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禹锡《陋室铭》的背后,还藏着这样的秘密?

刘禹锡《陋室铭》的背后,还藏着这样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蔡搞笑集 访问量:3878 更新时间:2024/2/13 0:37:41

锡是唐朝著名的学家和哲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诗豪。在政治上,刘禹锡的一生是在不断的斗争以及反抗中度过的,哪怕不停地被打击,刘禹锡也会重新站起来去反抗。在诗歌创作上,他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写出了一大批雄浑苍劲的诗歌作品。

诗人刘禹锡的后半生过的并不顺畅,因参与叔文的政治改革,这一举动触犯了当时朝廷中达官显贵的利益。这些大官僚没有刘禹锡那样的文学才华,在道理上辩不过他,于是背后就在皇帝面前不断地刘禹锡的坏话。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句古话:皇帝疼奸臣。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不假,当时皇帝真的听信了那群达官贵人们的谗言,于是下旨将刘禹锡贬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当通判。如果是按照当地明文规定的官员待遇来看,通判的待遇也还算是过得去的,通判在衙门里可以住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可谁知和州城的大官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知道刘禹锡是因为犯了错,被朝廷贬官到和州的,于是根本不把刘禹锡放在眼里,处处刁难他。

策知县假装对刘禹锡哭诉道:咱们衙门里的房子破,一直都没人来修,只能委屈您去南门外去住了。刘禹锡自然知道这是策知县在故意不给他房子住,他明白策知县同朝廷里的保守派是一条船上的人。因此,他什么话也没说,拿着自己的行,就搬到南门外边找了个地儿住下了。南门对当时的和州城来说本很繁华的地方。刘禹锡找的住处正对着一条大江,叫做历水,江上每日都有船来船往,非的热闹。虽然刘禹锡因为参与改革被贬了官,但是他想要改革的雄心仍然没有泯灭。因此,他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了自己的房门上,以便时刻警醒自己。对联的内容是这样的: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刘禹锡贴对联这事很快就传到策知县的耳朵里。策知县听后,气得胡须都立了起来。他在心里暗暗想道:好你个刘禹锡啊,这才刚被贬了官,你不但不闭门思过,好好夹起尾巴做人,反而满心不服气,贴了个对联,还在想着什么改革,那好,那我就来好好整整你,我看你到底低不低头!策知县叫来自己的书丞,让他传命给刘禹锡,让刘禹锡从南门搬到北门外去住,并且住房面积也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知道,这是策知县故意在给自己下马威呢,他也没再多说什么,就带着行李搬到北门去住了。

北门外正好也有一条河,叫做德胜河。刘禹锡这次住的这一间半房子正好也在德胜河对面。河面波澜不惊,如镜子一般,河两岸还长着一排排翠绿的柳树。刘禹锡见此场景,就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己的房门上。这一次对联是这样写的: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这里的历阳指的就是和州。策知县再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肺都快气炸了,他扶着椅子,张口大骂,说刘禹锡竟然还是贼心不死。于是,他又叫来书丞,让他在和州城找一间最小的房子出来,让刘禹锡立即搬到那里去住。

刘禹锡来和州不过只有半年之久,却已经连续搬了三次家。这第三次搬家啊,搬到了一间又破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边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刘禹锡见了十分气愤,他在心里想道: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啊!但是,不管是多么小的房子,都不可能改变我想要改革的决心。于是,他便在此地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一篇文章——《陋室铭》,极力歌颂他这个小房子。刘禹锡写完文章以后,就来到城中请来一个石匠,让石匠把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刻在石板上,将刻好的石板耸立在屋前。

策知县听说这件事以后,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便亲自来到刘禹锡的住处。他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很不满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虽然只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由于我刘禹锡的道德高尚,居住在此以后,使它散发出芳馨的味道。这是对策知县赤裸裸的嘲讽,策知县虽然怒发冲冠,但是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进行报复,只好离开了刘禹锡的陋室。

