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载:“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在演义中曹操被丁奉所围,张辽骑马欲救曹操,但却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还好此时徐晃来救,张辽才幸免于难,共保曹操退走。但回到许昌时,张辽却因箭疮迸裂而亡。
而在正史中张辽的结局却是:“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子虎嗣”(《三国志.张辽传》),此时孙权复叛,于是曹丕派张辽乘舟,抱病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而孙权听到张辽前来,他甚为忌惮,并告诫众将:“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当地,千万要谨慎在意”,此后张辽与王凌等人大破吴将吕范等人,并缴获了大量战船。可是在获得胜利后不久,张辽就因病去世,亡于江都。
因此,从正史可知,张辽非被丁奉所杀,而是病逝。
接着再回到题主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即“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首先,丁奉晚年并非是拥兵自重,他虽的确手握重兵,但却不是一个专横跋扈不服从上级或者朝廷的管制,挑战中央政权的权臣。对于孙吴,丁奉倒真正做到了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259年,他听从景帝孙休的命令,冒着生命危险协助孙休诛杀了权倾朝野的权相孙綝,从而让孙休再次重掌孙吴大权,而丁奉也得以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264年,丁奉拥立孙权长孙孙皓为帝,因此又升任右大司马、左军师,自此权倾朝野,但此时丁奉依旧没有什么不轨之心,他虽有点恃宠而骄,但对于孙吴还是忠心耿耿的,他始终听命于孙皓,且没有丝毫的不满之心,这点从269年,丁奉在谷阳失利,孙皓大怒,怒斩丁奉的向导官,丁奉却什么也没做,而选择听从,就可窥知一二。
就这样,丁奉一直尽心尽力地侍奉着孙皓,忠心耿耿地为吴国效力,可谓是功劳卓越。271年,丁奉去世。
但丁奉虽是忠心耿耿的,可孙皓却不是一直对其礼敬有加的,丁奉生前在的时候,孙皓就对他接连失利于曹魏十分不难,但碍于他地位的尊崇,是四朝老臣,所以不好干嘛。可是丁奉死后,他就开始了对丁奉家族的清算。丁奉死后不久,因为北伐时丁奉曾与万彧商议撤兵的计划被孙皓所得知,所以孙皓就将丁奉的儿子丁温直接下令诛杀,而后又把丁奉的亲人全部流放到临川。只得说孙皓真的是蛮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