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七擒孟获,蜀汉将亡之时,为何刘禅不迁都南中?答案很简单

诸葛亮七擒孟获,蜀汉将亡之时,为何刘禅不迁都南中?答案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寻英雄足迹 访问量:120 更新时间:2023/12/16 7:21:44

提及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平定南中,七擒孟获堪称其经典之战;所谓“南中”其实是与川蜀相邻的蛮夷之地,此处地广人稀,丛林茂盛,百姓多彪悍异常。最初刘备入川时,曾在南中设有“庲降都督”;但随着三国之乱的发展,尤其是赤壁之战后东吴隐恨蜀汉占了荆襄,因此故意在“南中”鼓动叛乱;而此地蛮夷也逐渐不服,并发生了多次叛乱,成为蜀汉后方的心腹大患。

为保安定,诸葛亮亲率大军在225年征讨“南中”,也就是孟获、雍闿为首的各部落。“南中之战”孔明采用怀柔政策,以制服为主,攻城略地为辅,这才有了著名的“七擒孟获”;这场大战后以孟获为首的各部落表面上感其恩德,接受了政治统治,实则蜀汉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也不过是“纲纪粗定,夷汉粗安”而已,其目的主要是汲取此处的各类资源以充实蜀汉。

但随着诸葛亮数次北伐,蜀汉耗费巨大财力物力,而各种资源也多出“南中”;此时蛮夷也出现了再次叛乱的苗头,只不过碍于孔明之威才不敢轻动。再等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蜀汉北伐曹魏却并没有就此停止,反以“姜维”为首的蜀汉军队又变本加厉的进行了九次北伐;川蜀之地本就资源匮乏,多年战事不仅将川人拖垮,就是“南中”也深受其害。此时蜀中没了诸葛亮,“南中”受到的压迫反越演越烈;忍无可忍之下“南中”再起叛乱之风,蜀汉也随之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直白点说,到了蜀汉后期,“南中”早已不受蜀汉的统治;此地的叛乱还牵制了大量的蜀军在此严密防范。不幸的是,随着诸葛亮的死,蜀汉政权也逐渐走向了衰落;再到邓艾奇袭成都,以“刘禅”为首的蜀汉朝野一片哗然,此时就有人提出“迁都南中”的建议。此建议一出马上遭到“蜀中孔子谯周的强烈反对,他的理由也很简单;首先第一点就是绝不能向“南中”各部求援。“南中”本就是多事之地,叛乱频发,向这里求援无异于当年让“董卓”入京勤王;其结果肯定是蜀汉灭亡的速度更快。

其二,“谯周”更反对蜀汉迁都南中。如果打算迁都就应该早作准备,先稳定了“南中”再做后续工作,可此时邓艾已是兵临城下,再想迁已经晚了;就算强行到了“南中”,当地的各族势力也一定不会让蜀军驻扎此处,其结果只会是再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此时的蜀汉已无力再战。当年诸葛亮亲征“南中”七擒七纵,这才勉强打服了孟获,其实大部分部落仍对蜀汉没有好感;况且之后蜀汉对“南中”地区的压榨达到了顶点,此地百姓对蜀汉的恨意也达到顶点,就算此时迁都也不可能进行顺畅的管理。

第三,还有曹魏的原因。当时邓艾、钟会大军已是兵临城下,蜀汉之危犹如累卵;战事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蜀汉政权即使南逃,曹魏就肯善罢甘休了吗?最好的结果是曹魏大军尾随而至,将蜀汉彻底灭亡;至于不好的结果,恐怕曹魏还会与“南中”各部形成联盟关系,到那时“刘禅”无异于面对“南中”和曹魏两方面的双线夹击,其后果更加悲惨。

当然,也不排除出现奇迹,万一蜀汉迁都成功呢?即便如此也不行,蜀汉尚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再加上朝廷的各项开支,其耗费是相当巨大的;而南中本就地广人稀,蛮夷之地各项基础缺乏,不足以承担如此巨大的耗费,其后果就是曹魏不攻,蜀汉政权也会困死在南中。按“谯周”的说法“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从这里也可看出,当时的“南中”实际上已经不属于蜀汉政权,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他认为,“刘禅”是绝对不可能在“南中”国的领土上做“蜀汉皇帝”的。

最终蜀汉政权接受了“谯周”的建议,那就是刘禅打开城门,主动投降曹魏;正因如此,“谯周”也成了后世口中的蜀汉卖国之贼。

标签: 孟获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平孟获立一碑,书9个字,280年后,将军发现竟有自己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孟获

    文||丫丫个敏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令人荡气回肠。一方面,7次抓住又释放,显示诸葛亮的仁慈武德,令后人赞赏钦佩。另一方面,书中还说因火烧藤甲军,诸葛亮被短阳寿10年。当然,这都是小说中虚构环节,为后来魏延破坏7星续命灯张本。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平定南方(今云南地区)后,并没有用孟获来继续治

