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知分封制的弊端,司马炎却为何还要大肆分封司马氏诸王?

明知分封制的弊端,司马炎却为何还要大肆分封司马氏诸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殿力 访问量:4024 更新时间:2024/1/5 19:12:46

公元265年,司马炎窃取了曹魏的江山,篡位自立,定国号为晋。但是晋又分为西晋和东晋,前者立国仅仅几十年就被灭国,后者虽然又在江南偏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他们皇权力量的衰微导致司马氏名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只是个傀儡,国家大事还是得靠当时一个独有的政治群体:世家。

今天笔者一起来聊聊晋朝的分封制,很多人将晋朝的灭亡归咎于“八王之乱”,但是引起“八王之乱”的源泉则就是司马炎所定下的分封诸侯国的政策,至于分封制的具体内容笔者之前的文章也有写过,如实在想要知道具体内容的可以从《晋书.志》系列去了解。因为这项制度所以后世的诸多学者认为“八王之乱”就是由司马炎引起的,正是他的这项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

为什么要用分封制

但是分封制真的如同我们后世所想的那样的不合时宜吗?一个制度的产生是需要结合当时的环境和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考量的,并不是以我们后来人的眼光来看待事情的结果所得出的结论,今天笔者来谈论一下当初司马炎设立分封制的初衷。

历朝历代之中分封制首先出现于商朝,在周代其制度被用到极致,秦朝以后虽然废除了分封制改设郡县制,但是这个制度上某种程度上被汉朝换汤不换药的继承了。我们首先来看看周朝和汉朝为什么要运用分封制。

首先是周朝,它们首先运用分封制的原因:

其一.周朝刚建立时还有一大堆的商人遗民,他们是一堆极其不利统治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周朝利用分封制来安抚情绪。

其二.当时的社会发展还没有到达西晋的那个高度,因此为了方便管理周朝分封宗室大臣来达到治理周朝江山的目的。

至于汉朝,当时郡县制已经开始实行,刘邦却舍弃郡县制反而运用分封制自然也有其目的:

其一.当时郡县制虽以实行,可是秦朝建国才十余年就被灭国,因此郡县制还没有深入人心。

其二.因为当时刘邦虽然一统天下,但是他早先就和异性诸王也有过约定在先,因此当时的刘邦不得不采用分封制来安抚诸王。

所以综上所述,分封制在后世看来有很多的弊端,却综合当时的时局来看,如果不采用分封制可能反而会引起更大的动乱,所以姬发和刘邦不得不采取这个办法来安抚人心。但是后来的一系列事情也证明了分封制并非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制度,春秋战国的分裂和七国之乱的动乱打垮了周王室也差点使汉朝提前报销。

这一系列的动乱莫非司马炎没有看到吗?我想不可能吧。但是他明知有这么多的弊端却还要大肆分封宗室其中也有司马炎不得已的难处,试问谁不想将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谁又肯将权利下放至自己的手中,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司马炎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原因:

其一.利用宗亲的力量来制衡世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执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世家。

其实“九品中正制”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这两项制度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有异曲同工的效果。看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究竟有多强大,曾经强大的晋国就是被当时的晋国公卿韩、赵、魏所灭,从而“三家分晋”,掀起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撇开战国时代不说,我们来看看司马氏为何能够成功的篡夺曹魏江山呢?司马氏本身就是世家,他们的祖上也世世代代都是汉朝时期的高官,并且由于曹丕和曹叡的扶持,司马氏开始在朝中坐大。其实如果没有后来曹爽的嚣张跋扈的话,我相信至少司马懿也不一定敢反,可惜曹爽任人唯亲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因此司马懿便联合支持他的人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一举将权利收揽囊中,从而奠定了西晋立国的基础。

但是反观上述两个受到世卿世禄或者九品中正制而被对手胜利夺取的政权之中有一个共通点:宗室力量极其薄弱,从而导致世家坐大。

晋国因为“曲沃代翼”和“骊姬之乱”实行公卿制度,不信任宗室重臣反而信任宗室之外的朝臣;而曹魏同样的因为曹丕在立储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外加上他是靠着得到世家的支持才登顶权力的巅峰,因此他也过分的打压宗室,他的两个弟弟曹植曹彰都未能幸免。

