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谡真的“言过其实”吗

马谡真的“言过其实”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极简世界史 访问量:163 更新时间:2023/12/6 3:04:28

马谡是三国里面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刘备认为其志大才疏,言过其实,告诫诸葛亮不能重用,但是诸葛亮却认为马谡是旷世奇才,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刚愎自用使战略要地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告终,上演了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在人们的心中,马谡一直都是言过其实、纸上谈兵的代表,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那么,马谡真的那么不堪吗?

根据历史记载,马谡自幼熟读兵书,兵法造诣很高,才华出众。诸葛亮十分器重他,每次出行军打仗都把马谡带在身边,经常促膝长谈,研究战略战术,可以说马谡就是诸葛亮身边的作战参谋。

特别是在南征孟获的战争中,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主张,这一策略被诸葛亮采纳,彻底的征服了蜀汉南方少数民族,基本达到了诸葛亮的战略目的。

针对蜀国兵马疲敝,国小民弱的现实情况,马谡提出了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战略构想,在后来蒋琬费祎主政的时候就采取了这种休养生息的政策方针。

在北伐前期阶段,诸葛亮运用马谡的策略,成功离间了司马懿和魏明帝曹睿的关系,为北伐的局部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使得在北伐开始蜀汉能够攻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让魏国朝野震动。

其实人各有其所长,善于谋划的人不一定是个合格的将军,就如刘邦评价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优点一样,张良能运筹帷幄千里,萧何能镇国家抚粮饷,韩信战必胜攻必克。这都是人尽其才的表现,所以马谡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参谋,诸葛亮评价他旷世奇才也不是夸大。

之后的发展,也印证了马谡优秀军事参谋的准确定位,马谡死后,诸葛亮领兵打仗都要事必躬亲,身边再也没有优秀的谋士来出谋划策,没有了能够出好主意的人,自己也最终劳累过度病逝五丈原。

如果诸葛亮知人善任,坚持把马谡留在身边,而不是让其单独统兵上战场厮杀,马谡不仅不会丢掉性命,还能在诸葛亮身边继续出谋划策,为蜀汉的复兴大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来后期蜀汉的人才就非常的少,智囊型人物拿得出来的更是凤毛麟角。

可见,违背用人规律带来的不利影响非常大,强如诸葛亮也不例外。

诸葛亮的失误在于他看到了马谡熟知兵法,擅长战略规划和出谋划策的一面,但是他却忽略了马谡的自大狂妄、脱离实际、不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另一面,在长期的工作当中也没有给马谡指出他存在的缺陷。

明知道马谡缺乏作为将领带兵作战的经验,个人刚愎自用的性格难以成事,依然将重任交给了他,让其带兵去前线冲锋陷阵,独当一面,这就脱离了实际。

而对于刘备来说,他也只看见了马谡的夸夸其谈、不切合实际的一面,认为马谡都是理论一套,搬到现实中来肯定是不适用的,上不得台面,刘备也没有看到马谡分析局势的敏锐眼光和战略规划的优秀之处,所以觉得此人言过其实,不堪大用。

标签: 马谡

更多文章

  • 失街亭的马谡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曾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大军随刘备入川。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希太守,由于才华横溢、才气过人,喜欢谈论军事,得到诸葛亮的器重。三国之争,其实就是人才之争

  • 威震江东的张辽为何却被东吴丁奉杀害,闻辽止啼是否徒有其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丁奉

    喜欢看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对张辽张远文的名字不陌生,不仅武力惊人,统军率将的能力更是旷古烁今。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对张辽的评价都非常高,唐朝肃宗皇帝更是对古今中华杰出将领封功立庙,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张辽就位列其中,和孙膑、王翦等人并列。后人对其如此高的评价也是对张辽能力的体现,但是据《三国演义》记载,公元

