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将夏侯霸为求自保,逃离魏地,孤身入蜀,蜀汉后主刘禅亲自迎接

魏将夏侯霸为求自保,逃离魏地,孤身入蜀,蜀汉后主刘禅亲自迎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殿力 访问量:3007 更新时间:2024/2/14 15:56:11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曹魏大权,夏侯霸为求自保,逃离魏地,孤身入蜀,蜀汉后主刘禅亲自迎接,对其说道:你的父亲是双方交战之中不幸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杀死的。”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子孙,夏侯霸一听为之动容,当即便投入刘禅麾下,为蜀汉效力!

夏侯霸,魏国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生母是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

公元219年,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在定军山被蜀汉大将黄忠击杀,听闻这个噩耗的夏侯霸悲痛不已,誓要为父报仇,因而后续参军,被曹魏朝廷任命为偏将军。

公元230年,魏国大将军曹真率军讨伐蜀汉,夏侯霸被曹真任命为先锋官,领本部人马进至兴势围,蜀汉将领听闻魏军领军的将领是一位年轻的将领,便挥军向魏军的寨营发起攻势,而夏侯霸并没有一丝慌张,反而是冷静应对,亲临一线战场指挥作战,固守待援,最终与援兵合兵一处,击退蜀汉军队的攻势。

公元247年,年轻的魏国皇帝曹芳提拔夏侯霸为征西将军,镇守陇西,而这个时候陇西一带的羌人部落归降蜀汉,起兵作乱,并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密图陇西,为了不让蜀军和胡兵合拢一处,夏侯霸率军主动出击,将蜀军击退,解了陇西之围。

正当夏侯霸踌躇满志的憧憬率军讨伐蜀汉的场景时,曹魏朝廷却发生了政变,公元249年,曹魏权臣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兵权,对曹氏一族和夏侯一族展开了“大清洗”,远在雍凉地区领兵作战的夏侯霸听闻此消息之后,十分害怕,他深知司马懿必定不会放过他,于是决定逃离魏国,投奔蜀汉。

为了躲避魏国追兵,夏侯霸选择了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可是在路途中,夏侯霸却迷失了方向,饥寒交迫的夏侯霸差点饿死,好在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帮助,将其领到了蜀汉大将军姜维的驻军之地,才幸免于难。

而蜀汉大将军姜维起初并不相信眼前这个形态相当狼狈的中年人是曹魏将领夏侯霸,但当属下告知其曹魏权臣司马懿夺权,诛杀曹氏一门的事情之后,姜维才相信眼前的这个人正是夏侯霸。

姜维立即将这个事情上报给了蜀汉朝廷,后主刘禅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就派人接夏侯霸来蜀汉都城成都。

来到成都之后,夏侯霸面见了后主刘禅,后主刘禅首先宽慰了夏侯霸,而后又打起了感情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得夏侯霸心悦诚服于蜀汉,成为了一名蜀将,而后主刘禅也对其予以重用,封其为车骑将军。

当时,蜀汉已经出了“用人荒”,蜀汉将领困乏,除了姜维,老将廖化,以及阎宇和罗宪以外,蜀汉政权再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将领了,而夏侯霸的归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用人荒”。

公元255年,魏国权臣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正忙着抓权,蜀汉大将军姜维趁机挥军北伐,夏侯霸作为偏将一同前往,在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杀敌数万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粮食。后续,夏侯霸多次追随蜀汉大将军姜维出征魏国,成为蜀汉政权后期北伐的主要将领之一。

虽然说夏侯霸与后主刘禅有亲属关系,并且夏侯霸在几次对魏作战中,小有功绩,但却始终不受蜀汉将领的待见,夏侯霸想与蜀汉荡寇将军张嶷交朋友,就诚意足足地说道:张将军,虽然我与你来往不多,但我们二人就像老朋友那样知心。

但荡寇将军张嶷并不买账,直接说道:我与阁下互相并不了解,也并不相识,尽管你说了一番大道理,但我们却根本谈不上知心,希望你在三年之后再来谈论这样的话题吧!这一席话说的夏侯霸很没面子,也让夏侯霸很是伤感,也使得他很难在蜀汉朝堂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后续,夏侯霸在蜀汉政权里,也是鲜有作为,逐步淡出了蜀汉的军政界,他也没有机会再踏足自己的故土——魏国,而是将把自己的余生留在了蜀汉,而他当初立誓为父报仇的志愿,也随着他归降蜀汉,而“烟消云散”了,这不禁让人感叹: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标签: 夏侯霸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夏侯霸称钟会和邓艾正当妙龄,结果却误导了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端木烽火标签:夏侯霸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中,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以后,就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为了扫除后患,司马懿又将在各地任职的曹氏、夏侯氏之人召回洛阳。夏侯霸不甘心束手就擒,起兵造反,被郭淮、陈泰击败,无奈之下只能去投了蜀汉。姜维见到夏侯霸以后盛情款待,酒席之上就询问曹魏虚实。夏侯霸说有两个人“在妙龄