司马氏本身就是世家,因此司马炎知道世家坐大的危害性,为了遏制世家势力的发展,他便将司马家的宗室下放到晋朝的大江南北,给予他们很大的权利。可以说司马炎的这个举动很大打程度上的确做到了遏制世家坐大的效果,因为司马氏在地方上很大的自主权,所以他们便会大力提拔寒门子弟来对抗世家。

比如后来司马伦手下的重臣孙秀以及被誉为“西晋救火队长”的苟晞,他们都是寒门子弟,都受到司马姓王爷的有力提拔,成为了宗室王爷抗衡世家的工具。

来看看东晋时候的司马氏是多么的悲惨,明明拥有皇帝这个称号,实际呢?国家大事听凭世家做决定,而到了后期桓温更是敢废立皇帝,可见没有了宗室力量的支持司马氏的天下其实做的也不安稳。

其二:依靠宗室力量来为晋朝保驾护航

其实这一点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上述所说的内容上的延伸。

他分封宗王的初衷是希望像当年的周朝一样,利用藩王的力量来守卫晋朝江山,希望这些同姓诸侯能够成为守卫晋朝的屏障。

当然司马炎或许自己也怕出现像汉朝时期的七国之乱一样,因此在分封宗室的同时也有两个保险:

1.那就是那些紧要之地只能派遣朝廷之中的宗室重臣来镇守。

2.其次那就是诸王调兵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得到层层审批才能调动军队。

什么是紧要之地,譬如当时临近洛阳的长安、邺城、兖州等地,镇守这些地方的要么是和皇帝血缘关系近的,要么是在宗室之中辈分极高的。

那么晋武帝司马炎的这个措施做到保卫晋朝江山的作用了吗?其实是有的,我们暂且撇开“八王之乱”不谈,看看司马炎平灭东吴的过程中其中不乏有宗室朝臣的身影,比如后期“八王之乱”中的司马亮本人在伐吴战争之中也有他的身影。

后来杨骏乱政,纵然其背后是贾南风在幕后操纵,但是冲刺在最前面的也是司马氏的这些诸王们,而后来贾南风的死也有司马氏宗室力量的身影在其中。

五胡乱华开始的时候,刘渊从离石要塞起兵首先面对的是司马氏的司马腾(但是这家伙被刘渊揍得够呛,要不是及时抽身估计会提前报销在刘渊手上)。

虽然后期爆发了“八王之乱”,但是不难看出司马氏的这些王爷们在司马家族的统治受到威胁之时他们某种程度上的确做到了为晋朝保驾护航的作用。

而后期司马睿建立东晋之时也曾想要过依靠宗室,可惜当时司马氏的宗室力量很多都已经报销在了五胡乱华和八王之乱中,五马之中的另外四个司马氏王爷都已经不是西晋立国之初那些手握重权的宗室王爷了,所以这几个人后期也都大部分被世家以各种理由搞掉了,所以东晋时候的宗室力量才会如此薄弱。

不难看出,其实当时司马炎的分封制度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既有维持平衡的重要性也有保卫晋朝的作用性。不能因为他“八王之乱”而单方面的否则司马炎当时分封诸侯的这项制度。

至于“八王之乱”的爆发,这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不单单是因为分封制度的形成。这个诱因在之后的叙述之中再讲。

标签: 司马炎

更多文章

  • “白富美”的标准是晋武帝司马炎定的,司马光的评价“荒诞无稽”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司马炎

    现代的“白富美”是一个网络语言。与高富帅、矮穷矬等词产生于同一时期,指的是肤色白皙,经济实力强,长得漂亮,身材又好,气质佳的女性,是一个褒义词。白:皮肤好,通常指的是皮肤细腻白皙,看着舒服。富:财富各种来源导致的经济能力强,基本有两大来源:家庭来源以及自我来源。(大小姐和女强人)美:指的是第一脸蛋漂