  • 东吴名将的丁奉,是怎样一战斩杀张辽的,他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丁奉

    丁奉为三国时代少数“敢于反其道而行”出奇制胜用兵的名将之一,但他并没有在战斗斩杀张辽!《三国演义》贬曹,瞎编了一个张辽负箭伤,然后伤重而逝的假故事。真实历史上张辽就是正常年老病逝,并没让谁射伤,更没有阵亡。要阵斩张辽,谈何容易!丁奉名列“江表十二虎臣”之一,大概是当中最年轻的。前半世其貌不扬,后半生

  •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为什么会被丁奉一战斩杀呢?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丁奉

    张辽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之所以被丁奉一战斩杀,后来还是要拜曹丕所赐由于曹丕急于求成,建功心切,和张辽前去讨伐东吴,却不料东吴早早设下埋伏,当然为了保护曹丕能够全身而退,张辽自然也是以命相抵,就在逃亡过程当中,被丁奉的一箭射中腰,也就此殒命沙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然而故事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历史终究是历史

  • 《三国演义》作为吴国的大将,丁奉是怎么样一战干掉了张辽的?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丁奉

    吴国大将丁奉干掉张辽,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正史上张辽是病死的。张辽镇守守合肥,曾经以八百人打败孙权的十万大军,张辽冲锋的时候口里喊着自己的名字,杀得吴军望风而逃,孙权差一点被张辽斩杀,提起张辽的名字,东吴小儿吓得不敢啼哭。魏文帝曹丕执政的时候,对张辽也十分敬重,曹丕派张辽和曹休征讨孙权,当时张辽身体

  • 军中“万人敌”之丁奉,怎样辅佐三朝皇帝,屡退敌军势不可挡

    历史人物编辑:这就是历史么标签:丁奉

    丁奉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一位优秀将领,也是朝堂重臣,在朝堂中拥有颇高的地位。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自从少年时期开始,丁奉就投身于军队之中,凭借着骁勇善战而闻名军中,人称“万人敌”。在东兴之战中,小将丁奉表现出色,带领一支骑兵部队大败魏国士兵,被升迁为灭寇将军。在吴景帝孙休统治时期,丁奉坚决维护国家正统

  • 丁奉“雪中奋短兵”,而后成为东吴第一名将,最后却身死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丁奉

    在东吴的所有高级武将里,丁奉绝对是一个异类,论谋略不如陆逊,论指挥不如吕蒙,论人缘不如吕范,所以丁奉早年并不出彩,并没有被孙权重用,丁奉大约60岁才起飞,太励志了,属于那种大器晚成,越老越值钱的武将,这到不是说丁奉没有本事,只能说是不被重用,一身本事不得施展。实际上丁奉的能力远远高于韩当,周鲂,徐盛

  • 张辽真的如《三国演义》所说是因丁奉而死?历史上丁奉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丁奉

    丁奉射杀张辽,这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剧情,而非正史的剧情。《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载:“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在演义中曹操被丁奉所围,张辽骑马欲救曹操,但却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还好此时徐晃来救

  • 演义中,5位越老越勇猛将,赵云关羽难上榜,丁奉仅排第2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丁奉

    三国时代是属于英雄表现的舞台,许多武将都在这个时期实现了人生的巅峰,从而青史留名。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也有不少的老将秀了一把自己的能力,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黄忠、严颜、黄盖等人。当然也有些人从青年到老年一直都表现十分神勇,其中代表就是赵云。此外,还有些人老年期比年轻的时候下滑非常厉害,这类的代表就是

  • 丁奉:活化石级别的东吴名将,见证了整个三国的兴衰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丁奉

    谈及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人们往往会想到四个字——英年早逝。确实,从早先的太史慈周瑜,再到之后的鲁肃吕蒙,大多都在三四十岁的壮年就早早辞世,只留下人们的无尽感叹:如果周瑜没有那么早去世、如果吕蒙能再活几年……但同为东吴名将的丁奉却恰恰相反,他足足从东汉活到了西晋,他的一生几乎见证了整个三国的兴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