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蒋琬执政蜀汉后,把攻击的目标指向了上庸,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蒋琬执政蜀汉后,把攻击的目标指向了上庸,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韩振华 访问量:4363 更新时间:2024/3/14 20:17:36

上庸这块地盘位于魏蜀吴三国的交界,但是三个国家对它都并不重视。这是因为它的地理状况十分特殊,让三个国家难以取舍。本来上庸属于曹魏,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让刘封孟达夺取了过来。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上庸本可以起到策应关羽的作用,可是由于刘封、孟达不顾大局,不出兵支援关羽,使得上庸没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关羽覆灭后,孟达怕刘备追究责任,以刘封对自己欺凌的理由,叛逃到了曹魏一方。他勾引曹魏军队夺取了上庸,自己被曹丕任命为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合并的新城郡的太守。从此,上庸就成为了曹魏的地盘。

上庸这块地盘自然地理环境十分特殊。这块地盘群山环抱,中间是一块盆地。在上庸地区,有沔水从中间穿过。沔水发源于汉中,成为上庸的主要交通通道。因此想要夺取上庸,从沔水上游顺流而下容易,翻越崇山峻岭夺取则很困难。因此,孟达在夺取上庸时说过,上庸是金城千里,刘封却轻易丢失了它。

在孟达谋反的时候,他自己说的话打了自己的脸。他对司马懿判断失误,认为司马懿会上奏皇帝以后,得到皇帝的批准才会前来平叛。可是司马懿却根本没有等到皇帝的指示,就率领部下昼夜兼程的攻打上庸。还在按部就班进行反叛工作的孟达,被司马懿打了个措手不及。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天功夫,司马懿就占领了上庸,斩杀了孟达。

由于上庸的地理环境,曹魏以此去攻打蜀汉十分困难。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后,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报复性攻击。司马懿率领的魏军从上庸出发攻打汉中。可是由于道路艰险,还遭到长时间的大雨,司马懿只得撤回原地,无功而返。

上庸虽然与东吴也相邻,但是他们中间没有方便的道路相连。东吴在夺取荆州之后,与曹魏在襄樊一线对峙。如果东吴出动军队攻打上庸,将会遭到上庸和襄樊魏军的前后夹击。即便是东吴拿下了上庸,也难以保证能够长期占有它。所以东吴对上庸也不感兴趣。

就这样,上庸成为了三个国家都不重视的地区。在诸葛亮的时代,除了司马懿的那一次失败的远征,上庸地区再也没有过军事行动。那么,为什么到了蒋琬执政的时候,他却突然对这块地区感兴趣了呢?

在诸葛亮时期,他将北伐的主要方向指向了雍凉。诸葛亮发动的五次北伐,足迹遍布关中、陇西各地,却没有一次把矛头指向过上庸。这是因为诸葛亮志在击破曹魏的关陇军团,然后席卷关西,再出师攻打曹魏在关东的地区。可惜的是,诸葛亮遇到了他人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几经奋战也没能打破他的防御。最终诸葛亮壮志未酬,病死在五丈原的军中。

诸葛亮在去世前,将自己的继承人指定为蒋琬。蒋琬这个人做事沉稳,待人宽厚,不为外物所动。在诸葛亮去世后,他迅速稳定了朝政,使得诸葛亮的休养生息的国策得以实行。在蒋琬的努力下,蜀汉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国力有所恢复。

但是,蜀汉的政局稳定是建立在北伐的基础上的。正是有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口号,才能团结蜀汉绝大多数人员共同奋斗。蒋琬既然做了蜀汉的执政者,当然也要接过诸葛亮的这面旗帜,对曹魏发动攻伐。

但是蒋琬把准备发动攻势的目标对准了上庸地区。蒋琬计划从汉中出发,乘水东下,依托沔水和汉水的交通,去袭取曹魏的魏兴、上庸地区。为此蒋琬多造舟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是由于蒋琬身体旧病复发,这个计划未能立刻实行。

对于蒋琬的这个计划,蜀汉上下大多数人都不赞同。刘禅还为此派了费祎姜维前来劝阻蒋琬。在和费祎、姜维商讨后,蒋琬被迫按照刘禅的旨意,上疏将北伐的目标改回凉州方向,放弃了攻打上庸的计划。不久蒋琬也病重而死,他攻打上庸的计划也彻底埋葬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蒋琬解释他决定攻打上庸的动机,是认为诸葛亮过去发动北伐的方向是秦川,可是秦川和汉中之间有秦岭阻隔。这造成蜀军后勤运输困难,使得诸葛亮壮志未酬,最终也没有能够北伐成功。蒋琬认为与其将人力物力消耗在秦岭山脉,还不如利用水运的便捷,去攻打上庸。

