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啥宁愿在西藏寡居30年,而不愿回唐朝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啥宁愿在西藏寡居30年,而不愿回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桑成阳 访问量:665 更新时间:2023/12/19 19:26:37

在唐朝公主里,除了太平、安乐公主外,还有一个和亲公主也是格外惹人关注,她就是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

唐朝是个强盛的王朝,按照我们理解,它犯不上去和周边的政权和亲。特别是当时被四方政权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时期。

可文成公主和亲恰恰就是发生在唐太宗时期,这场联姻可以说是英雄惜英雄的欣赏。

远在千里之外的吐蕃政权赞普松赞干布,他年仅12岁就执掌政权,是一个刚强有着远大目标的君主,虽然年幼,但他毫不畏惧旧贵族的挑衅,大胆改革,不断征服周边政权,使吐蕃政权日益强大。

他心里非常清楚,要想长治久安,还必须要和强大的唐朝联姻,于是他派使者来唐朝提亲,被唐太宗一口拒绝,松赞干布不气馁,再来,结果还是被拒绝。

他面子有些挂不住了,集结兵马来挑战唐朝。唐太宗也不是吃素的,于是双方打了一仗,结果吐蕃兵败了。不过,这让唐太宗见识了吐蕃政权的顽强。

这场战争也让松赞干布更加确定要和唐朝联姻,第三次,他派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相禄东赞前来提亲,并带来丰厚的礼金,这次唐太宗答应了。

不过自古以来和亲,很少有皇帝把自己的公主千里迢迢送到边远地方,于是唐太宗选了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并诏封为文成公主。下旨让她去吐蕃和亲。

不过,他对文成公主的远嫁还是非常重视的,随文成公主出嫁的有5000多名能工巧匠,几千种农作物的种子,无数的典籍,应该说跟随文成公主去吐蕃的是中原先进的文明。

文成公主虽说远嫁,但是她并没有感觉到凄凉,因为松赞干布和她年龄相当,史书记载,他长得不赖,是位帅哥,加上君主光环,和文成公主称得上旗鼓相当。

而且他还是个宠妻狂魔,对文成公主爱护有加。为了她修了布达拉宫,就是因为考虑到文成公主住不惯游牧民族的帐篷。

文成公主不愧是大唐公主,心胸开阔,善良有爱,她不遗余力地把中原先进的农作技术、建筑风格,佛教文化等等传播到了边疆。

如果一路向西,从进入青海开始,我们就会不断地听到有关文成公主的传说,看到纪念文成公主的各种建筑,可见文成公主在藏族人们的心中地位非常之高。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去世时才34岁,可惜,文成公主才在吐蕃生活九年,就守寡了。松赞干布去世后,唐高宗派使者去吐蕃,打算把文成公主接回唐朝,但是她拒绝了。

文成公主为什么不愿意返回唐朝呢?原因也不难理解。

首先,在古代女子出嫁以后,婆家才是女人真正的家。

文成公主在拉萨生活九年,她已经适应高原生活,而且生前和松赞干布伉俪情深,夫妻十分恩爱。她愿意生活在这里,陪伴着丈夫。而且,在吐蕃,她贵为王后,子民爱戴,回到唐朝,她住在哪里,以什么身份居住?这都是问题。

另外,她远嫁吐蕃是带有使命的,她要维护两个政权之间的友好。如果文成公主随着唐朝的使者返回,那么吐蕃政权与唐朝的友好往来就可能中断,而且松赞干布去世后,也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

由于松赞干布唯一的儿子贡日贡赞早早去世,所以,松赞干布死后,他的幼孙芒松芒赞被立为赞普。禄东赞继续担任国相,辅佐芒松芒赞。

随着吐蕃的强大,它们不断扩张领土,想占领整个青海,这就侵害到了唐朝的利益,唐朝与吐蕃政权时不时地发生战争。如果文成公主返回唐朝,连接两个政权的纽带没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辛苦建设的友好局面很有可能就将一去不复返。这是文成公主愿意看到的。

文成公主愿意为两个政权的友好继续牵线搭桥。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赞普芒松芒赞去世,禄东赞儿子论钦陵拥立芒松芒赞的年仅八岁的儿子器弩悉弄为赞普,他就是赤都松赞。

文成公主为了唐蕃的友好,派大臣前往大唐请求和亲。这是文成公主去世前为了恢复唐蕃友好关系所做的最后努力,也为三十年后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做了铺垫。

晚年的文成公主,寡居三十年。她膝下无子无女,在吐蕃举目无亲,当年和她一起到吐蕃的侍从、婢仆,经过了三四十年也都走的走、死的死,所以她的晚年不仅孤独寂寞,而且常常感到痛苦和无奈。

680年十月,文成公主患上天花在吐蕃去世,享年五十六岁。文成公主的一生,为大唐和吐蕃作出了太多的付出和牺牲。

在文成公主去世后,唐高宗派遣使臣专程前往吐蕃吊祭。文成公主的葬礼办得非常隆重,她被埋葬到了藏王墓,与松赞干布一起长眠于此。

此后,在墓陵上的祭殿里,公主的塑像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一起享用着人们千百年不断的香火供奉。

