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吐蕃史:吐蕃王朝最强盛时期的君主不是松赞干布,而是赤松德赞

吐蕃史:吐蕃王朝最强盛时期的君主不是松赞干布,而是赤松德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绣虎读书 访问量:2129 更新时间:2024/1/21 23:15:15

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吐蕃史/周三更新/哒哒的马蹄(撰文)|

书接上文:吐蕃史(三十五):全面推行佛教的赤松德赞

在之前的两章我们介绍了赤松德赞对吐蕃本土宗教苯教的打击以及在吐蕃境内全面复兴推行佛教的事迹。可以说,在赤松德赞的运作之下吐蕃境内佛教大兴,苯教则被严格的限制发展。同时,赤松德赞本人也在这次佛苯之争中成功的利用佛教的兴盛加强了自身的权力,削弱了那些信奉苯教的贵族们的势力。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赤松德赞虽然集中精力在吐蕃境内复兴佛教,但是对于吐蕃的对外扩张也是一点也没有松懈,真正的做到了"军事内政两手抓"并且"两手都硬"。也因此,吐蕃一朝军事实力最强大,统治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松赞干布统治时期,而是赤松德赞统治时期。

正是在其统治时期,吐蕃力抗大唐帝国、回鹘帝国、阿拉伯帝国这三大帝国不仅没有落入下风,反而占尽了优势。

关于赤松德赞的武功,矗立在今西藏琼结县的赤松德赞纪念碑对此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其碑铭记载道赤松德赞统治时期"武功赫赫,上自大食边境,下迄陇山隘口,无不臣服。疆土辽阔,南北东西,广袤无边。"

但是这个碑铭的记载过于简略,我们从中所能得知的关于赤松德赞武功的信息也比较简单。不过好在藏族史籍《五部遗教》中的《国遗教》一书(其他另外四本分别为《鬼神遗教》、《王妃遗教》、《译师班智达遗教》、《大臣遗教》)中详细记载了赤松德赞的武功。该书记载道在当时位于吐蕃南方的印度王国"臣属于吐蕃""接受吐蕃之政令",并且"入贡印度之宝物,定期奉献九式美食";位于吐蕃西方的大食也"臣服吐蕃之下,并随时恭受吐蕃之命令",并且和印度一样吐蕃朝贡;位于吐蕃北方的"突厥"也在吐蕃的进攻下国破家亡,并且附属于吐蕃;位于吐蕃东方的大唐也将"将自己的政权献给吐蕃",并且和印度与大食一样也向吐蕃进贡珍宝和美食。除此之外,位于西域的于阗也被吐蕃征服。从《国王遗教》的记载中便可以看出,吐蕃在赤松德赞时期是东西南北四面出击的,虽然《国王遗教》中对此的记载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也应承认当时吐蕃在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国家交战时都是处于上风的。

先来看看吐蕃对印度的进攻。事实上,在《国王遗教》关于赤松德赞武功的记载中所列举的国家里面,印度可能是战斗力最低的,或者最多也就是和于阗国差不多。如果说赤松德赞和大唐、大食以及《国王遗教》中所谓的"突厥"交战都是为了争夺领土,那么赤松德赞进攻印度的原因似乎和争夺领土的关系不大,因为如果吐蕃想征服印度的话在松赞干布时期便可以做到,在当时吐蕃在与印度的交锋中便已经占据了上风,必要再等到将近一百年之后的赤松德赞时期呢。

不过好在《贤者喜宴》中给出了解释,当时赤松德赞修建好桑耶寺后发现寺内没有供奉给佛祖的礼物,于是赤松德赞就此问题询问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便告诉赤松德赞在摩揭陀国供奉有如来佛的舍利,可以把舍利迎请过来进行供奉。在听完莲花生大师的回答后,赤松德赞当即决定出兵印度迎请如来佛舍利到吐蕃来,由莲花生大师做向导率领吐蕃骑兵"一千四百万人"(此处应是进行了夸大,当时吐蕃全境估计都没有这么多人)向印度行军。

吐蕃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印度边地的国王们纷纷投降,等打到摩揭陀国时发现"所有摩揭陀人将各种财宝送往乌仗那之布日山而各类人等则逃往东印度",这也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吐蕃也顺利的从摩揭陀国迎请了如来佛之舍利。

随后吐蕃又"继而在恒河河畔派遣四名吐蕃人驻守,从此处以内则为吐蕃地界,并命令在该地立石碑一通。"可见吐蕃进攻印度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夺取如来佛的舍利,只有占领印度土地只是顺便的,不过吐蕃也因此将其南部边界扩展到了恒河流域。

