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崔莺莺和张生原型是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一部戏曲揭露元稹的爱恨情仇,渣男形象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明朝时期的一部戏曲作品,里面的崔莺莺一女子形象可谓搜在的十分生动形象,孟列夫在《中国古典戏剧的改革》中指出:“崔莺莺无限钟情和奋不顾身,嫉妒和痛苦,孝顺和不屈服——这样多侧面的妇女形象,确是其他任何一位元代剧作家都没有塑造过的。”崔莺莺一个女子的形象代表了两种身份、三种性格,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里程碑式作品。
那么这一个女子形象的原型我是谁呢?其实除了这部戏曲之外,还有一部以崔莺莺为女主角的作品,它诞生的时日更早,也比《西厢记》更加贴切真实的历史,这就是唐朝元稹所做的《莺莺传》。
剧中的崔莺莺是一个木讷的女子,她被所爱的人给抛弃,有着悲凉的一生,剧中的男主角张生也将一个负心汉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想要表达的却并非是对崔莺莺的怜悯和感慨,而是对负心的男主角张生的一种洗白。元稹为何要做这样一个看上去三观不正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就是张生的原型,他少年时期的爱人就是这部作品当中的女主角。
元稹年轻的时候曾经与一位崔姓女子相好,但是因为时间过得太过久远,我们并不知道这位女子的真实姓名,但是我们可以知晓的是,当时这两个人是郎才女貌,天作地设的一对。他们都认为彼此是自己的唯一,而元稹的诗词当中也曾经多次提到过这位女子。可是后来元稹为了自己的公民进京赶考,在这路途当中他认识了当时是大家闺秀韦丛,也正是因为这位女子的出现让元稹对于年少时相恋过的人进行了无情的抛弃。
韦丛是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女儿,可谓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在当时也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而元稹在那个时候只是一个毫无地位的穷酸书生。元稹当时的心思我们不用多说大家也能够猜的出来,如果他能够引起韦丛的注意那么可以说会对他的人生拥有很大的助益。于是元稹就开始了对韦丛的追求,最终他也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的迎娶了韦丛。
韦丛的父亲人脉和关系都很广,再加上元稹本身具有的才学,他很快就在唐朝的朝廷当中谋取了一席之地,这也达到了他当时进京赶考的目的。
世人都说元稹非常爱韦丛,韦丛死后,元稹也是一副痛不欲生的模样,后来脍炙人口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也是元稹写给韦丛的。
从这当中,我们仿佛也可以看到他对于韦丛真挚的情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事,在元稹成功迎娶韦丛之后,那位被他抛弃的女子,在遍体鳞伤之后选择了出家,元稹曾经去看望过她,但是却没有见到本人,只是收到了来自于那个女子的一句话:弃置今何在,当时且自清.还将旧来意,怜惜眼前人。其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她对元稹已经再也没有贪恋,只是希望元稹能够好好珍惜眼前之人。元稹在看到之后失望而去。
故事进行到这里,元稹渣男的形象也已经无法辩驳了,后来他做了《莺莺传》将那个年少时期与他相恋的美好女子塑造成了一位木讷的逆来顺受的形象,他也在表面之上对抛弃他的男主角张生做了批判,但是言辞之中却不乏对张生的开脱。这或许是他为自己曾经的做法而悔恨却又不甘愿承认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