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封常清屡战屡败,终丢洛阳!安禄山称帝,大唐王朝日薄西山!

封常清屡战屡败,终丢洛阳!安禄山称帝,大唐王朝日薄西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撩剧妹妹 访问量:3789 更新时间:2023/12/19 8:52:30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二日,安禄山大军来到了灵昌郡以北的黄河边,准备在这里渡黄河。由于没有桥,渡河不易。但这时恰好是冬天,虽然河面还没有结冰,但安禄山却制造了一座冰桥。他的做法是找一些残破的小船,用绳子把小船连起来,横跨黄河,再在船和船之间塞上草木,形成了一道由草木和小船组成的漂浮的链子。第二天,围绕着链子的水都结了冰,就形成了一条冰做的浮桥,他的士兵就顺着这座冰桥渡过了黄河。

过河后,叛军很快攻克了灵昌郡。安禄山的军队铺天盖地,又缺乏纪律约束,看上去如同成群的野兽肆虐着城乡。人们既不知道叛军的数量,也惊于他们的残忍,往往望风而逃。

接下来他们遇到的,就是新设立的河南节度使的治所陈留了。此时,首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刚来到这里不过几天时间,他想组织军队抵抗,但陈留的唐军早已经吓破了胆,不愿意抵抗。到了初五,陈留太守郭纳不顾张介然的命令,率众开城投降。投降的人有近万人之多,这些人以为只要投降就可以活命,不幸的是,也正是在这里,安禄山得到了儿子安庆宗的死讯,他大哭一场,决定将所有的投降将士都杀掉。近万人在街道两侧排开,被一一斩首,皇帝刚刚任命的第一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也被斩于军门。

陈留的失守,让皇帝的第一道防线崩溃了。

安禄山获得陈留之后,第二个目标是荥阳郡和旁边的虎牢关。大约在初七,安禄山的军队到达了荥阳郡,对唐朝不利的是,此时的荥阳郡守军也被吓破了胆,许多士兵被外面的鼓声吓坏了,从城墙上掉了下来。到了第二天,士兵们早早开城投降,安禄山杀掉了荥阳太守崔无诐,乘着势头派遣将领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向封常清所在的虎牢关进发。

从实力上说,在虎牢关对峙的两军是有明显的差异的。在西北领军时,封常清所率领的士兵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这些老兵是在与蛮族的较量中培养的战斗技能。但在此时,他并没有办法把西北士兵带来,只能就地招募新兵。这些新兵都没有战斗经验,甚至连训练的机会都很少。封常清接受任职只有短短的二十天,他要从长安赶到洛阳招募兵马,前往虎牢关做好守卫,还要训练士兵,时间显然是不够的。

此时,安禄山的军队却是身经百战,又恰好处于士气的高峰。唐朝的士兵们遭遇采取闪击战的安禄山军队,立刻陷入了绝境之中。刚刚一接触,安禄山就派出铁骑对唐军进行冲击,唐军立刻大败。

封常清丧失了虎牢,向洛阳方向逃去,一路上他收集残兵,在一个叫作葵园的地方做了二次防御,随后再次被叛军击败。溃军背后紧跟着追兵,一路上兵荒马乱,到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时,他们距离东都洛阳已经很近了。

到达洛阳城外,封常清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洛阳城向东的方向有三个城门,封常清将他的残兵集结在东北方向的上东门外,与敌军对峙。但这一次又失败了。

十二日,叛军攻入洛阳城,唐朝的东都陷落了。到这时,距离安禄山离开范阳的根据地,才刚刚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叛军的士兵在洛阳城内烧杀掳掠,享受着征服了半个帝国的乐趣。他们丧失了纪律,反而给了封常清最后的机会。他在洛阳城再次搜集残军,展开了巷战。

洛阳城以洛水为界,城市分成了两部分,分别在南北两岸,中间有数座桥沟通。其中皇帝居住的宫城位于城市的西北角,宫城以南是皇城,而在宫城和皇城的东面还有一个小城区叫作东城,东城的北面是一个叫作含嘉仓城的小堡垒,是洛阳的仓库所在地。

封常清在上东门外交战失利后,他的溃军进入城中向西逃窜。城内也有许多里坊,坊间都有墙,溃军一路上经过了几个里坊,来到了东城外的清化坊,这里是从洛阳到长安的驿道的起点。这个起点上有一个叫作都亭驿的地方,是千里驿站的第一站,也是人们饮酒送别的地方。此刻,封常清在这里召集了溃军,再次与叛军作战,但依然失败了。

