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最完美英雄是谁?忠义不亚武圣关羽,武力比肩虎将文丑!

三国最完美英雄是谁?忠义不亚武圣关羽,武力比肩虎将文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怪兽看电影 访问量:3062 更新时间:2024/2/29 15:28:28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赵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其矛盾的结合点就在于个人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在封建王朝里,赵云忠君救民的理想信念根本是无法辩证统一起来。在封建社会里,个人的理想信念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而非决定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纵观赵云一生而言,特别是从古城起,就忠于刘备父子三十年,是小忠,忠君不忠道,忠人不忠事。但他从出道起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救民。救民,就是拯救老百姓,是忠于民生,是大忠。然而赵云忠于民生,一生心系社稷,心系百姓的大忠与数千年所宣传的大忠(忠道不忠君,忠事不忠人)又有本质的不同。因此,1800年前,赵云的救民理念堪称为义,大义。义,本义是正义或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义,可分大义和小义。大义是为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而小义则是为个人兄弟朋友的情分。因此,“大义”彰显人间正道,“小义”抒写英雄本色。赵云在界桥之战时,力战文丑而救下公孙瓒后,很直白告诉公孙瓒: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由此可见,赵云或是自小或是临出道时就为自已定下“救民”的大义。民在赵云的心中就是那时代的黎民百姓,是普通老百姓。赵云救民的人生理念,在世杂纷繁,动荡不安的东汉末年,相比于那些同时期且一味为主效力卖命的将士谋士而言,是极其前卫,更是人间正道的大义。

赵云之义与关羽之义有本质之别。赵云之义,是大义,是救民,心系民生的大义,是对普通百姓而论。而关羽之义,是小义,是报恩,基于情分的小义,是对朋友兄弟而言。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注于《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里补充记载赵云人物生平的传记《云别传》中有一句赵云回答公孙瓒的话就能体现出其救民大义,即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从这一句话,就能一目了然获悉赵云的人生原则是追随施仁政的人,人生目标是解民于倒悬。赵云的人生理想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更是至高无上。为此,赵云先归袁绍是为此,再投公孙瓒也是为此,最后效力于刘备更是为此。赵云离开袁绍和公孙瓒而效忠刘备,决不是单纯出于私人的感情,更不是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而是忠君救民之心所引导。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最能体现赵云这种大义,义于人民的利益,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欲将成都城中的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刘备这一举措本无可厚非,可谓是一举三得,即一来奖励有功之臣,二来安抚新投靠的益州刘璋旧部,三则是收卖人心,稳定军心。然而,赵云一翻劝谏,虽让刘备改变初衷,但在无意中将刘备集团所有人得罪尽了。

赵云的原话: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从界桥之战,赵云第一次出场,至平定益州,刘备分赏诸官止,从191年到219年,赵云仍然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坦坦荡荡为民谋福利。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在拥有地盘或坐稳江山之后,无不论功行赏,封官赐爵,进行利益重新分配的。几乎没有人会顾及普通百姓。而赵云反而心系整个益州百姓的安居与生产的恢复,而不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官员利益。

在救民的大义与忠刘的小忠共同作用之下,赵云一生孜孜以求地实现自己“忠君救民”的人生理念。为此,赵云一生不改的救民大义,在封建社会里,不愧是一个响当当的真英雄。

笔者按:义,字意指天下合宜之理。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赵云,齐名关羽张飞的蜀汉上将,一生亲民爱民重民。特别是刘备平定益州后,欲将成都的肥田沃土、名庄贵宅赏赐官员,独被“浑身是胆”的武夫赵云冒着被所有功臣记恨的危险所反对。为此,赵云一生心系百姓的安居与生产的恢复。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标签: 文丑

更多文章

  • 斩颜良,未诛文丑!刮骨疗毒也不存在?还原真实的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文丑

    中国历史是上下五千年,各类名将层出不穷。不过要论名头最响的、粉丝最多的那还得数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关云长。他的事迹随便找一个出来,都是大伙耳熟能详经典故事。他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等等,太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了。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知道的很多他的故事都是虚构的,或者根本就是别人

  • 在《三国演义》中,如果颜良、文丑联手,能否打的过赵云呢?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文丑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可谓是常胜将军的形象,他浑身是胆,武艺高强,位列蜀汉五虎将之列,其长坂坡匹马单枪勇闯曹营的故事,深为人们乐道。总之,人们提到赵云,自然会想到他的武力值,而他自然也是实力的象征。而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两个高手,他们就是颜良、文丑。那如果颜良、文丑联手,能否打的过赵云呢?对于这个

