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邓艾大军直逼成都,迟迟不发兵救援的姜维,是否有一定的私心?

邓艾大军直逼成都,迟迟不发兵救援的姜维,是否有一定的私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三说史 访问量:1667 更新时间:2024/1/27 16:48:51

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府中宦官和外戚的斗争,让皇权出现了衰落,这最终导致中国从大一统走向了分裂的状态,军阀混战的乱世让中国百姓饱受苦难。而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契机,随着刘备在益州汉中等地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三国割据的时代。

而三国分立的终结则是从邓艾灭蜀开始的,那时司马昭刚刚平定了国内的诸葛诞叛乱,并害死了高贵乡公曹髦,这让他有了篡立之心。因此他必须要依靠武功来为自己建立更高的威望,于是派出钟会邓艾等人大举伐蜀。

在伐蜀的过程中,姜维与钟会在剑阁地区僵持不下,而邓艾则从阴平小路入侵,并在绵阳击败了守将诸葛瞻父子,直逼成都城下。而此时的姜维明显已经获悉了成都受困的信息,但是其却没有派兵前往增援,最终导致蜀汉的灭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姜维对于成都情况的误判

在钟会统领大军伐蜀的时候,姜维放弃了魏延担任汉中太守时的防守策略,其并没有"御敌于外",而是让他们迅速通过汉中的外围,然后寄希望于通过固守城池来磨灭魏军的意志,再趁他们撤退的时候进行追击,来扩大战果。

但是战事的发展和姜维的预期却十分不同,蜀军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固守城池,汉中重地很快就被钟会夺下,此时姜维的大军还在赶来的路上。既然汉中已失,那么姜维就只能退守入蜀的门户剑阁,保护四川的腹地。

由于钟会的大军有十余万人,因此姜维面对的军事压力是十分巨大的,这让其很难做出分兵的抉择。即使他得知诸葛瞻驻守的绵阳已经失陷,而邓艾的部队已经逼近成都,他也很难下定决心回援。因为一旦因此导致剑阁失守,那么益州将面临的是钟会的大军而非邓艾这样的小股部队,那样想要守住成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另一方面,姜维对于成都内部的情况也不甚了解,当时的说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刘禅将率领蜀中群臣固守成都,等待姜维的回援。第二则是刘禅将弃城南奔东吴,寻求盟友的协助。最后一种则是刘禅将退归云南建宁,以此扩展战略纵深,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刘禅做出怎样的选择,姜维都是有着足够的应变时间的。而此时的钟会在剑阁已经和姜维僵持多日,并且有了退兵的打算。这样只要坚持到钟会撤军,姜维有足够的信心处理掉邓艾的威胁,哪怕其已经攻占了成都,依靠邓艾的兵力也是没有办法坚守的,因此姜维有道理认为成都的情况并不紧迫。综上我们不难看出,钟会大军的威胁是其不愿分兵救援成都的最重要原因。

姜维希望对文官集团施压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其多次北伐的行为已经让季汉内部的财政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而且其收效并不明显。因此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季汉的文官集团便开始反对大规模的出征,希望能够稳定国内的财政和政局。

不过姜维作为诸葛亮遗志的继承者,其一直主张继续北伐,尤其在费祎去世之后,姜维在朝中的权势变得难以制衡,其便发动了更加频繁的北伐,但是一直没有取得实际性的战果,这让姜维与文人官僚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了。

在姜维北伐的过程中,其对于朝政的影响力出现了松动,而宦官黄皓等人由于深受刘禅的信任而掌握了实权。他们对于姜维也颇有微词,这让姜维担心自己受到后主的处罚而长期驻军在外。

而邓艾取道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可以让成都城中的文官们体会到战争的威胁,姜维可能希望在他们遭遇危机之后,再进行救援。这样不但可以有恩于文官集团,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让他们不再对自己的行为有过多的干涉。

因此他才没有在绵竹失守之后就火速回援,而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但是令姜维没有想到的是,刘禅没有发起太多的抵抗就选择了投降,他的如意算盘也就此落空。

姜维对于季汉的忠诚

在成都失陷之后,姜维很快就接到了刘禅的文书,并选择向钟会投降。不过这并不是说明姜维不是季汉的重臣,从其之后的举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姜维对于恢复蜀地的积极努力。

在姜维投降钟会之后,便和钟会建立了极为亲密的关系。可能是在他的影响下,之前为司马氏夺权立下汗马功劳的钟会却突然生出了反抗司马昭的心思,他和姜维商定袭取关中,从而夺取天下。

虽然这可能与钟会对于曹魏的忠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姜维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华阳国志》中记载,姜维虽然和钟会亲善,但是他只不过是希望借助钟会的兵力来光复季汉,之后又刺杀钟会的打算,并设法向后主传递了这一信息:

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虽然这段史料的可靠程度不及正史,但是其依然可以证明姜维在投降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复兴汉室的希望,这足以看出其对于季汉的忠诚,那么之前其放弃回援的原因,也就只能是对于成都局势的错判和一丝私心了。

在三国时期,季汉以益州偏狭之地,与其余两个政权争雄多年,依靠的就是内部的团结和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不过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季汉的内部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以姜维等北伐派和文官团体的矛盾最为激烈。

而这样的局势在邓艾攻占绵阳之后就深刻影响了季汉的走势,姜维可能是希望让文官感受战争的残酷,也可能是基于对于战局风险的认知,做出了暂缓回援的决定。而文官们对于姜维也并不信任,因此劝刘禅放弃抵抗,这让邓艾以偏军之力灭蜀,打破了姜维的计划,导致三分局势的破灭。

