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郊:中年中进士,却一生穷困坎坷,还有比我更悲惨的公务员吗?

孟郊:中年中进士,却一生穷困坎坷,还有比我更悲惨的公务员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宫史说 访问量:3836 更新时间:2023/12/28 1:31:44

下面这首诗,相信三岁小孩都会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年轻的小伙儿即将出远门,不知道啥时候回家,老母亲担心儿子在外受苦受冻,将那衣服的针线缝得密不透风。

啊!这令人感动的母爱!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不是年轻小伙了,而是五十岁的中年大叔;这首诗也不是作者离家时候写的,而是结束漂泊生活时写的。

老孟的这一生,也是穷困而悲苦的一生,早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丧母……

(一)

公元751年,老孟出生于浙江湖州,他老爸当时在昆山当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吧。

按理说这出身虽然不算富贵,但相比普通百姓,混口饭吃总是没问题的吧,但老孟父亲不知道是不是像海瑞那样,啥都不拿不贪,家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此外,老孟父亲估计不太懂怎么教育孩子,所以老孟从小性子就很孤僻,不爱出门,也不喜欢交朋友,用现在的话来说,老孟有可能患有自闭症。

老孟早年丧父亲,又是家中老大,按理说应该早早承担起家庭责任,但他并没有。

人到成年,当身边所有人都在找工作、评职称时,老孟却一头扎进了河南嵩山,归隐修行去了,至于什么原因,谁也不清楚,可能是老孟觉得自己的性格比较适合做陶渊明,也有可能家里已经穷到无处可去。

老孟隐居期间也去过不少地方,认识不少人。

比如结识了陆羽,两人成了忘年交,没错,就是那个喜欢喝茶的老陆。

当时老陆在信州山上开了一间山舍,开业的时候,老孟还去给他捧场,份子钱给没给不清楚,不过倒是给他题了一首诗:

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

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

——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节选)

此外,老孟还去过苏州,在那里认识了韦应物,老孟还给老韦写了一首诗作为酬答:

章句作雅正,江山益鲜明。

萍蘋一浪草,菰蒲片池荣。

曾是康乐咏,如今搴其英。

顾惟菲薄质,亦愿将此并。

——孟郊《赠苏州韦郎中使君》(节选)

就这样从二十岁晃荡到四十岁,眼瞅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功成名就,老孟心里逐渐有点不平衡了,决定也出来混混。

(二)

公元791年,老孟已经41岁了,但学习能力还是在的,他很快通过了家乡考试,紧接着就马不停蹄赶往京城,参加第二年国考。

到了京城以后,老孟认识了韩愈,两人虽然年龄差比较大(孟郊比韩愈到17岁),但性格却非常相似,都比较孤僻和高傲,所以两人很快成为了基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写出了不少经典连句。

当时老韩已经在中央当官了,他就向老孟承诺,只要你考过了国考,以后就跟着我混,保准你功成名就。

但很遗憾的是,老孟国考落榜了: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孟郊《落第》(节选)

伤心归伤心,但老孟并没有放弃,他当即在京城租房备考、认真复习,准备第二年的考试。

这次备考,老孟下了很大的功夫,把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但遗憾的是,老孟再次落榜了: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落第》

这下老孟彻底被伤到了,不想在京城再待下去,也不想再参加国考了,便回到老家湖州,侍奉老母亲去了。

但老母亲知道儿子还是想当公务员的,就劝他再试试,不要轻易放弃。在母亲的鼓励下,老孟便在家潜心备考。

公元796年,46岁的老孟再次回到了长安,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最终上岸了。

发榜的时候正是阳春三月,长安城百花盛开,老孟自然也是乐开了花: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三)

但老孟考上公务员后,却没有立刻被分配工作,估计是没有啥背景,当时那个拍着胸脯说要提携他的老韩,已经被贬到地方去了。

公元800年,老孟被分配到溧阳当县尉,跟他父亲当年的官职差不多。

多年考公,最终却只能去当一个小小地方科员,老孟内心是非常郁闷的,所以上岗以后也不好好工作,整天到处走走逛逛,连工位都不去了:

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

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

——孟郊《溧阳秋霁》

当地县令对老孟的做法非常不满,就向上级投诉,但老孟是堂堂正正考上的公务员,直接辞退他不合适,所以县令干脆就找了个人来代替老孟干活,并把老孟的工资分一半个干活那个人。

所以别看老孟整天逍遥自在、无所事事,但其实穷得很。

尽管条件艰苦,老孟还是决定将母亲接到身边奉养,并写下了母爱满溢的《游子吟》。

就这样过了几年,老孟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就递交了辞职信。

(四)

公元806年,老韩想起了老孟这位朋友,就写了一封举荐信《荐士》(荐孟郊于郑馀庆也),向当时的河南府尹郑馀庆举荐了老孟“我这兄弟文章读书很厉害、文章写得也好,但因为出身贫寒,人到中年都找不到一份好工作,你就给他安排个工作吧。”

在老韩的举荐、老郑的运作下,老孟得以担任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不仅官职级别提高了,工资待遇也有所上涨,老孟终于可以吃几口饱饭了。

可就在此时,命运又给老孟开了一个玩笑,他的三个孩子相继夭折: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孟郊《悼幼子》

不久之后,年迈的老母亲也离老孟而去,孤苦无依、亲人离散的老孟回想一生,不禁万念俱灰、百感交集。

几年后,郑馀庆转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请孟郊为参谋。跟老郑混以后,老孟先后担任过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等职位,事业总算是有了一点起色。

但此时的老孟已经60多岁了,身体又患有疾病,在工作上力不从心,所以始终没有干出太大成绩: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孟郊《秋怀·其二》(节选)

公元814年,老孟在河南阌乡县因病去世,终年64岁。

结语

孟郊的一生坎坷的,虽然身负才华,又有韩愈、张籍以及郑馀庆等贵人相助,但奈何时运不济,在仕途上始终不得志。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仕途虽然也坎坷,但好在家底够厚,无论怎么折腾,到头来还算是个富贵闲人,但孟郊一生不仅仕途坎坷,而且穷困潦倒,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

孟郊是喜爱诗歌的,他习惯通过诗歌来抒发情感,故而被人称为“诗囚”,但也许正是因为一生不得志,孟郊所写的诗多带有淡淡的感伤、忧愁以及无奈,虽语言淡素直白,但精思苦炼、造语新奇,风格极为独特,故而与诗奴贾岛被合称为“郊寒岛瘦”。这或许是他人生中另一种意义的成功吧!

标签: 孟郊

更多文章

  • 母亲的爱,都缝在了一针一线里-《游子吟》孟郊

    历史人物编辑:草莓与九笙标签:孟郊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同于压抑的《列女操》,这首《游子吟》给的感觉是温情、温暖、温馨,特别感。孩子要出远门了,临行前妈妈给他缝补衣裳,就这么一个日常琐事,写出了普天之下儿女对母亲难以言喻的骨肉情深。来也真的是巧,家里不论是谁出远门,上学也

  • 1000多年来,《游子吟》感动了无数人,很少人知道诗人孟郊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竹林七叙侃历史标签:孟郊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1000多年来感动了无数中国人。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公元751年,孟郊出生在今浙江德清县。父亲是当了一个小官,家里的条件并不好。从小,他就性格孤僻,几乎不与别人交流和往来。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让他看到了底层百姓生活有多艰难,朝廷的腐败以及世态的炎凉。于是青

  • 孟郊的人格精神:古心自鞭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孟郊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中唐复古文学思潮影响下的重要诗人。中国诗歌发展到盛唐,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达到了一个颠峰。这给中唐诗人造成了“盛极难继”的局面。面对这种困境,中唐诗人在困苦彷徨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出路。而孟郊独辟蹊径,致力于诗歌的复古,且能以古为新,复中求变。

