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之问的诗那么好,为何人品差到了极点?攀附武则天可惜颜值不够

宋之问的诗那么好,为何人品差到了极点?攀附武则天可惜颜值不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范翌英 访问量:1191 更新时间:2024/1/20 13:15:10

小人当中,最会写诗的,估计就是宋之问了。这个哥们是真正的小人,而且是个卑鄙小人,但是他却很有才华,写出来的诗,你还不得不佩服,甚至朗朗上口。

我想,每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朋友们,都曾经读过这首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就是宋之问的名篇《渡汉江》,把思念家乡的感情写得实在是太好太出色了,以至于教科书,不得不将其选入朗读、背诵并默写的诗篇。

他曾经看到一棵松树,笔直而挺拔,因此感慨地写下: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他自己也十分佩服松树的这种正直的品质。但是你要说起他的品行,那是真的对不起,跟正直沾不上半点关系,甚至可以说完全站在了对立面。

为了抢一首诗,杀掉了自己的亲外甥。

宋之问这货家里还是个世代书香传家的人家,父系母系这边的亲戚都是舞文弄墨的。因此出现高文化水平的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刘希夷就是其中之一,刘希夷的父亲早逝,他只好跟着自己的外公一起生活。宋之问就是刘希夷的亲舅舅,虽说是舅甥关系,但是两人年纪相仿。

所以这两个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关系,不仅一起读书,而且一起考上了进士,此后关系非常好,不知道的以为他们俩是亲兄弟。

其中刘希夷的文采完全不比宋之问差,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全能文人。由于他跟宋之问的关系很好,所以两个人总是互相欣赏彼此的诗作。

刘希夷把自己的《代悲白头翁》拿给了舅舅宋之问看,希望宋之问提出点建设性的意见。结果宋之问一看之下,差点感动哭了,这首诗写得也太好了!

他之所以差点落泪不仅仅因为这首诗写得好,更是因为他想不通自己怎么写不出这首诗来,尤其是读到: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几句的时候,宋之问是发自肺腑地感动。于是宋之问的歪心思就动起来了,他仔细询问刘希夷有没有把这首诗给其他人看过,在确认没有以后,宋之问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

他居然让刘希夷把这首诗的著作权让给自己,这可把刘希夷气坏了。自己的作品,怎么能说让给别人就让给别人呢?你以为是现代社会吗?他当然不答应。

结果宋之问早就有了安排,他用装满了沙子的袋子,趁着没人的时候把刘希夷给活活压死了。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首诗。

武则天献媚,结果碰了一鼻子的灰。

宋之问长得还算凑合,当时他看到张易之和张宗昌兄弟俩,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心里就很不服气。他认为这俩货除了一张美丽的脸蛋,胸无点墨。

他每天回家照镜子,觉得自己的颜值不比张易之和张宗昌差,而且自己的诗文水平更是远胜于这两位,所以他毛遂自荐,希望成为武则天的男人。

辗转反侧以后,他写了一首主动自荐做鸭的诗,其中有这么几句: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武则天看了以后,立刻明白了宋之问的意思。不过武则天可不是一般人,她看了以后差点想吐,认为宋之问这文章写得实在是无耻,于是对大家说:这货口臭,熏得人想吐。

估计不是宋之问的诗句有什么问题,而是宋之问的颜值不够格,入不了武则天的法眼。结果宋之问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不仅没有感到悲伤,反而觉得武则天是在勉励自己。

什么情况?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吗?于是宋之问每天香水、口香糖伺候着,生怕自己身上有半点臭味,会不小心熏到了武则天。

可惜他再怎么卖力,人家武则天也看不上他。不是每个人都有吃软饭的本事的,颜值不过关,说啥也是白搭。

搞不定武则天,于是宋之问又打算搞定张易之和张宗昌两兄弟,认为只要服侍好他们俩,他的荣华富贵也少不了。

于是各种令人无语的操作就出现了,他甚至给这俩兄弟倒过尿壶,什么无耻的事情都干过,实在是丢尽了唐朝文人的脸面。

结果武则天还没死,张易之和张宗昌两兄弟就被张柬之他们给杀了。宋之问作为他们俩的走狗,被贬了出去,没宰掉他就算不错了。

出卖朋友,被世人所鄙夷。

张易之和张宗昌两兄弟倒台以后,宋之问就被赶了出去。他心里很不爽啊,自己长得这么好看,又非常有才华,肯定可以在洛阳找个好差事。

轻易就离开了国都,这绝对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于是他恳求好朋友张仲之帮忙,希望他能够收留自己。

张仲之也不好推却,毕竟都是文人好友,所以就收留了宋之问,而且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宋之问是真的非常感激。

那么他是怎么感激的呢?当时他在张仲之家里,偷听到了张仲之要谋杀武三思的消息,这可是一件大事,张仲之也只敢在家里谋划,完全没想到自己的好友可能会出卖自己。

结果宋之问听了以后,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二话不说,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武三思,因此那个收留他的好友张仲之,被武三思斩杀。

