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除了马谡,刘备临终前还暗示了一人不能“重用”,可惜孔明没听懂

除了马谡,刘备临终前还暗示了一人不能“重用”,可惜孔明没听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 访问量:4437 更新时间:2024/2/29 15:19:11

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诸葛亮,不能重用马谡,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听从,执意在第一次北伐时重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彻底失败,令众人感到遗憾!然而事实上,除了马谡,刘备临终前还叮嘱了另一个不能“重用”,只不过诸葛亮没听懂!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刘备临终托孤

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进入了巅峰时刻,就连曹操都不是其对手!眼看刘备就要完成北伐曹魏,问鼎中原,匡扶汉室的宏伟目标了,孙权出其不意的偷袭了荆州,斩杀了关羽,彻底打断了蜀汉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的战略。于是,刘备震怒,起兵伐吴!

当时的蜀汉众臣其实是不希望刘备北伐的,甚至连提出隆中对的诸葛亮都出言阻止,但刘备一意孤行,还是决定为关羽复仇,顺便拿回荆州,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遭到重创,损兵折将!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几乎被打得全军覆没,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就此放弃伐吴,返回成都去积蓄实力,但他并没有这么干,因为他没脸回去!最终,刘备选择扎根白帝城,势必要和东吴死磕!

刘备的行为吓了东吴一跳,也避免了蜀汉一战而亡的悲剧,但没过多久,刘备自己的身体却撑不住了!于是刘备召集众臣到白帝城,安排托孤事宜!也正是在这场托孤安排中,刘备叮嘱了诸葛亮,一定不要重要马谡!

原文: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刘备断定马谡不可重用,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听从刘备的叮嘱,仍然在街亭之战中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蜀汉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就此宣告失败,令人遗憾!然而事实上,除了马谡,当时的刘备还暗示了一人不能“重用”,只不过诸葛亮没有听懂!

另一个不能“重用”的人

刘备临终前暗示的另一个不能“重用”的人,其实就是赵云,不信你看刘备当时是怎么说的!

刘备在安排了诸葛亮、李严、马谡等人的事情后,找到了赵云,说了这么一番话。

原文:先主又与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之故交,早晚看觑幼子,勿负朕言。”

从表面上看,刘备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赵云,貌似对赵云非常器重,但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番话,将会发现,刘备其实是在暗示诸葛亮,别再让赵云上战场了!

刘备的那句“早晚看觑幼子”,其实就是让赵云负责刘禅等人的安全,那么既然是负责刘禅等人的安全,肯定是要待在刘禅身边,待在成都附近的。也就是说,刘备暗示赵云,不要再上战场,同时也暗示诸葛亮,赵云的作用乃是护卫,负责保护刘禅的安全,不要将战场拼杀的任务安排给赵云,不要“重用”赵云去一线战场!

说白了,刘备暗示的不能“重用”赵云,意思是不要让赵云上一线战场,不要转变赵云的职责,将其从护卫刘备准变为了战场厮杀!

当然了,刘备之所以让诸葛亮不要“重用”赵云,并非因为他厌恶赵云,看不起赵云,而是他觉得赵云年纪大了,不适合再上战场拼杀了!不得不承认,年龄对于一线拼杀的将领,是非常重要的!

穰山之战的赵云,基本可以吊打许褚,即便许褚、于禁李典三人联手,都没办法困住他,结果在第一次北伐时,年老的赵云连初出茅庐的姜维都拿不下!长坂坡之战的赵云,大杀四方,视数万曹军如无物,结果在凤鸣山之战中,赵云面对魏军的包围,无法冲出,只能悲叹“我老了,要死在这个地方了”……

刘备去世时,五虎上将已经没剩下几个了,好兄弟关羽张飞已经去世,现在就赵云还活着,且年纪大了,他怎么忍心赵云也陨落于战场呢?但赵云又是那种犟脾气,一心忠诚于汉室的人,等刘备死了,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拦住他,所以刘备才暗示诸葛亮,不要“重用”赵云,不要把赵云安排在一线战场!

遗憾的是,诸葛亮并没有听懂刘备的暗示!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每次出战,基本都带上了赵云,以至于过度消耗了赵云的精力!凤鸣山之战中,被过度消耗精力的赵云,战力已经不复当年了,他自认为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现实却是,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原文: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最终,由于过度消耗体力,赵云于第一次北伐后不久,便宣告离世,令人遗憾!试想一下,要是诸葛亮听从了刘备的建议,没有“重用”赵云,而是让他待在刘禅身边过好日子,赵云怎么可能那么早去世?要是赵云还活着,张郃怎么敢那么嚣张?

