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王武臣:只是姐姐醉驾没能向大将李良还礼,为何就被李良杀害

赵王武臣:只是姐姐醉驾没能向大将李良还礼,为何就被李良杀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莲简史 访问量:2751 更新时间:2023/12/18 9:30:01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秦二世元年八月(前209年9月),楚将武臣在赵地称王,可仅过了三个月,武臣就被部将李良杀死。而李良杀武臣的直接原因,竟然只是醉酒的武臣姐姐没能向他还礼。那武臣是如何称王到被杀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参与反秦

武臣是秦朝陈郡人,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自小与邻郡的陈胜相识交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起兵反秦,很快就攻占陈郡,自称楚王。武臣便前去投靠陈胜,在他手下当了大将。

随后陈胜为了夺取河北地区,于是派武臣领兵北进,还任命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在旁辅助。但陈胜担心武臣他们会拥兵自重,便把他们的家属留在自己身边为质。

武臣带领三千多人从白马津渡过黄河,召集当地豪杰,对他们说:“秦朝用暴政酷刑残害天下已经数十年了,北修长城,南征岭南,导致财匮力尽,民不聊生。现在陈王首倡义兵,复兴楚国,楚人无不杀死郡守、县令以响应义举。陈王还派吴广周文带领百万大军西进,灭秦指日可待。现在正是我们建功立业,谋求富贵的大好时机呀。”

那些豪杰听了,都认为武臣之言有理,于是纷纷加入楚军。然后武臣的部队就扩充到数万人,武臣因此实力大增,于是自称武信君。接着武臣率军攻城略地,很快就拿下了十座城池,斩杀当地的官吏。其他郡县的秦朝官吏担心自己投降被杀,于是拼死坚守,武臣一时无法攻克,便决定北上攻打范阳。

二,自立为王

范阳人蒯彻能言善辩,见秦朝大势已去,便力劝县令徐公投降,免得被其残害的百姓所杀。接着蒯彻替徐公去游说武臣,称自己有办法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让各地郡县不战而降。武臣听了很高兴,便向蒯彻该怎么办?

蒯彻回答说:“原本范阳县令徐公会死战不降,但是他胆怯怕死,贪图富贵,所以想献城投降,可又担心会落得被杀的下场。现在范阳百姓想要杀死徐公,据城坚守。将军不如派我去招降徐公,封他为侯。那徐公会献城投降,百姓也不敢害他。到时让徐公坐着华丽的马车到各地巡游,那燕赵的官吏就会不战而降,这就是我的妙计。”

范阳人蒯通说其令徐公降武信君,又说武信君以侯印封范阳令。语在通传。赵地闻之,不战下者三十馀城。(汉书·张耳陈馀传)

武臣听了蒯彻的话后大为赞赏,于是让他带着侯印去赐给徐公。赵地的秦朝官吏听说了徐公的事,这才放心下来,于是纷纷投降。然后武臣就夺取了赵地数十城,成为河北实力最强的枭雄。

张耳、陈馀听说周文攻秦惨败,又怨恨陈胜不听他们的建议而执意称王,便劝武臣自立为王,脱离陈胜的控制。武臣听了觉得有理,于是自称赵王,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三,遇害身亡

陈胜听说武臣称王十分生气,但为了早日灭秦,便承认了武臣为赵王的事实,派人前去祝贺,还命他早些西进灭秦。同时陈胜将武臣、张耳等人的家人迁到王宫中严密监视起来。

张耳、陈馀知道陈胜嫉恨武臣称王,命赵攻秦是为了坐收渔利,便劝武臣进军燕代,控制整个黄河以北地区,那样陈胜就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武臣听从,便派韩广攻燕,李良攻恒山,张黡(yan)攻上党。可韩广攻下燕地后就被燕人拥立为燕王,脱离了赵国的控制。

李良带兵攻克恒山郡,武臣于是又派他西进攻打太原。可秦军封锁了地势险要的井陉,导致赵军无法前进。李良于是返回邯郸,希望武臣增兵给他。但李良在邯郸城外遇到了出城游玩的武臣姐姐,见对方车队声势浩大,误以为是武臣的车队,于是跪在路边行礼。武臣姐姐当时醉酒不省人事,无法亲自向李良还礼,便派手下还礼。

良得书,疑不信。乃还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餘骑。李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道中,乃遂将其兵袭邯郸。邯郸不知,竟杀武臣、邵骚。(史记·张耳陈馀传)

随后李良得知车里的是一女子,认为自己误向女子行礼是奇耻大辱,又加上秦军曾以重礼招降,还有部下在旁煽风点火,于是一怒之下叛赵,带人追上车队,杀了武臣姐姐。接着李良带人突袭邯郸,杀了武臣。自武臣称王到被杀,才过了三个月。

标签: 武臣

更多文章

  • 宁远大将军岳钟琪,被雍正判斩监候,乾隆称他为“三朝武臣巨擘”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武臣

