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完胜既是完败,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种下的却是亡国的种子

完胜既是完败,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种下的却是亡国的种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風明月逍遥客 访问量:4563 更新时间:2024/2/19 11:50:01

“七擒孟获”故事家喻户晓,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用了整整三回的文字描述“七擒孟获”故事,并引出了孟获、祝融夫人等人物,驱巨兽、火烧藤甲兵等事件。蜀汉建兴三年 (公元225年) ,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汉民众所敬服,便设法把他捉获。一连七擒七纵,诸葛亮以攻心的战略,成功地平服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可以专注于北伐而无后顾之忧。通过“七擒孟获”折射出诸葛亮的完美仁德智慧形象。

关于“七擒孟获”故事在东晋人写的《汉晋春秋》、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明朝李贽的《史纲评要》,包括著名历史地理著作《华阳国志》和《水经注》等史书中都有记载,然而在离三国时间最近、也是记录三国历史最权威的陈寿《三国志》却只有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只字未提七擒孟获之事。

“ (建兴) 三年春,亮率军南征,其秋悉平。”这十二个字是《三国志》对诸葛亮南征的全部记载。

史学家们认为,对于一个叛乱领袖,抓住七次又放掉七次,既不符合诸葛亮谨慎小心的性格,也不符合战争的常规。

在南征过程中,诸葛亮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歼灭了西路叛军,杀死叛军头目高定,占据越嶲郡。与此同时马忠也打败了朱褒为首的东路叛军。东西两翼叛军势力肃清后,诸葛亮便指挥大军进攻叛军的最后据点益州郡,“其秋悉平”。这说明当时诸葛亮“南抚夷越”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如谁不愿归附,就格杀勿论,根本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以致七擒七纵孟获。

也有一些史学家们认为“七擒孟获”确有其事。理由是清光绪二十七年 (公元1901年) 在云南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了著名汉代“孟孝琚碑”。该碑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在民间所供五显神,其画轴左侧第三层排列中有一孟获像,俗称“扫坛蛮王”。据此,多数专家的观点是孟获是建宁郡曲靖人,是叟族的一个部落酋长,彝名叫兹夺阿窝,汉名叫孟获。既然有孟获,就应该存在“七擒孟获”故事,只不过是被《三国志》遗漏了。

不过,很多人关注“七擒孟获”却忽略了后续的事情——在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后,南方又发生多次反叛。

《三国志·李恢传》写:“后军反,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三国志·张嶷传》写:“嶷乃往讨,生缚其师魏狼。”这些文字确实是“南人复反”的真实记载。

诸葛亮南征,孟获归顺诸葛亮后,他的妻子率领十二名侗族姑娘和部分士兵继续反抗,后来部下全部阵亡,她匹马单枪继续作战,战马失足陷进烂泥,为蜀兵所杀。

由此可见,“南人复反”指的就是孟婆等不肯归顺蜀政或继续与蜀兵战斗。所以出现了“恢身往扑讨”,“嶷乃往讨”的史实记载。

诸葛亮平定南方后,叟夷多次造反。杀死太守龚禄、焦璜,以后的太守不敢在郡内居住,只能住在离郡八百里的安定县,越巂郡名存实亡。建兴九年,汶山的羌族反叛,建兴十一年刘胄造反,这些事件的发生距诸葛亮平定南方还不到十年光景。以后,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又造反。

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

纵观蜀国历史,整个南征只是个面子工程,看上去雍容华贵,实际上虚有其表。

南方虽属内忧,但国内发展却又是内忧中的内忧、重中之重,只有尽快恢复国内正常生产、增加人口、操练士兵,才能为终极目标——北伐、统一做更充足的准备。南征平定了南方,但南方又复叛,花费了蜀国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精力,阻碍了发展,进一步拉开了与魏国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蜀国灭亡的命运。

标签: 孟获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七擒孟获前脚刚走,南中地区为什么依旧频繁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孟获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成都武侯祠的一副经典对联,对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和才干,进行了精准概括与总结。纵观诸葛亮一生,其才能功业在两个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一是精通用兵之道,二是治理民政。在蜀国创立过程中,刘备长期在前线负责指挥军事,诸葛亮则长期

