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侯君集被抄家,抄出两个“食人乳而不饭”的美人,他为何被抄家

侯君集被抄家,抄出两个“食人乳而不饭”的美人,他为何被抄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静心读史 访问量:3610 更新时间:2023/12/20 16:14:13

侯君集也算是唐太宗班底中的一个奇才,他原本没读过什么书,等他读书时却已经是所谓的“朝廷栋梁”了,已经在庙堂之上身居高位,偏偏读得还不错,魏征都觉得他有宰相之才,向唐太宗举荐他。

读书人这么多,又有多少人能当得上“宰相之才”这四个字?

可是,侯君集一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却得到了这个评价,让人惊叹之余,也不由得佩服他。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说的便是侯君集这样的人。

倘若没有后来的事,唐朝贞观名相之中必有侯君集的一席之地,只可惜他最后还是自己毁了自己。

侯君集后来之所以会被抄家,完全是因为他太过于膨胀了,触及了唐太宗的底线,所以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对于这个被时人认为既能够出则为将,又能够入则为相的侯君集,唐太宗还是很欣赏和器重的,他在密谋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侯君集也是知情者、谋划者和执行者之一,倘若不是心腹的话,侯君集可没这个资格。

后来,唐太宗还将侯君集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名录之中,哪怕侯君集触及了他的底线,他也没有撤了侯君集的画像。

侯君集身为一个武将,他的生涯巅峰是在贞观十四年的时候,率领唐军灭了西域高昌国,将高昌纳入唐朝版图。

也正是因为有了灭高昌之功,侯君集后来行事才越发肆无忌惮起来,他在攻灭了高昌之后,不仅未经奏请,私自发配罪人,还将高昌国的宝物以及美人据为己有,这些事绝非人臣之所能为。

所以,侯君集一班师回朝即被捉拿入狱,岑文本对唐太宗说了句“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侯君集这才被释放。

可谁曾想侯君集这厮是个记吃不记打的货色,唐太宗念着他的功劳,没有追究他的过错,他反倒怨恨起唐太宗来了。

他怨恨唐太宗也就罢了,嘴巴还把不牢,贞观十七年恰逢太子詹事张亮调任洛州都督,他便跑去找张亮闲聊,聊着聊着便抱怨了起来,说自己遭到了排挤,我灭了高昌,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等我班师回朝之后,皇帝竟然责怪我,你说气人不!

他抱怨完了之后,嘴巴更把不住了,竟然直接对张亮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反了他李唐吧?

张亮听了虽然沉默不语,可心里恐怕在直娘贼地骂,你想死也别拉上我呀!于是,张亮便偷偷地将这事告诉了唐太宗。

唐太宗想了想,这事没证据呀,那只能看以后侯君集怎么做了,所以隐忍不发,他不仅没向侯君集发难,还让阎立本画了侯君集的画像放到了凌烟阁。

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从来没有刻意罗织罪名去处死帮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这一点确实很值得称赞。

侯君集怨恨李世民,并且生出了反心的时候,恰好皇太子李承乾也不满于李世民,生怕李世民会废了自己,所以也生出了谋反之心。

侯君集惹李世民不开心,侯君集因此埋怨李世民,这是举朝皆知的事。

张亮后来虽然出任了洛州都督,但是别忘了,他也曾经担任过太子詹事一职,他在向李世民揭发侯君集已生反心的同时,是否也将消息透露给了东宫?从后来李承乾直接让人去拉拢侯君集的举动来看,张亮确实很可能同时将消息透露给了李承乾。

所以,李承乾直接让侯君集的女婿、时任东宫千牛的贺兰楚石去找侯君集,侯君集一见李承乾竟然也有谋逆之意,但还在犹豫不定,于是为了坚定李承乾谋反的决心,他举着手对李承乾说:“此好手,当为用之。”

只可惜李承乾还没来得及举兵谋反便已经事泄被捕被废,侯君集当然也没能逃过这一劫,他自己被处死,妻儿老小也被发配到了岭南。

当时抄侯君集家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竟然抄出了两个“食人乳而不饭”的美人。

唐朝刘餗所撰《隋唐嘉话》曾记载:“侯君集既诛,录其家,得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状,曰:自尔已来,常食人乳而不饭。”

此书虽为笔记小说,但是两唐书和通鉴也曾取材于此,可见这本书确实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那么,为什么会从侯君集的家中抄出这两个“食人乳而不饭”呢?

