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暂时投靠曹操,虽然身在曹营,却心系刘备,总想着立功报效后离去。
此时,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袁绍作为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比曹操还要强,这么厉害的诸侯,手下不可能没有猛将吧?
颜良就是袁绍手下最猛的将领
,号称能抵挡吕布的人,被称为“勇冠三军”。
白马之战,颜良横刀立马,将曹操手下的宋宪、魏续、徐晃先后击败,特别是仅用20个回合便解决掉了曹营的第二号武将徐晃,这让曹操的手下都不敢出阵。
回营后,曹操为此忧心忡忡,决定起用新到曹营不久的关羽,才斩杀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
不过我们仔细看颜良和关羽的这场战斗,我们会发现其中
有许多猫腻
,因为根据书中记载,颜良这样的悍将,最终却被关羽
一刀秒杀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颜良真的这么弱吗?
关羽与颜良的这场交战,书中记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众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关羽传》
也就是说,曹操派出关羽迎战,关羽望见颜良的旗帜和伞盖,骑上赤兔马,手握青龙偃月刀,策马冲入敌军之中,没等颜良反应,关羽就飞至身前,
手起一刀便将颜良刺于马下,割了颜良首级
,
在众敌眼皮底下全身而退。
终于解了袁军对白马的包围,曹操立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可是我们看,在白马之战时,颜良这边有十万士兵,曹操带了五万人前来救援。两边应该列好阵型,严阵以待。怎么能让关羽如入无人之境,直接策马冲进了颜良军阵?是不是太轻松了?这是不是有点猫腻?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情节,
颜良手下的士兵,看见关羽骑着赤兔马冲过来以后,没有横加阻拦,并且主动让开一条路,让关羽顺利通过,行进至颜良的麾盖之下。
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三国演义》
这就让人颇为疑惑,
为啥颜良手下会主动让开一条路,允许关羽冲进军阵?
要知道,如果这些士兵不让路,即使关羽再强悍,也不可能一个人冲破千军万马的军阵。
很显然,颜良手下的士兵,肯定不敢自作主张,之所以会让来一条大路,
是受到了颜良的命令。
《三国演义》里是这么说的:
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三国演义》
在颜良辞别袁绍出征前,刘备曾找到过颜良,嘱咐他说,“我有一个弟弟,名字叫关羽,身长九尺,面如重枣,丹凤眼……但是走散了,一定在曹操那里,如果遇见了,让他回来找我。”正是因为刘备的嘱托,
所以颜良才会命令手下,不准阻拦关羽
,手下看到关羽后,才会让出一条路让他进来。
于是,颜良看见关羽从曹营中来,放松了警惕,可是看见关羽气势汹汹的冲过来,正想询问缘由,结果脚下的赤兔马太快了,还没等颜良反应过来,关羽已经手起刀落,将颜良斩于马下!
总结起来就是,关羽如此轻松的就把颜良斩杀,
属于突袭成功,出其不意,不属于正面取胜
,有一种关羽侥幸胜出的感觉。
好了,现在我们明白了颜良被秒杀的真实原因了,他之所以被关羽秒杀,不是因为武力不行,乃是因为他受到了刘备的嘱托,想要招降关羽,所以才会放松戒备,遭到关羽的突袭。
不过,因为颜良是被关羽一刀斩杀,所以大家普遍认为颜良的武功不如关羽,不过事实上,颜良这个人,绝不是泛泛之辈,如果关羽不靠突袭,
如果关羽和颜良公平对决,谁更厉害呢?
我们再说回白马之战,颜良和曹操对阵,曹操先是派出大将宋宪,结果被颜良三回合斩杀;又派出魏续,被颜良一回合斩杀;曹操这边愤怒了,派出了徐晃,结果
颜良二十回合击败了徐晃。
想当年徐晃还在杨奉手下时,曾经和许褚打过一次,
当时两人斗了五十几个回合未分胜败
,连在旁边观战的曹操都对徐晃的武艺大为赞赏。许褚五十回合都没打赢徐晃,颜良二十回合就打赢了,这就说明,颜良的真实实力绝对比许褚还强。
再有一点,马超当年也跟许褚单挑过一次,结果二百回合不分上下,这么看来,颜良比马超也要厉害一些,他绝对是个超级猛将。
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三国演义》
徐晃战败后,曹营中再也没有人主动请战了,一片沉默,“
诸将栗然
”这四个字,说明颜良已经对曹营诸将形成了实力上的碾压,整个曹营已经被打蒙了,根本没人胆敢出战了!
曹操手下的猛将如许褚、夏侯惇等人,面对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都敢于挑战。可是在白马之战面对颜良,却不敢单挑,还不是因为他自认为打不过颜良,颜良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其实比关羽更大!武将之间的评价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在武将的心中,颜良比关羽其实是更加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