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邓艾比姜维厉害?脱离时代去评价,总是会高估个人的作用

邓艾比姜维厉害?脱离时代去评价,总是会高估个人的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曹颖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4/1/27 1:46:30

邓艾的个人作用本来就被高估。因为在评价人的时候,很多人会脱离时代、背景和大势而张口就来。

2人所处的三国末年,早已不是汉末“两军阵前,不一合将敌将劈于马下,我军遂胜”的时代。国家实力有了代差,个人发挥也就不算什么了。易言之:猪在风口也会飞。

发育初期,“突阵、先登”的吕布,可以把“军政兼优”的曹操逼到绝境。发育中期,组建精英团队的刘备,尚能在“不可争锋”的态势下搏一个三分之一。发育完成,大罗金仙也救不了蜀汉。

姜维需要面对的:1是繁重的防务压力。2是以黄皓为首的庙堂制约。3是以谯周为代表的“投降派”。不打,基数决定了差距随时间的推移会越拉越大。打,就要冒着“随时崩殂”的危险。这是个“两难”问题。

即使在蜀军内部也有了“冒险派”和“节制派”之分。“冒险派”有:姜维、夏侯霸带罗宪、句扶、柳隐等一批基层将领。“节制派”有:诸葛瞻带廖化、张翼等元老级将军。

“冒险派”的观点是:不北伐,也会在繁重的防守压力中空耗国力。而曹魏会利用“时间在我”的优势,不断拉开国力。更重要的是,中原地区“人心不思汉”的情况越来越成形,蜀汉存在的合法性都会成为问题。

“节制派”的观点是:反正打不过,不如“据险而守”。埋着脑袋搞内政、促生产,坐等天降奇才或者“天下有变”的黑犀牛事件。

重点提一句:“节制派”不是“投降派”。诸葛瞻带一众元老本来就是从“冒险派”里分出来的,他们也坚持“汉贼不两立”。但是为了制约“冒险派”的冒进,也不拒绝跟“投降派”结一时之盟。

如果出现“黑犀牛”,他们也会毫不犹豫转化成“冒险派”。象廖化、张翼这些,原本就是屡次北伐的参与者和拥护者。

“投降派”如谯周等多是西川土著,他们不在意“家国崛起”,只看重“小民精致”。甭管天下姓谁,自家好才是真的好。换成司马昭发薪水,不介意马上变成“五十万”。

而像黄皓这样的哪一派都不是,格局还要小一点。也就是玩玩权,赚点钱,有自己的那点圈子,能过一天是一天。

所以问题来了。“冒险派”多是“精神洁癖者”。他们为理想和信念连命都可以不要,如姜维、邓芝等颇有丞相遗风,手握大权却生活简朴。别说跟黄皓搞关系了,本来就没那“调调和生活情趣”。从处理朝堂关系来说,这是优点,也是个不足。

本来,“冒险派”里有1个能弥补这个不足的:侍中陈祗。他支持姜维,但也懂游走转圜。此时的蜀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相继离世,没人能拦住刘禅在“平庸”到“昏庸”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陈寿评: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相父在,刘禅尚能近朱者赤。相父死,蒋、费、董等还能与君权抗衡。3老一死,年轻一辈谁还能压住他?没贤相,呵呵,那就“乐不思蜀”呗。

正因为君主成了老资格,新臣子自然要用新办法。陈祗搞了变通,采取笼络宦官的方式来博得大义。所以啊,那么多给阿斗正名的,其实此人昏还不算,就是个庸主而已。

可庸人是人,庸主是主。谁要赢得支持,还是要会讨主子欢心。于是趁着其时“投降派”未成气候(多半是说闲话的“公知”),陈祗跟黄皓搞好关系(目的是赢得刘禅的支持),为的就是支持姜维的“冒险”。

世人皆说陈祗暗通阉党,其实陈祗才是姜维的盾牌。很多人只在意他弃士人清誉跟黄皓蝇营狗苟,放任庙堂。却无视天高任鸟飞的姜维,这些年的兵权是越来越重,北伐战果频传,乃至有了像“洮西大捷”这样连孔明也未达成的“斩敌数万”。

