵武灵王是东周后期的赵国君主,在公元前326年其父赵肃侯去世之后年仅十五岁即位。而他就是后来名震华夏、号称改革之君的赵雍。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正面临外忧内患之际。尤其是在为赵肃侯举办葬礼的时候,魏、楚、秦、燕、齐五国以会葬为名俟机图赵,这就是历

  • 打破阶级观念,带领赵国改革走向富强的赵武灵王,晚年却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赵武

    战国时期地图战国可谓把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旷日持久战发挥得淋漓尽致。前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众所周知的是,得益于商鞅变法,秦国日益强大,最终吞并各诸侯国,一统天下。然而,赵国有一位君主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商鞅之后最伟大的变法改革者,在他的改革之下,赵国也曾一度风光无限,他就是赵武灵王。中国近代的改

  • 如果赵武灵王不死赵国有能力吞并秦国吗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赵武

    原来如果赵武灵王不死,赵国有能力吞并秦国吗?因此,它已成为国家生存的根本之一。就秦赵山河的地理情况而言,即便是在太平天国时代,远无后顾之忧的赵国想要灭掉盘踞国土的秦国,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永州并有强大的控制力。.一:“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强大而充满矛盾。公元前307年,才华横溢、胆大包天的赵武灵王不顾

  • 被饿死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背后爱情与亲情的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丽人读书观史标签:赵武

    沉重的宫门从外面被反锁,他怎么推也推不开;高高的宫墙冰冷寂寞,他怎么爬也爬不上去。他在里面拼命敲打呼喊,大声叱骂,可回答他的只有风声雨声鸟鸣声,以及自己的回声,悠长而孤独,绝望而悲切。墙外花红柳绿,蓝天澄净明亮。那是他为之殚精竭虑的万里河山,可他却走不出这小小的宫墙,而他所拥有的雄才大略,他自负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