  • 诸葛亮对孟获有恩,蜀汉灭亡时,孟获为何见死不救?他有苦说不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孟获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总揽蜀汉政务,他对外主动与东吴修好,改善蜀吴之间的关系;对内休养生息,发展民生经济,他的种种做法只为北伐曹魏。打仗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稳定后方,只有后方稳定了,前线才能有效率的作战。可是蜀汉的后方并不稳定,甚至还有反叛的苗头。蜀汉的南边是南中,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彝族人民,他们不

  • 刘备义子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南书说历史标签:刘封

    对于刘封之死这件事,诸葛亮和刘备是各怀鬼胎。两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将并无大错的刘封给处死了。只是呢,最终获利最大的是诸葛亮。而因为此事,刘备也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和戒备。刘备原本应该有一嫡子,但是在建安元年和袁术作战时,吕布袭击了下邳,掠去了刘备的妻子和儿子,导致刘备嫡子下落不明,很可能是夭折了。一直到

  • 三国演义中,刘封为什么不救关羽?刘封临死前的一句话道破了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刘封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九郡,都被东吴夺去了。这时,廖化杀出重围前往上庸向刘封求救,想不到刘封一拖再拖,不肯出兵相救关羽,这是为什么呢?书中写道:“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当时,东三郡刚刚归附蜀汉,民心不稳,刘封这理由也算是说得过去。但是,关羽和刘备情同手足,难道东三郡就比关羽

  • 刘封,一个让陈寿为难的“废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飒飒行车小记标签:刘封

    个人比较偏好历史上具有悲壮色彩的人,小学时读到一句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并不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只是对“项羽”这个名字印象加深,因为他是项少龙的儿子啊——我要起一个名字叫做羽,要像鸟一样在天上飞,(许多年了,台词记不清了)。后来听到屠洪刚“霸王别姬”这首歌,哇,刚烈、霸气、真男人就要像歌里的这

  • 刘封和刘备沾亲带故,为何刘备对他赶尽杀绝?原因实在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华夏趣史标签: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按理说刘备应该对他格外关照。但尴尬的是,他不但没有袒护刘封,反倒是下令将他处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首先,刘封的性格非常差劲。孟达之所以离开蜀汉,就是被刘封逼走的。要是刘备没有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刘封或许会因此而变得有恃无恐,到时候或许会有更多的将领被他

  • 刘备逼死刘封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刘封

    众所周知,刘备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义子刘封,亲子刘禅、刘永和刘理,合起来就是“封禅永理”。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刘备希望接受封禅以后可以永远治理国家,体现出了他的勃勃野心。那么,在四个儿子中,刘备为何要处死自己的义子刘封呢?刘备自从出道以来就混得不算如意,凭借“中山靖王之后”的广告效应四处晃荡。建安

  • 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刘封表现如何?他为什么被刘备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致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

  • 刘封身为刘备继子,立功无数,为何最后反遭刘备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昭乌达历史文化标签:刘封

    导读:刘封身为刘备继子,立功无数,为何最后反遭刘备杀害?文/以史论今刘封虽然和刘备都姓刘,但是刘封不是刘备的儿子,仅仅只是一个继子。官渡之战以后,刘备收刘封当养子,在荆州才收养的。刘封本姓姓寇,他的母亲姓刘,而他的舅舅是汉室宗亲。刘封是个孤儿,舅舅抚养他长大成人。樊城的县令是刘封的舅舅,樊城后来成了

  • 关羽北伐襄樊时,命刘封派兵相助,刘封为何拒不从命,一兵不派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刘封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北伐襄樊时,因为吕蒙偷袭了荆州,后方失守,手下士卒的家眷也大多落入吴军之手,所以士卒们军心动摇,无心恋战,在关羽回军路上就跑了不少。后来关羽又被吴军伏兵截击,等到关平、廖化赶来杀入重围将他救出时,关羽手下只剩下了五六百人,无力再去夺取荆州,只能先退到麦城驻扎。到了麦城以后,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