使姜维之气壮者,陈邸耳。

可惜的是,出现了2个问题。

1、段谷之败。像蜀汉这样的小国,大胜多多益善,小胜来者不拒,小败尚可容忍。唯独大败不能,且一次也不行。偏偏姜维就有了这么一次。

由于胡济的背信,姜维陷入曹魏的重兵围剿,而且还是名将——邓艾指挥。邓艾有更多的军队,有同心同德的司马昭,还有主场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占尽。

姜维呢?除了更少的军队,就是不牢靠的庙堂和拿爽约当吃饭的队友。就像中途救火的教练,最后11场比赛保持10场不败,关键一场输了降级。你说是球队的问题还是教练的问题?弱队降了可以打回来,弱国输了就没机会了。

2、不牢靠的庙堂。意思就是:此时的陈祗已死,唯一能转圜的支柱垮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反正在姜维这里是不对的。就算关羽不丢荆州,蜀汉用最鼎盛时期的阵容与曹魏相争,也难免一败。

1个以大一统为目标的集团必定是可以包容打败仗的集团。刘邦没败过?成吉思汗没败过?拿破仑没败过?而像公孙瓒这样的,前期连续胜利,吃了几场败仗就覆灭了。

现实就是,可供姜维挥霍的比赛不到1场。更重要的是,前期武侯留下的人才,到了这个时候全都不在了。除了费祎,都是病死。有幸出个陈祗来当白手套。天又薄人,陈祗一死,“冒险派”的阵地全部沦陷。

很多人黑“民有菜色”,其实那是诸葛亮死后20多年的事了。“道不拾遗”才是蜀汉的常态。“冒险派”知道“菜色”吗?知道,但是想“断陇”就要用兵,用兵就要超负,这又是个驳论。

说姜维“志大才疏”的,可你连输一场的机会都没有。世人皆认为,名将就不应该失败,名将就应该常胜。而真实的国战,靠的是名将集群,拼的是军队多寡,耗的是庙堂稳固和生产资料。名将也是用人命喂出来的,没有容错率有甚鸟用?

何为“以一州抗衡九州”?这绝非1个伯约,甚至孔明能挽回的大势。曹魏是什么?失了街亭有陇西,失了陇西有长安,失了长安有关中。底蕴纵深在这里,容错率够高。

你蜀汉顶天1个赵云,病死就没了。我浪个张郃让你射,接着徐质顶上,徐质没了有王经,王经挂了有郭淮,郭淮之后有邓艾,再加个陈泰钟会。来呀!名将什么的在曹魏不是稀缺资源。武侯顶流?司马懿穿女人衣服也能靠体量耗死你。

话归原题。邓艾当然不比姜维厉害,因为魏胜蜀亡是时代大势。有钟会10万人马牵制,邓艾当然可以大摇大摆走阴平。即使偷渡失败,曹魏无非晚统一几年。过两年,看9矿的恢复力快还是你1矿的生产力强?

只不过到时是不是钟、邓立功那就另说了。没了邓艾,换张艾、李艾、王艾还是一样的结果,这才是邓艾的个人作用:站在风口谁都会飞。所谓的妙计偷渡,无非是为了实现个人荣华富贵的豪赌罢了。

之于姜维,本来就是定灭之国。“投降派”此时已在成都占了主流,成了邓艾之流的威名。都是“冒险派”,为大义而赌的姜伯约,论格局,论眼界,远远高于为名利而搏的邓艾。

姜维一死,被这么多人吹成天下无敌的邓艾,立马被走狗烹。在大国这里,名将真的不是稀缺。诸葛亮用正兵他们说不敢冒险,姜维敢于冒险他们又说“空耗国力”,啊对对对,话都让你们说完啦。

标签: 邓艾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后,为何邓艾说姜维不值一提?看看战绩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鉴赏史标签:邓艾

    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实力一直是不强大的。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蜀汉的国力强大,到了后来,夷陵之战爆发,此后的蜀汉一蹶不振,在夷陵之战中,蜀汉更是损失惨重。刘备因此在白帝城病逝。之后就开启了后蜀汉时期,由此一来,蜀汉的国力再也没有到达过巅峰。蜀汉后期人才匮乏,通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话就可以

  • 邓艾率2000精兵偷渡阴平,最终奇袭成都成功,是侥幸还是必然?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邓艾