  • 如果关羽、张飞、赵云对战吕布、颜良、文丑,哪一方会取胜?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文丑

    关羽、张飞、赵云,吕布、颜良、文丑。六员均为《三国演义》中武艺超一流的上将,我们逐一对他们的战绩、武艺特点进行分析,来看一看这场三三对决鹿死谁手。关羽论战斗结果,关羽是全书最辉煌的武将,没有之一。别的不说,对面组合中的河北双绝颜良、文丑均是葬送在其刀下。但这两战并非双方硬实力的真实体现。关羽的武艺以

  • 张辽和徐晃作为曹操的大将,有能力斩杀颜良和文丑吗?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文丑

    颜良和文丑同为河北四庭柱,在得知颜良被关羽所杀后,文丑自领七万军渡黄河,据守延津。得知此消息后,曹操立即派人把延津一带的百姓移徙西河,而后以前军为后军,后军为前军;使粮草先行,军兵在后。当曹军到达延津之后,早已静候多时的文丑大军一拥而上,直接对曹操的前军粮草车仗进行抢夺。在三国时期,军功主要是根据首

  • 《三国演义》中的名将颜良文丑,真的是不堪一击的“水货”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令官标签:文丑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以蜀汉名将的战斗力为最强,五虎上将关张黄马赵,个个武艺高强,且声名远播。但在前三国时期,即三足鼎立局面尚未形成之时,帐下豪杰最多的,要数河北袁绍。袁绍手下诸将,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太多表现机会,至少当这些将领在袁绍身边之时,其出场机会并不多。但如果结合书中各处描写,则

  • 此人远不如颜良文丑,为何投降曹操后,却成了绝世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文丑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有着非常特殊的经历。他是河北四大支柱之一。在这本书的早期,我们只知道他是袁绍的将军,但他并不是很有名。列”。然而,在官渡战役中,他向曹操投降,从此他声名鹊起,最终成为一代绝代将领,五绝之一。他是怎么做到的?河北四亭河北四庭柱主要是袁绍手下的四名大将,这四人战力卓绝,功夫了得

  • 文丑究竟是什么人物,为何武力能够和赵云相提并论呢?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文丑

    公元200年,袁绍率军攻打曹操。孔融曾劝告曹操,颜良和文丑是当时的猛将,要小心行事,可见文丑的勇猛。曹操用计分散了袁绍的兵力,破了白马之围,杀了袁绍的将领颜良。随后佯败诱敌深入,文丑和刘备率领6000骑兵追击曹操,曹操遭到伏击,文丑冲锋陷阵,最后战死,刘备贝被俘。演义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在十八路诸侯

  • 颜良与文丑相比,谁的武力更好一点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文丑

    演义里,颜良与文丑同为袁绍帐下大将,同时入选“河北四庭柱”,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两人铢两悉称,可作等量之观呢?实际上,两人虽然齐名河北,但各自的武力表现却不尽相同。其中文丑武力,较之颜良,略胜一筹,但是排名却屈居颜良之后,究竟是为什么呢?翻开两人的履历,都曾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剿灭公孙瓒的战役里,两人更

  • 张郃武艺不如颜良、文丑,为何投降曹操后成了绝世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文丑

    张郃原本是袁绍手下的部将。在评书中,他和颜良、文丑、高览并列,号称河北四庭柱。不过四人虽然并列,实际上他们的武艺却有高下之分,颜良、文丑要比张郃、高览高出一个档次。颜良在白马之战曾经只用了二十合就击败曹操手下的大将徐晃。徐晃曾经和许褚交手五十多合不分胜负,战平收场。可见徐晃的武艺和许褚相差不多,但是

  • 颜良文丑这么厉害,为什么这么轻易就被关羽给斩了?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文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关公刀法天下第一,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到头只是刀下之鬼。颜良文丑名列河北四庭柱之第一位和第二位,在袁绍手下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将,而且向来都是充当先锋的角色,这一角色的定位就是勇猛,所以勇猛也是颜良、文丑的最大特点。颜良出场天生就自带一股杀气,光是颜良排兵布阵,就着实让曹操感动害怕,让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