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赞他“超世之才,身兼五绝”!历史上虞世南真的如此神奇?

唐太宗赞他“超世之才,身兼五绝”!历史上虞世南真的如此神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有你 访问量:1871 更新时间:2023/12/21 11:47:15

世南,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二十名,太宗皇帝曾经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辞,五书翰。到底是什么样的才能,才能让太宗皇帝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虞世南性情平静寡欲,意志十分坚定,对待学习也异的认真执着。在他少年时候,曾经和他的兄长虞世基,在著名文学家顾野门的门下学习,在这期间,他虚心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求学为主,可谓是废寝忘食,有时候甚至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真的是德行兼具。

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在对待事情的时候,总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不阿谀奉承,以至于七品官当了七年也得不到升迁。在才能方面,他的成绩也是十分卓著。他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他在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诗的对象特点明确,刻画的也极为传神。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教》等。书法对他来说也极为擅长,继承了二王的传统,笔法穷劲有力,外柔内刚,也得到了很多人很高的评价。在他任秘书监职位时,借助国家的藏书,主编了《北堂书钞》160卷。又奉敕参撰《群书治要》50卷,著有《兔园集》10卷,另有诗文集10卷行于世等。

如此看来,虞世南真的是一位超世之才,身兼五绝,当之无愧。

标签: 虞世南

更多文章

  • 赵孟《汲黯传》,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虞世南

    《汲黯传》写于延估七年(1320年),是赵孟著名的小楷作品,赵孟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作品中缺197字为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所补,文征明跋赵书《汉汲黯传》称他“楷法精绝”。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

  • 四代传承的绝世宝马呼雷豹,舍身救主建奇功,越虎城相护秦怀玉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秦怀玉

    千古盛传的演义故事总有些神奇热议之处,作为老寿星的佘太君与程咬金,历经数代光阴的他们都是百岁高龄的传奇人物,在兵器里面有着枪中之王的八宝陀龙枪,从霸王项羽手中一直传到岳雷岳伦那里,这杆宝枪也是经过多年沧桑岁月的奇遇,而在战马之中也有两匹绝世宝马堪称奇迹。《三国演义》中的赤兔马让吕布无敌于天下,白门楼

  • 秦琼之子除了秦怀玉之外,还有一人,而秦琼本人却不记得

    历史人物编辑:清竹雅韵读史标签:秦怀玉

    说起秦琼,很多人都知道这是隋唐时期的名将。不管在什么样的记载中,他的戏份似乎都要比别人多一点,但凡是讲述隋唐历史的题材,秦琼一定是不能少的武将。所以在隋唐题材的小说中,他有着很重的分量,从他“兼职”门神也可以看出这点。在正史中,他是李世民得力的干将,随他一同打天下,可说是李世民在军队中的最大代表,深

  • 岑参似乎来过此地汾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历史人物编辑:陌上如玉标签:岑参

    一幅精美的图案,我拍下汾河的水之清,雪之韵,河之温柔。欣喜瑞雪迎春,欣然要去汾河观赏雪景。昨夜的那场雪点缀着龙城的表里河山,汾河两岸上下一白别有云天。清晨过汾河,雪花依旧徐徐飘落。拉菲香榭,绿地焕彩,小桥玉树琼花不用剪裁。忽而想起唐代诗人岑参送友人的佳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既飞雪,可现在是阳春

  • 大雪纷飞中岑参写下此诗,初读总觉有些不对,细想才知这是真性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岑参

    唐代有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自然不必多说,七绝圣手说的就是他;高适则是笔力雄健,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何等快意;而王之涣则仅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能在边塞诗人中占一席之地。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岑参,是这四大边塞诗人中最具奇思妙想的一位,那句“

  • 《经典咏流传第五季》重磅来袭,张卫健激情演唱岑参经典名诗

    历史人物编辑:黄昏烟雨斜檐标签:岑参

    2023年3月3日,《经典咏流传第五季》重磅登场电视一套,为观众朋友们奉献了一场豪华的视听盛宴。值得一提的是,经典传唱人张卫健再次登上舞台,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一生大笑能几回》,听完此曲,听众仿佛穿越到当年盛世的凉州城,令人荡气回肠,雄心万丈。张卫健演唱的这首《一生大笑能几回》,改编自盛唐诗人岑参的

  • 岑参的2首边塞酒宴诗,肃杀世界,难挡他气壮山河的豪放!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岑参

    岑参是名气很大的边塞诗人,1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他名垂千古。岑参写边塞的肃杀,气壮山河的豪放,今天要读的是岑参的2首边塞酒宴诗,肃杀世界,难挡他气壮山河的豪放!1、《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

  • 朋友去边关杀敌,岑参赠诗一首,尽显英雄豪情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岑参

    唐诗之中,离别诗是一个重要的重要的题材。一方面,离愁别绪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唐人本来就有折柳赠诗送友人的习俗。中国历史上的离别诗,大部分都是以伤感为基调的,这就是南朝政治家、文学家江淹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唐诗也不例外,李商隐就曾经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然而,蓬勃奋发的盛唐,

  • 韦应物:我出身名门望族,妥妥的官二代,没想到却混得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韦应物

    科举制度自从问世以来,无数读书人十年寒窗,就是为了能够吃上国家饭。但也有那么一小撮人,出身富贵,完全不用经历十年苦读的艰辛,凭借着祖上的功名就能轻松入职。韦应物,就是这小撮人中的一个,你就说命有多好。(一)公元737年,韦应物出生于长安的一个官宦之家。当时长安城有两大名门望族:杜氏和韦氏,杜牧就属于

  • 韦应物最动情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你可曾读过?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世称“韦苏州”,长安人,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闻名。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诗人已年逾四十七岁,初夏诗人升迁外郡,秋来十分思念诸弟,于是写下了《新秋夜寄诸弟》这首诗。尤其是诗中“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你可曾读过?“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