唐军再次向东逃窜,这就到了东城的东门:宣仁门。在宣仁门,屡败屡战的封常清又一次与叛军作战,还是失败了。

到这时,封常清终于认定洛阳已经守不住了,于是继续向西穿过皇城,进入洛阳城以西的西苑,再向西离开。此时已是十三日。封常清离开后,河南尹达奚珣投降了安禄山,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战死。至此,洛阳之战落幕。

封常清逃离洛阳后,在河南地区,唐朝的军队还剩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位于陕郡(现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的高仙芝部队。事实上,封常清也希望与高仙芝会合后再做抵抗。高仙芝曾经是封常清的上司,两人在西北任职时,配合默契,因此两人如果能够联手并获得全权,假以时日,且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是有可能与安禄山抗衡的。

当封常清到达陕郡时,作为民事长官的陕郡太守窦廷芝已经渡过黄河,向北到河东地区(现属于山西)躲避,他的属下和人民也纷纷四处躲藏。但高仙芝的军队还在陕郡准备迎敌。

封常清见到高仙芝,向他提议说,安禄山的士气正处于高涨状态,唐军应该避开这个风头。陕郡并不是好的防守地,因为它面向河南的方向过于辽阔,而面向陕西的出口却很狭窄,这其实是对叛军有利、对唐军不利的。唐军容易被敌人死死压在窄道上无法机动出击。一旦敌人攻克了陕郡,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关中地区。

在唐代时,防守关中最险要的关口已经从函谷关转移到了更西的潼关。潼关是一个建在黄河南岸高地上的堡垒,堡垒本身就易守难攻,更何况它还有一个天然的附属系统,几乎是不可越过的:在堡垒的南面有一条巨大的沟壑深深地切入地下,叫作禁沟,敌人要进入陕西,要么攻克高处的潼关堡垒,要么就下到陡峭的沟底,再爬到禁沟的另一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守军只需要以少量的兵力守在禁沟的西侧,就可以消灭无数的大军。所以只要利用得当,潼关几乎是不可攻克的。

但在封常清与高仙芝部队会合前,唐朝的军队竟然没有利用好潼关天堑。高仙芝驻扎在陕郡,潼关竟然没有人把守,这事实上意味着叛军只要通过压缩唐军的机动性,消灭掉陕郡的唐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关中地区了。封常清建议高仙芝放弃不易防守的陕郡,向西回到潼关,设立一条更加牢固的防线,只要唐军不犯大的错误,叛军根本无法攻克潼关,到时随着叛军士气的低落,才是收复洛阳,乃至进攻河北的时机。

高仙芝采纳了封常清的意见,于是拔营向潼关撤退。不想他的士兵也没有经过训练,不懂得如何有序撤退,加之已经丧胆,一听说要撤退,立刻你争我赶,变成了溃军。就在这时,叛军也赶到了,在他们的追赶下,唐军骑兵踩踏着步兵,步兵之间也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在将军们的努力下,唐军终于退到潼关建立了防守,叛军一时占不到便宜,就退回了陕郡。安禄山派他的大将崔乾祐屯驻在陕郡,随时准备再次进攻。这样,唐军和叛军就在潼关和陕郡一线,利用地形形成了稳定的对峙,双方暂时都无法再占对方的便宜了。

但在帝国东部地区,事情依然在麻烦之中:随着叛军的得势,东部更多的地方开始投降安禄山。其中包括位于中原的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以及位于北方的云州周边地区。

在西进的同时,安禄山还不忘向河南的东方进攻,试图将战线延伸到淮河地区,打通前往扬州和长江流域的道路。安禄山认为,如果占据了扬州,就等于彻底破坏了唐朝的粮仓,也等于获得了无限的供给。于是,他派了千余骑兵向睢阳方向进攻。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此刻的他依然处于上升期,而捉襟见肘的唐朝看上去已经日薄西山了。

标签: 封常清

更多文章

  • 李隆基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真实原因来自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封常清

    面对长驱南下的安禄山叛军,沿途各州郡望风而降,唐朝在河北和中原的大量领土沦陷,这样的情况让朝廷上下感到非常震惊。为了应对战争的威胁,唐玄宗李隆基先后召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将入朝,让他们组建军队,负责平定安禄山的叛乱。然而这些名将面对安禄山的叛军时却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他们屡战屡败,以至于潼关失守