  • 蜀汉灭亡之际,被诸葛亮七擒收服的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读书学历史标签:孟获

    我们常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刘禅无能,即使有一千、一万,甚至一百个孟获,也拯救不了蜀汉。诸葛亮在北征之前,为了解决后顾之忧,率军平定南中。诸葛亮南征中,七擒孟获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了。孟获既然投降了蜀汉,那在蜀汉灭亡之时,他应该出兵救援才对。可是,直到刘禅投降,都没能看到孟获的影子。那么

  •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立刻下达两条指令,难怪缅甸对诸葛亮感激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孟获

    了解三国的读者,一定很清楚七擒孟获这个桥段。故事发生在蜀国后期,刘备去世后没多久,益州豪族与南蛮勾结,导致蜀国西南部地区发生动荡。当时,威震西南的马超已经去世,关张黄也早已战死,至于硕果仅存的赵云、魏延,则另有重任,镇守在别处无法脱身。正因如此,纵观整个蜀国,竟无一人可堪当大任。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

  • 三国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都在哪?为什么诸葛亮要放虎归山?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孟获

    诸葛亮七次擒拿孟获,不得不佩服诸葛先生的能力,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分别如下:第1次是白崖,第2次是邓赊豪猪洞,第3次是佛光寨,第4次则为治渠山,而剩下三次分别是爱甸、怒江旁和蟠蛇谷。那么这些地点分别是现如今的哪里呢?而当时孟获的地盘又包括哪些呢?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进一步稳固汉朝大后方,所

  • 诸葛亮七擒孟获收服此人,在蜀汉灭亡时,为什么没有见他来救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孟获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但因为他在南中夷地的夷人和汉人中十分有名望,因而多次被诸葛亮赦免,直至彻底降服归顺蜀汉,并担任蜀汉军中官职,那在南中地区及如此具有号召力的他,为什么在蜀汉灭亡之际没有站出来救援呢?具体原因如下:孟获所在的云南地区距离蜀汉的大本营成都比

  • 顿星云三俘蒋军军官,笑称:诸葛亮七擒孟获,我们更有肚量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孟获

    1947年2月,原独立第4旅划归到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麾下,归王震领导。同年9月19日,独4旅奉命整装出击,在旅长顿星云的领导下向劳山附近的川口行军。作为咸榆公路的咽喉,延安南面的门户,只要能截住川口,我“西野”主力各部便可攻克劳山,歼灭守军,同时将胡宗南手下的两员大将:刘戡、董钊继续牵制在陕北。独4

  • 蜀汉被曹魏灭亡时,曾经得诸葛亮大恩的孟获为何不救?他也很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趣闻秘史杂货铺标签:孟获

    三国时期的刘备,虽是皇室宗亲,却并不得势,他的前半生一直没有什么作为,直到他请了诸葛亮出山,这才开始了真正的崛起。诸葛亮的功绩自然不必多说,诸葛孔明位列武庙十哲,他的功绩之大可见一斑,其中一项功绩可以说对蜀汉有建立千秋基业的功勋,那就是人尽皆知的“七擒孟获”。正是通过这样高明的俘获人心之举,诸葛亮将

  • 诸葛亮七擒孟获,立下一块石碑,三百年后隋朝大将看见却大惊失色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孟获

    在《三国演义》之中的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军事,他甚至能够呼风唤雨,所以连鲁迅先生也说,这本书把诸葛亮描写的太神了,简直就是一个妖怪。但是诸葛亮在中国的老百姓心里还是非常的神,据说《马前课》这本预言神书就是诸葛亮写的。当然这只是传说,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能掐会算吗?今天我们说的就是诸葛亮的一个预言

  • 诸葛亮真的七擒七纵孟获?(南中再没有发生叛乱的三个根本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孟获

    泸水分兵后,丞相率大军向西南方进发。这一带山川阻隔,与成都平原的来往主要依赖于一条叫旄牛道的古道,这条道十分难走,但即使这样,高定在占据越巂郡以后仍旧把旄牛道毁坏,丞相只能另辟他途。丞相计划先由僰道沿泸水南下,过安上,在卑水集结休整。 高定听说丞相亲自前来,十分紧张,他没想到的是才经历两场大败的蜀汉

  • 被诸葛亮七次擒拿的孟获,是什么人物?他的地盘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孟获

    被诸葛亮七次擒拿的孟获,是什么人物?他的地盘在哪?这个问题史书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孟获作乱是围绕在南中地区。由于演义过于出名,对于诸葛亮南征孟获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真实的历史。要想确定孟获的地盘,就必须要搞清楚诸葛亮南征的具体情况。和很多人想象得不太一样,孟获并不是南边作乱的首脑,他顶多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