而宋之问却因为这件事,得到了提拔,成为了武三思的心腹。借助好朋友的鲜血,让自己得到晋升,这种事情也就宋之问做得出来。

总结:一生攀附权贵,最终名利一场空。

唐中宗继位以后,安乐公主非常得宠,因此宋之问又跑过去依附于安乐公主。结果太平公主很生气,将他给贬到了越州。

这还不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早就看不惯宋之问的恶性品格,在李隆基登基以后,一道圣旨,宋之问就被赐死了,这种结局对他实在是太善良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

标签: 宋之问

更多文章

  • 宋之问从广东逃回洛阳,途中写下一首诗,20个字便让游子热泪盈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宋之问

    有一个成语,叫“衣锦还乡”,这个“衣”作动词,穿的意思,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史记》记载,项羽攻下咸阳后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后人便延伸出了“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锦当还乡的说法。这个成语多带贬义,是那些行事高调、好面子的人的做法,却又是多数人认可的做法,谁愿意以

  • 宋之问的一首诗有两句是骆宾王写的,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历史谜案呢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宋之问

    初唐诗人宋之问有一首著名的《灵隐寺》,诗云: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首诗在宋之问的作品中本来并不算非常优秀,却特别有名,因为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故事,据说其中

  • 《渡江汉》的作者宋之问,为夺诗杀害侄子,官场更是阿谀奉承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宋之问

    宋之问画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你选了精美的图片来配这句诗,在朋友圈伤春悲秋的时候,并一定不知道这首诗所引发的悲惨故事。这两句诗出自《代悲白头翁》,作者是唐代诗人刘希夷,但是他却因这首诗而死于舅舅宋之问之手。宋之问对此诗喜爱不已,但爱而不得,恼羞成怒,于是命人害死了自己的外甥。而宋之

  • 宋之问最著名的一首诗,引起了后世千古的共鸣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渡汉江》是宋之问的代表作,相传是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回家乡,经过汉江(也就是汉水)时,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在其中运用了巧妙的抒情艺术,逐层递进地表述了自己的体会,因为此诗直抒胸臆地倾诉出自己的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文人墨客无不对其大加赞赏,引起了后世千古的共

  • 宋之问一首清新唯美的田园诗,满满的岁月静好,极富春天气息

    历史人物编辑:会游的鱼标签:宋之问

    写在前面:“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偏幽。”,宋之问痴情山水,但他不是王维,没有王维的恬静淡泊,也不会像王维那般厌倦了宦游就绝尘归隐,他寄情山水只是单纯的喜欢而已。尽管他偶然也会生起“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之念,但是,宦海浮沉,几度流离,他都没有下定归隐之心。但喜欢却是真的,在京城长安附近,他有蓝田辋川

  • 如果人性本善,名垂千古的宋之问又何时开始为恶,恶从何来?

    历史人物编辑:情深深已切标签:宋之问

    其实在宋之问第一次被放逐的时候,他心中的想法就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只关注于名利,将心中本来拥有的善而转之为恶。其实宋之问的一生是十分曲折的,在此前他凭借着个人出众的才华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而他的才华其实也是大家都非常敬佩的。并且作为有名的政治家和当时的大才子,他充分的展现了

  • 瀛奎律髓109·卷43迁谪类,张祜对仗灵活,宋之问诗心敦厚

    历史人物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宋之问

    前言 瀛奎律髓第四十三为迁谪类: 迁客流人之作,唐诗中多有之。伯奇摈、屈原放,处人伦之不幸也。或实有咎责而献靖省循,或非其罪而安之若命。惟东坡之黄州、惠州、儋州,尤伟云。 迁客流人的作品,在唐诗中多不胜数。如伯奇、屈原无罪而被放逐,是人生的不幸。或者确实犯了错误,被贬谪则要尽忠反省;或者被错误对

  • 唐诗千古名篇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古诗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宋之问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一首因深刻揭示了人的心理活动而著名的诗篇,尤其是次联“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更是传颂千古,脍炙人口。宋之问和杜审言、韦承庆一样都曾因武后时趋附张易之兄弟而遭贬。神龙(

  • 流芳百世的诗篇,遗臭万年的人渣 宋之问:一流的诗品二流的人品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宋之问

    我国古代的文人,自幼饱读圣贤之书,大抵都是很有气节和风骨的,比如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比如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或者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为了追命逐利,做出为世人所不齿的行为。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便是这里面的佼佼者。宋之问宋之问,初唐诗人,律体唐诗的开

  • 宋之问写艳诗向女皇自荐枕席,却被武则天一口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大宝儿娱标签:宋之问

    697年,五品学士宋之问觉得自己才华横溢,相貌俊美,肯定能成为武则天的裙下之臣,于是写了一首艳诗向女皇自荐枕席,谁知却被女皇一口拒绝。女皇身边的人很是诧异,如此有颜有才的人,女皇为何会拒绝呢?女皇说:“看不上宋之问不是因为他的诗,而是因为他有口臭,并且他的人品就和他的嘴一样臭。”女皇一眼就看出宋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