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五十二讲:邓艾偷袭成都,刘禅选择投降,经过分析后发现:原来刘禅很聪明。
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波澜壮阔,当时英雄辈出,名将如云。可是每当说起那段历史故事的时候,人们总会对蜀国的故事情有独钟,其中主要原因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存在尊刘贬曹的思想,加上作者罗贯中的优秀文笔,因此大多数人愿意承认蜀国刘备为三国正统的理念,故后来蜀国的灭亡让人看得非常难受。
公元221年,白手起家的刘备称帝并建立了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尽力地辅佐后主刘禅,并且保证了比较弱小的蜀国的稳定与发展。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由于日夜操劳因此不幸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诸葛亮的去世对于蜀国的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蜀国军事上有姜维辅佐后主刘禅,可是政治方面的人才不多;在费祎、蒋琬等人死后,蜀国的局势变得有些混乱不堪。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偷袭成都得手,成功占据蜀国都城成都,刘禅不战而降,蜀国灭亡。当时魏国的邓艾能够偷袭成都得手主要凭借的是他过人的胆识和不错的运气。因为姜维全军在剑阁被钟会牵制,而蜀国的阴平守军已经被刘禅撤走,因此邓艾冒险翻山越岭攻下了江油城,并以此为据点向成都进攻。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与诸葛亮之孙诸葛尚在绵竹与魏军展开了激战。可是诸葛瞻不幸战死,邓艾一路打到了成都。蜀国后主刘禅被迫投降,整个蜀国就正式灭亡。熟悉这段历史的人们很多都诟病刘禅太傻又太胆小,最后竟然不战而降,实在对不起成都百姓与先主刘备。然而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刘禅的这个决定不但不傻,而且还很聪明。
原来当时诸葛瞻战死绵竹的时候,蜀国有战斗力的军队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成都方面的兵力不到几万,而且这些人没有经过长期训练,战斗力不高,根本挡不住如狼似虎的邓艾大军。刘禅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不得已向邓艾投降了。蜀国不但没有太多有战斗力的军队,同时缺乏像姜维这样独当一面的大将,兵力不多、缺乏大将的成都方似乎挡不住邓艾的虎狼之师,抵抗也是白添伤亡。
当时邓艾带领的都是魏国的精锐部队,万一他怪罪刘禅抵抗魏军,也许就会在破城之后允许魏军对成都的老百姓进行大肆抢劫一番,搞不好邓艾还会来个屠城解恨。当了几十年皇帝的刘禅虽然才能不出众,可是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多少对自己国家的百姓还是有些感情的,因此他选择了牺牲个人名节来换取全城百姓的安宁。
果不其然,刘禅主动投降以后,成都没有被屠城,蜀国百姓也没有被魏军抢劫。刘禅向邓艾投降的决定非常务实。刘禅投降后,蜀国的百姓没有受到魏军劫掠的痛苦,而且刘禅本人还被封为了安乐公,后来得到了善终。由此可见,刘禅投降是非常明智的决定,不但挽救了成都百姓的生命与财产,而且他还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资料来源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