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国末代君主宋康王的野心究竟是为了谁?

宋国末代君主宋康王的野心究竟是为了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的奇界 访问量:312 更新时间:2023/12/12 2:20:06

宋康王是宋国的末代君主,历史上宋王偃、宋献王,由于是末代君主的缘故,后世关于其传说非常离奇,各种说法充斥在史书中。宋康王的形象,在《战国策》中就开始被黑,说他“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这个事情和当年商纣王比干心脏是差不多的,就是说宋康王很残忍,是暴君,后人据此就把宋康王说成是“宋”,在整个春秋战国来看,能够获得这个称号的诸侯,可说少之又少,晋国有个晋灵公,卫宣公,宋辟公勉强可算,不过能说是“桀”的,唯宋康王而已。

《史记》载:“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败奔齐,偃自立为宋君。”宋康王是宋剔成君的弟弟。宋国最后几代君主的记载都非常少,整个宋国都处于公子夺位的格局,外部则是逐渐频繁的战争,宋国的边境逐年被蚕食,也就是乱得不能再乱得时代。当年宋辟公就是由于宋国遭到韩国的攻击,才将都城迁到了彭城,但宋辟公骄奢淫逸,遭到朝臣与公族的反对,宋剔成君“废宋辟公而自立”,本来就是要有所抱负的。宋剔成君在宋国执政有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间天下剧变,宋剔成君主要依靠齐国,才能保持宋国的基本稳定。后来宋康王从宋剔成君的手中夺取王位,宋剔成君选择的逃亡之国,正是齐国,也就足以证明亲齐的可能性。

宋康王的在位时间据传也有四十多年,也就是说即便宋康王在夺取宋国君主位置的时候刚刚十岁,到卸任亡国的时间也是有五十多岁了,此时的宋剔成君则至少有八九十岁了,还不用算上宋剔成君抢夺宋公辟的位置的时间差,如此看来,宋康王和宋剔成君的兄弟关系多半就是堂兄弟或表兄弟关系。如果事实如此,宋康王的夺位之战可能蓄谋已久。史书中还说宋康王“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就是个能征善战的人物,也是个有野心的宋国君王,在其任内就干过历代宋国君主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情,《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有其地。”这种战绩就算是宋国最为辉煌的宋襄公时期也没有过,这在崇尚征伐的春秋战国来看,宋康王被黑成“桀宋”,只有说成是“成王败寇”,也才能够解释。

当然,当时的战国七雄,个个都不是好欺负的,而宋国所选择的对手正好就是最为强大的齐国、楚国和魏国,这本身还是很有趣的事情。宋康王夺取的是宋剔成君王位,而宋剔成君亲齐,最后逃亡之地也是齐国,如果要依托齐国来进攻宋国,是非常有可能的。宋国与齐国的开战是可能的,但这个宋康王在与齐国开战时,居然不选择任何强国作为依靠,这还是值得赞叹的,要说迂腐也是可以的,就是宋康王不懂得“留得青山在”的道理,终究不过是大国战争的牺牲品而已。在这场战争中,《史记》载:“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乃与齐、魏为敌国”,这年里宋康王干的事情很多,自立为王,这是要跟周天子平起平坐,诸侯们尚且不敢妄想,就连强大的秦国和齐国,此时也还没有称西帝和东帝,这个宋康王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猖狂至极了,这也可能就是战国七雄们要群起而攻之的原因,同时与多个强国为敌,这个宋康王的想法也是太过单纯。

宋康王的幸运在于,这几年里,魏国的公孙衍发动赵、韩、燕、楚等五国合纵,推举楚怀王为纵长,攻打秦国,结果五国联军在函谷关前为秦国外交战略所瓦解,被秦国所击败。中原诸侯国们对秦国的担忧,超过了以往数百年,而就根本没有注意到中原小国宋国。宋康王选择这个时候称王,用那时候的话说,就是说看过黄道吉日的。宋康王选择这个时机去攻打齐国,就是落井下石,这对当时胸怀天下的齐闵王来说,自然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旦有机会就会反过来消灭宋国。《史记》载:“王偃立四十七年,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宋康王最终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惨痛代价。

宋康王在称王这年里,打了好几场大仗,而且场场都取得胜利,这即是五国败于秦国后的势力衰微所致。其后宋康王被人说成穷兵黩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毕竟宋国的疆域就那么大,宋国的兵力也就那么多,还要搞出来东征西伐的事情,这显然不符合国情。而且宋国仅存的陶邑、彭城这些地方,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经济城市,商贾巨富,皆在此域,外面战火硝烟,商贾都希望这个宋国就是永久的安乐窝,不管外面打得热火朝天,只要在宋国能赚钱就好了。他们对宋康王的评价当然就不会高,那个时代流窜列国的商贾们,就把信息带到了各个国家,宋康王的认知自然被定型。《战国策》载:“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曰:威服天下鬼神。”宋康王想要征服列国,还要征服鬼神,这野心也是太大了。