  • 宋之闵对永泰公主李仙蕙生生世世守护的痴心殉情,是真实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李仙蕙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朝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母亲是李显的皇后韦香儿。她姿色秀美,端庄文静娴雅,“即使桃李的花朵,在她的美貌面前也为之逊色。”她才智过人,聪明灵慧,一点即透,从小就有很高的学识,她父亲对她极其宠爱。李仙蕙,字秾辉,684年出生。她的父亲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一共

  • 张公谨战功有限,为何能入凌烟阁?李世民:没他,我在玄武门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张公谨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在位多年的唐太宗怀念戎马岁月,尤其对诸多功臣颇为感激。于是,唐太宗本着“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让大画家阎立本为二十四名开国功臣,按正常身材绘制画像,后悬挂于凌烟阁。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功臣是有排名,次序是根据他们的功勋以及在

  • 娶了大唐公主的柴绍,他的一生到底有多精彩?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柴绍

    看过港剧《金枝欲孽》的朋友们应该熟悉,这部电视剧讲的是三公主下嫁到驸马金多禄家,在他们家一起生活所发生的一系列诙谐的故事。从这部电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家庭生活中,公主才是主导,驸马只是公主的附庸。由于公主的权力非常的大,人前显赫的驸马在家中的地位非常低微。同时,在唐朝,一旦当了驸马是不能够入仕做官

  • 柴绍身为唐朝将领,年少时就加入李渊队伍,为唐朝作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柴绍

    在古代历史朝代当中,唐朝除了有很多名气超高的人物以外,这个朝代的发展也是比较好的,除了文化发展,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比较快的。因此唐朝有很多的文人墨客被大家所熟知,也有一些优秀的将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唐朝时期的将领柴绍,他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物,虽然出身普通,却凭借着自己满满的正能量,再加上胆识过人

  • 凌烟阁24功臣中,柴绍、尉迟恭和程咬金排名为何比秦琼徐世绩靠前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柴绍

    凌烟阁24功臣中,秦琼武功高强,徐世绩文韬武略,可奇怪的是,这2人的排名非常靠后,秦琼倒数第1,徐世绩倒数第2,柴绍、尉迟恭以及程咬金的排名都比2人靠前,这是怎么回事呢?秦琼和徐世绩可以说是真正的职业军人,较少参与政治斗争。秦琼早年加入隋军,后来加入唐军,在战场上表现神勇,其功绩重要表现在平定宋金刚

  • 李靖了解秦琼品行,提醒他正月十五别惹事,谁知柴绍一怒下手更狠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柴绍

    民间有句俗语叫:“山东出好汉”,这话的影响力极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得益于两部小说,一部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因为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啸聚于山东境内的;另一部则是在民间极有影响力的《隋唐演义》,书中的主人公秦琼,就是山东好汉。受到秦琼、武松等民间文学形象的影响,山东好汉的概念在老百姓心中还是

  • 在玄武门之变时,柴绍起了什么作用?他是否支持妻弟秦王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柴绍

    高祖微时,妻之以女,即平阳公主也。——《旧唐书·列传·卷八》这是《旧唐书》中关于平阳公主之夫柴绍的描述。柴绍不单是秦王李世民的姐夫,而且还是李世民的部将,在玄武门之变中,他起到什么作用呢?柴绍到底是支持太子李建成,还是支持秦王李世民呢?对于这个问题,柴绍掂量的很明白。柴绍,是隋朝名将柴慎的儿子,曾经

  • 驸马将军,战场英雄谯国公柴绍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柴绍

    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或是能征善战之名将、或是经天纬地之宰辅、或是天赋异禀之奇才,无一不是当时名声大噪之人。而这些人为李唐建立政权并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像刘邦说过的一句话,他之所以能够坐享天下,那是因为萧何、张良与韩信。而李渊、李世民能够坐享天下同样是因为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代表的臣子们。所

  • 丘神勣:杀死李贤的执行者,武则天时酷吏,死后子孙被武则天禁锢

    历史人物编辑:谢哈说娱乐标签:李贤

    丘神勣是丘行恭的儿子,在682年,担任左金吾卫将军,做官以前的史料不详。他父亲是在664年去世的,所以说他的官职不是靠余荫做上的,看时间应该是投靠了武则天。后来的事也确认是武则天的酷吏,帮着武则天做了很多坏事,后来被人诬告谋反,弄得家破人亡,更是牵连了家族!丘神勣是丘行恭的儿子,他父亲就是以严酷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