    “三朝师武臣,钟琪为巨擘。车骑伐准夷,实其算之失。设誓诱张熙,忠诚天鉴赤。家居十余年,命董金川役。单骑入贼砦,大义示顺逆。勇而且有谋,群番詟辟易。受降遂凯旋,实亦资宣力。所见绿营多,鲜或踵其迹。卓有古将风,书勋太常册。”整个清朝,作大臣的汉人中拜为大将军,连满族士卒也听命于他,仅仅岳钟琪一人。他扫平

  • 岳飞后人在满清混的如何?有一人被乾隆赞曰:三朝武臣巨擘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武臣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英勇抗击金国女真人,成为汉民族的保护神。南宋被元灭国后,岳飞的后人几经辗转,终于到清朝时,再次展露头角;首先是出了个岳升龙,甘肃永登人,在平三藩之乱时,跟随西宁总兵王进宝攻克兰州,升庄浪守备;又攻克临洮,平关陇,加都督佥事衔。累擢天津总兵。后又在征讨噶尔丹时,岳升龙将三百骑护粮。康

  • 岳飞的后代,却忠心耿耿替满清卖命,乾隆赞他“三朝武臣巨擘”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武臣

    岳飞是中国名将,有名的抗金英雄,一生事迹名垂青史;但是岳飞如果知道他的后人这么不出息,不仅不为他报仇,还替满清(也就是金人)做事,会有何感想?岳飞的这个后人叫岳钟琪,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在满清时期一生战功赫赫,位列满清十大名将,生前乾隆赞他“三朝武臣巨擘”,死后赐谥“襄勤”。岳钟琪

  • 赵王武臣万万没想到,害死自己的,竟然是一个喝得烂醉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武臣

    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后,派韩广进入故燕国的同时,又派出大将李良攻击常山(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李良占领常山以后,回邯郸复命。但就在邯郸郊外,意外发生了。李良大军碰巧遇到武臣的姐姐出城饮酒,随从有一百多骑兵。李良远远望见这豪华的銮车,以为是赵王武臣,立即下马拜伏在路边。谁知道武臣的姐姐竟然烂醉如泥,不知道

  • 武臣最高规格的谥号是“忠武”,享受这一殊荣的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武臣

    很多人都知道,对于文臣来说,最高规格的谥号是“文正”。对于一个文官而言,“生晋太傅,死谥文正”就是毕生最高的追求,这代表了一生的完美总结。像北宋的范仲淹、司马光,元朝的耶律楚材,明朝的李东阳,清朝的刘统勋、曾国藩,都在死后获得了“文正”这一最高谥号。与文臣的“文正”相对,武将最高规格的谥号是“忠武”

  • 张耳:曾劝阻陈胜称王,却力主武臣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武臣

    看张耳生平,绝对是一个奇人了。张耳是河南开封人。他的生平奇遇比金庸小说的任何一个主人公都精彩:做过魏无忌门客,跟随陈胜征战,从项羽西入关,与韩信一起作战,最后又投奔了刘邦。因为贤名远播,在各处所受待遇较高,“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年轻时,张耳为信陵君魏无忌门客舍人。至于跟随魏无忌做过什么,司马迁没有

  • 大家认为春秋时期的晋悼公和楚悼王谁的去世更令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晋悼公

    众所周知,晋悼公是春秋时期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不是出的英主,14岁就被迎立为君,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技巧,平衡了晋国各大家族的利益,复霸中原,可惜还未到而立之年就去世,天星陨落。而楚悼王,也许没有晋悼公那样的政治才华,但是却矢志不渝地为楚国的强大殚精竭虑,仍用了争议颇大的吴起进行变法,成果不可谓不大,为后

  • 晋悼公是如何巩固霸权的?他是如何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晋悼公

    晋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纠,又名周子或孙周,是惠伯谈(姬谈)的小儿子,他的祖父桓叔捷(姬捷)是晋襄公的二儿子。他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号为“悼”,爵位为侯,又称“晋侯周”,简称“晋周”,在位共15年。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

  • 晋悼公横空出道,企图恢复晋国霸主之位,他能否复霸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简史说标签:晋悼公

    自晋文公城濮之战大胜楚国,同时又受到周天子赞赏,成为了与齐桓公并肩的春秋大霸主,晋文公在位时间短,来不及实施更多的战略,此后晋襄公维持着晋国霸业,自晋襄公以赵盾为政,晋国的卿族越发强大和骄横,互相倾轧争权。面对这样的局面,晋悼公企图恢复霸主地位。下面本文将讲述晋悼公力图恢复的历程。一、晋厉公加强君权

  • 怼天怼地的宋康王到底有多嚣张,最终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宋康王

    01战国末年,齐楚燕韩赵魏秦并称七雄,纷纷兼并其他小国扩大领土,无数诸侯国被吞并。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纷纷寻求大国庇护以自保,宋国也不能例外。宋国处在列国交战的中原地带,而且陶邑四通八达,是当时有名的大城市,因而也成为诸侯各国垂涎的对象。宋辟公即位后软弱无能,公子剔成突然发动政变,废宋辟公而自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