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遭遇明升实贬、治下叛军猖獗、街亭战败身死,论马谡悲剧的一生

遭遇明升实贬、治下叛军猖獗、街亭战败身死,论马谡悲剧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潇湘历史坊 访问量:1568 更新时间:2024/2/29 15:19:08

马谡可以说是诸葛亮身上的一个污点,毕竟诸葛亮把他拔擢上来,他却打输了至关重要的"街亭之役"。其实马谡这个人物本身也有一些争议点,刘备给出的评价是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是又有很多人喜欢为历史人物翻案,为马谡打抱不平。认为马谡是一个谋士型的人才,不适合独自掌兵。甚至说如果没有"街亭之役"的失败,马谡可以与郭嘉相提并论。小编无意于对马谡下定论,但是马谡可能并不仅有"街亭之役"的失败经历。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也并非无端的臆测。

马谡明升实贬的仕宦经历

马谡是荆州名士,马氏兄弟五人在襄阳并有才名,在当地有一句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当然这句谚语的源流和动机是无法得知的,毕竟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名士也是可以通过包装批量生产的。在刘备领荆州牧,也就是在东汉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的时候,马良、马谡被刘备辟为从事。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刘备进入益州准备吞并刘璋,马良留镇荆州,马谡随刘备入川。

马谡在《三国志》中有一个评价:"好论军计",刘备入川又是以军事手段消灭刘璋为目的,或许这是马谡得到第一批入川机会的原因。在消灭刘璋之后,马谡也得到发展的机会。先后成为绵竹令和成都令。绵竹是刘焉统治益州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成都则是刘璋、刘备统治益州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成都令从行政区划上来说仅是一个县令,但是成都这个县却是益州政权的中心,其地位当然要高于其他县令,就相当于东汉的洛阳令。

马谡本来前途无量,但是在成都令之后,马谡又成为越巂太守。越巂太守的官职是郡守,按汉制官秩二千石,表面上要高于县令。但是县和县、郡和郡之间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成都县对刘备的重要性上文已经说明,越巂郡却是一个重要性较低的地区。越巂郡在南中地区,也是后来南中叛乱三郡之一。刘备进入益州后,对南中地区的控制并不算强,南中地区山岭纵横、多民族杂居、文化习俗与中原地区有较大差异、开发程度较低。

马谡从成都令迁为越巂太守,很明显是明升实贬,就像曹操打死蹇硕叔父之后,在宦官的举荐下,从洛阳北部尉迁为顿丘令,虽然等级上提升了一级,但是实际地位有所下降。曹操明升实贬是因为得罪权贵,加上汉灵帝昏庸无能。马谡明升实贬却没有任何说法,大概是因为工作不被刘备认可,史料为其隐讳而已。

越巂郡的叛乱

马谡作越巂太守的经历同样不顺利。大家都知道蜀汉南中叛乱,诸葛亮南征。南中地区大规模叛乱应该是在蜀汉章武三年(即公元223年),刘备去世的时候,但是在这之前,南中地区就已经出现叛乱的迹象。只不过没有对刘备集团造成太大的威胁。

比如马谡所治理的越巂郡,就有叛军出现,甚至有进攻益州腹地的势头。在《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越巂郡渠帅高定(也是后来南中三郡叛乱的首领之一)派遣军队进攻新道县,李严亲自率领军队救援新道县,击退了敌军。新道县就是严道县,位置已经很靠近成都平原。关于这次平叛的时间,《李严传》没有明确记载,总归是在章武二年(即公元222年)之前,可能是发生在"夷陵之战"的初期。

李严当时的身份是犍为太守,他却要管越巂郡的叛军,处理汉嘉郡(严道属汉嘉郡)的麻烦。马谡在这场叛乱中却没有找到任何表现的记载。有两个可能:第一、马谡没有办法处理这场叛乱,导致高定进攻到严道。所以史料没有记载;第二、马谡此时并非越巂太守。而根据《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附列的《马谡传》以及《襄阳记》中的记载,马谡在刘备统治益州时期的仕宦经历到越巂太守就戛然而止。如果马谡这个时候不在越巂太守的位置上,可能也是被免官的状态。

也就是说无论哪种可能,都可以说是马谡的失败经历。当然小编认为马谡在没有犯过巨大错误,以及其兄长马良在世的情况下,刘备倒不至于对马谡一撸到底。所以小编更偏向于前者,即马谡没有治理好越巂郡,导致叛军如此猖獗。而李严通过这次平叛进入到刘备的眼界中,所以才能够从犍为太守迁为尚书令,并且与诸葛亮一同成为刘禅的辅政大臣,即便受到严格的限制。

"街亭之役"的失利

刘备在世的时候,对马谡非常不认可。事实上马谡成为越巂太守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被刘备冷藏,完全踢出刘备集团的核心圈。不过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的时候,马谡又以非比寻常的速度进入到蜀汉的核心决策层。大家都知道当时诸葛亮才是蜀汉实际执政人物,马谡被诸葛亮辟请为丞相参军。蜀汉很多重要人物,比如杨仪蒋琬费祎张裔都做过丞相参军,杨仪、蒋琬、张裔从参军迁为长史;费祎从参军迁为司马。由此可知丞相参军应该具有一定的地位。