标签: 宋康王

更多文章

  • 秦朝百姓有多苦,齐国鲁仲连说:让我给秦国当百姓,我宁可跳海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鲁仲连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留下了深厚的影响,秦始皇并非暴君,他一心想建立一个流传万世的伟大帝国,可秦朝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秦二世元年,陈胜凭900人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他说“天下苦秦久矣”。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一发而不可收拾,关东的广大地区以内,杀官造反的人不计其

  • 鲁仲连:春秋战国时期的“正能量”,却成为一个茫然觉醒者的悲哀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鲁仲连

    当我写下鲁仲连三个字的时候,我陷入茫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令人神往的时期,除了无数的名家,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奇迹?而鲁仲连,在这段历史中,真的是无足轻重。无足轻重的人,又该有怎能样的闪光点呢?鲁仲连是中国士子精神和侠义精神的结合体,也是一个茫然的先驱者,我经过

  • 齐国名将匡章,为何能连续二次战胜秦国,还攻克天险函谷关呢

    历史人物编辑:白东旭标签:匡章

    今天向大家介绍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匡章,他主要活跃于齐威王末期、齐宣王、直至齐闵王初期,虽然匡章一生中打的仗并不多,只有“桑丘之战”、“灭燕之战”、“垂沙之战”、“函谷关之战”四个,但都是改变当时战国格局的名役。且这四大战役,充分证明匡章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而且还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之一。匡章画像下

  • 战国名将-“击败大秦帝国的男人”匡章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匡章

    你能想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大秦帝国也有被人揍得鼻青脸肿,割地求和的时候吗?你能想象固若金汤的函谷关也有被人攻破的时候吗?而做到这些的就是战国时期著名将领,齐国大将匡章!函谷关众所周知,战国期间,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一度傲视群雄,打得六国丢盔卸甲。尤其是秦昭襄王期间,杀神白起一举消灭近百万六国军队

  • 名家代表—律师祖师爷—邓析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邓析

    邓析自制竹刑,自办法学私塾,教习法律,自己宣传和推广诉讼经验,推动诉讼风潮盛起,可谓法家之先行者与践行者。法学教育源远流长,现代法学人才经过法学院校的培育,不断绽放着法治之花,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了诸多力量。而我国最早的法学院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彼时的首所法学院是私塾形式办学。 邓析 作

  • 赵雍与吴娃,像极了琼瑶笔下的爱情男女,情爱深深,深几许

    历史人物编辑:使汝说娱标签:吴娃

    赵雍一生只有一后一妃两个妻子。说是两个妻子,是因为前任王后一死,后任妃子便做了王后,且自此以后赵雍再没有任何嫔妃。在战国君主中,如赵雍这般不渔色于嫔妃之制者,大约也就是秦孝公堪堪与之比肩了。赵雍在即位的第五年,他与韩宣惠王会盟于河内,为了结盟三晋给赵国以安定变法,他娶了韩国公主为后。两年后,这个韩国

  • 佞臣费无极:没有他,就不会有伍子胥奔吴,也不会有吴国灭楚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费无极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李世民的这句话已经成了千古名言,如何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呢?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要多读书,多看历史,学习历史故事中的善和恶。之前许多故事都是讲的人心向善的一面,今天反其道而行之,讲一个古代的恶人、奸臣!看看一个聪明人要是把聪明没有用对

  • 楚国第一奸臣费无极,一个让伍子胥背离祖国,掘墓鞭尸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费无极

    公元前528年,楚平王继位,他认为自己得了一个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人也昏庸起来,喜欢别人奉承他。很不幸楚国朝廷里有个特别会拍马屁,能变着花样让楚平王高兴的人,他就是费无极。楚平王楚平王娶蔡国女子为妻,生子建,平王即位后,命连尹伍奢为太子太师,宠臣费无极为太子少师。太子建尊重伍奢

  • 看到囊瓦大兴土木,沈尹戌断言:灭亡楚国者必是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囊瓦

    上文说到费无忌怂恿楚平王娶了自己的儿媳妇,逼走了太子建,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费无忌后来又被楚国的另一位奸臣囊瓦所杀,费无忌和囊瓦两人接力误国,一个投其所好,一个夺人所爱,终于使楚国陷入一场浩劫,而楚昭王就成了躺枪的人。楚平王晚年,任用囊瓦为令尹,令尹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官职

  • 伍子胥把伯嚭引荐给了吴王,为何伯嚭却要迫害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伯嚭

    伯毗,春秋末年,楚国名门望族。后因家人逃不掉,在吴国做官。薄毗好大业,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对内狠毒忠臣,对外勾结敌人,使吴国失去先机并在吴越争夺霸权的绝对优势条件下逐渐衰落。然而,曾经在亡国边缘挣扎的越王勾践“一试胆”,终于在“十年相聚,十年教训”中再次崛起,一举灭吴。在这场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