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邓艾兵临城下,蜀汉还是十万大军,刘禅为何决定投降

邓艾兵临城下,蜀汉还是十万大军,刘禅为何决定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钱宇豪 访问量:1748 更新时间:2024/1/26 9:58:54

按照王隐《蜀记》的记载,当蜀汉投降时,蜀汉上下还有“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这个数字看着不少,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当时蜀汉面对的敌人,就会发现这点兵力并不多了。

司马昭出兵伐蜀时以邓艾率军三万多攻打甘松、沓中,牵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命诸葛绪率军三万多进攻武街、桥头,以切断姜维退回汉中的归路。而钟会率主力十多万从斜谷、骆谷进攻汉中。此外魏兴太守刘钦经子午谷向汉中进发。

这样算下来,魏军伐蜀的兵力至少也有十六、七万之众,比蜀汉举国兵力还多了六七成。很明显,和魏军相比蜀汉的兵力并不算多。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邓艾兵临成都时,成都城内蜀军可没多少了。

蜀汉投降时的十万大军是指全国上下的兵力,分散在蜀汉全境。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这些蜀军中兵力最大的一支,是姜维、董厥廖化张翼等人统帅,此时正在剑阁和钟会大军对峙的那部分蜀军,大约有四五万人。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

而在汉中魏军围困的乐城和汉城,守将监军王含、护军蒋斌的手下各有五千人马。加上此时坚守不降的黄金围等地,汉中的蜀军总数也有一万多人。

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

此外由于魏军夺取了汉中,可以从米仓道进攻巴、巴东、巴西三郡,再进攻成都。历史上在曹操夺取汉中以后,就曾经命张郃经此路进攻三巴。结果张郃在宕渠、蒙头、荡石被张飞击败,仅以身免。显然这条路蜀军不能不防,至少也要留下几千人防守。

所以蜀军在对抗魏军的一线,至少用去了六七万人。

剩下的三四万蜀军中,守江州的罗宪有两千人马,守南中的霍弋也至少有几千人,再扣除各地州郡、关卡、要隘的守军,蜀军在成都的部队数量还会有多少呢,恐怕连一万都勉强吧。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在得知邓艾偷渡阴平以后,刘禅命诸葛瞻率军前去迎敌。考虑到南中等地的部队并未被调到成都,诸葛瞻所统帅的部队,应该就是原本成都及其附近的蜀军。此时刘禅应该清楚邓艾这路魏军的威胁有多大,肯定会尽可能加强诸葛瞻的部队。

所以等诸葛瞻战败以后,成都周边的蜀军数量肯定不多,只剩下了最基本的守备力量。

而且邓艾偷渡阴平时本部人马大约是两万不到,加上钟会派来的田章等部援军,总数应该超过两万。这部分魏军又都是野战军,战斗力只有姜维统帅的蜀军精锐可以相比,比其他蜀军要强不少。

因此此时魏军在成都附近具有兵力和战斗力双重优势,刘禅能守住成都可能性不大。

而刘禅弃城逃到南中的话,且不说能不能摆脱魏军的追击。在诸葛瞻战死以后,姜维已经放弃剑阁退往巴郡。钟会大军也已经杀入益州。这种情况下即使刘禅跑到南中,也可能和十几万魏军对抗,失败是早晚的事情。

对于刘禅来说更糟糕的是此时蜀汉朝堂上的益州本土派并不愿意死战到底。

蜀汉对于益州本土人士来说,也是一个外来势力。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刘家、曹家还是司马家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家族利益不受损害。

如果刘禅不投降,要么死守成都,要么逃亡南中。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延长战争时间,对益州的破坏也会加强。

所以诸葛瞻战败以后,谯周等益州本土派大臣都力主投降。失去益州本土势力的支持,刘禅显然也不可能坚持太久。

对于刘禅来说,他很清楚这一点,知道败局已定。刘禅虽然不像演义中那么无能,不过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对于他来说继续抵抗不如早点投降,以换取魏国的宽大处理。

因此刘禅最后选择了投降。

标签: 邓艾

更多文章

  • 姜维为什么老是打不过邓艾,是因为没得到诸葛亮真传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邓艾

    诸葛亮死后,蜀国最厉害的就排得上姜维了,可姜维一生中多次北伐,大都败多胜少。其中在邓艾手上更是连连吃亏。其中有个非常有名的战例,这个战例是一直以来被广泛引用的,只是一般对它的解读都是说姜维不懂得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到底姜维错在哪,没说。《三国志.邓艾传》是这么记载的:“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