由于汉中位于沔水的上游,从汉中顺流而下攻打上庸将会事半功倍。上庸地区四面环山,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如果和蜀军进行水战,由于逆流而上,作战十分困难。而且蒋琬对攻打上庸采取的战术是奇袭,由于曹魏根本想不到蜀汉会攻击上庸,所以蒋琬拿下上庸是有充分把握的。

可是这个十拿九稳的作战方案,为何遭到了蜀汉上下的反对呢?蜀汉大部分人员认为攻打上庸虽然是顺流而下,容易成功。但是一旦作战失利,由于是依靠沔水作战,易进难退,大军很难退回。如果那样,蜀军可能遭受沉重的损失。

我们看蜀汉上下的反对意见,就会感到这种理由十分似是而非。蒋琬的作战方案是完全可以成功的,可是那些反对者却先假设方案可能失败,然后再以难以撤退来非议这个方案。这完全是鸡蛋里挑骨头,谁又能够保证自己能够百战百胜?而且如果打了败仗,就算是北出秦川也照样难以退回。

这在表面上看是双方的战术上的分歧,实际上在这背后隐藏的是战略上的矛盾。在表面上看,是蒋琬的攻打上庸与刘禅等人的北出凉州的分歧,在实际上来看,则是蒋琬的军事变革战略与刘禅等人的因循守旧战略的冲突。刘禅、费祎和姜维等人对于北伐的战略,还是停留在诸葛亮昔日的战略上。因为那种战略十分简单,也易于操作。

在北出秦川的战役中,蜀汉只需要面对一个敌人曹魏,不需要再顾虑东吴的态度。这样就简化了战役的流程,可是也降低了胜利的概率。这是因为秦川战场与东吴前线相隔千里,双方的配合聊胜于无。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和东吴一同发动攻势。可即便是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依然被东吴摆了一道。东吴率先撤退,让诸葛亮孤军奋战,完全失去了胜利的希望。

蒋琬对此看得十分清楚。在他向刘禅的上疏里就明确写出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北伐必须东西合力,才能取得成功。但是由于东吴和蜀汉配合不力,双方无法达成紧密的协同,使得北伐事业多次遭受挫折。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蒋琬才想出了夺取上庸的方案。

如果蜀汉占领了上庸,就会在曹魏的荆州防线的侧翼埋下了一颗钉子。无论将来蜀汉还是东吴对襄樊发动攻势,双方都可以直接配合作战。这样蜀吴联合共抗曹魏的设想就会实现,双方共同夺取宛洛的形势也会出现。那样,蜀汉将会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三国的形势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可是蒋琬的战略不能被刘禅君臣所理解。刘禅君臣的脑子里只有诸葛亮留下的方略,可是他们却没有诸葛亮的能力,能够调动东吴协同作战。在日后的岁月里,我们根本看不到蜀汉与东吴的配合,双方各自为战,被曹魏各个击破。

蒋琬在执政后,否定了诸葛亮北出秦川的战略,提出了自己夺取上庸的方案。这个方案设计合理,完全有成功的希望。可是这个方案被蜀汉大部分人给否决,蒋琬也不得不回到北取凉州的道路上来。

蒋琬夺取上庸,实际上是把蜀军主力向东吴靠拢,为在荆州打开局面做准备。无论蜀吴双方的任何一方向襄樊发动攻势,另一方都不得不投入战斗。这样,就可以实现蜀吴共抗曹魏的战略,三国的形势也会发生根本改变。可惜蜀汉君臣不能理解蒋琬的真实意图,他们用保守的北出秦川的战略,替代了积极进取地夺取上庸的战略。最终,蜀汉与东吴各自为战,双双走向灭亡。

标签: 蒋琬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不让才华出众的姜维做接班人,反而选择了蒋琬?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蒋琬

    诸葛亮最终选择让蒋琬接班,而不是自己最欣赏的弟子姜维。在我看来,姜维相比蒋琬,有以下不足之处。1、姜维是降将,威望不足从姜维归顺蜀汉,到诸葛亮去世,期间不过五六年的时间。姜维归顺时才27岁,诸葛亮去世时,不过30岁出头。姜维并非刘备旧部,资历不如蒋琬、魏延等跟随刘备多年的人。在诸葛亮部下时,他有很多

