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虽无必然的因果,但多数时候还是在因果之内,正所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种个豆得了一个瓜,倒是异数了。张绣也并未能跳出这个因果循环的圈圈。
张绣与曹操结仇
公元197年,曹操南征,攻打屯住宛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的张绣。张绣听到消息,向曹操投降,还摆下酒宴款待曹操。曹操一开心就在宛城停留了十多天,结果出事了。
说起来,这事绝对是曹操的错,因为曹操有“好人妻”的癖好。正是在宛城停留的这些日子中,曹操偶遇了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邹氏。然后,当然是把邹氏纳为小妾了。
张绣得知后很是恼怒,准备报复曹操。曹操听闻张绣不高兴,也准备杀张绣。但曹操的计划泄漏,张绣先发难,曹操惨败。
宛城一战,曹操所乘的名马绝影,被流矢射中,曹操也右臂中箭。曹操长子曹昂就将自己的马给了曹操,让曹操逃走。而曹昂和堂弟曹安民(曹操的侄子)阻挡张绣追兵,均被乱军所杀。曹操的大将典韦,率领十余军士在辕门口阻挡张绣军队,身披数十创,壮烈战死。
从此,曹操和张绣之间结下了中箭丧子亡侄损将之仇。
张绣投降曹操
张绣实力虽然弱小,可是他联合了荆州刘表,曹操也没办法轻松灭了他。
曹操在战败后,先派族弟曹洪进攻张绣,战败;之后又亲征,虽然攻取了多地,但并未能克复宛城。最主要的是,北方的袁绍对曹操也是虎视眈眈,趁曹操南下之际,进攻许都。曹操腹背受敌,只能撤军先救许都。
原本仅凭张绣的实力,再加上刘表的支援,是无法抵抗曹操的。正因为袁绍,使张绣有了投靠曹操的资本。
袁绍率大军进攻曹操,派使者去联合张绣,希望能够组成联盟,夹击曹操。张绣听从了谋士贾诩的建议,拒绝了袁绍的请求,率军归顺了曹操。
曹操当时的实力远远弱于袁绍,正是官渡与袁绍对决之际,作为一代明君雄主,自然会权衡利害。曹操非常大度的不计前嫌,接受了张绣的投降,而且给与重任。
说起来,毕竟不能全怪张绣么,谁让他老曹好色呢。
张绣屡立战功,病死征途
张绣降曹之后,官渡之战力战有功,被曹操任命为破羌将军。后又跟随曹操在南皮之战中大破袁谭,被曹操特别赏赐,给与食邑2000户,为曹营诸将中最多。
曹操能够放下个人恩怨,抛弃前嫌,大胆任用张绣,正是曹操的过人之处。曹操有此魄力,大业怎能不成。
只是,曹操有此胸襟魄力,他的儿子曹丕却稍微差了点。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公元207年,张绣“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谥曰定侯。”按照陈寿的观点,张绣是死于跟随曹操征伐乌桓的途中。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裴松之注引《魏略》言,曹丕曾见到张绣,对张绣怒道:“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张绣受到曹丕如此的怒斥,“心不自安,乃自杀”。
从曹丕睚眦必报,嗜好杀戮的个性来看,曹丕怒骂张绣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而且曹丕不但骂死了张绣,还将张绣的儿子张泉也给处死了。
公元219年,张绣死了12年之后,发生了魏讽谋反案。曹丕将张绣之子张泉、主谋魏讽,连同其他数十名同党,全部诛杀。
张绣一族没有死在跟他仇恨最大的曹操手上,却死在了曹丕之手,世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