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岳飞的后代,却忠心耿耿替满清卖命,乾隆赞他“三朝武臣巨擘”

岳飞的后代,却忠心耿耿替满清卖命,乾隆赞他“三朝武臣巨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欣悦 访问量:325 更新时间:2023/12/6 12:49:08

岳飞是中国名将,有名的抗金英雄,一生事迹名垂青史;但是岳飞如果知道他的后人这么不出息,不仅不为他报仇,还替满清(也就是金人)做事,会有何感想?

岳飞的这个后人叫岳钟琪,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在满清时期一生战功赫赫,位列满清十大名将,生前乾隆赞他“三朝武臣巨擘”,死后赐谥“襄勤”。

岳钟琪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父岳升龙为康熙时代的议政大臣、四川提督,当年随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颇有建功,康熙帝曾赐予匾联“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1726年,追谥“敏肃”。

1709年,岳钟琪捐官做了候补知府。1711年,由于边地战事频仍,准噶尔汗国屡屡骚扰边民,为了平息叛乱,加之自己自幼喜爱军事。岳钟琪毅然请求由文职改作武职,作了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从此踏上戎马生涯的征程。

岳钟琪深沉刚毅而多智谋,对士卒很严厉,但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都愿意为他卖命。雍正多次褒奖他的忠诚,所以屡次将征剿的重任托付于他。整个清朝,作大臣的汉人中拜为大将军,连满族士卒也听命于他,仅仅岳钟琪一人。

在平定青海叛乱中,盖世功勋,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全部隶属清朝,逐准安藏,建立大功,123万平方公里的西藏纳入大清版图。起复委用,平定大金川,傅恒当时作经略也因岳钟琪而立了大功。乾隆皇帝在他的怀旧诗里,把他列为五功臣之一,并称之为“三朝武臣巨擘”。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岳钟琪是千古名将,开疆拓土近两百万平方公里,丝毫不在康熙平定准噶尔汗国功劳之下;但是岳钟琪为何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究其源起,还是因为他是岳飞的世孙。

岳飞一生抗金,被后人封为民族英雄,而他的后人,却忠心耿耿的替满清做事,这样巨大的反差,让人实在难以接受,可以说岳飞和岳钟琪只能存在一个流芳千古,在满清灭亡后,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了岳飞。

或许可以说岳钟琪功绩不在汉朝霍去病、唐朝苏定方等人之下,但奈何;或许只有哪一天真正抛开民族情感,才能接纳岳钟琪吧。

但是他终究是一个汉人,满人不可能绝对的信任他,最明显的就是雍正时期,1732年噶尔丹策零偷袭哈密,清军失利,本来和岳钟琪没什么事,但是一个汉人地位太高且手下兵马众多的情况下,雍正帝忌惮了,何况他还是岳飞的后代。

当时岳钟琪就被雍正帝严责“攻敌不速,用人不当”;随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鄂尔泰乘机奏本,极力弹劾岳钟琪。雍正批准了鄂尔泰的弹劾,下谕“交部议决”。结果削去了岳钟琪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衔,降为三等侯,仍护大将军印。

紧接着雍正帝又下旨诏岳钟琪离疆返京“商办军务”,由副将军张广泗护宁远大将军印。刚回京张广泗弹劾他的奏折也随之到了雍正帝的龙案。在张广泗和鄂尔泰合力弹劾下,当月雍正就下诏将岳钟琪“交兵部拘禁候议”。 岳钟琪被捕入狱以后,在等候兵部的判决,一直等了整整两年。

两年后,也就是1734年判决才下来,判决居然是“斩决”。雍正帝接到兵部议奏折子,左右权衡,最后,念及其当年进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斩决”为“斩监侯”,并处罚银七十万两。

知道乾隆登基后,大赦天下,岳钟琪和傅尔丹同被释放,贬为庶人。11年后,由于大小金川叛乱,朝中无人能敌,乾隆才又想起了曾经战功卓绝的岳钟琪,而岳钟琪毫无怨言,继续替满清卖命;岳钟琪的命运和经历,也是当时绝大多数汉人官员的共同命运,满清不可能真正让汉人掌实权,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一贬到底甚至直接杀掉,需要用的时候就假惺惺的做姿态。

标签: 武臣

更多文章

  • 赵王武臣万万没想到,害死自己的,竟然是一个喝得烂醉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武臣