  • 夏侯霸与蜀汉的恩怨情仇,他是如何从恨之入骨到甘心归附的?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夏侯霸

    夏侯霸与蜀汉的恩怨情仇,他是如何从恨之入骨到甘心归附的?杀父之仇定军山上,作为曹魏集团西线最高的军事长官夏侯渊被蜀汉的军队斩首在阵地上面,这对曹魏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首先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曹操和夏侯氏兄弟是属于亲戚,对曹操的心理阴影面积是一个极大的增加,再者,作为汉中这个军事要地,最高军事长官的阵亡意

  • 夏侯霸投降蜀汉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夏侯霸

    大概连夏侯霸自己都不会想到,他自己做曹魏核心集团的高级官员,宗室成员,并有望成为托孤之臣的一代名将居然会投奔敌国,这是多无奈的和悲哀的事情,但万幸的是,敌国对他很好,给予的地位不亚于在曹魏的地位,依旧还是宗室,还是更亲近的宗室。官职更高,可以说,夏侯霸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夏侯霸的生卒年都不详。照理说

  • 夏侯霸的选择:魏国混不下去了,到蜀国找姐丈去

    历史人物编辑:晓燕说历史标签:夏侯霸

    蜀延熙十二年即公元249年,魏国内乱,政权尽归司马氏。司马懿为巩固得之不易的权力,剪除异己,大肆捕杀曹氏上层权力派人物,当然夏侯家族自然在其列了。其实,夏侯一门自从夏侯渊之后,已经衰落,当时可当大任者也只有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二人了。夏侯玄当时道总领雍凉兵马,作为叔叔的夏侯霸则在其下为将,二人同驻守边

  • 为收服夏侯霸,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夏侯霸

    刘禅到底是不是真的傻?刘备真的选错了接班人吗?赞成的人一直都以《三国演义》中刘禅的表现作为证据,尤其是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来回应。但是也有少部分理智的人认为,刘禅应该肯定不傻,刘备何许人也?刘备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的事情,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

  • 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夏侯霸

    三国鼎立:夏侯霸无奈降蜀,老孙权后宫混乱话说曹爽被诛,祸及宗族,无论男妇老幼,一概丧生。惟曹爽堂弟文叔早亡,妻夏侯氏,青年无子,乃父夏侯文宁,欲令女改嫁(女名令女),号泣不从,甚至截耳出血,誓不他适;及曹爽被诛,令女适归夏侯文宁母家,不致累及。夏侯文宁方为梁相,上书与曹氏绝婚又使家人劝女改嫁。令女佯

  • 陈群:曾侍奉刘曹二主,胸怀大志,靠技术与忍耐终登高位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陈群

    陈群是颖川世家大族的子弟,祖父跟父亲都是灵帝末、献帝初的大官兼大儒,不但与孔融交好,连当时的荀家都要敬他们三分。陈群更是家族中的天之骄子,名声显赫。当年刘备南下救援陶谦,被陶谦表为豫州牧,驻扎小沛。小沛虽然就在下邳(俗称的徐州城)附近,但属豫州。而就在这个地方,刘备征辟了陈群——刘备当时的实力威望其

  • 有人说“陈群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这句话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陈群

    我能把这个逻辑倒推回去:陈群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陈群开创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导致曹魏亡国易中天的谬论流传很广其实这三个观点全是拿“易中天依靠范文澜不可靠的推断”曲解而来的,以易中天的影响力,很多人信以为真,这真是史学憾事!易中天在《三国纪》中提出:“曹丕为了称帝是而与士族交换利益”,并推出这样的

  • 孙权劝曹操称帝,司马懿、陈群跟着劝进,曹操:吾为周文王!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陈群

    据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临死前几个月,孙权派遣使者上书称臣,并劝曹操称帝。曹操接到孙权劝进的表书后,拿着对群臣说了一句话:"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这个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公元219年是三国时期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5月刘

  • 原本效力刘备的陈群,为何成了曹魏帝国的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陈群

    陈群,字长文,是颍川许县人,出身名门,爷爷是陈寔,在汉末可谓是泰山北斗级的名士;父亲陈纪,在党锢时期,在家著书立说,人称“陈子”,也是天下闻名的名士。要说起陈群是如何成为刘备的部下,可以先从他父亲陈纪的经历说起。董卓掌政时期,征辟陈纪去洛阳入朝为官,担任侍中,后又被任命为平原相。《后汉书·陈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