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七擒孟获前脚刚走,南中地区为什么依旧频繁叛乱

诸葛亮七擒孟获前脚刚走,南中地区为什么依旧频繁叛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沐段子 访问量:892 更新时间:2024/2/18 13:21:16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成都武侯祠的一副经典对联,对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和才干,进行了精准概括与总结。纵观诸葛亮一生,其才能功业在两个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一是精通用兵之道,二是治理民政。

在蜀国创立过程中,刘备长期在前线负责指挥军事,诸葛亮则长期留守后方,负责治理国家,创立典章制度,征收赋税,筹集粮草,使得蜀国足食足兵,其军事才能并未得到显现。刘备死后,诸葛亮走上台前,发起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战,虽然听起来挺唬人,但真实历史却无情地告诉我们,诸葛亮的北伐之战,几乎全部以失利告终,耗费巨额人财物力,却寸土未得,几乎没有任何建树。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民政方面却成效斐然。《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诸葛亮治理之下的蜀国民富国强,不仅国用丰足,百姓也安居乐业,对诸葛亮敬佩不已,蜀国灭亡很多年后,依然“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可见诸葛亮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治国之才。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蜀国有一个地方的百姓,却始终不服管教,频频发生叛乱。这个地方就是诸葛亮一手平定的南中,也就是如今的四川西南、云南和贵州大部地区。刘备死后不久,南中地区的地方豪强雍闿孟获、高定等人,发起叛乱,诛杀蜀汉地方官,驱逐围攻蜀汉军队,妄图脱离蜀汉。

公元225年,丞相诸葛亮带兵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一举平定了南中叛乱,“七擒孟获”的传说据此而来。诸葛亮对待南中蛮夷部落,并未采取简单粗暴的以杀戮立威的手段,而是采取怀柔手段和“攻心为上”之策,重用当地部落头人,与之结盟交好,使得孟获等蛮夷首领大为感服,发出“南人不复反矣”的保证。

但是,《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治理南中并未收到良好成效,他前脚刚走,“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蛮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至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南中地区依旧叛乱频仍,以至于蜀国委派的太守都不敢去当地任职,只敢在远离南中诸郡县八百多里的边境安定县一带,虚应故事而已。

为什么会出现这只能情况?原来,这与蜀汉的一项国策有关。南中各郡县,虽然地处偏远,但物产丰饶,盛产金、银、铜、铁、锡、丹砂等矿藏资源,富产良马、耕牛,于是蜀国就把南中各地当成“提款机”和后方根据地。

蜀国向南中征收繁重的赋税,用各种手段掠夺其其资源,“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而且还从南中征兵,“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组建起号称“无当飞军”的精锐部队,为蜀国冲杀卖命。

蜀国后期六出祁山,连年征战,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几乎全依赖于南中地区的供给补充,蜀国才得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但蜀国对南中的掠夺式统治,势必要让当地百姓不堪重负,因此才会产生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在此背景下,即使诸葛亮也难以把南中治理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标签: 孟获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对孟获有恩,蜀汉灭亡时,孟获为何见死不救?他有苦说不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孟获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总揽蜀汉政务,他对外主动与东吴修好,改善蜀吴之间的关系;对内休养生息,发展民生经济,他的种种做法只为北伐曹魏。打仗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稳定后方,只有后方稳定了,前线才能有效率的作战。可是蜀汉的后方并不稳定,甚至还有反叛的苗头。蜀汉的南边是南中,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彝族人民,他们不

  • 刘备义子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南书说历史标签:刘封

    对于刘封之死这件事,诸葛亮和刘备是各怀鬼胎。两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将并无大错的刘封给处死了。只是呢,最终获利最大的是诸葛亮。而因为此事,刘备也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和戒备。刘备原本应该有一嫡子,但是在建安元年和袁术作战时,吕布袭击了下邳,掠去了刘备的妻子和儿子,导致刘备嫡子下落不明,很可能是夭折了。一直到

  • 三国演义中,刘封为什么不救关羽?刘封临死前的一句话道破了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刘封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九郡,都被东吴夺去了。这时,廖化杀出重围前往上庸向刘封求救,想不到刘封一拖再拖,不肯出兵相救关羽,这是为什么呢?书中写道:“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当时,东三郡刚刚归附蜀汉,民心不稳,刘封这理由也算是说得过去。但是,关羽和刘备情同手足,难道东三郡就比关羽

  • 刘封,一个让陈寿为难的“废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飒飒行车小记标签:刘封

    个人比较偏好历史上具有悲壮色彩的人,小学时读到一句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并不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只是对“项羽”这个名字印象加深,因为他是项少龙的儿子啊——我要起一个名字叫做羽,要像鸟一样在天上飞,(许多年了,台词记不清了)。后来听到屠洪刚“霸王别姬”这首歌,哇,刚烈、霸气、真男人就要像歌里的这

  • 刘封和刘备沾亲带故,为何刘备对他赶尽杀绝?原因实在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华夏趣史标签: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按理说刘备应该对他格外关照。但尴尬的是,他不但没有袒护刘封,反倒是下令将他处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首先,刘封的性格非常差劲。孟达之所以离开蜀汉,就是被刘封逼走的。要是刘备没有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刘封或许会因此而变得有恃无恐,到时候或许会有更多的将领被他

  • 刘备逼死刘封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刘封

    众所周知,刘备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义子刘封,亲子刘禅、刘永和刘理,合起来就是“封禅永理”。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刘备希望接受封禅以后可以永远治理国家,体现出了他的勃勃野心。那么,在四个儿子中,刘备为何要处死自己的义子刘封呢?刘备自从出道以来就混得不算如意,凭借“中山靖王之后”的广告效应四处晃荡。建安

  • 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刘封表现如何?他为什么被刘备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致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

  • 刘封身为刘备继子,立功无数,为何最后反遭刘备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昭乌达历史文化标签:刘封

    导读:刘封身为刘备继子,立功无数,为何最后反遭刘备杀害?文/以史论今刘封虽然和刘备都姓刘,但是刘封不是刘备的儿子,仅仅只是一个继子。官渡之战以后,刘备收刘封当养子,在荆州才收养的。刘封本姓姓寇,他的母亲姓刘,而他的舅舅是汉室宗亲。刘封是个孤儿,舅舅抚养他长大成人。樊城的县令是刘封的舅舅,樊城后来成了

  • 关羽北伐襄樊时,命刘封派兵相助,刘封为何拒不从命,一兵不派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刘封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北伐襄樊时,因为吕蒙偷袭了荆州,后方失守,手下士卒的家眷也大多落入吴军之手,所以士卒们军心动摇,无心恋战,在关羽回军路上就跑了不少。后来关羽又被吴军伏兵截击,等到关平、廖化赶来杀入重围将他救出时,关羽手下只剩下了五六百人,无力再去夺取荆州,只能先退到麦城驻扎。到了麦城以后,关羽

  • 刘封为何不救援关羽?大家都错了,其实关羽从来没有要刘封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刘封

    刘封为何不救援关羽?大家都错了,其实关羽从来没有要刘封救援!而是要求刘封做另一件事,这可能是三国里最大的误解了。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但自己身首异处,丢掉了最重要的荆州,而且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让一些人被骂了上千年。这其中被骂得最惨的一个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几乎大部分人都将关羽的惨死归结于刘封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