    困守成都的后主刘禅终于等来了他们宿命中的男人——终结者邓艾。这个来自新野的“乡巴佬”不仅终结了蜀汉帝国,随后还把自己全家老小的命都给终结了,让人感到讽刺的是被他终结的蜀汉帝国末代皇帝阿斗先生却悠哉悠哉的又活了N多年。邓艾的人生巅峰就是偷渡阴平,最终迫降蜀汉。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邓艾人生只此一战,邓艾

  • 邓艾打仗有多厉害?三次击败姜维,让他整年不敢回国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邓艾

    邓艾入选了中国古代武庙“七十四名将”名单。这个榜单是唐朝朝廷评定的,另外还有“六十四将”、“七十二将”等版本。但无一例外,邓艾都入选了。可见古人对邓艾军事才华的认可。三国时代名将如云,能够入选的“七十四名将”的,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邓艾怎么就这么厉害呢?邓艾确实是一位超一流名将。即使在名将如云的三国

  • 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是现在的哪里?地势到底有多险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邓艾

    魏国发动灭蜀之战,兵分三路。最重要的两组是邓艾和钟会。但两者却截然不同。性格不合,打仗自然不配合。既然不合作,那就各自为战,所以钟会就走传统的攻蜀路线,在剑阁与姜维大军正面交锋。邓艾只能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银平路属甘肃与四川交界地带,古称银平县。起点呼义坝,属今甘肃省陇南文县。经文县、青川县摩天岭

  • 三国末期的三位名将为什么都惨遭身死?其中邓艾最冤!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邓艾

    三国的历史因为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而广为人知,名将,猛将,谋士,仿佛三国时期的人杰要比其他时期多很多一样,其实不然,唯熟知尔。我们今天来谈谈三国末期的三位名将:邓艾、姜维、钟会,他们几乎是死在了同一时间,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姜维,姜维本是曹魏阵营的,后在诸葛亮北伐时,因遭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国,而

  • 邓艾兵临城下,蜀汉还是十万大军,刘禅为何决定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邓艾

    按照王隐《蜀记》的记载,当蜀汉投降时,蜀汉上下还有“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这个数字看着不少,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当时蜀汉面对的敌人,就会发现这点兵力并不多了。司马昭出兵伐蜀时以邓艾率军三万多攻打甘松、沓中,牵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命诸葛绪率军三万多进攻武街、桥头,以切断姜维退回汉中的归路。而钟会率主力十多万

  • 姜维为什么老是打不过邓艾,是因为没得到诸葛亮真传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邓艾

    诸葛亮死后,蜀国最厉害的就排得上姜维了,可姜维一生中多次北伐,大都败多胜少。其中在邓艾手上更是连连吃亏。其中有个非常有名的战例,这个战例是一直以来被广泛引用的,只是一般对它的解读都是说姜维不懂得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到底姜维错在哪,没说。《三国志.邓艾传》是这么记载的:“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

  • 三国时期的“马奇诺防线”——曹操、邓艾绕过潼关、剑阁天险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邓艾

    熟悉二战历史的朋友,看到马奇诺防线肯定就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这条法德边境长达数百公里,耗时12年,造价50亿法郎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堡垒,在1940年被德国人很轻松的绕了过去,让马奇诺防线成为了一个笑话。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中,也有这样的战例。战例一:曹操绕过潼关,击败关西联军潼关设于东汉末,是关中

  • 邓艾能够灭了蜀国,仅仅是因为用了这一计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邓艾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司马昭执政时想一举灭掉蜀国,遂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率各统领三万,钟会统领十万分路出击蜀国,魏军的攻势很凶猛,接连获胜攻下了蜀国的很多城池,钟会在汇合了诸葛率的军队后,直逼蜀国的要塞剑阁,蜀军的统帅姜维凭借着剑阁险要的地势,顽强的抵住了钟会的大军。钟会的兵力虽然

  • 邓艾灭掉蜀国功高盖世,堪称一代名将,为何却身死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邓艾

    三国后期,虽不似群雄逐鹿之时群星荟萃,但其中却也不乏柱石之才;而其中魏国大将邓艾更是其中翘楚;邓艾治军严整,将才卓越。邓艾一生北化匈奴,南败文钦,偷渡阴平,灭蜀挫吴,可以说是魏国后期最闪亮的将星。但他最终却被人陷害而死,家族也遭受连累,为何一代名将会惨遭毒手?邓艾出身寒门,父母都是屯田的农民,家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