虽然姜维在政治生涯中不比诸葛亮那般大公无私,其和文官之间的争斗也成为了后世的谈资。但是从他在投降之后依然不放弃复国的行动中,我们能够看出他的忠心,这总是无可辩驳的。

参考文献:

【1】《三国志·姜维传》

【2】《华阳国志》

标签: 邓艾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真传弟子,为何平生斗不过邓艾?廖化临终前道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邓艾

    自古以来,君王与谋臣都相互制衡。诸葛亮已经智乎近妖,尚且不能一统三国,卧龙死后,将身上千斤重担悉数交给虎将姜维,以期待自己的志向有人继承。诸葛亮向来知人善任,在临终的时候还为蜀汉的发展殚精竭虑,为刘禅定下后续领导人东莞,董允和费祎,对于将才姜维更加看好,将毕生所学悉数传与他。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

  • 魏国灭蜀功臣邓艾和钟会为何先后被杀,甚至被诛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邓艾

    三国末年,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和钟会率兵抵达蜀国的首都-成都,蜀国皇帝刘禅开城门投降。自此蜀国灭亡,天下只剩魏国和吴国。不久之后,魏国灭蜀功臣邓艾和钟会先后被杀,甚至被诛九族。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二人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其中的原因就与两个人有关系了。第一个人就是晋公司马昭,邓艾平定蜀国后,

  • 刘禅投降邓艾,不但成全了自己,成全了蜀汉朝臣,更成全了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菲哥侃娱乐标签:邓艾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这是东晋著名史学家王隐在《蜀记》中记载的邓艾渡阴平小道到达成都后,刘禅决定投降的时候,蜀汉的家底,如果从账面数据来看的话,这个时候的蜀汉完全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反而兵多粮足。而邓艾打败的也只是诸葛瞻父子率领的成都守卫部队,而

  • 邓艾作为司马家特意提拔的将领,他的死,警示一个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邓艾

    邓艾是司马家特意提拔的将领。他对权力斗争的危险原本是有极其深刻见解的。然而,最终,他还是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遭冤杀。他的遭遇,值得所有理想主义者深思。司马家特意提拔的名将邓艾,本是屯田民,出身寒微,自小放牛。不过,邓艾自学成材,开始仕途。由于出身低微,外加口吃,邓艾作了近20年的基层工作,无法出头。后

  • 邓艾作为一代名将,其才能不次于姜维,为什么最终会惨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邓艾

    邓艾是一代名将,其才能不次于姜维,灭蜀之战,邓艾立下大功,但取得大胜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他不应该做的事。钟会和蜀国大将姜维在剑阁大战,邓艾看准了机会,偷渡阴平,突然出现在江油,蜀国守将马邈见大势不妙,投降了邓艾。接着邓艾继续进兵,和诸葛瞻大战于绵竹,斩杀了诸葛瞻,西蜀皇帝刘禅率众文武投降了邓艾

  • 邓艾比姜维厉害?脱离时代去评价,总是会高估个人的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邓艾

    邓艾的个人作用本来就被高估。因为在评价人的时候,很多人会脱离时代、背景和大势而张口就来。2人所处的三国末年,早已不是汉末“两军阵前,不一合将敌将劈于马下,我军遂胜”的时代。国家实力有了代差,个人发挥也就不算什么了。易言之:猪在风口也会飞。发育初期,“突阵、先登”的吕布,可以把“军政兼优”的曹操逼到绝

  • 蜀汉灭亡后,为何邓艾说姜维不值一提?看看战绩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鉴赏史标签:邓艾

    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实力一直是不强大的。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蜀汉的国力强大,到了后来,夷陵之战爆发,此后的蜀汉一蹶不振,在夷陵之战中,蜀汉更是损失惨重。刘备因此在白帝城病逝。之后就开启了后蜀汉时期,由此一来,蜀汉的国力再也没有到达过巅峰。蜀汉后期人才匮乏,通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话就可以

  • 邓艾率2000精兵偷渡阴平,最终奇袭成都成功,是侥幸还是必然?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邓艾

    困守成都的后主刘禅终于等来了他们宿命中的男人——终结者邓艾。这个来自新野的“乡巴佬”不仅终结了蜀汉帝国,随后还把自己全家老小的命都给终结了,让人感到讽刺的是被他终结的蜀汉帝国末代皇帝阿斗先生却悠哉悠哉的又活了N多年。邓艾的人生巅峰就是偷渡阴平,最终迫降蜀汉。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邓艾人生只此一战,邓艾

  • 邓艾打仗有多厉害?三次击败姜维,让他整年不敢回国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邓艾

    邓艾入选了中国古代武庙“七十四名将”名单。这个榜单是唐朝朝廷评定的,另外还有“六十四将”、“七十二将”等版本。但无一例外,邓艾都入选了。可见古人对邓艾军事才华的认可。三国时代名将如云,能够入选的“七十四名将”的,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邓艾怎么就这么厉害呢?邓艾确实是一位超一流名将。即使在名将如云的三国

  • 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是现在的哪里?地势到底有多险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邓艾

    魏国发动灭蜀之战,兵分三路。最重要的两组是邓艾和钟会。但两者却截然不同。性格不合,打仗自然不配合。既然不合作,那就各自为战,所以钟会就走传统的攻蜀路线,在剑阁与姜维大军正面交锋。邓艾只能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银平路属甘肃与四川交界地带,古称银平县。起点呼义坝,属今甘肃省陇南文县。经文县、青川县摩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