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4年,夏侯玄、李丰密谋诛杀司马师。不料,事情败露,二人遭反杀,还被诛灭了全族(诛灭全族是司马家族最习以为常的手法)。
魏帝曹芳很不爽,眼见司马师越来越猖狂,自己的大权明显已经旁落。于是,他也想密谋诛杀司马师。
不料,皇帝的小心思也被看穿了。这样一来,司马师直接发动政变,逼迫着郭太后下诏把皇帝给换了。废曹芳,立了曹髦。之后,司马家彻底操纵朝堂。
看着司马师变本加厉的威胁和摆弄王室,把持国政,有两个人坐不住了。那就是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
说起毋丘俭,他本来是个中立的人。在曹爽与司马家斗法时,他两不相帮,坚决不站队!那俩也都容得下他,所以他有机会手握重兵。
高平陵之变后,毋丘俭看着司马家独大,很不是滋味,因为他支持的是曹魏政权。
再加上,毋丘俭和李丰他们走的很近,这时候当然会忐忑。
而文钦,本来都是曹爽一方的人。曹爽被灭族后,他终日惶惶,也没有过过安稳日子。
于是,当司马师废了皇帝后,他们决定起兵,让曹芳复位。
公元255年,毋丘俭、文钦从寿春举兵,正式讨伐司马师。
本来,他们想着可以速战速决,便率领六万精兵渡过淮河,极速行军,直抵洛阳。结果,才到乐嘉城就遭遇到顽强抵抗。
没过多久,敌方的邓艾也来了。邓艾自然是难以对付的,毕竟是偷渡阴平,直取蜀汉的人!
毋丘俭、文钦率领的淮南军强攻不得,只好驻扎在项城,整顿兵马。
本来,这场战斗的制胜法宝就是快,是先发制人!
可是此时此刻,他们显然失去了先机,没有了优势。
惨的是,毋丘俭想要约诸葛诞一起共谋大事,诸葛诞却没同意。
为了争取到更多潜在盟友,毋丘俭还听从谋事的建议,专门发布了檄文,向大家揭露司马师的十一条大罪,诚邀各地诸侯盟师讨贼。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些年司马师操控国政已久,根基已稳,何况全国军队大都受他控制。
所以,不管毋丘俭怎么呼喊,都没人响应,所有人都在观望。
当然,这也和司马家的狠辣有关。谁都知道,反抗司马家就一个下场,那便是:夷三族!
这样一来,淮南军便只好孤军奋战!
他们始终无法攻破乐嘉城,仗打的很被动。要命的是,不久后,司马师还定下了消耗包围的战略。
他亲自点了数十万军队从洛阳出兵,还让诸葛诞、胡遵、王昶、王基等人包围淮南军,断了他们的后路。
至此,六万淮南军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连守住粮道都成了问题。形势越来越恶化,毋丘俭也想不出破敌之策!
其实他不甘困守孤城,所以一次次努力想要进攻突围。奈何,没什么效果。他做不到撕开敌军的任何一个缺口。
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司马师抵达了现场。这个阴险的家伙,偷偷藏起来,想着歼灭淮南军。
不料,这一天文鸳正要夜袭邓艾,意外把司马师给发现了。
狭路相逢,文鸳决定拼了。万万没想到,这一打,直接导致司马师病情恶化,眼珠子都掉了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这样一来,司马昭开始指挥军队。他很快作出了反击,让文鸳陷于被动。
之后,淮南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文钦父子南逃东吴,才保住命。而毋丘俭在逃亡路上,躲躲藏藏还是中箭而亡。
毋丘俭死后,他的长子毋丘甸在洛阳受到牵连。逃亡被失败,被诛灭,夷三族。
至此,继王凌淮南一叛后,淮南二叛也落下了帷幕。
不过,日后还有个小插曲。因为在这场叛乱中,诸葛诞占领寿春,所以后面还有一个淮南三叛,我们改天继续讲。
从叛乱可以看出,曹魏后期,还是有很多臣子是想拥护曹家的。奈何,这些人不团结,没有集中力量打击司马氏,而是各干各的。
淮南一叛中,王凌反了时候,这些人并没有响应。淮南二叛又是孤军奋战,可笑的是平叛的诸葛诞后期也反了,早干嘛去了。
结果就是,不仅司马氏没有被拉下来,一次次以卵击石还让曹魏政权彻底没有了拥护者。叛乱过后,支持曹魏的军队,就被灭得差不多了。所以,最终是司马家成功篡位!
至于失败的淮南二叛,唯一的战绩便是司马师的眼珠子。
实在令人唏嘘!
需要了解淮南一叛的,可以点击链接,阅读青鸟之前写的这篇!
高平陵事件后,80岁的老太尉叛变,差点拉司马懿下马,改写历史
关于淮南二叛,大家怎么看呢?司马家真的是不可战胜的吗?欢迎留言。
我是@青鸟诉音尘,会给你讲历史的小可爱,记得关注我哦!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