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仪列传的后面,司马迁还附了另外两位“忽悠”——陈轸和犀首,级别不低,也被历史称为“纵横家”,这两人与张仪关系都不和睦。
陈轸也称田轸,应该像田齐类似,也是陈国的后人。陈轸是文化创造者,成语画蛇添足、卞庄刺虎等与他有关。从小故事反映陈轸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看看与陈轸有关小故事。
陈轸人物像。
秦国争宠
陈轸和张仪都供职于秦惠王,位高权重,不分上下。二人谁也不服气谁,经常在秦惠王面前争宠斗法。
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坏话,陈轸带着大量现金,驾着马车在秦楚之间来回窜跑,明面上为秦国跑外交,实际上都是为自己谋利益。而且我听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奔楚国。不知道大王有没有听过这种说法?
于是,秦王找机会直接对陈轸说,我听说陈先生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
陈轸说,嗯,有这个打算。
秦王说,张仪的话是果真是诚实的。
陈轸说,这事不只是张仪知道,几乎是路人皆知。
陈轸知道背后是张仪使绊子,稍作沉思继续说道,
伍子胥因为忠于吴国的国君,各诸侯国君都希望有伍子胥这样的臣子;曾参孝敬父母天下闻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曾参这样。
所以说,仆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是因为忠心;被休的女人还能在本乡嫁出去,因为是好女人。
如果不是我对秦国忠诚,楚王又怎么会信任我呢?如果忠诚被抛弃,我不去楚国,到哪儿去呢?
陈轸经过这一番“忽悠”,不仅打消了秦王怀疑,解除了张仪的迫害,而且让秦王认识到他的才能,于是就继续善待他。
一年后,秦惠王任张仪为国相,陈轸害怕就投奔楚国去了,但楚王并没有重用他,还派他出使秦国。
张仪雕像。
献计犀首
陈轸出使秦国,故意绕路去了一趟魏国,想要见一见犀首。犀首却谢绝不肯相见。
陈轸让人传话说,我特意到魏国有事相告,既然你犀首不肯见我,那么我也不会再多等一天。
犀首于是就接见了陈轸。
陈轸问,您为什么喜欢喝酒呢?犀首说,闲着没事,喝酒打发时间。
古人比较含蓄,不会单刀直入,而是东扯西拉先说其他的。“忽悠”专业的陈轸开场关心犀首的日常爱好,然后从看似小事慢慢介入主题。
陈轸接着说,我可以让您繁忙起来,怎么样?犀首有些好奇,怎么讲?
现在魏相田需联络各国合纵结盟,但楚王仍然犹豫不决,还不相信他。您对魏王说,犀首和燕国、赵国的国君老交情,他们多次派使者来转告燕王、赵王的话,既然在魏国不受重用,何不到燕国或者赵国?
您到魏王那里告别,如果魏王答应您,您只需要在庭院中摆放三十辆车,做出架势并散布扬言要到燕国、赵国去。
燕、赵的间谍听到这个消息,飞鸽传书报告他们的国君,赶紧派人来迎接犀首。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地说,田需和我相约,而却派犀首到燕、赵两国,魏国这是欺骗我呀。楚王很生气就不再理睬田需合纵的事。
而齐国听说犀首要前往北方,就派人迎接犀首,把国事委托给他,犀首因此去了齐国,这样齐燕赵三国相事都由犀首担任。
犀首,又名公孙衍,魏国阴晋人。“犀首”名源自魏国,公孙衍曾经在魏国任犀首最高长官。秦惠王五年犀首为秦国大良造。张仪受到重用,犀首担心被迫害而离开秦国回到了魏国。
犀首名字来源魏地。
两则故事
韩、魏两国交战,一年多也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从中调解,就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有人说让他们和解有利,也有人说他们继续打斗有利,秦惠王仍犹豫不决。
陈轸正好从魏国转路到了秦国。
秦惠王问陈轸说,先生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没有想念我吗?秦惠王自以为对待陈轸很好,陈轸应该记住这份情谊。
陈轸回答说,大王听说过越国人庄舃吗?秦惠王说,没听说过。
陈轸给秦惠王讲了一个小故事,绝对是“忽悠”高手。司马迁对苏秦和张仪的记录中并没有类似的“忽悠”案例,反而对陈轸比较用心、详细。
越人庄舃在楚国做了级别比较高的大官,不久生病了。楚王说,庄舃本是越国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庄舃富贵后是否还会想念越国?
楚王侍者回答说,但凡人思念故土,在他生病的时候可以判断出来。假如他思念越国,就会用越音,要是不思念越国就会操楚音。
楚王派人去偷听,发现庄舃病痛时,说话用的都是越国的方言。
如今我陈轸虽然被秦国遗弃而到楚国,怎么能忘了秦国恩情呢?秦惠王又一次被陈轸说服了。
秦惠王于是就问陈轸,现在韩国和魏国交战,秦国是否应为他们调解,希望先生您能替我出个主意。
陈轸又给秦惠王讲了一个小故事,这就是成语“卞庄刺虎”来源。
一举两虎。
卞庄想要上山刺杀猛虎。有一个小伙子出来阻止他说,现在两只老虎正在争抢一头牛,牛肉这种美味,谁也不甘心让对方抢走。
两只老虎必然会争斗,争斗最后的结果雄壮的老虎受伤,瘦弱的老虎势必会死掉,你再去打那只受伤的老虎,可以一次打死两只老虎。
卞庄认为他说的有理,就等着两虎相争斗。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撕咬起来,卞庄最后杀死受伤的虎,一次打死两只老。
陈轸继续说道,现如今韩、魏交战,经过一年战争消耗,必然是大国伤,小国亡,秦国趁机对大国征讨,这不也是一箭双雕的目标嘛。像不像卞庄刺虎呢?
“善。”困扰秦惠王许久的问题终于确定了,让韩、魏两国继续争斗去,最后两败俱伤时,秦国再出兵讨伐。
画蛇添足。
此外,楚怀王六年,齐湣王元年,即公元前323年,楚国昭阳将军带兵攻打魏国,又顺带着攻打齐国,齐湣王为此焦虑不堪。
“为之奈何?”陈轸正好为秦国出使到齐国,齐湣王将自己的忧虑告诉了陈轸。
可能同祖共宗的原因,或者是为了体现个人能力,陈轸主动请缨为齐国退楚兵。陈轸拜会楚上柱国、令尹昭阳将军,用画蛇添足的小故事劝其退兵。
放在现在,陈轸绝对是顶级段子手。
陈轸虽然在官场权力争斗中败给了张仪,但是能够保证全身隐退也确实不易。陈轸、苏秦、张仪都是“忽悠”高手,但是陈轸并非像苏秦、张仪阴险狡诈。从《史记》中看得出司马迁是如此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