  • 因为姜维乃曹魏降将,人言微轻,诸葛亮只好让蒋琬成为丞相的人选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蒋琬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还没有在五丈原病逝的时候,能够继承他位置,并且能够统帅的三军,也仅仅只有李严,姜维,费祎、蒋琬,魏延这几个人。而在这几个人李严被刘备比较看重,白帝城托孤,蜀汉军队北伐的时候,李岩是军队的总后勤部部长,但是因为在押运粮草的时候,突然遭遇大雨,导致运送的道路泥泞,耽搁了军务,因为蜀汉军队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蒋琬主政期间蜀汉到底是怎样北伐的?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蒋琬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历时7年的诸葛亮北伐就此终止,依据诸葛亮临终遗言,后主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主持蜀汉军政大事,那么在蒋琬主政期间,蜀汉的北伐战略是如何的呢?辽东叛乱的契机公元237年,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发动叛乱,击败魏国名将毌丘俭以后自立为燕王,并且派遣使者称臣于东吴,孙权准备发兵北伐与

  • 三国时蜀国重臣蒋琬为何在当阳挂印而去?

    历史人物编辑:茹喜标签:蒋琬

    三国初期形势图三国时,当阳县的县令叫蒋琬,字公琰,湖南零陵郡湘乡县人。蒋琬是刘备的兄长刘表的属下。建安十三年秋,当阳县令蒋琬得知刘备携带数十万百姓逃亡当阳,所带干粮都已吃光了,便亲自派几十辆车送粮给刘备,每辆车上都插着一面三角小旗,旗上写着四个大字:“蒋琬献粮”。蒋琬雕像随后,蒋琬离开了当阳。因为荆

  • 王者之心:区区县城里也驻扎着百万雄师,为了招降蒋琬也是拼了

    历史人物编辑:奕道君心标签:蒋琬

    路人甲们遍地走,三国名将反而成了稀罕物种,taptap版《军令如山:王者之心》这款手游最标新立异的地方,在我看来就是这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伙儿就是不信这个邪,难不成靠一群泥腿子起家就成不了气候吗?之前我侥幸在野地里抓到了踏青的蒋琬,先把他收了,好让城里有个干练的主簿。紫色品级的蒋琬,虽然在游戏里

  • 蒋琬维护了蜀国的团结?当时蒋琬对国家发展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蒋琬

    蒋琬(?~246),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零陵县)人,少时,蒋以才名闻于郡县。赤壁战后,随刘备入蜀,初为广都(治所在今四川省双流县东南县)长,而常感不展其志。一日,刘备出巡广都,见其“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大怒,欲严刑处死。军师诸葛亮知蒋琬为人才,便向刘备说:蒋琬乃国家栋梁之才,社稷之器,而非一

  • 诸葛亮去世前,为何传位给蒋琬,而不是姜维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蒋琬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诸葛亮继承刘备的遗志,多次北伐中原,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在诸葛亮临终前,选择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姜维虽然在之后多次北伐中原,却没有掌握蜀汉的大权。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去世前,为何不选择姜维做继承人呢?一一方面,这

  • 八虎骑,夏侯霸,曹彰和曹操这十位亲族将领武艺应该怎样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夏侯霸

    东汉末年三巨头之中,曹操手下武将实力最强。这些武将有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许褚等外姓将领两种;另一种是曹操亲族将领,即八虎骑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曹纯,夏侯尚,曹休,曹真等,以及曹彰,夏侯霸等人成绩都很好。曹操亲族将领多加重用,对曹魏的创建与巩固功不可没。那么曹操这10位亲族将领武艺怎

  • 夏侯霸预言:蜀国将被钟会所灭,姜维不以为然,15年后果然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夏侯霸

    前言:所谓读史使人明智,今天笔者给大家讲述一段《智囊全集》中的一则智慧故事。谈到夏侯霸,或许很多人不知其名,亦不知其事。而在正史中,他却是一位很有胆魄和眼光的武将。要说他的父亲夏侯渊,自然有很多人了解。尽管夏侯渊最终在定军山一战中输给了黄忠,导致其兵败身亡,但他本人的统兵能力,还是非常出色的。曹操逐

  • 魏将夏侯霸为求自保,逃离魏地,孤身入蜀,蜀汉后主刘禅亲自迎接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夏侯霸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曹魏大权,夏侯霸为求自保,逃离魏地,孤身入蜀,蜀汉后主刘禅亲自迎接,对其说道:你的父亲是双方交战之中不幸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杀死的。”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子孙,夏侯霸一听为之动容,当即便投入刘禅麾下,为蜀汉效力!夏侯霸,魏国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