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九龄: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张九龄: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邀月历史阁 访问量:1650 更新时间:2024/1/19 4:07:34

在唐代名相中,张九龄是一位颇有特色的政治家。他身履相位虽仅三载,但在玄宗朝供职二十余载,为开创“开元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九龄以其光明磊落的政治品格和辅弼君王的政治才能在唐代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样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张九龄“以社樱自任,抗危言而无所避,秉大节而不可夺,小必谏,大必净,攀帝槛,厉天阶,犯雷霆之威,不弄不止”,玄宗罢张九龄相李林甫作为时代治乱的分水岭,是很有道理的。

文学与吏治之争是玄宗朝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文学之士与吏能之士的斗争始于开元元年,关于“文吏之争”的观点是著名学者汪钱先生提出的[[16]0汪先生认为,吏治一派大多与姚崇乃至狄仁杰张柬之等有渊源关系,他们长于吏干,排斥文士。作为文学一派的张说、张九龄,其观点恰与姚崇相反,他们以文章来选拔人才,也以“无文”排斥人才。基于用人标准和好恶的不同,在朝臣中形成了文学与吏治两派的斗争。

开元前期“文吏之争”主要表现为张说、刘幽求与姚崇、宋璨之间的矛盾斗争。张说是武后垂拱四年词标文苑科的第一名,刘幽求出身于久视元年的经邦科,玄宗称赞他“风云玄感,川岳粹灵,学综九派,文穷三变”[l7]。他们均属于文学一派。因帮助玄宗诛太平公主有功,张说、刘幽求相继入相。但他们相位还没坐稳,便受到了以姚崇为首的“吏治”派的挑战。姚崇最初做过挽郎,他为武则天所赏识超摧即由于吏道敏捷,属于吏治一派。玄宗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姚崇一入相就着手排挤朝中文学之士。《资治通鉴》卷二一零云:“姚崇既为相,紫微令张说惧,乃潜诣歧王申款。他日,崇对于便殿,行微赛。上问:‘有足疾乎?’对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上问其故。对曰:‘歧王陛下爱弟,张说为辅臣,而密乘车入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癸丑,左迁相州刺史,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幽求亦罢为太子少保。”开元二年闰二月,姚崇又以刘有怨望语,排斥文学出身的大臣。另外,姚崇大力荐拔、摧引一批吏干之臣,这引起了文学之士张九龄的不满。张九龄《上姚令公书》劝其远馅躁,进纯厚,其略曰:“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其理,无出此途。而向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又曰:“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馅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指责姚崇所荐举多为不学无术之人。

宋曝是姚崇荐以自代者,更是他重吏轻文思想的支持者。从他对苏环父子的评价中可窥见一斑,他认为子吏事敏捷,超过他的父亲。另有荐山人范知漩文学以求官者,宋憬评价其文章多阿诀成分,更认为即使文章写的好,也应该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而不应该投诗献官。他还曾明确奏请排斥文学之士,认为他们虽“并有才略文词,但性多异端,好是非改变”,建议玄宗把他们一一贬黔。从上述几件事情可以看出,宋憬与姚崇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吏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些人采取果断坚决的措施革除弊政,为开元前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吏治派采取的重吏轻文措施大大削弱了朝中文学之士的力量,致使朝中长期无法形成一个创作群体,这显然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这种情况直到文学之士张说、张九龄执政才有所改观。

与吏治派相反,张说以政治、文坛双重领袖的地位对开元前期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方面,他利用手中职权大力排斥吏治之士,如《资治通鉴》卷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常谓人曰非公事不和李来往,本有两次入相的机会,都为李阻碍。林甫引萧灵为户部侍郎,灵无学术,尝与挺之同行庆吊,灵读“伏腊”为“伏猎”,挺之戏问,灵对如初。挺之对九龄说的十六年四,文学之士越来越受到重视。张说于开元十年九月知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聚集了大批文士从事图书编辑和整理工作,为国家的图书整理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开元二十六年设置“学士院”,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共同撰制文书诏命,从而形成两套秘书班子。翰林学士撰制皇帝以国家名义发布的文书,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撰制通过宰相以国家名义发布的文书,称为“外制”,合称两制。中书舍人与翰林学士从不同的角度出纳王言,同时凭借特殊的身份地位对皇帝的抉择产生影响,具有秘书、参谋、钦差、顾问多重身份,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唐宋时期两制官的选任之精、礼遇之隆和升迁之速都是“他官莫比”,因而成为士大夫向往追逐的目标,由社会对词臣的尊重营建起来的尚文之风不仅有利于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全社会文化的昌盛。

随着“文人政治格局”龄诗文创作及其影响来看,他已成为盛唐士人人格精神和诗文风格的代表人物,从而在初盛唐之交的诗风变革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标签: 张九龄

更多文章

  • 张九龄为什么能当九队队长?郭德纲:因为郭麒麟!

