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甘茂得罪了秦王,不得不逃往到齐国,在路上遇到了齐国第一说客——苏代。这个苏代出自名门,家里有靠嘴皮子混饭吃的传统,他的哥哥曾经靠三寸不烂之舌博得六国宰相的尊荣,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凭一张嘴巴搅动天下大局。是的,他的名字叫苏秦!有这样的哥哥,自然苏代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看到出使秦国的苏代,甘茂如获至宝,上前就拜(还真拿自己不当外人),他说:“我在秦国犯了罪,在秦国是呆不下去了。我听说贫穷的女子和有钱人家的女子一起织布。贫穷的女人向有钱的女人借用烛光,这丝毫不影响有钱女子的光亮,就是举手之劳罢了。今天先生正好出使秦国,做的都是大事,如果能在闲暇之余帮我尚在秦国的家人解困,岂不也是小事一桩。”
苏代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说明两个问题:一、这俩人的关系还真不简单;二、苏代对自己的舌头很有信心。
一个外国使者帮一个尚在通缉的罪犯解困,换您该怎么办?直接恳求秦王:甘茂虽然罪大恶极,但看在我的面子上,求求您宽恕他吧!?毫无疑问,这样做基本相当于自杀。你以为你是谁?毕竟在秦王眼里,周天子都不是个事儿。苏代是这样做的:
办完正事后的欢送晚宴上,苏代半酣状凑到秦王面前,神秘兮兮地说:“大王,甘茂这个人很重要啊,要么就用,要么就杀了吧。”(幸好甘茂没有在现场,否则可能一把把苏代掐死。)
秦王:“你想说什么?”
苏代:“据我了解,甘茂这个人长期在秦国当公务员,掌握了很多国家机密,从崤山到鬼谷,山川地形无所不知。这样的人在秦国尚好,离开秦国,到哪都是一个定时炸弹啊!”
秦王:“你说得有理,问题是甘茂都已经跑了,我能怎么办?”
苏代:“正是因为甘茂已经跑了,您老人家就更应该重视,这家伙如果逃亡乡下则罢,如果跑到齐国、韩国或者魏国的任何一家,都不会消停。以我对他的了解,后者是大概率事件,毕竟我们都是耍嘴皮子的,太熟了。”
秦王心想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这么厚的,但是嘴上无奈地问到:“那我该怎么办?”
苏代洋洋得意地说:“大王不如以丰厚的赏赐,优厚的官禄封给他,简言之就是用糖衣炮弹砸他,直到砸晕他为止。只要甘茂一旦回秦,就把他拘禁在鬼谷里,让他一辈子呆在那里。秦国可保无忧矣。”
秦王觉得有理,于是派人到齐国迎接甘茂,许诺让他当秦国的宰相。
甘茂见到秦国来使,心想还可以这么玩,代哥真有你的,忍住笑说:“兄弟你辛苦了,我是身在齐营心在秦,我的灵魂与秦国同在。您哪儿来的回哪去吧。”
苏代回去又找到齐愍王(这名字一听就知道脑容量有限),说:“大王啊!甘茂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人都离开秦国了,秦王还派专人来接他回去做宰相。听说他之所以不想回去,就是为大王的高大威猛所折服。这是我们的幸运,人家不嫌弃我们,我们该以什么待遇待他呢?”
齐愍王:“很好,很好,我们也让他当上卿!”
见到甘茂在齐国受宠,秦国也不敢对甘茂的家人太狠,于是只好优待他们了。
小编短评:甘茂在秦国官至左丞相,绝对的权力核心人物,他的叛逃对刚执政不久的秦昭襄王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般来讲,正常人都会对他和他的家人打击报复。但是在苏代一张嘴的忽悠之下,甘茂不仅加官进爵,身在秦国的家人也受到优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嘴巴创造的奇迹!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原文:
甘茂之亡秦奔齐,逢苏代。代为齐使于秦。甘茂曰:“臣得罪于秦,惧而遯逃,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馀,子可分我馀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在焉,原君以馀光振之。”苏代许诺。遂致使于秦。已,因说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世重矣。自肴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彼以齐约韩魏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王不若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秦王曰:“善。”即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于齐。甘茂不往。苏代谓齐愍王曰:“夫甘茂,贤人也。今秦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甘茂德王之赐,好为王臣,故辞而不往。今王何以礼之?”齐王曰:“善。”即位之上卿而处之。秦因复甘茂之家以市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