标签: 刘禹锡

更多文章

  • 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把他叫做诗豪?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相对而言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从小就学习他的诗文,他在唐代和现在一样也是家喻户晓的。被别人称为刘梦得。也有人叫他刘宾客。刘禹锡在历史上的成就其实是很高的,他和白居易被别人合称为刘白,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称为刘柳。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刘禹锡在政治和古诗方面的成就。刘禹锡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

  • 知道了柳宗元和刘禹锡,才知道了什么叫做肝胆相照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与柳宗元相识相交二十多年,共同的理想将他们的命运紧紧地牵系在一起。他们同年及第,同朝为官,后又一同卷入朝堂风波,一同被迫远迁异地。“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在漫长的贬谪岁月里,是二人的相互扶持让他们度过了冬日饥寒与夏日酷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是二人的相互砥砺,让他们

  • 白居易与刘禹锡和诗,刘禹锡再胜一筹,《唐诗三百首》只选他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小叻影视标签:刘禹锡

    要论名气,诗王白居易远大于诗豪刘禹锡。在唐朝的一段时间内,他在诗坛的地位甚至比李白、杜甫还要靠前。唐宣宗就在给白居易的挽诗中称其为“诗仙”,晚唐张为曾在《诗人主客图》中,将他列为第一类诗人之首,尊称为广大教化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白居易在刘禹锡的面前,无论是斗诗还是唱和,总是略处下风。比如双方第一

  • 刘禹锡的浪淘沙表达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徐璐灵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的《浪淘沙》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淘金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浪淘沙》原文: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

  • 刘禹锡的一首诗,让柳宗元流放了半生!柳宗元为何最后原谅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宋押司V标签:刘禹锡

    文丨柳汀雪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论起写孤独的诗,有很多朋友难免会想到这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不是感觉有一股彻骨的冷,扑面而来?想想外边儿,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谁爱出门啊,在家里窝着多好。可有人就要出门。要是说出门透透气,看一看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万

  • 白帝城偶遇唐朝诗人刘禹锡

    历史人物编辑:wunaizhenren标签:刘禹锡

    在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游览前,脑海里有两个画面:一个是风景的,是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那首诗呈现出的具象。一个是历史人文的,就是刘备托孤的场景。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首,起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止于巫山县的大溪镇,是三峡中最短、最险的一段峡。具有气势磅礴,“奇、狭、险、峻”的特点。清代四川人李超琼描述过他

  • 唐太宗赞他“超世之才,身兼五绝”!历史上虞世南真的如此神奇?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你标签:虞世南

    虞世南,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二十名,太宗皇帝曾经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到底是什么样的才能,才能让太宗皇帝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虞世南性情平静寡欲,意志十分坚定,对待学习也异常的认真执着。在他少年时候,曾经和他的兄长虞世基,在著名文学家顾野门的门下学习,在这期间,

  • 赵孟《汲黯传》,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虞世南

    《汲黯传》写于延估七年(1320年),是赵孟著名的小楷作品,赵孟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作品中缺197字为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所补,文征明跋赵书《汉汲黯传》称他“楷法精绝”。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

  • 四代传承的绝世宝马呼雷豹,舍身救主建奇功,越虎城相护秦怀玉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秦怀玉

    千古盛传的演义故事总有些神奇热议之处,作为老寿星的佘太君与程咬金,历经数代光阴的他们都是百岁高龄的传奇人物,在兵器里面有着枪中之王的八宝陀龙枪,从霸王项羽手中一直传到岳雷岳伦那里,这杆宝枪也是经过多年沧桑岁月的奇遇,而在战马之中也有两匹绝世宝马堪称奇迹。《三国演义》中的赤兔马让吕布无敌于天下,白门楼

  • 秦琼之子除了秦怀玉之外,还有一人,而秦琼本人却不记得

    历史人物编辑:清竹雅韵读史标签:秦怀玉

    说起秦琼,很多人都知道这是隋唐时期的名将。不管在什么样的记载中,他的戏份似乎都要比别人多一点,但凡是讲述隋唐历史的题材,秦琼一定是不能少的武将。所以在隋唐题材的小说中,他有着很重的分量,从他“兼职”门神也可以看出这点。在正史中,他是李世民得力的干将,随他一同打天下,可说是李世民在军队中的最大代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