吐蕃人们还在各地修建了许多文成公主庙,以此纪念文成公主的功绩。这种单独建庙供奉的待遇,是松赞干布的其余任何后妃都没有的。

吐蕃人们将文成公主视为神灵绿度母的化身。绿度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把她的雕塑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受持香火。

标签: 松赞干布

更多文章

  • 娶个媳妇不容易,为了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到底有多拼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松赞干布

    01松赞干布是吐蕃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吐蕃王,在他的统治期间,确立了吐蕃文字、法律、农牧、政府规划等等,可以说吐蕃地区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故事”都是在松赞干布时期确立的,他的本名也并不叫松赞干布,而是弃宗弄赞,因为百姓为了对他表示感恩,所以给他取了“松赞干布”作为尊称,意为“严正沉毅”。但是松赞干

  • 松赞干布到大唐求婚?吐蕃都带去了什么?公主嫁入吐蕃态度是?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位李氏远亲的女儿,也算是宗室女。她从小受到诗书传家的熏陶,至豆蔻年华时,更出落得花容月貌,丽质天姿。加上聪明伶俐,博览群书,通晓音律。被唐太宗封为文成公主。公元7世纪,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剽悍的弃宗弄继承了吐蕃王位,当了赞普(国王),当地人称他为“松赞干布”。松赞干布骁勇善战,带

  • 身处拉萨的“颐和园”,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园林,松赞干布也爱来此

    历史人物编辑:风浮说历史标签:松赞干布

    近些年来,拉萨变得受欢迎了。去拉萨旅游必须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罗布林卡,很多人都亲切地称它为拉萨的颐和园,虽然面积没有真正的颐和园那么大,但是却有它独特的美丽。这里被称作拉萨最美的园林,安安静静的漫步在园中,就能够感受到田园的生活有多么美。它建造于18世纪40年代,是清朝的皇帝下的旨意,驻藏大臣接受到

  • 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为何30年也愿不回唐朝,执意留在吐蕃?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是吐蕃与大唐之间的盛事,而文成公主本人也成为了缔结唐蕃友谊的文化大使与象征,与其说是不愿回唐朝,不如说是最终时代和人民选择了她,让她留在了吐蕃。(一)文成公主入藏在贞观十四年(640)十月丙辰(23日),吐蕃赞普派遣使者禄东赞前往长安请婚,面见了当时的唐太宗,这一幕被画家阎立本凝固在了画

  •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是如何巩固西藏与中国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松赞干布

    文|史说百家编辑|史说百家前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是中国和西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段婚姻发生在唐朝,当时唐帝国正在将其影响力扩展到整个中亚。文成公主嫁给西藏国王松赞干布被视为扩大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政治战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如何巩固了西藏与中国的关系?它如何被视为一种政治战略?以及西藏与中国

  • 探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爱情史诗

    历史人物编辑:芳芳电影标签:松赞干布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爱情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不仅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而且还包含着政治和文化的纷争,堪称是一部绝美壮丽的爱情史诗。事实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结合主要是出于唐朝和吐蕃的一种政治联姻关系。当时的唐朝希望通过文成公主的婚姻加强与吐蕃的关系,并进一步扩大

  •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本可改嫁,为啥还要寡居吐蕃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松赞干布

    前言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把唐朝的文化等传遍整个高原,成为后世西藏人们心目中的女菩萨,但这背后的心酸又有谁知道?她的婚姻只有九年,松赞干布去世的时候,文成公主只有25岁。尽管当时大唐已经很开放,允许寡妇再嫁,但文成公主坚持留在吐蕃三十多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他们结婚之前,松赞干布曾经为了称霸整个西域,

  • 松赞干布的御前大臣桑布扎,根据传说找到神秘地,却留下很多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松赞干布

    雪山之神与宝石之门的传说,流传于西藏西南部地区以及印度北部地区。传说雪山之神为了惩戒愚蠢贪婪的世人,将世界上所有的奇珍异宝都收集起来,藏在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并用神力把那地方封闭起来。为了奖赏智慧的勇士,雪山之神在那地方留了一扇门,这就是宝石之门的来历。雪山之神还给世人留下了一把开门的钥匙,那就是绝世

  • 吐蕃史:吐蕃王朝最强盛时期的君主不是松赞干布,而是赤松德赞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松赞干布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吐蕃史/周三更新/哒哒的马蹄(撰文)|书接上文:吐蕃史(三十五):全面推行佛教的赤松德赞在之前的两章我们介绍了赤松德赞对吐蕃本土宗教苯教的打击以及在吐蕃境内全面复兴推行佛教的事迹。可以说,在赤松德赞的运作之下吐蕃境内佛教大兴,苯教则被严格的限制发展。同时,

  •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真的幸福么?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松赞干布

    在中国古代,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有时会进行“和亲”。而且,即便是在盛唐时期也是如此,比如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就是一种和亲之举。很多人,都把这段和亲看作是爱情的佳话,甚至是爱情的传奇。那么,果真如此吗?文成公主(625年——680年),真名不详,李家的宗室女儿,在唐太宗贞观十四年时被李世民收为义女并进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