再来看看位于吐蕃西边的大食。吐蕃和大食在松赞干布时期便已经建立了联系,并进行友好往来,当时吐蕃不仅发展与大食的对外贸易而且还曾从大食引进了伊斯兰教,并且吐蕃编撰医书的时候还从大食请来了医生来协助编撰,由此可见当时吐蕃和大食的关系是处于良好阶段的。

除了友好交往之外,吐蕃还曾与大食联合图谋推翻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吐蕃便曾和大食联合进攻归附唐朝已久的拔汗那王国,赶走其亲唐的国王,另立新君。开元五年(公于717年)突骑施、大食、吐蕃三方又合兵试图攻取唐朝的安西四镇,但是被唐朝击退。此外,吐蕃《大事纪年》也记载在公元732年的时候,大食曾派使者出使吐蕃。由此可见,大食和吐蕃在这一时期关系密切,交往不断。

但是双方关系密切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他们在西域和中亚地区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唐朝,然而随着唐朝因安史之乱的爆发退出西域与中亚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权力真空从而成为无主之地,于是大食与吐蕃的"蜜月期"也宣告结束。双方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是处于对立地位的,大食想东扩占据中亚西域地区,吐蕃也想西扩占领西域中亚地区。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在这种情况下,吐蕃和大食也开始了兵戎相向,双方曾多次展开交战。但是由于吐蕃一方与沙陀、葛逻禄、黠戛斯等突厥部族结成了反大食联盟,所以吐蕃在与大食(此时的大食为黑衣大食)的多次交锋中都要略占上风 ,不过长期长期与大食作战也导致吐蕃一方有不少军力都被牵制在了西方,也就是《旧唐书·大食传》所记载的"蕃军太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

最后再来看下《国王遗教》中所谓的"突厥"。从突厥汗国的发展史来看,此时位于吐蕃北方的主要是西突厥部落,也就是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但是我们在上面也提到过这些西突厥部落曾和吐蕃一同与大食作战,可见西突厥部落与吐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并且有的时候西突厥部落还会招引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地区。所以,《国王遗教》中的"突厥"所指的应该不是这些西突厥部落,应是另有所指。

事实上,此处的"突厥"所指的应当是回鹘。吐蕃在攻陷唐朝安西四镇之后,其边境便与回鹘接壤。回鹘一方也对唐朝的安西四镇有觊觎之心,并且回鹘所采取的对外政策也是与唐朝保持同一阵线,再加上唐朝也想联合回鹘共同进攻吐蕃,所以在这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回鹘便于吐蕃在安西四镇展开了交战。

然而据《旧唐书》记载,回鹘在和吐蕃的交战中基本上都是败多胜少,比如"吐蕃率葛禄、白服之众去冬寇北庭,回纥大相颉干迦斯率众援之,频败"、"十年秋,悉其国丁壮五万人,召袭古,将复焉。俄为所败,死者大半。颉干利收合烬,晨夜奔还"、"颉士迦斯败,葛禄乘胜取回纥之浮图川,回纥震恐,悉迁西北部落羊马于牙帐之南以避之"。《旧唐书》中的这些记载也正好和《国王遗教》中的记载相同,由此可见《国王遗教》中的"突厥"指的应是回鹘。

至于《国王遗教》中于阗的失守则是很容易理解的,于阗最大的依仗是唐朝,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全面收缩战线,根本无暇顾及西域地区,所以于阗的失守也只是时间问题了。除此之外,吐蕃和唐朝的交战由于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所以我们留待下一章再讲。

参考文献:《贤者喜宴》、《国王遗教》、《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标签: 松赞干布

更多文章

  •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真的幸福么?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松赞干布

    在中国古代,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有时会进行“和亲”。而且,即便是在盛唐时期也是如此,比如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就是一种和亲之举。很多人,都把这段和亲看作是爱情的佳话,甚至是爱情的传奇。那么,果真如此吗?文成公主(625年——680年),真名不详,李家的宗室女儿,在唐太宗贞观十四年时被李世民收为义女并进封

  • 为何松赞干布宁可发动战争,也非要娶唐朝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松赞干布

    唐朝建国以来,面临过的外敌很多,包括突厥、吐谷浑、大食国、吐蕃等等,但要说对唐王朝最具的敌人却从来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出自自身。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到大唐换代,唐王朝出现了三种怪异的政治模式:1、皇帝对太子持打压态度,甚至太子的位置并不固定,像李承乾、李瑛、李忠、李贤……2、重用宦官、权臣,典型人物鱼朝

