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末期的三位名将为什么都惨遭身死?其中邓艾最冤!

三国末期的三位名将为什么都惨遭身死?其中邓艾最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米侃影 访问量:3234 更新时间:2024/1/25 19:57:35

三国的历史因为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而广为人知,名将,猛将,谋士,仿佛三国时期的人杰要比其他时期多很多一样,其实不然,唯熟知尔。

我们今天来谈谈三国末期的三位名将:邓艾姜维钟会,他们几乎是死在了同一时间,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姜维,姜维本是曹魏阵营的,后在诸葛亮北伐时,因遭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国,而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

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一步步累积战功,官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

其实这里有个令人很惊讶的地方,那就是当时的蜀国明明应该是最弱的一家,怎么从诸葛亮五次北伐失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之后,蜀国怎么还有余力北伐?而且姜维前后总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历时二十五年!这是什么概念?说明这二十五年,一直是蜀汉主动攻击,而曹魏被动防御,特别是蜀国还能打赢很多次,推进最远距离五六百里,占领陇西郡治。

这是为什么呢?蜀汉一直以来以弱伐强,甚至有很多机会逆转战局。因为,曹魏政权交替在这些年有些频繁,而且司马懿一家有些不老实。先是曹丕公元226年去世,他在世时还能压制住司马懿,后曹叡在位,虽然也是一位明君,但是曹魏那些老臣大多凋零了,曹叡稳固政权都要花费时间,更何况他只在位十三年,在239年就去世了。曹叡在位时,同样能压住司马懿一家,这一家子也很能忍,在曹芳即位后,司马懿一家的野心开始暴露出来,逐渐的在餐食曹魏大权,哪还有心情去管统一大业!而且,曹魏的发展潜力毕竟要大过东吴和蜀汉,慢慢耗着也能赢!或者说,司马懿一家根本不愿意曹氏在位的时候统一,因为那样会助长曹氏的威望,不利于他们掌握天下权柄。而司马家篡位成功,又有统一全国的功业,很利于他们稳固政权,收拢人心,毕竟天下渴望太平久矣!

言归正传,姜维是蜀汉末期扛鼎人物,直至蜀汉灭亡,他也从未放弃,见钟会心有反意,便联合钟会谋反,以图光复大业。

钟会是钟繇之子,名臣之后,才能突出,屡出奇谋,时人认为他有张良之才。后他主持伐蜀事宜,与邓艾分兵攻打蜀国,姜维假意投降,蜀国灭亡,功成之后,钟会心里就有了不臣之心,功高震主可不是简单的一个成语。毕竟有司马一家篡权夺位在前,钟会军权在握,灭蜀的功绩在身,心里有想法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加上姜维煽动几下,那就反呗!

而姜维的目的是假意投降,利用钟会谋害曹魏的将领,因此,二人合谋首先陷害的就是统领另一路大军的邓艾。虽然二人之后因为消息败露而被处死,但是邓艾被他们陷害成功了。

邓艾从曹操攻占荆州时,一家人迁往了曹魏的地盘,他从小就有大志,后被司马懿赏识,得到重用。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帮助曹魏政权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而且他多次打退了姜维的北伐。论个人能力,邓艾无疑要比姜维和钟会二人要全面,文武全才,不管是军事还是内政,他都有建树。

只是邓艾大半生是在曹魏政权的时候建功立业的,虽然他是被司马懿发掘的,但是司马懿去世以后,他并不一定能受到司马昭信任。因此,姜维利用钟会陷害邓艾的计策很成功,邓艾与儿子邓忠,被司马昭猜忌,冤死狱中。

可以说,三国末期的三位著名将领邓艾、姜维、钟会都没能落得好下场,时也命也!