  • 会做官的人格局有多高?看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有醍醐灌顶之感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娄师德

    公元696年,吐蕃大破唐军,武则天一怒之下削去副将娄师德的官爵。娄师德不悲反喜,大笑着对仆人说:“不错,不错,正合我意!”众人不解,暗想娄师德是不是疯了?696年,娄师德被任命为肃边道行军副总管,与王孝杰一同征讨吐蕃。当年三月,素罗汗山之战爆发,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率娄师德与吐蕃大将论钦陵、赞婆交战

  • 武则天:你弟弟久未升迁,我给他升个官吧!宰相娄师德:大事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娄师德

    693年,武则天对宰相娄师德说:“你弟弟久未升迁,去做个刺史吧。”圣旨下,娄师德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官位显赫。临走前,弟弟突然发现娄师德愁容满面。弟弟心中疑惑,便问娄师德,这大喜的日子咋一脸不高兴呢?娄师德一脸惆怅地说道:“我是当朝宰相,你又担任刺史,是地方大员,我们家太过荣宠,这样会招人嫉妒,被

  • 武则天颁布禁屠令,厨师却上了一盘羊肉,娄师德还说厨师有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娄师德

    武则天信佛,曾颁布禁屠令。有一年,娄师德到陕西出差,吃饭时厨子送上一盘羊肉。娄师德大惊道:“你们不要命了,敢杀羊?”厨子道:“这只羊是豺咬死的。”娄师德笑道:“这只豺太懂事了。”武则天信佛,自从颁布了禁屠令后,不仅百姓很少吃到肉,就连官员也很少吃到肉了,为了吃到肉怎么办呢?就要动脑子,比如娄师德。娄

  • 武则天提拔娄师德弟弟,娄师德对弟弟说:别人吐你脸上口水不要擦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娄师德

    公元693年,武则天对宰相娄师德道:"你弟弟是个可塑之才,朕准备封他为代州刺史。"娄师德弟弟接到诏旨准备走马上任,却见娄师德愁眉不展,面色凝重。这自家兄弟得到重用,娄师德本该欢天喜地的,为何还愁绪万千呢?这事其实和娄师德的大格局有关。娄师德,二十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江都县尉,后一路升迁到监察

  • 唐朝名相娄师德推荐狄仁杰为相,为何又不告诉狄仁杰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娄师德

    娄师德是唐朝的名臣、宰相。他经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朝,与狄仁杰同朝为官,而且他还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然而狄仁杰却不知道,事后还是武则天告诉狄仁杰的。那么狄仁杰为什么不知道娄师德推荐他为相呢?其原因有两点。1、为人低调娄师德为人低调,因此他不会在世人面前张扬,所以狄仁杰对娄师德的为人并不了解,狄仁杰也不

  • 外族将领契苾何力如何成为唐朝上门女婿,又为何给唐太宗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契苾何力

    贞观十六年,皇帝铁勒部将契比和力唐太宗,回凉州探亲。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得到了何离投奔薛延陀的消息。唐太宗坚决不信。他告诉身边的人,这绝对不是奇比合力的本意,他绝不会背叛我。这位让唐太宗坚信自己不会背叛的洋将究竟是什么来头?原来,契比合力出身于铁勒汗家族。九岁时父亲去世,年幼的合力成为可汗。贞观六年,

  • 李治死后,太子李显即位,想不到裴炎一句话却让武则天大权独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裴炎

    在唐高宗李治死后,他留下了一份遗诏,史称《大帝遗诏》。遗诏部分内容如下:“……太子可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在遗诏之中,他明确表示几层意思:一、让太子李显即位成为新的皇帝;二、给了武则天部分参政议政的权力;三、对武则天的参政范围和权力进行了限制,仅限于皇帝决定不了的军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