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玄奘的御兄并非唐太宗,而是高昌国王麴文泰,后被侯君集所灭

玄奘的御兄并非唐太宗,而是高昌国王麴文泰,后被侯君集所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利山 访问量:2108 更新时间:2023/12/20 16:11:03

文/令史

《西游记》我们都熟悉,作者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影视剧里,唐僧都是以唐太宗的御弟自称。《西游记》第十二回写道,"唐王大喜,上前将驭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但是,真实的玄奘并没有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而且他去天竺取经也未得到唐太宗的获准,与他御兄御弟相称的另有其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1.

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武德九年,天竺僧波颇来到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伽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贞观二年,二十九岁的玄奘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玄奘从长安出发,途中经兰州到凉州,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至高昌国。

2.

高昌国出现于公元前一世纪,旧址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当时西汉大将李广利带领士兵在西域屯田,设立高昌壁,因为地势高敞,人广昌盛而得名。

十六国末期,高昌独立自成一国,后来麴文泰继任国王,励精图治,国内安定繁荣,高昌国又处于西域交通枢纽,所以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唐朝时国外的很多宗教传至高昌国,再由高昌国传入中原。当时的高昌国人口三万,僧侣三千,对佛教信仰已极。然而传入高昌国的经文却没人看得懂,这让国王麴文泰很苦恼。

就在这个时候,麴文泰听说玄奘法师行至高昌国附近,顿时大喜,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来迎接玄奘。

玄奘进入高昌国后,麴文泰与之相谈甚欢。麴文泰当即下令,封玄奘为高昌国国师。玄奘暂居高昌国,帮助麴文泰翻译佛家经文。经文翻译完成后,玄奘向麴文泰辞行,继续西行。

麴文泰自知留不住玄奘,临走前便要求玄奘答应他两个条件:第一,就是他要和玄奘结拜为异姓兄弟,两人御兄御弟相称;第二,就是玄奘取经回来,须在高昌国讲经三年。

两个条件玄奘都应了下来,麴文泰亲自挑选了四个沙弥,负责一路照顾他的御弟玄奘。为了保证玄奘顺利通过接下来的二十四个国家,麴文泰还亲手书写了二十四份信。

《西游记》第十二回写道,"次早,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所谓的通关文牒就来源于此。

3.

玄奘西去之后,凭借着国力强盛,麴文泰与西突厥联兵犯伊吾,劫掠焉耆,壅绝西域商道。焉耆向大唐求救,唐太宗下书谴责,索要中原逃亡到高昌和突厥的百姓,并征阿史那矩入朝,麴文泰与突厥都没有应诏。

唐太宗便遣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军出讨。贞观十四年,唐军兵临碛口,西突厥援军不至,麴文泰惊惧无计,抑郁而终。

麴文泰去世后,其子麴智盛继位为高昌国王。不久唐军兵临高昌,麴智盛降唐,高昌国灭亡。

玄奘从高昌国出发后,经屈支、凌山、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飒秣建国、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由此南下经缚喝国、揭职国、大雪山、梵衍那国、犍双罗国、乌伏那国,到达迦湿弥罗国,行程13800余里。

在此之后,玄奘学习梵文经典,又到印度一边学习佛教经论,一边巡礼佛教遗迹。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听戒各类梵书,遍学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3年,玄奘带着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载誉程回国。正当玄奘风尘仆仆的来赴三年之约时,才知道,自己的御兄麴文泰早已亡故,而高昌国也被大唐所灭,置高昌县,附属大唐。

笔名:令史

标签: 侯君集

更多文章

  • 侯君集要造反,李世民为何不信: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侯君集

    玄武门兵变可谓是大唐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李世民带领着他那十个人组成的敢死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和土匪分赃不均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两个头头都还是皇室之人。皇室之中哪里来的什么骨肉亲情,为了权力可以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弑父杀君也可以分分钟上演。李世民有着皇太子应该具备的所有条件,但是不是长子这一身

