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观曾言:孟之诗,五言高处,在古无二,其有平处,下顾两谢。
孟郊是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一位出色的文学创作者,其诗作格外突出,专门描写世态炎凉以及民间疾苦,因此有诗囚的称号。在少年时期隐居在嵩山一带,后来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直到四十六岁才得以考中进入朝堂为官,担任溧阳县尉。
这使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他便将自己沉溺于山林之间,再次吟诗作赋。也是由于这样的生活导致公务荒废,后来就辞官归家。在河南尹的推荐之下,他在河南地区任职,因此晚年时期多再次度过。
孟郊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之中,他的父亲虽然是一名小吏,但家中却格外清贫。这也使得孟郊从小孤僻,不喜欢与旁人交往。在青年时期,他隐居在河南嵩山一带,沉迷于学习之中。奈何他的科举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经两次科举落榜,最终于贞元七年在他四十一岁的时候,才在故乡考中进士,得以有参加会试的资格。
孟郊参加考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和韩愈,他们的性格都颇为一致,这也为他们两人进行交往奠定了基础。虽然孟郊比韩愈年长,但是其诗词作品也足以与韩愈相比,奈何他命运坎坷,仕途不顺,但这反而成为了韩愈欣赏他的理由,他也因此成为了韩愈一派的明士。奈何这一年的科举他再次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放弃,在四十六岁的时候再次参加,最终获得成功。
贞元十六年,孟郊为溧阳尉。这个官职极小,但孟郊毫无办法,只能先去赴任。韩愈在送别他时还专门作诗一首,认为这个职位和他的愿望是违背的,因此也就有可能不尽到做一个县尉的职责。不能否认这韩愈可真是了解孟郊,孟郊也确实如此,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从而导致他逐渐荒废下来。
恰好离孟郊任职的地方不远处就有一个地方叫做投金濑,又有故平陵城。此地既有山林,又有水潭,孟郊十分喜爱,经常前去游玩,并且坐在水旁吟诗作赋,这也导致工作逐渐荒废下来。引起了县令的不满,就报告上级,另外找个人来代替他做县尉的事情,同时要求他将俸禄的一半分给那人,这也导致孟郊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时间一长,他就主动辞去了这个官职。
好在他的才华得到了河南尹的认可,特意邀请他前往河南任职,担任水陆运从事。从此之后孟郊就长时间居住在洛阳一带,在这个时候他的生活才富裕了起来,至少不用挨饿受冻了。奈何不久之后他的儿子去世,这使他悲痛欲绝。生活还是要继续,他只能在对待工作上更加用心地表现自己,不久之后就被调任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得到任命的孟郊立马前往任职。
不可否认孟郊的仕途之路上颇为不顺利,他也像历代诗人一样,将自己的艰苦人生通过诗歌创作的方法表现出来。在内容上,他的诗词大大超出了当时所流行的狭窄题材范围,主要是中下层文人阶级对穷苦生活的哀怨。而这些大都取自于他自己的经验,多次科举不利,仕途屡遭打压,中年不幸丧子,这都是决定了他的诗风。
他还能够透过自己的命运,看到一些更为宽阔的社会现象,并且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这些生活,其中揭露了社会上层阶级关系中的丑恶,甚至尖锐地批评了贫富不平等。因此当时的人都将他看作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接班人,说他再一次用诗歌深入地剖析了生活中的贫富差距以及各人地位悬殊的矛盾。除了这些,他还会描写一些平凡的人人关系,例如夫妻爱情,母子亲情,而他著名的诗歌《游子吟》便是如此。
明朝胡震亨曾这样评价他: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以名场事入诗,自孟东野始。上天给你关闭一扇门,那或许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孟郊的人生就是这样,虽然屡次科举不第,就算入朝为官也没能进入国家政治中心,但是不可否认他在文学上面的才华在当时无人能及。他也凭借着自己的作品,在当时的诗坛中占有一席之地,也算是用其他的方式实现了光耀门楣的梦想。
参考资料: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
《唐诗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