标签: 邓艾

更多文章

  • 邓艾兵临城下,蜀汉还是十万大军,刘禅为何决定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邓艾

    按照王隐《蜀记》的记载,当蜀汉投降时,蜀汉上下还有“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这个数字看着不少,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当时蜀汉面对的敌人,就会发现这点兵力并不多了。司马昭出兵伐蜀时以邓艾率军三万多攻打甘松、沓中,牵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命诸葛绪率军三万多进攻武街、桥头,以切断姜维退回汉中的归路。而钟会率主力十多万

  • 姜维为什么老是打不过邓艾,是因为没得到诸葛亮真传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邓艾

    诸葛亮死后,蜀国最厉害的就排得上姜维了,可姜维一生中多次北伐,大都败多胜少。其中在邓艾手上更是连连吃亏。其中有个非常有名的战例,这个战例是一直以来被广泛引用的,只是一般对它的解读都是说姜维不懂得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到底姜维错在哪,没说。《三国志.邓艾传》是这么记载的:“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

  • 三国时期的“马奇诺防线”——曹操、邓艾绕过潼关、剑阁天险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邓艾

    熟悉二战历史的朋友,看到马奇诺防线肯定就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这条法德边境长达数百公里,耗时12年,造价50亿法郎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堡垒,在1940年被德国人很轻松的绕了过去,让马奇诺防线成为了一个笑话。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中,也有这样的战例。战例一:曹操绕过潼关,击败关西联军潼关设于东汉末,是关中

  • 邓艾能够灭了蜀国,仅仅是因为用了这一计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邓艾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司马昭执政时想一举灭掉蜀国,遂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率各统领三万,钟会统领十万分路出击蜀国,魏军的攻势很凶猛,接连获胜攻下了蜀国的很多城池,钟会在汇合了诸葛率的军队后,直逼蜀国的要塞剑阁,蜀军的统帅姜维凭借着剑阁险要的地势,顽强的抵住了钟会的大军。钟会的兵力虽然

  • 邓艾灭掉蜀国功高盖世,堪称一代名将,为何却身死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邓艾

    三国后期,虽不似群雄逐鹿之时群星荟萃,但其中却也不乏柱石之才;而其中魏国大将邓艾更是其中翘楚;邓艾治军严整,将才卓越。邓艾一生北化匈奴,南败文钦,偷渡阴平,灭蜀挫吴,可以说是魏国后期最闪亮的将星。但他最终却被人陷害而死,家族也遭受连累,为何一代名将会惨遭毒手?邓艾出身寒门,父母都是屯田的农民,家境十

  • 为什么曹魏大将邓艾能够进入武庙,蜀汉大将姜维不能进?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邓艾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能人义士,这些人都有过人的本领,同时几乎都是辅佐一位君主的。最为知名的就是诸葛亮了,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中,诸葛亮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诸葛亮一生为蜀汉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的诸葛亮活活累死了,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病逝,仅仅54岁。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

  • 刘禅为什么向孤军邓艾投降?无非就是这两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沧桑标签:邓艾

    景耀六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率军大举征伐蜀国。蜀国迅速做出应对,大将姜维把钟会十几万大军挡在剑阁,可惜邓艾却取道阴平直奔蜀国皇城成都。按理来说,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特别是邓艾仅有几千兵马,《三国演义》更是说只有2000。然而面对这样一支只能算是先头部队的孤军,在后援几乎不可能短时间赶到

  • 邓艾之子邓忠大战姜维四十合不分胜负,在演义中,他属于哪个档次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邓艾

    《三国演义》中,前半部名将如云,无论是统兵打仗还是战场单挑,都有不少精彩的战斗。而后半部明显就显得人才匮乏,蜀汉只有一个姜维独挑大梁,曹魏则因为家大业大稍微好些,帅才有邓艾、钟会,猛将能和姜维一战的,也至少有邓艾、邓忠、文鸯等人。这几个人中,邓忠是邓艾之子,出场时不过二十来岁,但是表现已经非常不错,

  • 邓艾偷渡阴平有多难,堪称军事史上一大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邓艾

    三国末年,天下大势越来越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司马氏集团加紧了篡夺曹魏政权的计划。公元263年,魏国派遣大将钟会与邓艾伐蜀,邓艾那年已经66岁,此战若成,他定会名留青史。事实也证明了,邓艾凭借伐蜀的这场战役成功跻身64名将之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邓艾偷渡阴平有多难,喜欢的点个赞和关注吧。魏国大军兴兵伐

  • 如果邓艾偷渡阴平道没有成功会发生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风和标签:邓艾

    假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一个结果,必然是众多事件的集体合成,并不是“假设”单一事件就能轻易知道的。不过,“假设”依然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可以说,“假设”推动了历史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不正是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下的?假设,隋炀帝是一代明君,或没有辽东三征,唐太宗能不能站在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