    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后,派韩广进入故燕国的同时,又派出大将李良攻击常山(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李良占领常山以后,回邯郸复命。但就在邯郸郊外,意外发生了。李良大军碰巧遇到武臣的姐姐出城饮酒,随从有一百多骑兵。李良远远望见这豪华的銮车,以为是赵王武臣,立即下马拜伏在路边。谁知道武臣的姐姐竟然烂醉如泥,不知道

  • 武臣最高规格的谥号是“忠武”,享受这一殊荣的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武臣

    很多人都知道,对于文臣来说,最高规格的谥号是“文正”。对于一个文官而言,“生晋太傅,死谥文正”就是毕生最高的追求,这代表了一生的完美总结。像北宋的范仲淹、司马光,元朝的耶律楚材,明朝的李东阳,清朝的刘统勋、曾国藩,都在死后获得了“文正”这一最高谥号。与文臣的“文正”相对,武将最高规格的谥号是“忠武”

  • 张耳:曾劝阻陈胜称王,却力主武臣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武臣

    看张耳生平,绝对是一个奇人了。张耳是河南开封人。他的生平奇遇比金庸小说的任何一个主人公都精彩:做过魏无忌门客,跟随陈胜征战,从项羽西入关,与韩信一起作战,最后又投奔了刘邦。因为贤名远播,在各处所受待遇较高,“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年轻时,张耳为信陵君魏无忌门客舍人。至于跟随魏无忌做过什么,司马迁没有

  • 大家认为春秋时期的晋悼公和楚悼王谁的去世更令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晋悼公

    众所周知,晋悼公是春秋时期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不是出的英主,14岁就被迎立为君,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技巧,平衡了晋国各大家族的利益,复霸中原,可惜还未到而立之年就去世,天星陨落。而楚悼王,也许没有晋悼公那样的政治才华,但是却矢志不渝地为楚国的强大殚精竭虑,仍用了争议颇大的吴起进行变法,成果不可谓不大,为后

  • 晋悼公是如何巩固霸权的?他是如何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晋悼公

    晋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纠,又名周子或孙周,是惠伯谈(姬谈)的小儿子,他的祖父桓叔捷(姬捷)是晋襄公的二儿子。他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号为“悼”,爵位为侯,又称“晋侯周”,简称“晋周”,在位共15年。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

  • 晋悼公横空出道,企图恢复晋国霸主之位,他能否复霸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简史说标签:晋悼公

    自晋文公城濮之战大胜楚国,同时又受到周天子赞赏,成为了与齐桓公并肩的春秋大霸主,晋文公在位时间短,来不及实施更多的战略,此后晋襄公维持着晋国霸业,自晋襄公以赵盾为政,晋国的卿族越发强大和骄横,互相倾轧争权。面对这样的局面,晋悼公企图恢复霸主地位。下面本文将讲述晋悼公力图恢复的历程。一、晋厉公加强君权

  • 怼天怼地的宋康王到底有多嚣张,最终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宋康王

    01战国末年,齐楚燕韩赵魏秦并称七雄,纷纷兼并其他小国扩大领土,无数诸侯国被吞并。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纷纷寻求大国庇护以自保,宋国也不能例外。宋国处在列国交战的中原地带,而且陶邑四通八达,是当时有名的大城市,因而也成为诸侯各国垂涎的对象。宋辟公即位后软弱无能,公子剔成突然发动政变,废宋辟公而自立。不

  • 宋国末代君主宋康王的野心究竟是为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宋康王

    宋康王是宋国的末代君主,历史上宋王偃、宋献王,由于是末代君主的缘故,后世关于其传说非常离奇,各种说法充斥在史书中。宋康王的形象,在《战国策》中就开始被黑,说他“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这个事情和当年商纣王剖比干心脏是差不多的,就是说宋康王很残忍,是暴君,后人据此就把宋康王说成是“桀宋”,在整个春秋战

  • 秦朝百姓有多苦,齐国鲁仲连说:让我给秦国当百姓,我宁可跳海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鲁仲连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留下了深厚的影响,秦始皇并非暴君,他一心想建立一个流传万世的伟大帝国,可秦朝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秦二世元年,陈胜凭900人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他说“天下苦秦久矣”。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一发而不可收拾,关东的广大地区以内,杀官造反的人不计其

  • 鲁仲连:春秋战国时期的“正能量”,却成为一个茫然觉醒者的悲哀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鲁仲连

    当我写下鲁仲连三个字的时候,我陷入茫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令人神往的时期,除了无数的名家,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奇迹?而鲁仲连,在这段历史中,真的是无足轻重。无足轻重的人,又该有怎能样的闪光点呢?鲁仲连是中国士子精神和侠义精神的结合体,也是一个茫然的先驱者,我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