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伊尹:出身奴隶的千古名相,用烹饪理论治天下,辅佐商朝五代君王

伊尹:出身奴隶的千古名相,用烹饪理论治天下,辅佐商朝五代君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原侃历史 访问量:811 更新时间:2024/1/23 7:24:26

01

话说一天,一个采桑女到空桑伊水河畔采桑,突然听到婴儿的哭声,采桑女循着哭声发现了这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并把他带回去献给有莘王,因小婴儿无名无姓,又在伊水河边发现,于是取名为伊,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从此伊就成了一名小奴隶。

伊自幼聪慧,勤学上进,耕于有莘,喜欢研究舜之道,在跟养父学习烹饪技术后,成为了奴隶主贵族的厨师以及其子女的家庭教师,在商汤娶有莘氏女时,伊尹作为陪嫁奴隶来到了商族部落,成为商汤的厨师。

一日,被商汤召见,伊对商汤开始聊烹饪,说道“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属性,如动物原料,主要分为三类,水居者腥,肉矍者臊,草食者膻,要做出美味佳肴,主要依靠水、火、味的调节,大凡味之根本,水为第一;然而,消除腥味、去除膻味、除却臊味,关键在于掌握火候,鼎中多次沸腾,多次变化,都要靠火来调节,有时用文火,有时用武火;调味必用酸甜苦辛咸这五味,调料的先后、用料的多少以及配料的组合都十分微妙,难以用语言表达,要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也更应悉心去领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做到久而不败,熟而不烂,辛而不辣,淡而不寡,甜而不过,肥而不腻,酸而不浓,咸而不涩。治理国家如同做菜(治大国如烹小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办好.......要想吃到以上这些四海八荒的美味,就必须成为天子,要成为天子必须要实行仁道。”

看来好吃的在任何时候对人都有吸引力呀。

至此商汤听得都愣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奴隶竟然如此不同凡响,不仅饭菜做的好吃,还知道各个地方好吃的土特产,更重要的是还懂治国之道,心里甚是高兴,当即免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小臣”。

此后伊便成为了商汤身边重要的谋臣,教汤效法尧舜之道治天下,劝谏他伐夏救民。此后辅佐商汤灭夏建商,被封为“尹”(相、宰相的意思),尊称为伊尹。而后起草了《明居》,即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

02

商汤死后,伊尹继续辅佐了大丁、卜丙、仲任、大甲(太甲)四位帝王。其中商汤的孙子大甲最难辅佐,刚继位时他还是个小少年,继位前两年表现还可以,可到了第三年他任意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又亲自破坏商汤制定的法规,导致朝政混乱。伊尹一再劝谏,大甲仍我行我素,不听规劝。可能是叛逆期吧,不好管理,可愁坏了伊尹,要是自己的孩子还能教训下,可他是商王,那该怎么办呢,伊尹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治这小子的办法。

他在国内四处宣扬帝王大甲,不遵守商汤立下的法规,横行无道、暴虐无德、肆意妄为,破坏祖宗留下的法律制度。大甲的名声也变得不好了,对于反抗他的老百姓,他就用暴虐的手段惩治他们,导致老百姓对他更不满,名声从此更加恶臭。这时伊尹见时机已到,便立即命令士兵把大甲押送到了商汤的陵墓桐宫,让他每天面壁,学习商汤制定的法规。史称“伊尹放太甲”。

大甲被放逐后,一时间朝中没了君主,政务也没人拿主意了,伊尹便开始摄政。并先后写了《伊训》《肆令》《徂后》三篇训词,命人刻在甲骨上,送到桐宫让大甲学习,这些训词讲述了君主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商汤的法度问题,教育大甲不能违背祖训。

可能是读伊尹的文章受到了发,也可能是受到祖父商汤德行功绩的熏陶,也可能是叛逆期过了,或者三者都有,总之,大甲慢慢的改过自新了,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没那么狂妄了,决定以祖父商汤为榜样,做个贤明的君主。看来这三年没白教育,伊尹知道后便驱车来到了桐宫拜见大甲。

大甲见到伊尹后,作揖跪拜自悔道:“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败法度,放纵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补救;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没有责备自己;还望依靠您的匡救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伊尹作揖跪拜说道:“讲究自身的修养,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就是明君。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所以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的。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就没有祸患了。君主要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事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德要耳聪。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

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大甲回到亳都,并把政权还给了大甲,作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

从此后大甲遵守法度,勤政修德,诸侯恭顺,百姓安居,商朝政治又出现清明,发展繁荣起来,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扬大甲,大甲终于成为有为明君,被商朝后代尊称为“大宗”。

大甲去世,沃丁继续拜伊尹为相,但伊尹年事已高,辞去了官职,回归故里,于沃丁八年去世,享年一百多岁,后葬于西毫(今偃师市西十里),被商朝后世君主尊于宗庙祭祀。后有人建“元圣祠”,百姓建“伊尹庙”,用来纪念伊尹。其中“伊尹庙”于文革时期被毁。

03

伊尹总共辅佐过五位商帝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因为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圣人、元圣人。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君主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居于君主的位置,要能够明辨是非,贤明,作为臣子对君主要忠诚。要想使自己的道德品行始终如一,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上要对君主负责,下要为民着想。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就是说人的性格、道德品质是通过长期重复的熏陶学习,逐渐养成的不自觉就形成的本性。强调了后天学习培养的重要性。他还说过“慎终于始”,是指要想有个好的结果,就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即要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