  • 唐太宗给松赞干布使者出了五个谜题:使者是如何破解的?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松赞干布

    贞观14年,松赞干布派自己的宰相禄东赞前去长安和亲,迎娶大唐公主。没想到当时一共有五个少数民族的使节前往提亲。究竟先答应谁?太宗李世民决定出谜题,考他们一下。1、蚁穿九曲明珠 唐太宗命人拿来一个细长的玉石柱,但这玉石柱可不简单,里面不是一以贯之,而是被弯曲打穿了九次,取九连环之意,线也有讲究,是丝

  • 文成公主是怎样嫁给松赞干布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松赞干布

    虽然美丽的传说很多,但是说穿了,这就是一件公事而已。既无关于爱情,也跟“慧眼识英雄”没什么关系。一般认为,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已经有人类生存。西藏林芝陆续发现古代人类头骨和伴生石器、陶器等。在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则出土了多座房屋遗址和大量的石制工具,以及骨器、陶器、粟米、动物骨骼等。青藏高

  • 《雪中悍刀行》:剑神李淳罡将下线,死前王仙芝携“绿袍儿”相送

    历史人物编辑:千秋月清泪标签:王仙芝

    01:李淳罡的“大破大立”在昨天更新的剧情里,羊皮裘老头儿问徐凤年,“若是在北椋和姜泥之间二选一,你会怎么选择?”徐凤年只笑了笑,完了后又半是认真,半是打趣地说道“我两个都要”。不论是北椋,还是姜泥,徐凤年他都要握在手里。这看似比较无赖的答案,却给了李淳罡当头一击。姜泥与徐凤年之间,横亘着家国仇恨。

  • 《雪中悍刀行》中,洪洗象的武功怎么样,能不能打过王仙芝?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王仙芝

    一个是坐镇武帝城一甲子,自称天下第二的王仙芝;一个是吕祖转世,才入江湖便出江湖的武当掌教。两人都是不出世的天才,几乎代表了雪中江湖的战力天花板,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孰强孰弱呢?遗憾的是两人之间并不曾摩擦出火花,所以关于两人谁能厉害一点,我们要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一,随斜谷认为:不管是洪洗象还是齐玄帧,

  • 唐朝版宋江:王仙芝想被诏安,可惜黄巢不想做吴用,下场非常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林天聊史标签:王仙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多年前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带火了这首诗。中国是个诗的国度,因为诗人太多,优秀的诗篇也太多,因为能够流传下来的诗句,大多数都是被人喜爱的精品。但是有一些另类的诗文,也会被流传下来,因为写诗的人身份特殊,比如说黄巢的这首诗,

  • 雪中悍刀行:天下最强三人集结,李淳罡问剑王仙芝,飞剑直指东海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王仙芝

    大家好,北冥特摄漫评,带你看最新的雪中悍刀行。徐凤年游历武帝城,天下一共发生了两件大事,这也是所有人比较关注的。首先就是李淳罡和王仙芝的对决了,李淳罡重回陆地神仙之境,在外人看来,他必定会和王仙芝再次对决,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当年李淳罡并没有输,只不过是因为惜才,这才给了王仙芝机会。但以李淳罡的性格

  • 《悍刀行》中九个转世之人,王仙芝上榜,每一个都是怪物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一翔篮球事标签:王仙芝

    在《悍刀行》中九个转世之人,每一个都是怪物的存在。第九位:呼延大观他是秦皇身边的一位影子高手曹芝的转世,前世一直护卫秦皇安危,在转世之后实力同样非常出色,一人一宗门,并且和秦皇之间的羁绊非常深,作为一个武学奇才,呼延大观更向往逍遥自在,即便是前世和秦皇有牵连,也都是顺其自然,学武也十分的懒惰。在他的

  • 黄巢打王仙芝一拳,是出于大义,还是嫉妒心?真相比这残酷的多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王仙芝

    文丨历史时刻录图丨来源于网络公元878年~884年,长达六年的黄巢起义为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敲响了丧钟。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在“黄巢起义”之前的“王仙芝起义”过程中黄巢与王仙芝的一个小插曲:黄巢暴揍王仙芝的背后,是出于“革命大义”,还是“嫉妒心”,或者是“其他”?01革命老大王仙芝欲诏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