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不怕三昧真火,即便在火中,还能捻着诀,找到红孩儿要打。后来,他被红孩儿喷烟,被三昧真火弄得浑身燥热,又被冷水一激,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多亏八戒救了他。
再后来,悟空找到龙王,希望他在红孩儿放火时,下点雨灭火。结果龙王的雨水,根本灭不了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反而越下雨火越大。
没办法,悟空只好去求助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说,他净瓶里的水能灭火,但若是让善财龙女带着净瓶,跟悟空一起去,又怕悟空骗走。
菩萨坐定道:“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
很多人据此认为,孙悟空肯定是个好色之徒,所以菩萨才担心他把美貌的龙女骗去。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其实观音这话的重点是猴子喜欢骗人宝贝,她主要担心猴子骗走他的净瓶。
起初,观音菩萨是没打算亲自出手的,可能觉得灭火是个小事。但是,若让孙悟空拿着净瓶走,悟空拿不动;他的善财龙女倒是能拿动净瓶,可若是让龙女带着净瓶,又怕孙悟空骗走。
(菩萨道):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
孙悟空要想骗走净瓶,就得骗走龙女,否则他拿不动净瓶。再加上龙女很漂亮,孙悟空又经常骗人家宝贝,所以菩萨才会担心孙悟空把龙女连净瓶一起骗走。
说白了,龙女和净瓶是一体的,孙悟空只可能都骗走。所以,菩萨才会有这般担心。重点也只是净瓶,而非龙女。
后面,孙悟空说“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那样事”就是说他之前偷东西,而不是说好色之事。
事实上,在西游记的设定中,孙悟空是没有色心的,也没有这方面的欲望。
比如,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后,孙悟空介绍自己就说“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孙悟空打死的那六个盗贼,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打死这六贼,也是作者隐喻孙悟空去除了欲念。
从很多例子也能看出来,孙悟空并不是好色之徒。
比如在四圣试禅心时,黎山老母、观音菩萨等人变成母女四人,要招赘唐僧师徒,八戒一看就动心了,但是唐僧没动心,悟空也没动心。
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
猴子说得很清楚了,他自小就不懂这些事儿。既然如此,他又怎么会是好色之徒呢?
同样的例子还有,在蜘蛛精那一回。
当时孙悟空去找唐僧,正好看到蜘蛛精在洗澡,画面很是香艳。这个时候,孙悟空可以把金箍棒放在濯垢泉里搅拌,来个“滚烫泼老鼠”,蜘蛛精们就会死了。但是,孙悟空觉得这样做低了自己名头,就没做。
后面八戒知道了,屁颠屁颠要去打蜘蛛精,实际上他的心思大家都知道。
最能证明孙悟空不好色的,是在老鼠精那一回。当时,孙悟空变成俊俏和尚,老鼠精上来就亲他的嘴,还各种撩拨,“心肝哥哥”乱叫,但是孙悟空都没动心,反而觉得正是打妖精的好时机。
如此坐怀不乱,你说悟空是好色之徒,谁能信服?
有人说,不对啊,孙悟空对花果山的猴子都说“孩儿们”,可见这些猴子都是他的子孙。其实,古典小说里,将军或者山大王对部下常常称“孩儿们”。
《说岳全传》里,牛皋打仗也对部下说“孩儿们”;《水浒传》里,王英也对部下说“孩儿们”;包括《西游记》,牛魔王也对红孩儿部下的称呼也是“孩儿们”等等。
就是现在,一些老人见到女孩也说“闺女”,但这不代表女孩是他女儿,仅仅是一个称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