    历史人物编辑:深情不被辜负标签:张九龄

    张九龄无疑是九字科第一人,地位要排在郭德纲外甥王九龙之前。郭德纲喜欢王九龙,并且让他做分舵舵主,其实还是因为郭麒麟。德云社早晚是郭麒麟的,老郭疼儿子爱儿子,是一定要安排他的辅臣上位,而整个德云社对郭麒麟最忠诚的人,不是阎鹤祥,而是张九龄。在德云社里,郭麒麟最好的朋友不是岳云鹏,也是张九龄!因为郭麒麟

  • 陈赫、孙艺洲、德云社张九龄、火箭少女傅菁都在玩的游戏?

    历史人物编辑:韶都华旅游标签:张九龄

    当然,说是“完成”应该不够准确,因为非常有趣的是陈赫这个活动发起人竟然是唯一的失败者,由于没有挑战成功,他还十分不信邪地录制了第二遍,认真钻研一口气说完绕口令的样子简直是相当用功用心,让人忍不住为他的努力加油鼓气一把!不过,虽然这个发起人失败了,但是被他拉进游戏中的参与者却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考验,不知

  • 德云社张九龄与助理“相杀”日常被晒,引粉丝热议,九龄属实逗乐

    历史人物编辑:雪清的爱情标签:张九龄

    14日,德云社张九龄与助理“相”日常被晒。看完整个事情,不少观众直呼,爆料还需自己人,属实逗乐,德云社演员的钱都镶在肾上了。也有的表示,还是助理小姐姐聪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招用的是真好,真是应了出来混,迟早要还这句话。看到大家如此热议,也感受到了每一位对张九龄的喜爱和支持。在视频中,助理

  • 他是唐玄宗的宠臣,与张九龄同为丞相,为何最后被劈棺剥衣?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张九龄

    中国各个朝代上,都有太监,妃子,大臣等人,没有做到当什么官做什么事,不是不明白其中道理,只是无法拒绝各样诱惑而已。我们今天说的这个人物,并没有在当时和后来留下什么好印象,但是却做了李隆基的丞相,还是做的时间最长的一个,但最后他死了李隆基也没让他安宁,他就是李林甫。其实,在李隆基做出此事之前,他死后还

  • 纪念张九龄诞辰1345周年暨清明祭祖活动在韶关九龄园举行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张九龄

    纪念张九龄诞辰1345周年暨清明祭祖活动在韶关九龄园举行来源:天下张氏出清河2023年3月26日,纪念张九龄诞辰1345周年暨清明祭祖活动在韶关市九龄园举行。张氏祖源地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执行会长兼《华夏张氏统谱》编委办常务副主任张印普,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子超应邀出席活动,受到了韶关张九龄研究会会长张

  • 德云社优质潜力股:张九龄

    历史人物编辑:美妆小清新标签:张九龄

    张九龄2007年,年仅13岁时就考进了德云社,当时考的是鹤字科第二批,但是因为年龄小,最终被编入了九字科,并成为九字科大师兄。和郭麒麟、陶阳是同时期学艺的同学,也是郭麒麟的首任搭档,基本功都是高峰手把手教出来的,是德云社年轻一代演员中的佼佼者。从去年底开始,张九龄和王九龙已经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并在

  • GLITTER 龄龙剔透 未来可期——张九龄&王九龙

    历史人物编辑:枕上诗书闲愿好标签:张九龄

    张九龄&王九龙龄龙剔透 未来可期二位是因为什么机缘开始搭档?互相说一个对方令自己最深刻的事情?张九龄:最深刻是前些日子,我们在天津的专场。每次专场之前,我们俩都会坐在一块儿,都不用说话,就是静静的想一想这个专场该怎么演。临上台前,我们都会互相拍拍对方的肩膀,拥抱一下互相鼓励。特别享受这样的时刻,然后

  • 张守珪除掉大唐心腹之患,改变了契丹史,张九龄为何还反对他拜相

    历史人物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张九龄

    人们认识张守珪,大多是因为他的“宝贝”干儿子安禄山。这种认知上的颠倒实在让人无语,事实上,如果没有张守珪的护佑和提携,根本就没有后来的安禄山。安禄山第一次见到张守珪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身份是偷羊贼,而张守珪则是一个早就扬名西域、河西的虎将,此时的幽州节度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大唐的军事重镇在西边,为何

  • 成名没几天就目中无人,张九龄王九龙西安演出叫板同行,不应当

    历史人物编辑:伊伊梦难忘标签:张九龄

    选择这三个传统段子需要勇气张九龄之所以说选这个三个段子代表德云社演员的一种能力,其实也是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越容易演不好的作品,他们敢于在这样的大场合演,越代表他们本事不一般。自己吹牛可以,贬损其他团队没必要这样的话倒也无可厚非,说上几句也没有什么。只不过后边那句话,就存在一定的挑衅,说什么不服出来

  • 名相张九龄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张九龄

    张九龄,生于公元678年,字子寿。西汉留候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第十四世孙。唐朝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写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几乎每年中秋节的大小晚会都会用这句诗开场,这句诗简单明了,意向深远。张九龄祖祖辈辈皆为官,他七岁能文,十三岁那年就给广州刺史王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