  • 侯君集被抄家,抄出两个“食人乳而不饭”的美人,他为何被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也算是唐太宗班底中的一个奇才,他原本没读过什么书,等他读书时却已经是所谓的“朝廷栋梁”了,已经在庙堂之上身居高位,偏偏读得还不错,魏征都觉得他有宰相之才,向唐太宗举荐他。读书人这么多,又有多少人能当得上“宰相之才”这四个字?可是,侯君集一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却得到了这个评价,让人惊叹之余,也

  • 唐朝名将侯君集为什么最后会被唐太宗李世民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七弦君讲史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他是唐朝时期名将,在李世民为秦王时,就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而屡立战功,颇受李世民器重。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带兵进宫控制了朝臣和唐高祖。后来李世民继位为帝,侯君集被封为左卫将军、赐邑千户。在之后唐朝对吐谷浑的战争中,侯君集又立下赫赫战功,他因功被封为陈国公、吏部尚书。侯君集是将军出身

  • 侯君集谋反被抄家,竟搜出两个特别的美人,这让李世民当场傻眼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是大唐名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他这种自傲的性格最终将他送上了谋反之路。其实早年他还是很风光的,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玄武门政变之前他坚定的支持李世民,眼看李世民和李建成斗争越发激烈,侯君集和尉迟敬德几乎天天都劝说李世民和李建成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侯君集,谋反失败,乞求李世民给他留下一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陈昊征标签:侯君集

    公元643年4月,大唐太子李承乾与侯君集计划发动政变,派兵攻入皇宫。就在太子集团蠢蠢欲动之际,齐王李祐起兵造反,随后被李世民镇压,齐王李祐刚刚伏诛,太子谋反案旋即就爆发了!那么,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为何要谋反?面对刀斧手,他乞求李世民给他留下一个儿子,以继承侯家香火,李世民答应他了吗?

  • 把美容当做自己事业的大唐公主,热爱美容的永和公主之美容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晓白美食说标签:永和公主

    美容这个词,不要以为是现代才有的,我告诉你,早在一千多年轻的大唐,早就有了美容的这个概念。而且这个还是由一位公主传开的,这位公主一生都把自己的精力奉献在美容研究的事业上,而且她虽然贵为公主,她可没有像别人一样,都是研究一些珍贵的护肤养颜的东西,她研究更多的是一些平民话的东西,一些百姓也可以用的上的美

  • 松赞干布去世,留下文成公主一个人,她为何守寡30年都不回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宁愿守寡30年都不回大唐,可不是因为西域部落中“父死子继”的恶俗。她之所以不回,不是因为不能回,而是因为她不想回。呆在吐蕃可比她千里迢迢跑回来好多了。至于背后的原因,且听我慢慢给你道来。文成公主远嫁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松赞干布,看似美妙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松赞干

  • 松赞干布为何非要娶大唐公主?以打促和,派使者请婚,太宗出难题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第二位和亲公主,也是所有和亲公主中最出名的一个,她与第一位弘化公主嫁入吐谷浑只相差一年的时间。两位公主相继远嫁的背后,则是唐朝与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政治博弈,而这两场婚姻当然也仅仅只是政治婚姻。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为了牵制日益崛起的吐蕃,唐太宗帮助吐谷浑首领慕容诺曷钵稳定了

  • 松赞干布死后,无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30年奉献至今被人赞颂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松赞干布

    公元638年,吐蕃松赞干布出兵击败了西域周边邻国,并继续推进至大唐边境,唐军出兵击败了吐蕃军队。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刚经历玄武门之变不久,需要稳定的环境平息国内反对声,并且需要让民众休生养息,此时不宜轻动刀兵。因此,李世民决定派遣一宗室之女与松赞干布为妻,开创了唐朝与吐蕃长期的友谊。文成公主入藏公元64

  • 松赞干布死后,无子嗣的文成公主为何留在西藏30年?死后获神回报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松赞干布

    唐朝的文成公主因为远赴西藏和亲,一生致力维护于大唐和吐蕃的和平关系而谱写一曲赞歌,名垂青史。松赞干布比文成公主大了8岁,而且松赞干布34岁时便病死了,文成公主直到30年后才去世,但人纳闷的是,文成公主为何寡居30年,却没回归唐朝?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三任赞普,他12岁在乱世中继承了父位。之后,他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