从侯君集灭了高昌之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不仅是一个贪财之人,也是一个贪色之人,所以这两个美人应当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所专门“豢养”。

人乳在古人眼中具有养颜润肤的功效,据说慈禧也曾用过人乳沐浴,侯君集之所以让她们食人乳而不饭,也正是为了将她们养成诗经里所描写的“肤若凝脂,手若柔荑”那样的绝色美人。

虽然侯府之中二美容色绝代,但侯君集如此行径,也着实让人目瞪口呆,不过,最后还是便宜了唐太宗。

标签: 侯君集

更多文章

  • 唐朝名将侯君集为什么最后会被唐太宗李世民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七弦君讲史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他是唐朝时期名将,在李世民为秦王时,就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而屡立战功,颇受李世民器重。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带兵进宫控制了朝臣和唐高祖。后来李世民继位为帝,侯君集被封为左卫将军、赐邑千户。在之后唐朝对吐谷浑的战争中,侯君集又立下赫赫战功,他因功被封为陈国公、吏部尚书。侯君集是将军出身

  • 侯君集谋反被抄家,竟搜出两个特别的美人,这让李世民当场傻眼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是大唐名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他这种自傲的性格最终将他送上了谋反之路。其实早年他还是很风光的,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玄武门政变之前他坚定的支持李世民,眼看李世民和李建成斗争越发激烈,侯君集和尉迟敬德几乎天天都劝说李世民和李建成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侯君集,谋反失败,乞求李世民给他留下一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昊征标签:侯君集

    公元643年4月,大唐太子李承乾与侯君集计划发动政变,派兵攻入皇宫。就在太子集团蠢蠢欲动之际,齐王李祐起兵造反,随后被李世民镇压,齐王李祐刚刚伏诛,太子谋反案旋即就爆发了!那么,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为何要谋反?面对刀斧手,他乞求李世民给他留下一个儿子,以继承侯家香火,李世民答应他了吗?

  • 把美容当做自己事业的大唐公主,热爱美容的永和公主之美容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晓白美食说标签:永和公主

    美容这个词,不要以为是现代才有的,我告诉你,早在一千多年轻的大唐,早就有了美容的这个概念。而且这个还是由一位公主传开的,这位公主一生都把自己的精力奉献在美容研究的事业上,而且她虽然贵为公主,她可没有像别人一样,都是研究一些珍贵的护肤养颜的东西,她研究更多的是一些平民话的东西,一些百姓也可以用的上的美

  • 松赞干布去世,留下文成公主一个人,她为何守寡30年都不回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宁愿守寡30年都不回大唐,可不是因为西域部落中“父死子继”的恶俗。她之所以不回,不是因为不能回,而是因为她不想回。呆在吐蕃可比她千里迢迢跑回来好多了。至于背后的原因,且听我慢慢给你道来。文成公主远嫁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松赞干布,看似美妙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松赞干

  • 松赞干布为何非要娶大唐公主?以打促和,派使者请婚,太宗出难题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第二位和亲公主,也是所有和亲公主中最出名的一个,她与第一位弘化公主嫁入吐谷浑只相差一年的时间。两位公主相继远嫁的背后,则是唐朝与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政治博弈,而这两场婚姻当然也仅仅只是政治婚姻。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为了牵制日益崛起的吐蕃,唐太宗帮助吐谷浑首领慕容诺曷钵稳定了

  • 松赞干布死后,无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30年奉献至今被人赞颂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松赞干布

    公元638年,吐蕃松赞干布出兵击败了西域周边邻国,并继续推进至大唐边境,唐军出兵击败了吐蕃军队。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刚经历玄武门之变不久,需要稳定的环境平息国内反对声,并且需要让民众休生养息,此时不宜轻动刀兵。因此,李世民决定派遣一宗室之女与松赞干布为妻,开创了唐朝与吐蕃长期的友谊。文成公主入藏公元64

  • 松赞干布死后,无子嗣的文成公主为何留在西藏30年?死后获神回报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松赞干布

    唐朝的文成公主因为远赴西藏和亲,一生致力维护于大唐和吐蕃的和平关系而谱写一曲赞歌,名垂青史。松赞干布比文成公主大了8岁,而且松赞干布34岁时便病死了,文成公主直到30年后才去世,但人纳闷的是,文成公主为何寡居30年,却没回归唐朝?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三任赞普,他12岁在乱世中继承了父位。之后,他发挥

  •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啥宁愿在西藏寡居30年,而不愿回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松赞干布

    在唐朝公主里,除了太平、安乐公主外,还有一个和亲公主也是格外惹人关注,她就是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唐朝是个强盛的王朝,按照我们理解,它犯不上去和周边的政权和亲。特别是当时被四方政权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时期。可文成公主和亲恰恰就是发生在唐太宗时期,这场联姻可以说是英雄惜英雄的欣赏。远在千里之外的吐蕃政

  • 娶个媳妇不容易,为了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到底有多拼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松赞干布

    01松赞干布是吐蕃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吐蕃王,在他的统治期间,确立了吐蕃文字、法律、农牧、政府规划等等,可以说吐蕃地区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故事”都是在松赞干布时期确立的,他的本名也并不叫松赞干布,而是弃宗弄赞,因为百姓为了对他表示感恩,所以给他取了“松赞干布”作为尊称,意为“严正沉毅”。但是松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