  • 三国时期的“马奇诺防线”——曹操、邓艾绕过潼关、剑阁天险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邓艾

    熟悉二战历史的朋友,看到马奇诺防线肯定就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这条法德边境长达数百公里,耗时12年,造价50亿法郎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堡垒,在1940年被德国人很轻松的绕了过去,让马奇诺防线成为了一个笑话。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中,也有这样的战例。战例一:曹操绕过潼关,击败关西联军潼关设于东汉末,是关中

  • 邓艾能够灭了蜀国,仅仅是因为用了这一计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邓艾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司马昭执政时想一举灭掉蜀国,遂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率各统领三万,钟会统领十万分路出击蜀国,魏军的攻势很凶猛,接连获胜攻下了蜀国的很多城池,钟会在汇合了诸葛率的军队后,直逼蜀国的要塞剑阁,蜀军的统帅姜维凭借着剑阁险要的地势,顽强的抵住了钟会的大军。钟会的兵力虽然

  • 邓艾灭掉蜀国功高盖世,堪称一代名将,为何却身死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邓艾

    三国后期,虽不似群雄逐鹿之时群星荟萃,但其中却也不乏柱石之才;而其中魏国大将邓艾更是其中翘楚;邓艾治军严整,将才卓越。邓艾一生北化匈奴,南败文钦,偷渡阴平,灭蜀挫吴,可以说是魏国后期最闪亮的将星。但他最终却被人陷害而死,家族也遭受连累,为何一代名将会惨遭毒手?邓艾出身寒门,父母都是屯田的农民,家境十

  • 为什么曹魏大将邓艾能够进入武庙,蜀汉大将姜维不能进?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邓艾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能人义士,这些人都有过人的本领,同时几乎都是辅佐一位君主的。最为知名的就是诸葛亮了,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中,诸葛亮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诸葛亮一生为蜀汉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的诸葛亮活活累死了,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病逝,仅仅54岁。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

  • 刘禅为什么向孤军邓艾投降?无非就是这两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沧桑标签:邓艾

    景耀六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率军大举征伐蜀国。蜀国迅速做出应对,大将姜维把钟会十几万大军挡在剑阁,可惜邓艾却取道阴平直奔蜀国皇城成都。按理来说,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特别是邓艾仅有几千兵马,《三国演义》更是说只有2000。然而面对这样一支只能算是先头部队的孤军,在后援几乎不可能短时间赶到

  • 邓艾之子邓忠大战姜维四十合不分胜负,在演义中,他属于哪个档次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邓艾

    《三国演义》中,前半部名将如云,无论是统兵打仗还是战场单挑,都有不少精彩的战斗。而后半部明显就显得人才匮乏,蜀汉只有一个姜维独挑大梁,曹魏则因为家大业大稍微好些,帅才有邓艾、钟会,猛将能和姜维一战的,也至少有邓艾、邓忠、文鸯等人。这几个人中,邓忠是邓艾之子,出场时不过二十来岁,但是表现已经非常不错,

  • 邓艾偷渡阴平有多难,堪称军事史上一大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邓艾

    三国末年,天下大势越来越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司马氏集团加紧了篡夺曹魏政权的计划。公元263年,魏国派遣大将钟会与邓艾伐蜀,邓艾那年已经66岁,此战若成,他定会名留青史。事实也证明了,邓艾凭借伐蜀的这场战役成功跻身64名将之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邓艾偷渡阴平有多难,喜欢的点个赞和关注吧。魏国大军兴兵伐

  • 如果邓艾偷渡阴平道没有成功会发生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风和标签:邓艾

    假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一个结果,必然是众多事件的集体合成,并不是“假设”单一事件就能轻易知道的。不过,“假设”依然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可以说,“假设”推动了历史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不正是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下的?假设,隋炀帝是一代明君,或没有辽东三征,唐太宗能不能站在铜

  • 为何邓艾能入武庙,姜维却不可以?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邓艾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向刘禅弹奏《出师表》,希望刘禅答应他出兵北伐的请求。征得刘禅同意后,诸葛亮向汉中提出准备北伐。为了吸引曹魏的主力,诸葛亮让赵云和邓植做疑兵。此军出斜谷,假攻梅县。魏明帝曹睿不知所措,当即派曹真率领关陇诸军。去阻止赵云和邓志。而诸葛亮则趁此机会率军攻打岐山。由于之前魏军没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