诸葛亮拔擢马谡,应该有日后托付重任的意思。在蜀汉建兴三年(即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的时候,刻意向马谡问计,强行给马谡的履历填上一笔;在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马谡随军出征。就在这一次北伐中,马谡遭遇了生平以来最大的失败,就是大名鼎鼎的"街亭之役"。

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通过奇谋,以及出其不意的优势,对曹魏的陇右地区造成极大的震动。不仅有三个郡投降,还有一些地区也处于军心动摇的观望状态。这个时候蜀汉军队如果能够将陇山封锁住,阻止曹魏援军支援陇右,那么诸葛亮就有可能用过一伐来实现割取陇右,威胁关中的战略目的。而担任封锁陇右的重任的人物,就是马谡。当然这也是诸葛亮强行给马谡安排的经验大礼包。结果马谡在张郃的攻势下丢掉街亭,从关中到陇右畅通无阻,诸葛亮只能放弃前期取得的巨大优势撤回蜀汉,自贬为右将军并且杀死马谡给其他人交代。

总而言之,马谡在"街亭之役"的失利而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他也因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小编没有一味贬低马谡的意思,毕竟在诸葛亮决定处死马谡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替马谡求情。但是马谡确实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也与后人对他的高估不相匹配。而在"街亭之役"之前,马谡已经有贬为越巂太守;放纵越巂叛军的失败经历,刘备对他的评语,也并非是预言性质的评点,而是基于马谡的工作成绩得出来的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马谡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刘备明明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还要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马谡

    诸葛亮含泪斩杀马谡,而马谡是诸葛亮非常敬佩的人,但是为了大局,诸葛亮含着泪将马谡斩首。但历史上很可能不是这样。《三国志》记载马谡失败后因惧怕犯罪而逃亡。他逃了20年才被捕,最后死在狱中。不管怎样,马谡失去了街亭。我们知道,刘备生前对诸葛亮说,“马谡夸大之词,不宜多用”。刘备认为马谡是个喜欢空谈和大话

  • 诸葛亮斩杀马谡以后,蜀汉大军战绩一败涂地,马谡真的那么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马谡

    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的计划是在祁山道上打出一条出路,从祁山山脉进入中原腹地,这是一条比较漫长的路,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蜀军运送粮食。当时蜀汉最紧缺的也就是粮草,而蜀汉内部多以山路为主,所以粮草运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好在诸葛亮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利用当地的地形,结合水陆运输的便利性

  • 为何非要挥泪斩马谡?不是诸葛亮太狠心,而是另有重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马谡

    为什么非要泪杀马谡?不是诸葛亮太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三国含泪斩杀马谡。事实上,正史中并没有诸葛亮斩首马谡这样的事情,因为马谡失去街亭后,诸葛亮根本就没有见到他就被送进了监狱。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剧情的需要,为了塑造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出现了泪打马谡的剧情安排。马谡是马良的弟弟。两

  • 赵括VS马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马谡

    “纸上谈兵”和“挥泪斩马谡”的典故我们都非常熟悉,长平之战和马谡失街亭也都是赫赫有名的经典军事战例。不可否认,赵括和马谡都是有才能的。但是陆游的两句诗说得很朴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赵括,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赵括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自然有便利条件。赵括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致使马谡丢命的街亭到底在现今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马谡

    三国时期,蜀汉朝廷的数次北伐,在西北地区的陇右战场上留下了许多著名遗迹。其中,马谡丢失的“街亭”,就是在后世之中家喻户晓的一处历史遗迹。但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街亭在当时的史籍当中并没有指明具体的位置。所以,迄今为止,街亭的具体位置究竟在如今的什么地方,也是近代学者们争议非常大的一个焦点。笔者结合相

  • 为什么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专家说:死的很冤枉!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马谡

    为什么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专家说:死的很冤枉!《三国演义》,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根据无数事实写出来的三国历史,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四大名著作为一门学问,很多人都在研究,而在三国之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诸葛亮,这一个举世无双的聪明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而挥泪斩马谡,在这之中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为何全军跟着痛哭?真相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马谡

    马谡,三国时蜀主刘备手下的著名将领,与其一起在刘备麾下做官的,还有自己的兄长马良。因为非常喜欢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特别看重马谡。不过,刘备却觉得,马谡特别喜欢高谈阔论,而且说话不踏实。临死前,刘备专门对诸葛亮说:“丞相,马谡此人言语浮夸,且远远超过其实际能力,切不可重用。丞相干万千万要留意!”建兴六

  • 马谡真的“言过其实”吗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马谡

    马谡是三国里面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刘备认为其志大才疏,言过其实,告诫诸葛亮不能重用,但是诸葛亮却认为马谡是旷世奇才,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刚愎自用使战略要地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告终,上演了挥泪斩马谡的悲剧。在人们的心中,马谡一直都是言过其实、纸上谈兵的代表,成为了一个

  • 失街亭的马谡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曾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大军随刘备入川。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希太守,由于才华横溢、才气过人,喜欢谈论军事,得到诸葛亮的器重。三国之争,其实就是人才之争

  • 威震江东的张辽为何却被东吴丁奉杀害,闻辽止啼是否徒有其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丁奉

    喜欢看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对张辽张远文的名字不陌生,不仅武力惊人,统军率将的能力更是旷古烁今。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对张辽的评价都非常高,唐朝肃宗皇帝更是对古今中华杰出将领封功立庙,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张辽就位列其中,和孙膑、王翦等人并列。后人对其如此高的评价也是对张辽能力的体现,但是据《三国演义》记载,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