在道德教育中,他强调“居上克明,居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说居上的商王要能够明辨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主要能够尽忠。不求全责备他人,检视自己不及别人的地方。“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

在道德上,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说,德行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以“善”来作为衡量标准。对于德和政的关系,伊尹说:“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意思是说,君主的德行怎么样,可以看其后世是否将其尊祀七庙,国家治理的怎么样,要看百姓的首领是怎么样的人。

在军事上,伊尹的作战思路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在此就不多表述了。

伊尹还是中原菜系的创始人,他的“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不变之规,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厨圣”。

在医学方面的贡献:将中草药熬成汤用以治病,提高了中药的疗效。《汤液经法》历代医学家认为是伊尹所著。

04

伊尹的德行与才能以及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被后世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所尊崇,是众多为相者的楷模,帝王倾慕的良才。

时至今日,再看这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河,那些为中国文化和思想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里,伊尹无疑是杰出的一个,值得我们纪念,其部分先进的思想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蕴玥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伊尹

更多文章

  • 贤臣楷模:伊尹的治国思想和人品

    历史人物编辑:眼猫摄影标签:伊尹

    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贤臣之一,其为商王朝开国功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贤臣。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伊尹的名字和事迹被广泛流传,许多人把伊尹看作为一个人类智慧和忠诚的代表,视其为学习的楷模。伊尹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他为商朝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商朝初期,伊尹因其才华横溢和高

  • 伊尹为何被后人称为烹饪始祖?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伊尹

    伊尹被后人称为“烹饪始祖”的原因有四:其一,伊尹生于公元前1649年,比起易牙、詹王、灶王、孔子、袁枚等被冠以“厨师界祖师爷”的历史人物都出生早。孔子、易牙是春秋战国人,约公元前500多年人,詹王是南北朝人,袁枚是清朝人。先人为祖,理所应当。其二,伊尹被有莘国庖人世家收养,自幼聪慧,耳濡目染,学得一

  • 伊尹和黛眉的感情,也算是相忘于江湖的情谊吧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伊尹

    伊尹和黛眉的感情,也算是相忘于江湖的情谊吧伊尹是辅佐商汤建立殷商王朝的第一功臣,可以说没有他,商汤就不会成为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尧舜禹汤”中的“汤”,没有他,就没有殷商王朝,因此伊尹被誉为殷商王朝的“元圣”,即殷商的第一圣人。伊尹像就连毛主席对伊尹都高度评价,认为:“伊尹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间的假仁假义

  • 伊尹是如何从奴隶做到商朝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伊尹

    《毛泽东早期文稿》: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伊尹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尹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伊尹有关伊尹的记载说,他是一个弃婴。他的养母是伊水边负责采桑养蚕的奴隶,而他的养父是有莘氏王的家用奴隶厨师,伊尹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长大后的伊尹,不仅擅长烹

  • 易经64卦-季历被捕,留下遗训,防《小过》卦

    历史人物编辑:川剧男孩小严标签:季历

    卦辞: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翻译:亨通,贞卜有利,可贞卜小事,不能占卜大事,飞鸟遗留下来的声音,不宜向上,而要向下,大吉。初六,飞鸟以凶。翻译:天上飞翔的鸟,凶险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过《诗经‧召南‧江有汜》:"子之归,不我过。"——拜访

  • 商代伊尹还政于太甲——主动放弃权力是真的吗?恐怕终将成谜了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太甲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人物,他曾经辅佐汤建立了商朝,汤死后,太子早卒,太子的两个弟弟先后继位,但在位时间都不长,前后加起来才七年。之后,伊尹便拥立太孙太甲继位。据《史记》记载,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说的是太甲继位后比较混蛋,昏庸残暴,德行很差,被伊尹放

  • 太甲——从浪荡王爷成为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太甲

    公元前1600年前后,鸣条之战爆发,商汤率部攻灭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朝。商汤建立商朝后,吸取暴君夏桀的教训,重用贤臣,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汤在位三十余年后病逝。商朝的继位顺序是先兄终弟及,没有弟弟了再由子辈继承。商汤没有弟弟,长子太丁又早逝,因此商汤死后由他的二儿子外丙继位。三年

  • 太娰梦中别帝乙 文王拘而演周易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帝乙

    太姒梦中别帝乙 文王拘而演周易商帝帝乙把最珍爱的女儿太姒,嫁给了周人的首领姬昌(周文王),商周之间维系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太姒有一天,太姒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在熟悉的庭院中,父亲帝乙爱怜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她惊喜地扑向父亲的怀抱,可是帝乙却转身而去,她在后边紧紧跟随。忽然间,太姒发现王宫内外

  • 赵云曾经的两个师兄,一个杀了恶来典韦,一个宁死不降被刘备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恶来

    三国历史波澜壮阔,如今人气度最高的,非赵云莫属;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挡箭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恶来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对于绰号“古邪来”的三国超级武者典韦,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吧。正是曹操的贴身猛将,虚竹的前身,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曹操的箭,用自己的性命保住了曹操的性命。是古代忠实仆人的典范。至于他的“古邪降临”称号,主要来自于一个古老的名字。古代文化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性,喜欢用更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