  • 刘裕篡晋后,为何没效仿司马炎、曹丕,反而将司马家族斩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司马炎

    司马家经过“三马”的努力,终于在司马炎时期彻底撕下了伪装,堂而皇之地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不过司马炎对亡国之君曹奂还算可以,封其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在封地之内曹奂的待遇还跟皇帝一样,即便上书也不用称臣、受诏也不必跪拜等等。这个倒是效仿曹魏开国皇帝对汉献帝刘协的处置。俗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晋也不是永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晋武帝司马炎说了17字,道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重读标签:司马炎

    三国时期: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经过常年战乱出现很多英雄豪杰,以曹操、刘备、孙权等最为出名,他们个个聪明过人,头脑精明,重贤爱才,他们手下谋士出名的很多如诸葛亮、郭嘉、贾诩、司马懿、庞统、周瑜、法正等人,他们个个精于算计,谋略过人,政治、军事方面都很厉害,为各家主公出谋划策,建功立业,曹刘孙三家,从

  • 出来混总要还的,司马炎逼他禅位,后来他的子孙用同样手段灭了晋

    历史人物编辑:李忠元标签:司马炎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历史。由统一到分裂,又由分裂再一次统一;有一个人篡权夺位,再被另一个人所替代。三国的魏国就是这样,有一位皇帝被司马家的人夺走了皇位,但是几代之后,又由这个人的子孙同样逼迫司马皇帝禅位,覆灭了西晋。曹操死后,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登基为帝,建立了魏国。但

  • 为什么司马炎在登基9年之后,才追封司马懿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司马炎

    司马懿家族在中国的名声并不好,尽管司马炎最终统一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就分裂的中国,但经过短暂的统一之后,司马家族让中国陷入了更严重的分裂状态。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就在于晋武帝司马炎非要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痴呆儿子司马衷,正是这个痴呆儿子,把晋朝拖入了无尽深渊的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五胡乱华。中原

  • 司马炎为何统一三国后,却判若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司马炎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多国家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而他的孙子司马炎的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都是很有争议的,因为他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分水岭,一个分水岭就是继承皇位后实现了国家大统一,另一个分水岭就是他得意忘形后开始怠慢政事、荒淫无道,

  • 司马炎有20多个儿子,却选个傻子接班,和传说是儿子的皇孙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司马炎

    “两晋”都是昙花一现,时间极短(西晋30多年,东晋不到30年)。西晋王朝仅仅存在了五十多年就灭亡了,在很大程度上和司马炎所选的接班人有关。晋武帝司马炎也算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个皇帝,但是他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傻子皇帝。关于他的傻,有过两个著名的事例:不过群臣之中到底有高人,有人紧走两

  • 为什么曹操那么厉害却没有统一三国,司马炎这个昏君却能做到?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司马炎

    曹操虽然强大,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无法统一中国。司马炎的资历远不如他,但他可以统一中国。这个原因被称为“时间情况”。让我们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曹操生前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土地,包括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凉州。他用尽了所有的阴谋诡计来夺取领土,但最终还是没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司马

  • 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但是司马炎却在临终之前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司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但是司马炎却在临终之前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司马衷,可问题是司马衷是个智力水平比较低下的人!立太子的时候,司马炎本来想立他的嫡长子司马轨,结果长子早就死了,按照礼法,应该传位于他的次子司马衷,可司马衷脑子有问题,属于接近白痴的人!许多大臣都委婉的劝司马炎换个太子,司马炎却不

  • 司马炎建立的大一统晋朝仅仅存在了50年的原因所在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司马炎

    司马炎可以说是最水的开国皇帝,在家族两代人的基础上建立的西晋,首先他在继承人身上犯了大错,执意要立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又如西汉一般分封诸王,以期诸王拱卫中央朝廷,结果临死时没有平衡好各方势力,诸王反而因为与中央朝廷争权夺利而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晋国元气大伤,给了自东