结语

除了马谡,刘备临终前还暗示了一人不能“重用”,可惜孔明没听懂!刘备暗示的不能“重用”的人便是赵云!因为当时的赵云已经老了,刘备起了怜悯之心,不忍心赵云陨落于战场,所以想把他安排在刘禅身边养老,可惜诸葛亮没听懂,仍然带着赵云出战,最终导致赵云过早离世,令人遗憾……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标签: 马谡

更多文章

  • 遭遇明升实贬、治下叛军猖獗、街亭战败身死,论马谡悲剧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马谡

    马谡可以说是诸葛亮身上的一个污点,毕竟诸葛亮把他拔擢上来,他却打输了至关重要的"街亭之役"。其实马谡这个人物本身也有一些争议点,刘备给出的评价是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是又有很多人喜欢为历史人物翻案,为马谡打抱不平。认为马谡是一个谋士型的人才,不适合独自掌兵。甚至说如果没有"街亭之役"的失败,马谡可以

  • 为什么刘备明明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还要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马谡

    诸葛亮含泪斩杀马谡,而马谡是诸葛亮非常敬佩的人,但是为了大局,诸葛亮含着泪将马谡斩首。但历史上很可能不是这样。《三国志》记载马谡失败后因惧怕犯罪而逃亡。他逃了20年才被捕,最后死在狱中。不管怎样,马谡失去了街亭。我们知道,刘备生前对诸葛亮说,“马谡夸大之词,不宜多用”。刘备认为马谡是个喜欢空谈和大话

  • 诸葛亮斩杀马谡以后,蜀汉大军战绩一败涂地,马谡真的那么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马谡

    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的计划是在祁山道上打出一条出路,从祁山山脉进入中原腹地,这是一条比较漫长的路,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蜀军运送粮食。当时蜀汉最紧缺的也就是粮草,而蜀汉内部多以山路为主,所以粮草运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好在诸葛亮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利用当地的地形,结合水陆运输的便利性

  • 为何非要挥泪斩马谡?不是诸葛亮太狠心,而是另有重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马谡

    为什么非要泪杀马谡?不是诸葛亮太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三国含泪斩杀马谡。事实上,正史中并没有诸葛亮斩首马谡这样的事情,因为马谡失去街亭后,诸葛亮根本就没有见到他就被送进了监狱。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剧情的需要,为了塑造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出现了泪打马谡的剧情安排。马谡是马良的弟弟。两

  • 赵括VS马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马谡

    “纸上谈兵”和“挥泪斩马谡”的典故我们都非常熟悉,长平之战和马谡失街亭也都是赫赫有名的经典军事战例。不可否认,赵括和马谡都是有才能的。但是陆游的两句诗说得很朴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赵括,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赵括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自然有便利条件。赵括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致使马谡丢命的街亭到底在现今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马谡

    三国时期,蜀汉朝廷的数次北伐,在西北地区的陇右战场上留下了许多著名遗迹。其中,马谡丢失的“街亭”,就是在后世之中家喻户晓的一处历史遗迹。但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街亭在当时的史籍当中并没有指明具体的位置。所以,迄今为止,街亭的具体位置究竟在如今的什么地方,也是近代学者们争议非常大的一个焦点。笔者结合相

  • 为什么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专家说:死的很冤枉!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马谡

    为什么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专家说:死的很冤枉!《三国演义》,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根据无数事实写出来的三国历史,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四大名著作为一门学问,很多人都在研究,而在三国之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诸葛亮,这一个举世无双的聪明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而挥泪斩马谡,在这之中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为何全军跟着痛哭?真相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马谡

    马谡,三国时蜀主刘备手下的著名将领,与其一起在刘备麾下做官的,还有自己的兄长马良。因为非常喜欢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特别看重马谡。不过,刘备却觉得,马谡特别喜欢高谈阔论,而且说话不踏实。临死前,刘备专门对诸葛亮说:“丞相,马谡此人言语浮夸,且远远超过其实际能力,切不可重用。丞相干万千万要留意!”建兴六

  • 马谡真的“言过其实”吗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马谡

    马谡是三国里面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刘备认为其志大才疏,言过其实,告诫诸葛亮不能重用,但是诸葛亮却认为马谡是旷世奇才,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刚愎自用使战略要地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告终,上演了挥泪斩马谡的悲剧。在人们的心中,马谡一直都是言过其实、纸上谈兵的代表,成为了一个

  • 失街亭的马谡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曾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大军随刘备入川。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希太守,由于才华横溢、才气过人,喜欢谈论军事,得到诸葛亮的器重。三国之争,其实就是人才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